一、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及现金投放问题
1.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
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几个重要阶段进行分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波动的原因存在一定共性。首先,从早期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来说,市场扩张赶不上生产扩张,所以冲突不可避免。处在经济扩张重要阶段,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而这些均能创造出更大生产能力,这样就会使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从而带来更大产量。在这一过程中,工人工资增长却远落后于其他各种收入,尤其是利润增长会出现产能过剩。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矛盾存在,经济波动也就由此循环进行。随着市场进一步扩大,出现了真正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世界经济一体化及集团化发展趋势逐渐形成并加强,市场机制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完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市场对经济反应更加迅速和准确。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使市场活动和秩序也更加规范,各国信用制度得到大力发展,经济波动严重程度也变得比较轻微。另外,西方各国固定资产的更新以及周期萎缩等作用,推迟或者是削弱经济波动强度。
2.货币投放主要现状
储蓄存款激增,使货币大量投放状况被抑制。经济结构发展不均衡,也会对货币投放增长产生巨大影响。而货币支出的主要项目同比大幅下降,也会影响货币投放节奏。外向型企业生存压力比较大,投资相对比较谨慎,造成了资金需求下降。这些问题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大了货币监测和管理难度,不利于地方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了货币发行工作质量及效率,故此当前在这些方面要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管理。信贷大投放背景下,对当地融资情况的失真,造成信贷资金没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中。最主要原因是信贷资金进入“影子银行”,体外空转。同时,项目贷款资金的使用进度相对较慢,所以信贷资金并未有效进入到实体经济。还有,非现金支付手段的大力推广应用,对现金交易需求产生了影响,先进交易需求大大降低。
二、逆经济周期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1.强化财政运行机制
要结合实际探索相关反经济周期策略对经济周期的现象加以应对。在具体策略制定上,主要从完善财政收入机制开始,要重视税收机制在财政收入机制中的作用,使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同时,要完善财政支付体制,在具体措施上要明确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要充分重视市场自身能力。编制财政预算时,要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努力减少使用基数法,将经济变量与各项收入增减比例关系摸清。
2.加强经济运行状态跟踪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多变使不确定因素也逐渐增多,各类突发社会事件层出不穷。仅通过对货币预测进行提高来保障货币实际供应,已经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作为货币投放部门,需要加强对银行和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要能够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资金调配的相关工作,确保货币充足供应,实现货币发行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前瞻性。
3.整合资源,提高货币需求量预测准确率
对货币需求进行实际预测过程中,要加强和政府的统计及财税等部门之间的联系。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信息基础上进行预测,提高货币需求预测准确性。同时,要能够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功能,确保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对有着高收入的人群采取相应税收政策加以调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
4.加强改革财政制度深化改革财政制度,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在探索中逐步建立以纵向转移支付制度为主体,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另外,还要逐步对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学习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的经验,通过规范和严谨的法律形式将转移支付制度政策目标和资金来源等固定下来。
5.加强构建人民币流通需求状况监测机制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现行人民币流通需求状况监测机制,对监测网点及对象进行扩充,把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可以反映及代表本地经济金融的运行特点的监测对象及网点作为主要样本,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变化,对相关样本及时作出调整及更新,这样才能对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到有力确保。市场机制下,经济具有随我调解功能。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要限于市场缺陷领域,增大社会保障支出,加大我国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对稳定经济周期的作用,调整税收结构,增加我国财政支出。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够起到反经济周期的作用。总而言之,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来说,经济运行还处在本次经济周期波动的中后期,为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大幅度震荡,相应的货币政策也要能够注重反周期调控。只有严格按照市场发展规律进行调解,才能有效起到反经济周期的效果。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