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结构和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下面是爱学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贸易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经济贸易方面的论文范文一: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一体化途径
一、横向购并战略
这在近六七年来的国际汽车、石化、信息等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横向购并,使原来生产同类产品(不同型号)的跨国公司之间,可以通过产业内分工而进行的产业内贸易,转变为跨国公司内部分支机构之间的公司内贸易。
二、垂直一体化战略
其形式既有独资、控股、参股的直接股权控制,也有借助品牌进行的非股权控制的虚拟一体化方式。在直接的股权控制模式中,跨国公司往往自己投资从事研究与开发或者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以确保技术领先的优势。对于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参与国际分工,就会获得比较利益,不仅其自身,而且整个世界都会从中受益。但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比较优势已不能再成为决定国际贸易分工的重要基础。要素,特别是资本、技术和高级人才等要素的流动性日益增强,比较优势已不再为一国所独享。在此情况下,某一国的比较优势实际上成为本国及外国都可以利用的区位优势,而利用比较优势的能力,则集中于不同国家具有国际能力等。这样,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的市场力量,资源贫富、成本高低不再是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国际贸易格局由公司间、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获胜,跨国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直接投资中采用了不同以往的战略,并因普通、标准零部件,则采用全球采购的虚拟一体化模式,以降低成本。这种战略导致国际贸易形式的变化:对应于前者,精密零部件在公司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应于后者,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三、研发国际化战略
跨国公司的研发已经不再一味地局限于母国,当地研发(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迅猛发展,使得许多新产品不再像上世纪90年代前那样有一个生命周期,从而使原来用以解释国际贸易分工中产业梯度转移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转移理论遇到挑战,并且给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实行技术赶超提出了新的课题。国际贸易动态利益取代静态利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衡量标准。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强调的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但国际贸易还有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动态利益,包括通过国际贸易促进竞争,加快技术进步,促进资金积累,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引进和吸收先进理念和制度等。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动态利益的地位上升,应成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重要着眼点。
1.国际投资的收益将逐步超过贸易的收益。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虽然存在相互促进关系,但对资本输出国而言,国际投资收益不能再通过国际贸易的利益加以体现。这是因为国际投资活动是跨国公司借助资本这一纽带所进行的全球范围的资源整合。为了利用某一东道国的要素优势(如优质劳动力),它可能到该国投资设厂,但中间零部件、机器设备则可能来自他国而非母国,生产的产品可以就地销售,或向其他国家出口,出口收益则记在东道国的贸易收支上,跨国公司得到的是投资收益(利润)。如果跨国公司将利润汇回母国,则资本输出国得到了投资收益。
2.外汇增加额、原产国贸易额比进出口额更能反映国际贸易收益。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由于跨国公司的作用及资源的全球流动,一国的出口产品可能不是本国企业生产的,而是外国甚至进口国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生产的;出口产品不仅使用了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甚至大部分来自进口、来自最终产品进口国的进口。这在加工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传统的统计方法,加工贸易出口额都记为加工贸易出口国的出口,很显然是不公平的。而如果采用原产国标准,计一算出口国出口产品的增值率、外汇增加额,则能够比较准确地衡量一国的出口收益、出口创汇状况。
3.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应成为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追求。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在一国市场上从事生产和出口的企业,不仅有本国企业,还有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出口收入并不为出口国所独享。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化经营时,它们不可避免的会使用转移价格手段转移利润,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直接贸易利益将大打折扣〔但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十分显著,如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现代理念的普及和社会现代化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自主性减少,贸易保护政策效果下降,在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由于国际分工网络的形成、各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得贸易保护政策实施环境发生变化,单纯考虑本国利益的自主贸易保护政策难有生存余地。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市场相互开放,要求各国对跨国企业给予国民待遇,允许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否则经济全球化的链条将会中断。因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贸易对方国的利益,遵循国际惯例,双边、诸边和多边因素对一国外贸政策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单边保护越来越困难。
经济贸易方面的论文范文二:市场经济贸易运营的问题及对策
一、市场经济贸易运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尚不完善,影响市场经济贸易水平。如今,我国的区域经济规划仍然不尽完善,经常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贸易的运营水平。比如,不同类型层次的区域经济规划内容或交叉或冲突,使规划的制定未能具备针对性和确定性,使经济发展规划无法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也有一部分规划的内容过于关注政绩,反而背离了经济规划的作用,规划显然成为了抓牢政绩的一项手段。这些不良现象必然影响我国市场经济贸易水平,影响贸易运营效果。
(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尚不科学,仍需加以完善。目前,在市场经济贸易运营过程中,经常会看到很多各种名目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而一般性的转移支付项目较少。出现这些落差的原因在于专项转移项目规模较大,涉及的资金支付也较大。因此,在市场经济贸易发展运营过程中,相关政策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支付机制,影响了经济贸易布局的有效调整。
(三)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不多,影响市场经济贸易发展。市场经济贸易的发展,往往会反作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然而,这种反作用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来完成来体现。我国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形势尚未弄清,使公共服务能力处于低洼状态。一旦公共服务领域不景气,社会负担就会越大越多,对市场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是一种隐形的挑战。
(四)地方保护主义明显,抑制市场经济贸易步伐。市场经济贸易的发展最忌讳地方保护,然而,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地方保护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贸易的步伐,使市场经济贸易的方向有所偏离,使经济贸易的发展目标变得模糊,使地方的经济效益被放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缺乏了地方地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区域之间经济贸易的合作互惠。最终,地方经济贸易会长期处于关门过日子的状态,反而使地方经济贸易发展的脚步过于缓慢。
二、市场经济贸易实现有效运营的对策
(一)政府发挥好自身职能作用,大力完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一是各地政府部门应当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并对自身的权力有清醒的认知。一旦职责明确,权力运营妥当,就可以使自身的职能作用实现正常的发挥,以此来满足市场经济贸易的需求,使经济贸易在政府的正确指引下健康运营。二是政府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有全盘的考虑,而不应孤立地看待地方经济贸易问题。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大力完善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使发展规划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理性科学。如此,规划内容才能以市场经济贸易发展为核心内容,摒弃那些不必要的政绩内容,使政府摆正自身位置和经济贸易发展规划的位置,为经济贸易发展水平的提升减少麻烦。
(二)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现经济贸易布局有效调整。市场经济贸易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转移支付项目,这些项目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但是,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环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项目转移支付机制,使资金支付做到有据可依,使资金支付的来龙去脉都能确保真实客观。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也有利于杜绝违法乱纪犯罪现象,使经济贸易的发展格局更易于调整,使经济贸易资源达到优质配置整合。
(三)加大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力度,为市场经济贸易发展创造机遇。市场经济贸易的发展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密切相关。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更是经济贸易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因此,公共服务能力是经济发展的自然流露。我国必须以社会保障的高度,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确保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负担会相应减少,也会反作用于市场经济贸易,为市场经济贸易的稳步运营提供机遇。
(四)彻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市场经济贸易步伐。地方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经济贸易的发展步伐。因此,若想实现经济贸易的顺畅运营,就必须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充分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确保市场经济贸易步伐迈得稳迈得远。这样,必然是以市场经济贸易运营目标的明朗化为前提,有利于客观评价地方经济的地位,实现地域经济发展中的有效协作和互惠互赢,使各个地域之间的资源实现高效共享,实现生产因素的良性流动,从而全面推动市场经济贸易的发展,彻底告别闭门造车的局面。
三、结语
市场经济贸易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我们在确保市场经济贸易实现稳步有效运营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区域经济、地方保护、公共服务能力、项目转移支付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予以及时解决,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为提升市场经济运营能力作出应有的努力。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