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摘要:在国防 科技 工业 发展 和改革的关键时期,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实施军地合作创新是推动西部军工和地方 经济 发展的必然选择。军地合作创新模式是强化国防科技水平、满足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双重需要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关键词:军工 企业 产学研 合作创新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建立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以市场运行机制为基础,形成的三者间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合作创新的组织形式。采用产学研合作创新,既能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匮乏和自主创新意识不足的 问题 ,同时又能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因此,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进程,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现状
目前 军工企业产学研创新体系的现状是:西部军工企业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种利益集团,过于依赖现有的技术生产方式和制度环境。第一,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创新动力机制。西部军工企业普遍技术支撑不足,对科技成果的吸收能力低,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承受力弱,没有真正成为创新主体。第二,军工企业技术 研究 的特点就是开发的研究项目可能技术含量较高,但市场价值低。由于企业不以商业利益为终点,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许多技术成果形成了不计成本进行技术开发的习惯。第三,没有形成一条有效的从技术突破到商业化的有效链条。许多军工企业仅着眼于一些短平快的项目,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收及开发能力。第四,缺乏敢于在军向民转化和军地合作中实现创新的企业家群体。
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地方产学研发展虽快,但实际的效益比较差。具体情况是:各地各种名目为“科”“企”搭桥唱戏的科技交流会、科研成果发布会多,而最终成交的项目少;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提供的科研成果、专利项目多,可是能满足企业需要的项目少。在科技交流会上签订意向合同的多,会后达成协议实施成功的少。 分析 原因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大量学科及综合高级人才,但是高校的技术成果一般对市场缺乏准确定位,成果多数属于上游实验性研究而工艺技术集成度小,加上投资能力有限,常常难以形成产业化局面, 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发一些技术难度大的科技成果,合作项目开发成功率极低,大学的内部制度及研究人员并不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而对于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来说,还存在以下问题:
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军地合作技术创新的存在源于共生经济 理论 ,共生经济理论认为独立的经济组织之间以同类资源或异类资源互补为目的会形成共生体。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共生经济主要源于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助于增强创新能力,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全球性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技术和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单个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取得技术进步越来越困难。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的科研成果数量颇多,其中一些新技术虽已取得实验室阶段的成果,但是缺乏投产和商业化准备,不能把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制度缺失。近年来,一些军工企业进行了改制和重组,转变为公司制企业。但由于很少触及产权制度和结构的改革与调整,不能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军工企业产权制度和结构单一的问题突出。这一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军工企业就不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 现代 企业制度,难以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军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军地合作创新的制度条件,否则,就没有进行合作创新的积极性。
西部军地合作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一)建立西部军地产学研技术创新产权机制
西部军工企业都是国家绝对控股单位,国家应促进军工企业产权的合理流动,除了对战略武器和常规武器装备的总体设计、总体装配、实验检测等特殊技术机构实行国家绝对控股经营外,一般的分系统、加工单位,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军工企业产权改革意义重大。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由产、学、研三方共同参与完成的。如果这种合作创新只是由单个主体完成,那么,创新者与创新成果之间的产权关系就会很简单。正是由于合作技术创新的多角色特点,创新者与创新成果之间的产权制度安排就变得比较复杂了。人们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通常取决于创新收益的多少,而创新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创新者对创新成果的产权关系。由此可见,有关创新者与创新成果分配的产权制度安排,对于调动参与创新的人员和组织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制度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有两点:企业能否有足够长远的经营思路,敢于投资有长期收益的创新活动;军工企业通过合作创新,能否获得相应的报酬。深化体制改革,构建企业的产权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技术需求。企业对技术的有效需求不仅包括对技术的充分需求,而且包括对技术积极的、基于其利润极大化的考虑需求。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利益分配的主体,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励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需求。
树立高校面向市场,不断创新的观念,以形成有效的技术供给。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创新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及时把握技术活动前沿,改善同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为争取科研经费支持创造条件。
(二)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
1.建立创新的机制是关键。需要建立相关的投资制度、质量保证制度、产品认证制度等。军工企业是一个以研究为主、生产批量少的组织体系,可以通过建立军工企业的孵化器,鼓励年轻的研究人员创办自己的企业来实现军地合作创新。
2.建立合作创新的激励机制。首先在激励重点上,激励不是以收入为主,而是以成就和成长为主。激发军工 企业 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热情。其次是激励方式,强调个人激励、团队尽力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笔者建议在军工企业内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系统管理军工企业和地方科研单位合作形成的技术成果及商业推广。他们对合作创新中出现的许多技术成果可以申报专利的且又符合军工优先采购和保密原则的,应该鼓励申报专利。与专利直接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技术被转让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股份或奖励。
3.创建军地产学研联结的人才互补模式。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中,知识面广、善经营的技术开发人才奇缺。对军工企业来说,关键是缺乏熟悉市场 经济 规则、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科”“企”双方如能在 科技 人才交流上打破界限将有利于双方的 发展 。可通过调整产权结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有效激发主要技术骨干创新创业的热情,这样可加快技术创新从 研究 开发到产业化、再到进入市场的进程。此外,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双向定期租用、借调、互换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就某一项目或课题合作研制。
产学研联合的动力机制在于:企业依靠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不断取得优越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包括新产品生产技术),增强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且接受学生实践也解决了企业人力不足的难题。学生在实践服务中对企业做出了贡献,企业必然给予一定的报酬和奖励,补充了学生的 学习 、生活费用,也调动了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教师、科研人员有了企业作为科研成果的中试基地和产品孵化器,也调动了他们参与产品开发、科研立项的积极性,也为高校、科研机构补充了经费不足的现状。共同的利益催化了产、学、研协作合力的凝聚,成为推动产学研联合的巨大动力。
(三)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环境
目前 我国政府对军品科研生产管理,主要采取严格“三证”制度,即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军工保密资格认证、质量保障体系认证。要整顿现行的相关管理规定,调整现有相关制度的适用范围,如军工科研生产许可证、保密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计量制度、标准化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军工产品定型鉴定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军代表验收制度、税收制度等。同时,要研究制订军工企业退出部分中间产品市场后的配套保障措施,从而为军工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军工科研生产,推进军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军工企业产权多元化,为建立军地合作技术创新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1.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政府应做好各项宏观方面的工作。给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应有的自主权,制定和调整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通过相关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结合,逐步增加对 科学 研究及成果转化的投入,并通过政府投资和税收优惠以诱导、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倡导产、学、研相结合,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
2.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在运行机制方面,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使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活力。在组织结构方面,改变条块分割,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相脱离,研究开发、中试和成果的产业化隔离的状况。
3.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应通过示范增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中介咨询的了解和需求,并通过相关的措施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使用中介服务。
4.政府对军工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有利于地方和军工企业技术创新。通过相应的政策激励,军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与优惠贷款额度,军民合作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可优先获得省级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开发基金的拨款,并在未来数年享受税收优惠。
(四)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
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困难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缺口大。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投资机制来保证风险投资资金充足。
1.寻求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 社会 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
2.风险投资要有完善的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是 影响 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应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动,调动投资者从事风险投资。
3.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风险转化评估体系。在投资前或运营中对科技成果特性进行评估,预计风险之所在并加以有效控制是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关键。为此,一方面,要建立风险投资的综合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估程序,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多渠道的风险投资融资体系,以及灵活运用组合投资和联合投资的策略,以分散资金投放的风险。
参考 文献 : 2.丁巨涛.我国“产学”合作技术创新探悉[J]. 工业 技术经济,2022(2 )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