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把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从而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古典劳动价值论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通过把劳动区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问题。由于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共同的抽象劳动,这为商品的交换奠定了基础。任何商品的价值大小是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要实现其价值必须使自己的私人劳动能与社会劳动实现转化。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趋利条件下,私人劳动往往很难完全实现向社会劳动转化,从而产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也就是说正是由于私人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市场的混乱和失序状态。
马克思科学地说明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从而揭穿了货币之谜。货币的产生为商品交换产生了媒介,商品交换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所决定,但同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该商品的价值进行上下波动,从而建立了马克思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尽管马克思对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古典劳动价值论表示过充分的肯定,但他并不是盲目的全盘接收他们的劳动价值论,而是将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辩证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这正是与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不同之处和创新之所在。
(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奠定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科学基础
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研究,是从考察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开始的,通过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特定的雇佣劳动关系。随后马克思又把工人的劳动区分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强调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必须从生产过程本身中产生,剩余价值总是超过等价物的价值。也就是说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却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生产商品,而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从而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
正是通过全面而系统地阐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进而得出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不可避免性,从而创立了属于马克思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为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三)创立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有效途径
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重农学派有关再生产理论并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在考察了剩余价值生产后,马克思进一步分析资本是怎样带来剩余价值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从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问题着手,进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整个资本循环和周转的问题,最终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创立了属于马克思自己的再生产理论。
(四)创立了经济危机和经济发展周期理论,为认清资本主义发展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胜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进一步找到了这种周期性波动的物质基础即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这种固定资本更新的特点必然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产生具有周期性。这是因为固定资本更新必然会带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与固定资本更新一致的周期性。在认真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之后,马克思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并论证了资本主义存在所具有的不合理性,最终得出只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这一基本矛盾,从而创立了属于马克思自己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发展周期理论。
(五)创立了失业理论,这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后得出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产生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失业人口数量和就业岗位在量上的增加并不总是相等的,且伴随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稳步发展和进步,相对过剩人口也必然会更多地出现在各个生产领域,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必将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总之,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及失业理论的深刻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凸显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所具有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仍然是我们认识当地资本主义本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尽管马克思没有最终形成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种种矛盾都做过透彻的分析,并在其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具体研究中处处展现出其宏观经济的基本思想。
(二)马克思关于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马克思资本再生产理论着重强调两大部类及其部类间生产的比例结构和平衡条件,这是整个社会顺利进行社会再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条件,是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各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借鉴这一规律性的认识有助于调整和优化当前的产业结构,改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马克思有关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内部达到合理的比例关系理论,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整个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通过不断地夯实我国工业的基础,合理促进整个工业持续增长;通过不断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终达到一、二、三产业比例协调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成惠及所有人的全面小康生活以及在21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运用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面对的新情况,通过不断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真正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调整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不断开拓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调控对策和调控体系,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基本框架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周期理论,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也为研究我国经济周期发生发展的状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和研究课题,且在现代经济分析框架下进一步探索这些课题对我们认清我国经济周期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不仅开启了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周期的着力点,而且在方法论上为我国研究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四)马克思关于彻底解决失业问题的基本构想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马克思失业理论主要揭示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有关失业问题,马克思认为这一失业问题的形成是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值的必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国目前的就业难、失业问题不断涌现的基本现象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根源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为了实现价值增值的需要,符合马克思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状况和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高的基本状况,要解决当前我国就业难和失业问题多,马克思失业理论指导作用将极为重大。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彻底解决失业问题的基本构想对我国要解决当前就业难和失业问题多的基本现象仍然具有前瞻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局限性及启示
第一,马克思把商品价值创造仅归功于工人的生产性劳动,却忽视生产要素这类非生产性劳动在创造商品价值上的重要作用。然而,当今现实经济状况表明,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产业工人生产性劳动的作用出现大幅降低的现象,而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生产要素如管理、科技、服务等等非生产性劳动的作用却大幅增加,这两种不同的劳动形式与一个商品价值创造究竞有着怎样的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没有回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把商品价值的创造仅归功于工人的生产性劳动的话,就无法对上述生产要素这类非生产性劳动所起的作用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第二,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运动时排除其它一切干扰因素的影响,这在资本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看来,其理论假设在如今的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实践中使用不免有点狭隘。
总之,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是马克思在自由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特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理论。马克思主要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着手,进而指出在这一基本矛盾下产生的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的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并最终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胜利,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不可避免性。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其历史局限性表明,其不可能为我国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提供可直接使用的答案。尽管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可用于分析中国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和私有制问题,但不可能把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照搬照抄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中。因而,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构建属于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建立和形成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且这一经济理论应当能够解释当前和今后出现在我国实际经济中的各类现象、解决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类实际经济问题、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能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对我国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提供一些预备的、可行的对策,这是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所致,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最终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