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全党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1]。显然,这些必须坚决反对和坚决纠正的坏东西都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坏东西的产生和泛滥是否源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市场主体的行为如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虽然市场运行的基本驱动力来源于利益,但不择手段地唯利是图,不仅为中国古往今来的正人君子所不耻,也与西方传来的市场经济制度及其相应的市场经济理论没有本质的或必然的联系,科学的或本来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必然遵循先利他后利己的行为准则。而且,所说的先人后己,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道德约束,而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反映,是由所有市场主体要求的国家的文化自觉。
有市场经济,就有市场文化。市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普遍性认知,就构成市场文化。市场经济理论提示市场运行规律,是市场文化的基本内容。我国通过经济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直接得益于市场经济理论的阐扬,同样,市场运行中出现了种种乱象,也与市场理论中出现的偏差有直接关系。
在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主体亦称为经济人。经济学家们公认,关于经济人的经济学思想,来源于堪称市场经济理论鼻祖的亚当斯密,并且成为构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或称基本假设。但是,作为经济学范畴的经济人,是后人根据亚当斯密的思想概括出来的。所以,究竟如何理解经济人概念才更符合斯密的思想,或者说更科学,经济学家之间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讨论经济人问题,主要是针对我国一些经济学家阐扬斯密经济人思想方面的片面性。这种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片面性已经广为传播,严重地误导了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唯利是图的小人行径堂而皇之,为害甚大。比如,教师与医生自古以来一直受人尊敬,但近些年来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为了金钱常常不择手段,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
我国经济学家片面理解斯密经济人思想,突出表现为把经济人的本性或本质界定为利己,精确化的表述则是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甚至个别学者还赤裸裸地界定为自私。众所周知,在汉语的语境中,利己尤其是自私是明显带有贬意的词语,其扩展性说法是唯利是图,通俗地说就是损人利己。在中国老百姓中,一个人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没有损害他人利益,是不会被评价为自私的,如果既实现了自身利益又给他人带来了利益,还会受到爱戴和称赞。所以,经济学家向学生或公众传授经济学常识时,把经济人即市场主体的本性界定为利己或自私,就给予各种市场主体尤其是普通民众以强烈的负面心理暗示:在市场运行中损人利己,至少是尽可能地把利益捞到自己手里,是必然的、合理的。
笔者反复研读斯密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并没有发现经济人的本质就是利己甚至是自私这样的表述。通常,经济学家们认为该书中如下一段话是经济人思想的嚆矢: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就是交易的通义。斯密还举例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斯密接着总结道: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斯密非常具像地表述出来的经济人思想,并没有让人们感到经济人是赤裸裸地利己甚至自私,从而令人讨厌。在斯密的经济学框架内,经济人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确实是出于自利的打算。但是,市场主体要把打算变成现实,又必须为他人生产并送去每天需要的食料和饮料等各种财富,也就是说,市场主体在产生了利己的动机之后,必须见之于利他的行动。显然,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只用属于主观因素的利己心来概括经济人的本质,忽视了具有客观属性的利他行为,带有明显的片面性。顺便补充一点,笔者在阅读当今西方大师级经济学家的着述时,也没有发现把经济人的本质界定为利己或自私的观点。他们也都是依照斯密的原意告诉学生或读者什么是经济人。比如,在美国着名经济学家曼昆编撰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原理》(第3版)中,经济人就是受利己所驱动,去促进一般社会福利的经济参与者。
当然,笔者也注意到,我国有些经济学家用利己或自私解释经济人本质,旨在彻底否定计划经济时期沦为假大空宣传口号的大公无私。但是,这样一来就矫枉过正了,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有失严谨。改革开放前要求所有人都要大公无私固不可取,但以为搞市场经济人人都要唯利是图亦是大谬不然。这两种观点虽然针锋相对,但方法论特点都是极端片面。真理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误。
中国人学习借鉴任何来自西方或其他外国的理论,尤其是社会科学理论,都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斯密的理论也不例外。根据这样的治学原则,把经济人或市场主体的本质特征概括为主观为自己,客观利他人,既反映斯密本意,又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与思维方式。这就是说,经济人的质的规定性,不仅包括利己心的主观属性,还必须具备利他行为的客观属性。换言之,没有利己心的人不是经济人,没有利他行为的人同样不是经济人。即使是概括经济人的主观属性,采用不带褒贬色彩的自利一词,也比贬意明显的利己尤其是自私更准确,是更贴近斯密本意的中国化表述,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化目的。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更多详情内容请点击经济学。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