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浙江制造企业国际化的现状,然后分别从浙江市场经济发展为制造企业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浙江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适合走国际化的道路,地方政府为企业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等三个方面谈浙江制造企业进行国际化的优势,最后本文从组织学习的视角给出了加快浙江制造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对策。 【论文关键词】 浙江制造企业 国际化 战略模式
一、 浙江制造企业国际化现状 20世纪80年代,浙江制造企业以OEM起步,开始进入国际市场。OEM即按照委托方的要求,用自己的设备为其加工、生产产品,而后贴上委托方的商标交货,在此过程中,OEM只负责按照发货方的要求制造出合乎规格的产品,而无需负责其他环节;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些制造企业开始以ODM出口代替OEM出口,即制造企业除了制造以外,还要负责产品的设计,然后其产品被拥有品牌的海外公司收购,冠以海外公司的商标进行销售,这就要求制造企业有一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
以OEM和ODM为主的外包业务,是浙江制造企业的主要出口订单来源,从机械零部件到各种轻工业产品、电子产品、通讯产品、服装、鞋类等,贴牌出口己经成为浙江制造企业开拓国际出口市场的主要途径。 从2022年境外投资分布来看,主要集聚在俄罗斯、英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涉及纺织、服装、机械、化工等领域。
企业国际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浙江制造业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占总数的72.2%和75.5%,仍居主导地位。
其中机电类项目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占总数的37.1%和34.7%,轻纺类项目分别占25.1%和28.5%,重化类项目分别占5.6%和7.9%,2022年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分别为138.1和159.3亿美元,增长24.3%和19.6%,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价格指数达到了103.1。出现了如万向、正泰、德力西、珠光集团、东方集团等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占有相当市场份额后,走向国际,进行海外投资和经营活动。
二、浙江制造企业进行国际化的优势 1.浙江市场经济发展为制造业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外贸出口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资源小省已发展成为经济大省。2022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39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6%。
其中出口总额再上新台阶,已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09亿美元,增长31.4%,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居沿海主要省市首位;进口382.5亿美元,增长25.1%。据xxx经贸委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浙江已经有232种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而且每样产品的年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的产品有160种。
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10%的产业已有14个;有12个制造业实现的利润,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占比超过18%。 2.浙江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制造企业国际化 浙江的专业市场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初在温州、台州、金华等地区开始出现,专业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农村专业市场、城(市)镇专业市场以及如今遍布于浙江城乡的第三代专业市场。
浙江全省现有超过2022家的专业市场,如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康五金市场、绍兴纺织品市场、路桥眼镜市场、黄岩塑料制品商场等等,由此形成了众多专业产品的集散地。 专业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企业进入或退出该市场体系都相对自由,进入壁垒也较低,通过专业化经营相关种类的商品,极易形成较大的规模以及商户集聚效应。
由于专业市场集中了大量生产相关产品的制造企业,也极大便利了采购商,降低了其选购商品的成本,从而成为海内外采购商看样与采购的便利场所。近年来,专业市场在外贸出口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浙江专业市场已经成为民营制造企业与国际市场对接,吸引国际采购商,达成出口贸易交易的主要场所。
由此可见,专业市场已经成为制造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专业市场“走出去”带动一大批制造企业在海外设立营销网点,进行产品在海外市场本土化销售,带动了民营企业“走出去”。 3.浙江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适合走国际化的道路 从产业结构看,浙江农业比重不断下降,工业(采掘业和制造业 )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上升幅度大于工业。
浙江优势产业为轻纺、机械、电子、化工等。轻纺业是xxx传统优势产业,不少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制作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通过加快对它们改造、创新,促进xxx轻纺行业由中低档加工为主向高档加工型转变;xxx在电子信息行业中的通讯设备、电视机、节能灯等、在机械行业、万向节、通讯设备等、化工行业中的化肥、农药、合成材料等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已形成一批新的特色优势产品。
这些优势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这些产业的技术开发需要大量的投入,许多生产项目需要巨额投资,如果小批量生产,将不能弥补前期大量的投资,中国国内市场虽然容量巨大,但相对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国内需求不足,必须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经营。因此“走出去”寻求全球市场,对浙江优势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加快浙江制造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对策 1.构建跨国经营的组织学习机制 浙江制造企业从事跨国经营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国际化经营知识存量不足。成熟的跨国公司,不仅具备较为丰富的国际化知识,而且经营的地理区域比较广泛,即使是进入新的海外市场,由于曾经在类似的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因而也能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取得特定市场知识。
但浙江制造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那些成熟的跨国公司是不同的,他们缺乏国际化知识与经验,在经营管理手段、技术、理念方面等都与国外成熟的跨国公司有较大差距,例如:浙江中塑在线有限公司,曾有一部分产品销往北美、西欧以及澳洲,这些地区对外来商品的环保、质量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就连外包装也丝毫不能松懈。有一单货物就是因为包装在装运过程中受潮(但对产品质量没有任何的影响)而被退回,使公司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基于此浙江制造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必须注意保持跨国经营的渐进性。渐进性的安排可以使浙江制造企业有条件仔细分析和总结从前期经营实践中学习到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扩展经验性知识存量,并在未来的国际化经营中有效地加以利用,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国际化经营的成本和风险。
如何使浙江制造企业有效的获取、创造与转移知识,有效地组织学习是关键。这就要求管理层有意识地构建组织学习机制,即通过制度化的结构和程序的安排,使组织可以系统地收集、分析、储存、扩散和使用知识。
基于浙江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实,本文认为可通过有意识的管理,使第一手的国际化知识与经验在相关管理者之间进行共享,并尽可能将其编码并转化为显性知识,使之变成可以操作的规则和程序,降低未来转移的成本。 2.选择相对熟悉的东道国 一般而言,企业在确定境外投资区为战略时,应考虑本国具体国情和特点,对拟选择的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进行科学评价和比较,综合权衡利弊得失,以便扬长避短,获得最佳投资效益。
在具体选择投资国家或地区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如: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经济的稳定性、政府对外资的态度、东道国的基础设施等);能否充分发挥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等。据此,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时候首选那些与母国具有邻近性的市场,主要包括:地理、文化、经济发展、公共政策以及零售结构的近邻,虽然市场近邻性模型只是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但却为处于国际化初期的零售企业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这样的原则下,浙江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区位选择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特别要加强对东盟、亚太区域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制造企业可以考虑:组建一批资产一体化的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借助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变各个集团各自为政的状况,使他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挥整体优势;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运用当地的智力资源,研制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提升能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认真学习和研究国际惯例及规则以及东道国有关法律,经营者不仅要通晓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必要的专业知识,还要对不同投资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经济情况等有一定的了解, 并具备较强的管理技能。
3.以渐进战略,选择国际化的进入方式 企业海外市场进入的主要方式有:特许、合资、独资、并购及目前发展迅猛的国际战略联盟等。浙江制造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具体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东道国的市场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法律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市场结合浙江制造企业的规模、专业技能、国际化经验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可考虑采用如下一些形式:设立营销网络方式,可便于制造企业直接输出产品。
2022年,浙江康奈集团在巴黎开出设了中国鞋业在国外的第一家专卖店,“中国温州制造”的字样醒目地贴在店堂里。如今,康奈的海外专卖店已达80多家,每双皮鞋的零售价在60美元以上,通过在全球建立转卖店,康奈成功地实现了品牌与产品的输出,同时,奥康集团也通过与世界著名鞋业意大利GEOX公司的强强合作,双方共享营销网络,产品同台竞技借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合资、并购方式。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的FDI流量中,有一半以上是以跨国并购或收购的形式完成的。
并购往往可以使企业通过购买,参股等方式获得一家整体的公司和企业,对于企业而言,免去了独立在海外建立企业的许多成本与风险,又可以获得许多现成的技术、管理等民营企业急需的战略性资源。万向集团通过控股,收购,参股等方式己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并购与收购了8家企业,通过并购,万向集团获得了这些企业的品牌,技术,管理以及海外营销体系等一系列资源,使企业的商品得以通过被并购公司的渠道和品牌销往国外,降低了企业产品进入东道国市场的壁垒。
独资方式。在以上两种方式成熟的情况下,可采取独资的方式。
这样可解决内部化中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失效和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浙江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建立的独资企业主要有制造工厂,分、子公司以及办事机构等等。
如华立集团在泰国建立的仪表厂,海天集团在墨西哥、巴西等地建立装配工厂,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在俄罗斯等国建立了木材加工厂等等。 4.强化地方政府服务职能,加大对企业国际化的支持力度 政府对民营制造企业的扶持是民营制造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要确定民营制造企业国际化的长期发展战略,加强宏观管理,把扶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尽快制定民营企业的划分标准;加大金融税收与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民营企出口信贷和出口信贷担保制度,如设立“浙江民企跨国投资基金”等,同时给予民营制造企业税收和财政支持,切实减轻民营制造企业的负担,营造企业发展的优良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支持和服务系统,如:民营企业法律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创业支持体系、金融财税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出口鼓励、人才培训与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立浙江民营制造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市场动态、产品信息等。 参考文献: 葛京: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J].中国软科学,2022,
(1) 樊增强: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程惠芳: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