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M2/GDP增长过快简单分析
1. M2/GDP比率经济学意义及数据分析M2/GDP这一经济指标用来衡量一国经济的金融深度。它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因此,它可以作为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可以用来评价一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广义货币M2做一简单解释: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中,M1=M0+活期存款。M2-M1的部分,称之为“准货币”。
一国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是正相关的关系,金融的发展首先表现为货币化程度的加深,随着货币化程度的加深,经济也会不断发展。1.2 M2/GDP比率数据统计及分析长期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4%以上。金融危机后,货币供应量随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 的快速增长而增加,2022年底已达到85万亿元。从表1看出从2022到2022年,M2/GDP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22年以前,随外汇流入加大和金融市场化程度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速快于经济增长,M2/GDP比率不断提高。从1990年83.6%到2022年的162%。2022年,央行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M2/GDP有所下降并维持在160%左右。2022年至2022年,央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工具锁定新增货币,M2/GDP下降至15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4万亿的投资计划的实施,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M2/GDP也快速上升[2]。1.2.2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M2/GDP比率数据统计及分析从表2看出,经济体的发达程度与M2/GDP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中国与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的M2/GDP超过了100%,而美国、欧盟区的这一指标相对较低。2022-2022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国M2/GDP都出现了上升,这与各国利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推动货币供应量是分不开的。由于各国广义货币统计口径不同,不能简单的做横向比较。因为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多,金融市场发达。一些具有货币职能的金融工具未被统计到货币供应量中,发达的金融市场为从非银行金融部门获得融资提供的渠道。以美国为例,如果美国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那么美国的M2/GDP会有所上升。考虑到中国的准货币包含投资性质,在与各国比较时,如果将M2/GDP与国外更宽口径相比较将具备可比性。虽然M2/GDP这一比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无必然联系,但与经济发展模式有着一定关系。美、印这种大国,生产以内需为主,资金以本国积累为主,对外贸易以进口替代为主,产业、科技从基础到应用开发,体系完整、门类齐全,属于自主的全面发展模式。日本、韩国等国,以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为中心,经济发展以少数出口部门为主导,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补充不足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内需。我们大体可以看出,出口导向型国家中国、日本、韩国M2/GDP这一比率要高出其他国家。2. M2/GDP比率过高的原因中国近年来M2/GDP增长过快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货币需求动机的变化、金融体系的不完善、经济体制发展不够健全导致中国贫富差距较大、货币政策的反经济周期操作、我国出口导向政策和M2与GDP的统计上的问题六方面。2.1国民货币需求动机的变化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到,人们的持币需求也包括三方面内容: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谨慎需求和货币的投机需求。相应的,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近年来,来自国内国外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货币的谨慎需求动机加大,直接表现为公众出于对未来就业、养老和医疗保障等存在的不安全预期,增加了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进而导致M2上升,M2/GDP上升。
2.1.1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是世界银行关于多支柱养老金制度的一部力作,书中指出了老年收入保障的五大支柱模型:提供最低收入保障水平的非缴费“零支柱”,该支柱主要应对老年人终身贫困风险和流动性约束风险;与个人收入水平挂钩的缴费型“第一支柱”,该支柱主要应对个人的短视风险、低收入风险以及由于预期寿命和金融市场不确定引起的计划目标不当风险;不同形式的个人储蓄账户性质的强制性“第二支柱”,该支柱主要应对短视风险和政治干预造成的风险;灵活多样的雇主发起的自愿性“第三支柱”,该支柱主要应对其他支柱由于设计僵化产生的风险;建立家庭成员之间或代际之间非正规保障形式的“第四支柱”,该支柱主要应对正式制度较高交易费用产生的风险和代理风险[3]。可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在中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各个层次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特别是在缴费率、替代率方面,表现为第一支柱的缴费率过高,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发展缓慢。雇主的平均缴费率高达20%,对国有企业来说,企业的存款增加,导致M2增加。这样高的企业缴费率不利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特别是年轻职工比重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他们往往不愿参保,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缩减当前消费,增加了个人的储蓄存款,同样会使M2增加,进而M2/GDP增加。美国次贷危机在2022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受到了影响。2022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近年来的金融动荡使得投机者的投机风险加大,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谨慎性需求 动机增加。直接表现为存款货币的增加,M2的增加。2.2中国金融体系不完善2.2.1金融机构发达程度不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银行业较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达,导致社会货币收入集中在银行体系中,而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分散到其他金融机构中去。这直接导致了M2的增长。就银行体系来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垄断地位,其他中小商业银行等竞争力相对较弱。这些金融体制的制约因素导致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资金流动缺乏效率,也直接影响了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事实上,只有当金融自由化后,M2/GDP比例增长才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因此,中国M2/GDP增长过快且与实际经济增长偏离与金融体制的制约因素有着密切关系。2.2.2金融市场不发达导致民营企业及个人投资渠道狭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针对化解投资风险的可能性。通过分散投资对象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降低风险。分散投资不仅表现在投资不同公司的股票上,也表现在投资于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多方面。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落后,操作不规范,监管也存在问题,可投资的工具相对外国较少,风险高。货币市场也存在同样问题。从资本市场的股票市场来看,股市结构存在缺陷,股市持续发展缺乏必要支持。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发展思路不断变化。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民的信心。另外,机构投资者坐庄行为加剧了故事的混乱局面。由于中国在监管上存在一定恩替,机构投资者常利用资金优势对股市进行操纵。更有甚者,一些机构投资者与企业串通,通过内幕信息进行交易。对于货币市场,短期证券、票据等短期融资行为缺乏规范性,监管较严,使得企业不得不依赖银行进行进阶融资。2.3经济体制发展不够健全导致中国贫富差距较大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主要是围绕大企业、大城市开展,对于中小企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相对较弱。这与中国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较大也是密切相关的。中国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有如下特点:城市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大量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在拥有大多数高档消费品的前提下,消费需求小,因而边际消费倾向也低。他们的收入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造成了资金的沉淀,这无疑造成了M2/GDP偏高。2.4货币政策的反经济周期操作中国的货币政策执行的是反经济周期操作。在经济发展较好,GDP增长率较高的年份,执行偏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量相对较小;在经济发展欠佳时,执行积极地货币政策,增大货币投放量。为了适应货币化进程和深入经济改革,货币投放量都相对较大。在经济周期峰值上,货币投放量与GDP增长相对持平;在经济周期低谷时,货币投放量远远高于GDP的增长。在长期累积下,货币政策的反经济周期操作导致了M2/GDP偏高。2.5我国出口导向政策按照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补充不足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内需。我国外汇管制实行结售汇制度,银行在买入外汇的同时增加了企业或个人的活期、定期存款,M2提高,M2/GDP也相应增加了。2.6 M2与GDP的统计上的问题 3. 控制M2/GDP过快增长的几点建议针对M2/GDP过高,不能真实反应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金融创新、完善资本货币市场、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四方面考虑解决方案。3.1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第四届中国神会保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目前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四个空白点或薄弱环节:一是城镇非就业的老年居民没有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新农保制度开始试点后,这一群体的问题凸现出来;二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实行原来的单位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在新农保制度开始试点后,这一群体的问题凸现出来;三是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还缺乏顺畅衔接机制,劳动者和公民在制度转换上还存在障碍;四是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相对缓慢,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针对中国国情,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弥补这四个空白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综合新农保推进情况,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其次,在总结试验点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另外,完善社会保险关系快地区转移接续办法,维护参保者权益。最后,实施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补充性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这可使得居民对货币的谨慎性需求降低,进而储蓄性存款减少,M2减少,使M2/GDP指标更真实的反应中国经济金融深化的程度。3.2不断推进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产品的增多无疑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选择,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着一些问题:金融产品创新结构较单一,在已有的金融产品创新中,负债类产品创新多于资产类;金融产品创新信息沟通不畅,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之间未形成高效联动,直接表现为新业务的设计开发未形成系统性、前瞻性产品需求方案,市场营销不配套等因素导致新业务推出后市场反应不大;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意识较弱,在风险转移,分散方面做的不太好。[5]中国金融产品创新方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积极开拓个人金融产品种类,可与财政部门,保险公司等合作,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其次,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应为重点。为居民、企业提供知识含量高的理财咨询等服务。加快风险转移型产品的研发,如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利率和约等。另外,负债业务创新产品的多元化。发行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等方式主动负债,扩大筹资渠道和规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再者,拓宽金融服务空间和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工具,使得金融服务网络化。金融产品的创新,一方面可以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益,另一方面给投资者更多地选择,满足了不同的投资需求。3.3逐渐完善中国的货币资本市场解决M2/GDP持续上升的根本在于建立合理,监管良好的金融结构。这也就要求货币与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对于货币市场,如果货币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通过短期证券、票据等进行融资规范化,则可以解除管制,这样必会减少企业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减少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企业的货币储蓄存款也会减少。良好的资本市场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资本市场可以为社会提供健全的投融资渠道,银行体制的变革、不良贷款的化解都需要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是解决金融结构的根本出路。3.4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国民收入增长较快,从而可以提高居民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如果只实施出口导向政策,依靠外国进口商品来满足国内需求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再者,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要求我们要致力于进口替代战略。但是,我们不应否认出口导向的作用。不扩大出口,进口替代工业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综合我国国情,我国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科学的选择。一方面,两种发展战略结合减少了外汇的净收入,也就减少了银行购买外汇投放的货币。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也必然跟着提高,这样在金融机构的沉淀的货币量必然减少。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必然带动GDP增长。这样便可使M2/GDP回归正常值。总结以上就是对中国M2/GDP过高的一些简单分析。不可否认,中国M2/GDP过高增长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货币化的提高。但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金融机构的不合理,货币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使得全民偏好储蓄等原因导致M2/GDP过高。我们应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资本货币市场、推进金融创新、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着手,使得M2/GDP这一指标更合理,更真实的反应中国经济货币化的真实水平。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