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高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

高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

标签:
时间: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爱学范文网为大家准备了高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崛起
(1 )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________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建立代国 ,不久被前秦所灭,____________后,再度崛起。
2.发展
(1)386年,________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______。
(2)398年,拓跋珪迁都______,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统一
(1)完成:439年,北魏统一____________,初步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推动了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的转变。
③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激化
(1)北魏靠武力统一北方,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2)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激化了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激化了矛盾。
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冯太后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________________。
(2)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____________,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
(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改革______落后的统治方式。
(2 )和______一起掀起改革运动。
2、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
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
C.曾多次迁都
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是在(  )
A.386年 B.398年 C.439年 D.471年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  )
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 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③重用汉族儒生 ④兴办太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二 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4.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 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  )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
5.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导致北方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②鲜卑贵族对百姓巧取豪夺 ③都城偏远 ④南朝政权的威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大多由于(  )
A.鲜卑族的落后 B.统治者的残暴
C.战争不断发生 D.汉族不断反抗
知识点三 冯太后和孝文帝
7.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  )
A.拓跋珪 B.道武帝 C.冯太后 D.拓跋宏
8.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这表明孝文帝(  )
A.摒弃了鲜卑族的传统习俗
B.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
C.改革了鲜卑族传统教育方式
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
3、课后见功


图二 太武帝 拓跋焘(423~452年在位 )

图三 冯太后(441~490年)
(1)简述北魏道武帝和太武帝对北魏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2)冯太后辅佐孝文帝执政时,面临着哪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她所选择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什么?

(3)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冯太后 ?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 代管征收赋税和 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第7课改革迫在眉睫)
1、课前导学
一、1.(1)拓跋部 (2)淝水之 战 2.(1)拓跋珪 北魏 (2)平城
3. (1)黄河流域 (2)②畜牧经济 农业经济
二、1.(2)赋税收入 徭役征发 3.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三、1.(1)汉族先进文化 (2)儒家经典 2.(1)统治经验 鲜卑族 (2)冯太后
2、课堂识真
1-8 A C D A A A C B
3、课后见功
9.(1)386年,拓跋珪重新建立了鲜卑族的代国,并改国号为魏;398年,他迁都平城,并于第二年称帝。拓跋珪为北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拓跋焘最重大的贡献在于统一了黄河流域,拓展了北魏的疆域。
(2)问题: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社会动荡不安。方式: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3)冯太后能在北魏发展的历史关头,积极辅佐孝文帝进行改革,顺应民族融合发展的潮流,不愧是我国历的女改革家。
5、拓展空间
10.(1)宗主督护制。
(2)剥削农民,隐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3)它的推行激化了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1、课前导学
(一)前期——制度创新(冯太后主持):
1、重点:建立 ,取代旧制度。
2、措施:
(1)制定 ,整顿吏治:
原因: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时间:484年,下诏实行俸禄制。
内容:俸禄由 筹集,按 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
作用:使吏治有所好转。
(2)推行均田制:
前提: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使均田制的推行成为可能。
时间: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 的土地平均分给 耕种,土地 买卖。
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 ,提高了 ,推动了北方地区 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
目的:为 的推行,强化对 的控制;
内容:五家立一 、五邻立一 、五里立一 。
性质:北魏 组织。
职责:检查 ,征收 ,征发 ,推行 。
作用: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 ,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 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 ;二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
目的:适应均田制,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
内容: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 。
作用: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使农民负担大为 ,成为国家的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影响:
这些改革措施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后期——迁都和移风易俗(孝文帝亲政后主持):
1、重点:移风易俗
2、措施:
(1)迁都洛阳: 年,北魏正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移风易俗:(后期改革的重点)
①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 。孝文帝自己带头穿 戴 汉族服装,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 。
②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 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下令 时要讲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 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
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改鲜卑原有姓氏改为 。将拓跋氏改为元氏。他还参照汉族 的做法,来确定鲜卑族的门第高低,并按照 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④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 。
⑤改籍贯: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后必须葬于洛阳附近的邙山,不得还葬平城。
作用:上述措施,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 对北魏政权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 转化。
2、课堂识真
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促进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 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引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3.下列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提倡鲜卑贵族说汉话 B.上前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C.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D.在朝廷上不说汉话免官
4.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5.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7.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①任用汉族 地主 ②推行三长制 ③胡汉服装融合 ④接受汉族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8.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 阳的根本目的是 (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课后见功
9.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 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xxx东北、xxx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文中的魏主是谁?(2分)
⑵此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4分)

⑶此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5分)

⑷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5分)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一〈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 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⑴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⑵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⑶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⑷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参考答案(第8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课前导学

2、课堂识真
1-8 D A A B C C D D
3、课后见功
答案:
⑴孝文帝。
⑵改鲜卑姓为汉姓。
⑶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⑷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5、拓展空间
答案:
⑴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⑵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上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⑶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⑷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并从事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1、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_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
3.统一______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取得优势。
2.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
(2)废除“____________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2、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
A.齐国 B.魏国 C.秦国 D.赵国
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
A.出身贵族家庭 B.在魏国不受重用
C.秦孝公求贤若渴 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
知识点二 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①新兴地主阶级 ②自耕农阶级 ③奴隶主阶级 ④商人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
C.统一度量衡 D.改革社会风俗
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 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
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
知识点三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6.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 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 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制度
8.九岁的男孩金阳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  )
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 D.社会习俗改革
3、课后见功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悼王素闻(吴)起贤,(吴起)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材料二 (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者腰斩,告*者与斩敌首同赏,匿*者
请回答:
(1)两则材料的措施有何相同之处?原因何在?

(2)材料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

(3)概括两则材料所述改革的结果,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三则材料中哪一则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

(2)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

(3)材料三中“务本”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第5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课前导学
一、1.法家学说 2.魏惠王 3.秦孝公 治国平天下
二、1.土地私有 土地买卖 2.耕织 3.度量衡
三、1.兼并战争 2.(1)二十等爵 (2)世卿世禄制 (3)连坐法 (4)县制 国君 
(5)法经 (6)社会风尚习俗 一夫一妻小家庭
2、课堂识真
1-8 B A A C B B D D
3、课后见功
9.(1)削弱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因为在战国 剧烈的兼并战争中,政权与军队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2)富国强兵。措施:用什伍等连坐法建立严密的基层组织;用大力奖赏的办法发展农业生产;以军功为基础,授爵赏田,削弱贵族的势力。
(3)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因循守旧必然失败,改革必然受到传统势力的阻挠和破坏,要顶住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达到目的。
解析 解题关键要抓住两次改革的目的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要能够从所给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5、拓展空间
10.(1)材料一完全肯定商鞅变法。
(2)认为商鞅为“刻薄人也”,其“变法”为“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仅从商鞅个人品德方面评价,没有认识到其变法的历史进步性。
(3)重视农业生产。
解析 材料一主要强调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即富国强兵,对外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材料一中“民以殷盛”不符合历史事实,即使在商鞅变法时期,人民的负担和所受的政治、经济压迫仍然非常沉重。材料二主要从道德角度评价商鞅,很明显,材料二对商鞅的认识非常片面。材料三主要从商鞅变法中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的角度去评论,认为商鞅变法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国力强盛、兼并邻国等,此认识基本正确。

1、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大动荡、________的重要时期。
2.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________和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③商 业:邯郸、______、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政治上
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
(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____________为主,战国以____________为主。
(4)文化上
①____________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 景象。②____________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国别 主持者 内容 目的 性质
春秋 齐 管仲 ①发展____________
②整顿和发展军备
③改革赋税制度,______________ 富国强兵 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改革
鲁 初税亩
战国 魏 李悝 ①发展农业生产,“____________”
②稳定经济,推行“________”
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
楚 吴起 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______
②变相没收________的土地
③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
④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不利形势
(1)秦国偏居______,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
2.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____________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____________充斥。
3.历史机遇
(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________重用。
2、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出现新气象,其中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有(  )
①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②出现了邯郸、临淄等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③封建土地日益私有化 ④人身依附关系日趋强化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相地而衰征”
C.生产力的提高 D.井田制瓦解
知识点二 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4.春秋前期齐国的管仲 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
A.经济实力增强 B.军 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5.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强化“世卿世禄制” B.限制贵族的权力
C.奖励军功 D.严禁私门请托
6.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知识点三 处在十 字路口的秦国
7.《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
A.政治清明 B.经济发达 C.民风强悍 D.矛盾重重
8.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中原的障碍是(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宋国
3、课后见功

材料二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墨子和孟子的用人标准。

(2)上述用人标准的提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生了 什么重大变化?

(3)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根源。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欲其法也,测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 ——《国语•鲁语下》
材料二 周室既衰,暴 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

(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4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1、课前导学
一、1.大变革 2.(1)①铁农具 牛耕 ③临淄 (2)①封建专制统治 ②世卿世禄 (3)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 (4)①私人讲学 ②法家学说
二、①农工商业 ③“相地而衰征” ①尽地力之教 ②平籴法 ①分封制 ②旧贵族
三、1.(1)关中 2.(2)法家学说 (3)尚武精神 4.秦 孝公
2、课堂识真
1-8 D A C C A A C A
3、课后见功
9.(1)墨子:选举贤能,根据才干来确定爵位、俸禄及其任免。孟子:根据国人的评价,并结合考察进行推举。
(2)旧有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选贤任能成为时代的要求。
(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和广大自耕农要求进行上层领域的变革,解除封建束缚。
解析 回答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回答第(2)问,要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人才的选拔对诸侯国的重要性。回答第(3)问,要结合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领域的重大变化进行分析。
5、拓展空间
10.(1)西周实 行的井田制。反对按田亩多少征收田赋的办法。
(2)含义:“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原因:周王室衰微,吏治败坏;私田大量出现;为增强鲁国的实力。
(3)鲁国。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解析 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回答。第(2)、(3)问考查“初税亩”实施的背景、含义、目的、后果,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分析作答。

高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

篇1


1、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一、梭伦改革的结局
1.取得显著成效,但没有消除____________的根本矛盾。
2.梭伦出走,游历10年后,退隐在家。
3.僭主政治: 公元前560年,______________建立僭主政治。
二、梭伦改革的影响
1.积极意义
(1)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雅典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2)民主奠基
①“解负令”使广大平民成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②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
③恢复公民大会权力、设立四百人会议和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2.历史局限
(1)原因: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很多改革措施都 带有“______”色 彩。
(2)表现
①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____________的权利。
②__________________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
③贵族和______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1.发展: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改革进一步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确立: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改革,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2、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 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
1.梭伦改革后雅典城邦的主要矛盾是(  )
A.贵族之间的矛盾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
C .奴隶与贵族的矛盾
D.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2.下列关于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凭借武力夺取政权
B.废除了梭伦的改革成果
C.打击了贵族势力
D.提高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知识点二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3.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该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雅典民主政治的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4.右图:陶瓶上的雅典商船。图片反映的内容与下列哪一项无直接关系(  )

A.雅典手工业的发展
B.雅典对外贸易的发展
C.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雅典陶片放逐法
5.希腊历史学家 希罗多德说,克里斯梯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里斯梯尼改革 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 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三 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6.梭伦语:“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  )
A.民主原则 B.公平原则 C.财产原则 D.中庸原则
7.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8.史学界非常重视对梭伦财产等级制度的研究,通过对该制度的研究可以获知(  )
①“中庸”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的体现 ②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③古代雅典血缘门第观念的衰落原因 ④地理环境对雅典社会发展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 ③④ D.①②④
3、课后见功

材料二 梭伦规定,除橄榄油以外,禁止任何农作物出口,以保证有足够的农产品供本国居民需要。禁止婚丧节庆的仪式过分铺张。他制定法律,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并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迁居雅典城,授予他们公民权。他还改革雅典的币制,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 中的竞争力。
请回答:
(1)梭伦在改革中为什么要采取禁止除橄榄油以外的农作物出口的措施?联系材料一及梭伦改革的背景分析原因。

(2)梭伦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梭伦发展经济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有何意义?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图:

请回答:
(1)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下列序号各代表美国的什么部门: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与①②③三个机构类似的 梭伦改革时代的国家机关是什 么?

(3)“四百人会议”相当于美国的议会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1、课前导学
一、1.贵族和平民 3.庇西特拉图
二、1.(1)农业 工商业 (2)①享有自由权利 ③公民陪审法庭
2.(1)折中 (2)①参政议政 ②氏族制度残余 ③平民
三、1.克里斯梯尼 2.伯利克里
2、课堂识真
1-8 B D B D B D A A
3、课后见功
9.(1)雅典人多地少,粮食生产不足,下层平民就业不足,生活不稳定。
(2)在努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利用海洋资源发展对外贸易,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3)农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平民阶层,壮大工商业奴隶主阶级,从而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阶级基础。
解析 本题重在探究梭伦经济改革措施的原因及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第(1) 问可从材料一中得出雅典粮食生产条件欠佳的结论,从教材内容叙述可知下层平民就业不足,生活不稳定。第(2)问要明确因地制宜的含义,即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第(3)问是本题的难点,可以从改革有利于稳定平民生活和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分析,而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是反对贵族政治的主要力量。
5、拓展空间
10.(1)①议会,②总统,③联邦法院
(2)公民大会;执政 官;公民陪审法庭。
(3)不同。美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而四百人会议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 会拟订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统治权。
解析 新课标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包括学科内综合与跨学科综合。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是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起源;而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典型。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高三上册历史导学案五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第1篇】  老师发了一本名叫《与梦同行》的书。这本书讲了寻梦、追梦和圆梦,让我印象十分的深刻。  我在国庆节看完了这本书。书中第十页讲到的空气指数,其中说到空气指数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污染越严重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一.简述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

【爱学范文网 - 评职称教师个人工作小结】当工作到了一定的阶段,总结便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从中发现优点,摒弃缺点,积累经验,推动未来工作的进展!下面是由爱学范文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师评职称个人工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教师节的新闻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节的新闻稿  ——真情祝福感恩老师  金秋,桂树悄然吐蕊,佳节如期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明是以文字的发明,单偶制家庭的确立和阶级的产生为标志的,是人类或达到智慧水平之形式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是指一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存在形式。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

学护理的第一学年总结范文学护理的第一学年总结1护理系学年第一学期的工作,在学院董事会以及学院党委、行政班子的领导下,在学院各部门的支持下,教学工作按照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已经圆满完

会议记录是指在会议过程中,记录者记录会议的组织和具体内容,形成会议记录&ldquo记住&rdquo详细记录和简要记录之间存在差异。简要记录是为了记录会议的要点和重要的或主要的发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

森林报的学生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叫《森林报》。我经过饶有兴趣的一番品读后深有感触。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森林报的学生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森林报的学生读后感1普通的报纸上,尽刊登人的

剪彩仪式流程主持词(30篇)剪彩仪式流程主持词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各位父老乡亲:在这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的美好季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夕阳红敬老院落成剪彩仪式。首先,我向敬老院的全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