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高中音乐《通俗音乐》教案三篇

高中音乐《通俗音乐》教案三篇

标签:
时间: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爱学范文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设计理念

  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当代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实际需求,教材选编了《中国通俗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过程,感受各时期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的魅力,并能唱两三首通俗歌曲,模仿表演片段,体验其情感及风格特点。

  本课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了解并熟悉部分优秀的中国通俗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下册)第五单元第七课《中国通俗音乐》。设计思路如下:

  1、确立主题

  以“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选材

  为了增强信息量,加强学生对通俗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除教材所提供的音响材料外,还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听作品,例如:罗大佑的《童年》、周杰伦的《双截棍》及一些健康的网络歌曲作为本课的补充欣赏。另外,还参考了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外通俗歌曲鉴赏》一书。

  3、课件运用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和直观的画面,更好地感受、体验通俗音乐的韵味;在充分感受、体验、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做DV短片、提问、吉他弹唱、集体演唱、模仿表演等多种方式,拓展探究通俗音乐的特点。

  4、活动与探究

  通过视听等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参与讨论与通俗音乐相关的话题,参与演唱与表演,以此增强学生对通俗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感受和理解。

  5、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都喜欢通俗音乐,但他们对通俗音乐的了解不全面,欣赏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感性基础上。在本节课中通过音响、音像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形式对推动作品的广泛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高中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都强于初中学生,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音乐实践及创造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在聆听、感悟、演唱、模仿通俗音乐的基础上,体验、领会通俗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鉴赏各时期代表性的作品。

  2、学生能随音乐演唱两、三首通俗歌曲并乐于参与讨论相关话题。

  3、在鉴赏通俗音乐的过程中,乐于参与“模仿秀”表演。

  4、引导学生对通俗音乐的正确认识,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品位。

  四、难点与重点

  1、重点:鉴赏各时期通俗音乐的代表性作品。

  2、难点:理解通俗音乐的特点;参与“模仿秀”表演。

  五、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部分学生自拍一部DV片,以“我心中的通俗音乐”为题。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

  六、教学过程

  1、DV片导入、激发兴趣:

  1)师: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流行音乐,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爱的歌手及其演唱的歌曲。今天先请大家看一部由我校高二学生自己制作、主持、导演、采编的校园DV片——“我心中的通俗音乐”。

  2)学生观看DV片,短片表现三代人对通俗音乐的理解以及他们心中留下的歌曲。(老人:《我的祖国》、《跑马溜溜的山上》;中年:《少年壮志不言愁》、《妈妈的吻》;青年:《曹操》、《欧美歌曲》)

  3)(师生讨论与交流自己心中的通俗音乐)

  师:古典是流行的沉淀,流行是古典的发展。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中国通俗音乐所走过的路程。

  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

  播放由学生自编自导的DV片,吸引学生的注意,为后面通俗音乐的介绍作了较好地铺垫。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目的,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还小声讨论自己喜欢的通俗音乐作品。

  2、欣赏与体验

  一、了解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约3分钟)

  (1)起步曲折期(课件演示):

  师:提问:中国通俗歌曲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第一位歌星是谁?(黎锦晖1927年创作的《毛毛雨》;金嗓子周璇。)请同学欣赏周璇的艺术人生。

  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

  学生对早期的通俗音乐不太了解,老师提出问题,以此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诞生产生兴趣,愿意去了解通俗音乐走过的历程。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再生模仿期(课件演示):

  师:解放后,人们把通俗音乐看成是靡靡之音加以排斥,直到改革开放后,港台音乐传入内地,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抒情歌曲风靡一时,模仿她的唱法成为时髦现象。当时有一首歌叫《乡恋》,演唱者李谷一以气声唱法演唱,轰动一时。(欣赏《乡恋》)

  师:这一时期港台歌曲的大量进入,成为重要的音乐文化现象。如校园歌曲广为流传,代表人物就是被称为“校园歌曲教父”的罗大佑。罗大佑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今天我们欣赏《童年》。在歌词中,你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吗?

  (欣赏《童年》)(播放课件)

  师:当时有很多校园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是大学生或毕业不久的学生,他们喜欢用吉他作伴奏乐器,自弹自唱。今天,我和四位可爱的大男生为大家表演《童年》。

  (师生表演唱《童年》)

  (全班同学齐唱《童年》)

  师:同学们演唱非常投入,大家都对歌词产生共鸣。我想通俗音乐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歌词在倾诉生活。

  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

  校园歌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非常流行,尤其吉他弹唱这种形式风行一时。老师请四位会弹吉它的同学现场表演,必定能引起全场共鸣。从课堂效果看,学生情绪出奇高涨,对老师和四位同学合作的精彩弹唱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掀起第一个*。后面两段全体同学加入齐唱,也无需老师动员,大家很自然地投入进去,效果很好。

  (3)独立发展期(课件演示)

  师:这一时期“西北风”盛行。如:崔健的《一无所有》、程琳的《信天游》、范琳琳的《黄土高坡》、刘欢的《少年壮志不言愁》等。这些通俗音乐中加入了民族性的元素,带有浓厚的地方、民族民间特色。

  提问:欣赏《黄土高坡》,请说出音乐中的伴奏乐器。

  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喜欢通俗音乐但不喜欢民族音乐”现象,作为音乐老师有责任正确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到今天,其中许多作品具有民族色彩和地域特点,成为经典作品。

  学生能讨论说出唢呐、板胡等民族乐器,通过欣赏感受和老师的点评,大家能理解这一点:通俗音乐与民族音乐不排斥,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两个元素运用得好,就可能成为经典。

  (4)探索深化时期(播放课件)

  进入九十年代后,通俗音乐进入探索深化时期,特别是一些晚会歌曲广为流传。问同学:《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你觉得好唱吗?(随便请一位同学演唱这首歌,都能唱出旋律)这首歌曲是春节晚会推出的,第二天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到有人哼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旋律具有亲和力。与生活零距离是通俗音乐快速流传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其特点之一。

  (观赏《常回家看看》)

  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

  这一时期距学生很近,他们对这时候的通俗音乐了解很多,但让学生从音乐要素来欣赏、分析作品,这是他们比较欠缺的能力,需要老师与他们共同探究,提炼出来。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讨论探究出旋律的特点,但有部分同学不太喜欢这首歌,认为太老了。虽然课堂气氛不如前面弹唱好,但能够提高同学们对通俗音乐的深层次理解。

  二、活动与探究

  (1)“模仿秀”活动

  师:通俗音乐走到今天,在座的同学都是直接的传播者。音乐的另类、时尚、超前的特点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就像短片中的两位同学,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喜好不完全一样。我想问问同学们:如果你喜欢一位歌手,你会怎样学他?(生:模仿)今天我们来个现场模仿秀。首先请大家欣赏周杰伦的《双截棍》,请同学从演唱表情、动作、姿态、声音等模仿,尽量做到“以假乱真”

  欣赏周杰伦的《双截棍》(道具有话筒、服装、绳子做成的双截棍等)

  生:模仿表演

  师:模仿秀,让大家猜猜你模仿的是谁?

  生:同学现场上台表演:模仿的有周杰伦、王菲、潘玮柏、费玉清等

  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

  这项活动就是想看看同学心目中的偶像是谁?哪些是他们认为的经典作品?另外也看看同学的创作表演能力怎么样?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的表现非常踊跃,都乐于模仿,课堂上掌声、歌声、笑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但有一点很遗憾:在“模仿秀”活动中。没有一个是模仿大陆的通俗歌手,都是港台的。

  (2)探究活动(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鉴赏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通俗音乐?(小组讨论探究)

  通俗易懂,易于传唱,易于模仿,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就是通俗音乐。

  通俗不等于低俗、粗俗、庸俗,大俗中有大雅,流行中有经典、精英文化,让我们与通俗文化同行。

  设计意图和效果分析:

  通过学生对通俗音乐的了解,演唱、探讨、模仿以及师生共同的讨论探究,使他们对通俗音乐的感受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七、成效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贯彻了新课标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从选材、过程设计、教法和学法上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兴趣爱好,提高了他们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这节课能够较好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在讲述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和代表作品、演唱通俗音乐的旋律、分析音乐特点、“模仿秀”等环节中,学生都很活跃,积极参与。这节课的成功之处集中地体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乐意参与各教学环节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四位男生的吉他弹唱,以及学生自拍的DV片,最后的“模仿秀”等。课堂上*迭起,掌声不断,我能够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在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后的兴奋与成功感。

  从课堂教学反馈的结果看,教学目标都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得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这节课的欠缺之处在于讲述“独立发展期”时,既具有民族特色又有通俗特点的作品和代表人物介绍的太少,老师只是点了一下腾格尔、李娜、、刘欢、韩红等人,没来得及听赏他们的优秀作品,以至于在后面的“模仿秀”中,无人提到大陆歌手,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如果在教学中安排介绍这些歌手和他们的代表作,时间又来不及,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时间、部分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评价这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调整和完善
篇二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的:了解通俗音乐的几个大的类别,以及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特征

  重点难点:结合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通俗音乐的看法

  一、导课。

  1、通俗音乐(PopularMusic)——把不表现重大体裁和思想内容的作品称为轻音乐,习惯上人们把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例如小斯特劳斯的那些圆舞曲等归属这个名词之下,以后,爵士乐、摇滚乐团、轻歌剧情、迪斯科等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歌舞形式愈来愈多,而这些音乐虽然带有自娱的色彩,但有时亦有针贬时事,抨击现实的作品,原先的轻音乐的概念很难把这些都涵盖进去,有一些媒介把这些都为流行音乐,但这样就混淆了深受群众热爱的古典与这些音乐的界线。现在,理论家们一般都用通俗音乐一词概括这些音乐现象。

  二、授新课

  1、布鲁斯

  我们知道,布鲁斯即蓝调,在英文中是苦、忧郁的意思。虽然爵士乐包括黑人音乐、英国歌曲、法国舞蹈音乐等等,但布鲁斯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布鲁斯产生的时间比爵士乐早,可能是综合了19世纪后半期黑人们演唱的田间号子。宗教歌曲和诉说的民谣演变而来的。布鲁斯的音乐特点,主要在于大调音阶上降第三级音和降第七级音,有时也降第五级音。这些降半音的音符有小调性的特征,而且唱到这些音时常常带有滑音。颤音,听起来哀声怨语,悲恸凄楚,感情十分丰富,所以也有人将布鲁斯译为“怨歌。当然,布鲁斯歌曲也有一些欢乐、愉悦的作品。布鲁斯的速度舒缓,节拍常为四二拍、四四拍,旋律多含切分节奏。布鲁斯的演唱风格很自由,同生活中的语言情绪结合很紧,假声、呻吟、哭泣、嘟囔都可以用来渲染烘托气氛。布鲁斯这种底层社会的气质,给以后早期爵士乐带来了同劳动人民生活、同黑人民间音乐紧密相连的特色

  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空虚”布鲁斯。同时配合讲解:

  2、通俗音乐

  在通俗音乐的源起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来源于西方,“一般主要指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一些适合城市一般市民群众兴趣和爱好的音乐”(1)。这种观点也许与“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的提法来自于西方有关。应该承认,百年来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使本身有着多种属性规定的西方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西方音乐技术和理论的大量引进,各种各样的音乐思潮和诸如“音程”、“谱号”、“BLUES”、“POP”之类的音乐名词术语也都逐渐被介绍到了中国。时至今日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意义上的通俗音乐仿佛的确是一个西风东渐带来的舶来品。因为直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在通俗音乐创作方面不论从艺术手法、制作技术还是运作模式上都在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因袭着西方的一些东西。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都只能说明音乐实践本身的方法问题,并不能成为对通俗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可以完全用西方社会历史文化来解释的理由。即使在西方,用来解释通俗音乐或者流行音乐的“POP”一词的内涵也是颇为复杂的,它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使用并不一致。法国学者亨利·斯科夫·托尔格在《流行音乐》一书里提到,“我们混用POP_MUSIC和MUSIQUEPOP,不加区别:在法国,前一英文用语等同于后一法文用语;但在英国,尤其是在美国,通常的称呼只是ROCK(摇滚乐)”(2)。事实上,作为“音乐”概念范畴内的“通俗音乐”,它首先必然具有“音乐”的属性,然后才具有“通俗”的属性,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音乐”并不是只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存在;同样,作为“音乐”形态之一的“通俗音乐”,也不是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发展起来后才在别的民族和国家里出现的。实际情况是,通俗音乐不只是在近现代才有,而是很早就已经存在,并且是在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里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通俗音乐体现了通俗音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已。

  欣赏《童年回忆》与《思念》,并请同学们在欣赏后发表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三、总结

  通俗音乐是现在流传范围最广,最易于流传的音乐形式,但是通俗音乐的层次有高有低,请同学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欣赏其中的精品。
篇三
  一教学设想

  1.根据学生的兴趣趋向特点设计教学的思维与模式

  2.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语言诱导,让学生在这课堂中有条理的认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程,并能更进一步理解中国流行音乐。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世道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作品。

  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提升学生到音乐鉴赏品味;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4.学生学唱校园歌曲《同桌的你》,乐于参与表演。

  三教学重点

  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四教学难点

  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2.难点: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特点;学唱《同桌的你》并参与模仿秀表演。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放影音资料]《同桌的你》

  导入: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曲耳熟能详,是由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那么同学们最喜欢在音乐课上唱什么类型的歌曲呢?—流行歌曲

  好,同学们,今天老师将流行音乐带入课堂,并且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探寻一个话题:中国通俗音乐及其发展历程,板书标题。

  同学们喜欢唱流行歌曲,那你们是否知道:

  a.流行歌曲的正确意义

  b.流行歌曲是什么时候在中国才有的呢?

  c.中国最初的流行歌曲的“鼻祖”是谁?其音乐作品特点怎样?

  d.它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呢?

  在今天这节课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带这些问题,一一找寻答案。

  (二)新课教学

  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它是指自身朴素简洁的音乐语言,流畅易记的旋律,活泼而富有特点的节奏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情景和感受,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到乐器曲和歌曲。在今天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找寻的是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同学们都知道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业时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通俗音乐的民族发展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条主动脉,下面为们就以时间年代为线索,以作品民族话发展为创作元素,对中国流行音乐作详细的追根寻底。

  1.30年代40年代初:中国流行音乐的源头

  1927年,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歌曲的诞生。黎锦辉先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绿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代表人物有:周旋。

  [互动]哼唱其中的作品,学生对最初流行歌曲的认识程度

  时代背景及其特点: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通俗音乐起步并不健康,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通俗歌曲,走上了一条远离时代的畸形道路,总体说早期中国通俗歌曲作品题材狭窄,情调萎靡,趣味平庸,演唱娇柔造作,打上了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随着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板书]主动脉:民族化发展

  流行音乐的鼻祖:黎锦辉

  时间:1927年《毛毛雨》

  音乐特点:题材狭窄,情调萎靡,打上了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

  2.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详见课本第二单元《缤纷舞曲》。

  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是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一批优秀抒情的歌曲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的批评,在此后20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通俗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期间代表作品有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

  [板书]1949年—70年代末:强调阶级斗争,通俗音乐处于空白状态

  3.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

  黎锦辉先生音乐在当时渲染了一种萎靡颓废的情调,但他的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方向很好的在台湾,香港继承和发展。

  70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如果说日本的校园民谣是校园民谣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那么,台湾则是校园民谣真正成型的诞生地,并将校园民谣推向了辉煌。虽然二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但都为校园民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台湾更是校园民谣的成名地,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谈到台湾的校园民谣。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台湾大学学生杨弦把台湾诗人余光中怀乡的诗谱成曲子演唱,深受青年欢迎。校园民谣不但反映青年生活,而且也是对西方音乐泛滥的一种抵制。当时一位名叫李双泽的歌手在演唱会上拍案而起,喊出了“唱我们自己的歌”的口号。从那以后,台湾校园歌手佳作不断,像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都是那一时期产生的。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台湾校园民谣*渐渐低落。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拥而进,音乐领域人们疲倦了“强,硬,吹,快”的风格,很容易或者说一股脑儿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潮,使大陆音乐在一段时间里音乐创作和演唱风格都一味的模仿,港台艺人也首次在中国大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有代表性的有张敏明《为的中国心》奚秀兰《阿里山的姑娘》。这一时期题材健康,旋律清新的优秀作品有《乡恋》《乡间的小路》。

  [互动]你还知道这时期还有哪些家喻户晓的流行作品及其人物代表吗?

  如:《童年》罗大佑邓丽君

  [播放影音资料]《童年》《我的中国心》

  4.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

  “我曾经问个不休。。。”一声惊天动地大反叛性的呐喊,终于从中国摇滚乐先锋崔健那嘶哑爆破而富有磁性的喉咙里蹦出,崔健那富有反叛困惑和号召性的呐喊,终于唤醒了中国通俗乐坛,80年代末90年代初,音乐家们开始踏上了继西扬中,通俗音乐民族化,艰难而有意义的漫漫长路。

  校园歌曲的复苏,“校园歌曲”一词最早见于1978年4月的台湾杂志。它是针对低级、污*的通俗歌曲与洋歌而创作的。这种内容健康、立意新鲜、曲调优美、形式简单的歌曲一经出现便传遍各个校园。内容以写景较多,借景抒情,或爱国怀乡、思友念旧。如《童年》、《橄榄树》、《乡间小路》等。由于台湾校园歌曲具有自然、清新的气质且格调高雅,得到有关人事的首肯。作曲家谷建芬作了《清晨我们踏上小道》、《脚印》、《校园的早晨》等具有内地特点的校园歌曲。1994年后,以高晓松、老狼为代表掀起了在校大学生自创自唱的第二次校园歌曲的*。此时校园歌曲被称为“校园民谣”。主要作品有《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

  [板书]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港台音乐校园音乐

  80年代至90年代初:校园音乐的复苏—“校园民谣”;历经60年多风风雨雨,最终找到中国流行音乐的精髓:通俗音乐民族化

  [放影音资料]《黄土高坡》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伴随着这一优美独特的风格性旋律,通俗音乐的乐坛的创作者们终于唱出了自己的酸楚和欣喜,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的音乐不都是我们自己的歌吗?此时独特个性风靡一时的“西北风”席卷而来,其代表作品有《黄土高坡》《信天游》《少年壮志不言愁》等等。《黄土高坡》《信天游》这些作品采取了陕北民间音调,明显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吸取了我国北方以黄土高坡信天游的苍凉挺劲的阳刚之气在中国乃至世界流行乐坛一展风采。

  注:要会唱例举的每一首作品并简单介绍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它便是陕北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从音乐体裁方面,器乐,舞蹈,戏曲等民间音乐流源也是流行音乐创作的素材源头,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吸收了我国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陈红演唱的《快乐老家》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

  注:要会哼唱《彝族舞曲》的音调

  从民歌民谣素材的运用方面,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有为流行歌曲的提供了另一个广阔天地,少数民族音乐像一朵朵艳丽的奇葩为这个风格的流行音乐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陈明的《快乐老家》是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郑钧《回到拉萨》揭开藏风流行音乐神秘的面纱。《青藏高原》《天路》《神奇的九寨》

  河北民歌《小白菜》曾为程琳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倘卖无》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提供了创作基础,其旋律走向和乐句落音都与《小白菜》及其相似。

  [板书]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其创作素材来源:

  a.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坡,信天游

  b.器乐,舞曲,戏曲等民间音乐流源。

  c.各民族的音乐

  随着音乐世界的接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走向了国际化,21世纪多流行音乐趋于开放式,多元化,涌现了一批同学们喜欢的流行创作歌手,如:周杰伦,王力宏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歌手。

  [互动]1.例举他们的作品

  2.教唱校园民谣《同桌的你》

  (三)总结

  [板书]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一览表

  回顾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已走过了坎坎坷坷80年多风雨历程。有一段时间由于受当时社会的客观影响,曾一度迷茫,停滞不前,甚至是空白,在寻觅自己创作方向的过程中,终于走向中国特色民族化发展的正确道路,通过今天这节课的了解,我们不仅找到了课前提出的四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们大家更应该正确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多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高中音乐《通俗音乐》教案三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2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爱学范文网 - 移动个人总结】(1)校园移动营销运动为继承做好秋季校园营销后续维系及校园市场保有工作,我厅在10-12月对**学院西校区进行了二次校园营销运动,现将运动开展环境陈诉请示如下:1、具体

    摘要:校园网络文化是伴随着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而交叉产生的,它是拓展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和存在范围。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将大大加速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然而,校园网络文化又是不成熟的,它存在许多缺陷。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其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入党动机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入党动机精选  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已经一年了,我对党的知识有了更深

    【热】名著《西游记》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ldquo女主角,发音nǚzhǔju&eacute中文词语指戏剧、电影和其他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acgn作品中故事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在各种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妇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差女主角的获

    1工作经历证明范本「参考」十篇2工作经历证明范文集合3关于工作经历证明合集42023年关于工作经历证明模板二十篇52023年工作经历证明范本集合6工作经历证明样本二十篇72023年工作经历证明范文精选

    2023中学秋季运动会开幕式主持词范本(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裁判员、运动员:大家上午好!追逐十月的和风,沐浴金秋的阳光!今天的学校,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我谨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在运动会筹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观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最新央视主持人大赛观后

    小学五年级美术课件小学五年级美术课件1教材分析:无笔画作为一种特别的绘画表现形式,顾名思义,画面不是采用画笔直接进行绘制,而是借用对印、喷洒、渍染、吸附等途径,再结合一定的技巧来得到画面形象和色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