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化学能的利用》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化学能的利用》教案

标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获得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化学实验。

2.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和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实验引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教具准备

温度计、玻璃棒、烧杯、50ml量筒、玻璃片、砂纸、试管。

6 mol.L-1 HCl , 2 mol.L-1 HCl , 2 mol.L-1 NaOH, Ba(OH)2.8H2O , NH4Cl . CuSO4.5H2O晶体,铝条。

大烧杯(500ml) 3只、 硬纸板(有孔)3块、小烧杯(100~150ml)3只、 带圈玻璃搅拌器3支、

温度计(100℃,1/10)3支、 碎纸条 3只、量筒(50ml) 6只、保温杯3只、

盐酸(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1.1mol/L)。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例如,人们利用氢氧焰来焊接金属,主要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在当今社会中,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别是由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燃烧所产生的(如图)。由此可见,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

[板书]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实验2-1铝与盐酸反应

[推进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答实验P29页实验2-1实验目的?

生:实验目的 1.了解铝与盐酸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情况;

2.学会观察和测定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方法。

师:本实验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

生: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了H@_@与铝片接触,是反应不能进行。

[合作探究]

师:用投影展示内容,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案)

河南南乐一中 张利敏

一、教学设计思路

(1)引题:学生通过Internet收集信息及结合课本上的有关火力发电的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火力发电的能量损耗,为了解决节能环保与能量损耗的矛盾,人们提出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想法。

实现这种想法的装置就是原电池

(2)分组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

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出原电池,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⑵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结构,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电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流、离子流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1)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和弊,视线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化

(2)认识和体会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效率意识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

预习、实验探究、讨论、启发、讲解、练习

六、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完成上节课留的预习作业到讲台上讲解搜集到的资料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可以到网上获取知识,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板书】一、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火力发电

【引入】

由火力发电的能量利用率低,严重污染环境引出——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思路。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启发学生联想到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分析如何实现电子的定向移动 【板书】二、原电池

1、概念【实验探究】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学生四人一组分组探究做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及实验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究】

1、锌片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3、锌片和铜片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学生思考,分组交流讨论。进行猜想,并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

【提问】描述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判断电子是怎样流动的?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

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根据探究实验进行回答

为总结原电池工作原理做铺垫、

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

2、原电池原理

锌片:Zn - 2e- = Zn2@_@ (氧化反应)

铜片:2H+ @_@ 2e- = H2↑ (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_@ = Zn2@_@ @_@ H2↑

。【练习】填写Powerpoint上以表格回答表格上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探究】

做三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也可多做几组实验进行对比)讨论、引出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

①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②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③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提供电极材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启发学生进行实验并通过对比找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板书】(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练习巩固】

下列A、D装置中是硫酸溶液,B、C装置中是硝酸银溶液,哪些可以形成原电池?并指出正负极及电子流动方向。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课下作业】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化学能的利用》教案》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预防腐败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与永恒课题。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切实保持廉洁,既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又是

    供应商质量承诺书3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信吧,书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信息、互通情况的工具之一。你知道书信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供应商质量

    党支部组织委员是支部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分管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年党支部换届选举领导讲话范文八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1

    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先锋模范意识。以下是本站为您整理的“建党节党员演讲稿”,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建党节党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我自豪,我是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我最喜欢的是《小蝌蚪成长记》,这本书非常有趣。我先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主要内容。有一群小蝌蚪,生活在水塘里。其中有一只叫小音符。它一直有一个问题:“我们将来会是怎么样的呢?”在寻找答

    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差异明显  现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班制教学,教学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由若干位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教师之间交流较少,自己讲自己的。由于教师个体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等的论文

    根据个人情况填写。是否曾在学籍上留有处分。每个人情况都不相同,依据自身实际填写即可。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怎么写1填:哪一年,哪一学期,受到什么奖励啊。如20

    公司将对犯错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惩罚,以作为对其他员工的警告。处罚决定应当载明员工的过错、处罚依据,即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处罚方式和金额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司处罚决定的文章8篇,欢迎品鉴!公司处罚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保守国家

    学校“宪法宣传周”活动总结精选学校宪法宣传周活动总结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宪法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我校下面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