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
篇一:三思而后行
龙源期刊网 .cn
三思而后行
作者:姜怡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22年第05期
摘要: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在外人看来,美术课相当好上,但是从一位美术老师的角度来说,美术课要想上好,无论是课前预设、课堂教学、个性辅导、多样化评价等方方面面的反思一样都不能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大工夫推敲、思考。从“三思”:思课前预设、思课堂教学、思多样化评价这三个方面进行小学美术教学。
关键词:课前预设;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
面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课改要求,小学美术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更加重视文化学习,重视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的教学,同样也对我们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笔者多年的美术教学生涯中,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上好美术课,什么样的美术课才算好,在思考的过程中,也一次一次在教学过程中寻找答案。
一思:美术课前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美术教学同样也不能忽视课前预设的重要的。美术课前准备,除了要准备教具之外,还包含着更广泛的内容。比方说,在教授学生画“妈妈和孩子”时,为了让课堂更加有温馨、亲切的氛围,我在课堂为学生准备了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都是好孩子》,让欢快、优美的歌声带动课堂氛围,让学生饱含对母亲的爱意,和励志做个好孩子的心愿作画。此外,我还做了一些手工礼物,凡是画得好的学生,都可以挑选一个手工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学生们的作画劲头更足了。除了这些有形的课堂资源、教学方式预设之外,还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教学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学习和积累。
二思: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互动和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再加上美术教学本身的特征,往往会出现课堂教学组织性和学生自由创作出现的课堂混乱之间的矛盾。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教学有组织、有纪律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保证,但是美术课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很多时候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画,而是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但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就不会像和教师之间那么小心、克制,所以必定会致使教学组织纪律上的不良。再加上很多时候,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会添加一些小游戏,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杂乱也在所难免,但是这种形式上的杂乱问题,不一定会导致课堂效果变差,可能反而更好。但是一味地强调秩序,肯定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像外国的教学方式学习,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创
篇二:三思而后行
团体心理辅导
三思而后行
吕树芬
学情分析:
活动目的:1、促进学生自我反省、提高学生行为能力。
2、提高学生观点采择能力。
3、学会三思而后行
活动过程:
活动一:乌鸦与乌龟
同桌面对面,做无归于无涯的游戏。以活跃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活动二:说说张飞与诸葛亮
你了解张飞和诸葛亮吗?我们一起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诸葛亮?
张飞性格的弱点是什么?
总结和分享:总结诸葛性格的优点和张飞性格的弱点。引导学生做事多考虑,先想后做,不冲动。
活动三:我为身边同学出主意
几位学生表演小品。其他学生评价为什么会出现小品中的后果,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六人一组,把你们的想法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
总结分享:通过几组表演,引导学生分析哪种做法最好,那种做法不恰当。总结“三思而后行十分重要,做事要先想后做,要考虑后果,思虑周全等。
活动四:品味小故事
故事一
警方正在调查一起凶杀案,唯一的目击证人称那天晚上正好是农历正月十六,他借着月光看见一个身穿深灰色羽绒服的人从案发现场走出来,身影很像邻村的马某。可是经过调查,马某只有一件橙黄色羽绒服,警方一度认为证人看错了。不过最后马某还是被警方以杀人罪逮捕。
你能推断出马某是怎样把羽绒服的颜色换掉的吗?
故事二:富商家中被人偷窃,警方接到报警后赶往现场调查。后来在附近拘捕了两名可疑人物,并把他们带回警署问话。其中一名是游客,他向警方出示了旅游证件,以洗脱嫌疑,另一名是聋哑人,他不停地用手比划,嘴里发出呀呀的声音,警察不懂手语,无法查问。一名警察悄悄地向警长提议,请手语翻译前来协助调查,但警长示意不需要,与此同时他说了一句话,便立刻知道谁是小偷了。
请问你能猜到警长说的是什么吗?
故事三:警方接到群众报案,刚才在某街道,一位司机将一位老人撞倒后驾车逃跑了,警方根据目击者提供的车牌号很快来到一男子家里,当警方要求检查他的汽车时,他很平静地打开车库的门,并对警察说道:“我的车子昨天就爆胎了,到现在还没修呢。”他一面说一面指着汽车干瘪的轮胎让警方看。“是你自己把轮胎刺破的吧?”一名警员摸了一下车身说。 你知道警方是如何揭穿这位肇事者的谎言的吗?
故事四:古时候,有一个人到县衙控告别人偷了他的鸡,县令便把他的左邻右舍传来审讯。邻人都低头跪在案桌前,但谁也不承认自己偷了鸡。县令胡乱问了几个问题后,说“你们暂
时先回去。”正在众人纷纷站起来要走的时候,县令突然拍案大喝一声,偷鸡的人不由自主地颤动起来,屈膝跪在地上。
请问县令大喝了一句什么?
总结分享:说明做事不经过细心观察缜密分析,草草得出结论必然会犯错误。因此做任何事都不能马虎了事,处理任何事都要学会分析思考,三思后行。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机智应对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篇三: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教学设计
教学流
教师活动
程
【新闻回放】呈现新闻人物照片,播放新闻。
新闻大致内容: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司机吴斌驾驶从无锡开往杭州的大客车,一块数公斤重的铁片击碎正在高速路上以每小时 90公里行驶的大巴车的挡风玻璃,直接刺入他的腹部。吴斌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
1、复述吴斌在受伤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如果他不怎么做的话,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观看照片和视频
思考交流,畅谈感悟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呈现社会典型材料。
以社会典型事例导入,引发学生对行为与后果的思考,初步唤起责任意识。
激趣导入 初步感知
2、吴斌的事迹令人感动,人们亲切赞美他是“最美的司机”。你认为吴斌的“最美”体现在哪里?
师结: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应该增强道德和法律意识,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选取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一以贯之”的生活情境。
【情境一:小品表演】 在准备的基础上,同学上台表演。内容简介:孙晓、王强和钱多多是某校同班同学。钱多多身材高大,从小待人较为霸道,一天中午,在学校食堂排队时,钱多多从后面直接插到了前面的孙晓前面,讥笑孙晓瘦小,是为自己排队的料,对孙晓推推搡搡。想着曾多次受辱经历,
用生活情境一以贯之。加深学生印象。
师生互动 感悟提升
◆话题交流:
1、面对孙晓的请求,你觉得王强可能会怎么做?说明你理由。
2、如果好友王强想征求你的意见,在大家讨论的这些可能性做法中,你推荐王强采纳哪些做法?为什么?
◆身临其境:
我们在做出任何一种行为前都应该进行认真充分预测、谨慎选择最优化方案。下面请回顾、反思我们的日常行为:
1、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我能进多玩游戏吗?我的选择_____,我考虑的因素有
________。2、面对有些学生逃避卫生打扫或态度马虎,我会_____我考虑的因素有
_____。
请从中归纳: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一般都考虑哪些因素?
师结:行为前,要学会预见和选择。
好友王强帮忙找钱多多“评理”??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出几种可能性做法:如①暴力相向;②商量解决;③劝阻强行评理;④向父母、老师求帮助;⑤不理睬帮忙请求等等。
学生从行为与后果的角度对以上做法加以分析、筛选,确定推荐意见并阐述理由。
学生的交流、尝试归纳。
从生活情境中学会行为前考虑,尝试 预测和选择。出示其他生活情境,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二:剧情发展】
王强决定帮助好友孙晓,于是他俩一起去找钱多多。王强在心里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动武,
呈现情境材料和问题设计。
一定要讲道理,最好是和解,如果不行再找家长和老师。
当他俩看到钱多多时,钱多多怒气冲冲:“不就是插个队吗,‘小瘦猴’?怎么着,想打架啊,还搬救兵,我怕你们啊。”
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
听到这话,王强也被激怒了:“难道我打不过你,自己做错了事,还这么横”。于是王强和钱多多扭打在了一起……
◆事件分析:王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的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能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分析行为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些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如:
1、青少年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大脑神经机能处于“兴奋”多于“抑制”的状态,心理上处于左右摇摆、起伏不定的矛盾状态之中。
2、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乐于冒险,但自控力差,受外在的因素影响较大,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往往不假思索,立即采取行动,表现为从“想”到“做”的时间很短。
3、认知片面,法制观念淡薄,缺少宽容和忍让,常常凭一时冲动采取行动,而且很少考虑行为和后果,真正是“无知无畏”。
师:从初中生身心特点和案例分钟中,我们知道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的重要性。那具体怎么做能更好的调控自己的行为呢?
小组讨论,尝试归纳: 1.王强由冷静变为愤怒。外因是钱多多的挑衅;内因是中学生身心特点的影响、法纪意识不强等等。
呈现图文材料,直观明了。
◆计出良策:受到钱多多挑衅的王强怎么办才好?
师结:行为中,要学会自律和自控,促使行为结果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小组讨论,出谋划策。如①先数三秒钟,稳定情绪;
②自我暗示:“我有能力处理好,打架有很多危害”;
③换位思考,考虑对方心理;
④先说明来意,加强沟通意识,有话好好说。 ⑤降低心理预期,我处理不好,还有后续解决的方法等等。 ⑥弹性处理问题法:多考虑几种可能,多备几个行动方案,及时调控。
引导学生掌握行为中进行自律与自控的一些具体方法,使书本概括性的内容具体化,并有所拓展,具有更为实际的指导作用。对书本内容有延伸突破。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