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库】
★★★科技强国 § §工业兴邦§§福利安民★★★ 浅论建国初期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马明有行管一班202232022131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内忧外患,党和人民面临空前的挑战。国际上有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我新中国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包围以及蒋介石残余势力的猖獗破坏,国内经济纯粹是一个“烂摊子”、“千疮百孔”,灾害连年,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与形势,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毅然决然的奉行“一边倒”政策,借鉴苏联,顺应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初步确立由农业化向工业化逐步过渡,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国际形势工业基础 一边倒 经济恢复总路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小农经济始终居于统治地位。到了近代,在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主导下,工业化起步较晚,并且由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和天朝美梦,使得落后不堪的中国连最后两次挽救的机会都丧失殆尽(两次工业革命)。因此,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民族工业,它在中国存在的空间和机会是极其可微的,基础是十分薄弱的。虽然在国民党统治期间有所恢复与发展,但由于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压迫与排挤,再加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掠夺与剥削,处在夹缝中的民族工业江河日下,趋于淘汰,实力极其低下,基础十分薄弱。
后来,在经历了三年内战以后,本来不堪入目的中国工业,再次承受致命的打击。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留给共产党人的则是一个支离破碎、狼藉斑斑 、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尤其是工业。(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① 项目 全国总产量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 工业生产50% 农业生产25% 粮 1.1亿吨 27% 棉花 44.4万吨 49% 钢 15.8万吨 83% 煤 0.32亿吨 48% 表2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②中国 美国 印度 (1952年产量) (1950年产量)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由上可见,我国的工业基础是何等的薄弱。然而,当时很多人没有看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只片面强调不顾一切改善人民生活,应当重点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但毛泽东等一批中央骨干分子认为,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从金门登岛叹工业基础落后的中国军力
1949年10月24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叶飞、胡琏为指挥员的第十兵团9000多名战士凭借顽强毅力利用破木陈舟,以闪电般登上汤恩伯20220多人驻守的金门岛,但悲剧随之开始。国民党军凭借空军长处和海军优势,炸毁解放军船只,将登岛战士上万人在几天之内消灭殆尽。消息传到解放军前线司令部,将官一片嚎啕。上报中央,毛泽东主席静坐了两天。血的教训告诉他,没有
第1页
★★★科技强国 § §工业兴邦§§福利安民★★★ 强大的工业为基础,新中国始终不能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始终不能解放台湾,完成统一,保家卫国,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从朝鲜战争看工业基础落后的中国国防 随着以苏美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的诞生,落后的新中国时刻都受到来自外部的威胁和挑衅,人民惶恐,政权岌岌可危。尤其是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操纵联大安理会,不顾中国政府的严词警告,扩大侵略朝鲜,并且还时常侵入中国东北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战火一直烧到中国边境;并且,美第七舰队驻扎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虽然我们都知道,对于朝鲜战争,中国参战了,也属于胜利国,但当时的领导人也十分的顾虑,军队也有所动摇,毕竟面对的是一个超级大国,不论军事还是科技,不论装备还是经验,我们都相形见绌,劣势凸显。说白了,我们的胜利不是依靠的是强大的国防和军力,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尸体的堆积,生命的凝结。所以,在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烈士的背后,更深层次上射影出的是一个工业极其落后的大国的不幸,一个贫弱民族的悲哀。
两次战争血的教训,再加上国际上盛行的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我新中国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包围以及蒋介石残余势力的猖獗破坏,这一切使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不得不思考工业与农业在当时急需巩固的新中国发展的优先性与侧重性,并在不久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的指导方针。因此,从1949—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经过长期实践,并于1953年12月形成完整的总路线,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
非资即社,非社即资。那么,我国为什么不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呢? 的确,实现工业化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总之,不实现工业化,我们只有被动挨打,只有被欺凌,只有被压迫和奴役。这是历史早已证明了的。毛泽东主席曾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下了的”。④
可见,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一部“两半”性质的近代史足以证明,饱受摧残和压迫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业已瘫痪,中国已丧失发展资本主义的工业的最好机遇,倘若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当今国际,没有强大工业的制度,是一个不健全的制度;没有强大工业的政权,是一个注定要被颠覆的政权;没有强大工业的民族,是一个终为时代所遗弃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放眼百年,高瞻远瞩……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时代的决定,也是一个不愿沉沦的人民的抉择。
随着经济的恢复与过度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我国也充分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
第2页
★★★科技强国 § §工业兴邦§§福利安民★★★ 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
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⑤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并与亚非拉众多国家相继建立互利合作互惠的外交关系。再者,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化道路已基本完成,我们奉行“一边倒”,依靠苏联,受援于苏联,模仿苏联,,这使得中国可以从中做一个有力的参考与借鉴。
另外,中国所走的道路,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由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是阶级意志的体现,一个国家的诞生或一个阶级的当政,首先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要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等的,乃至文化层次的。因此,在作为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建立的国家中,维护工人阶级利益是其基本意志。而在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中,对资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工业的改造,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在当时若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意味着是对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企业的肯定与纵容,也意味着将经济命脉仍然交给资产阶级来掌管。但我党没有,没有给资产阶级留有颠覆的经济基础。所以,只有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才能最及时的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故而,在中国化的先进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注定是要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
“我们不应遗忘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那段历史。中国工业化之路能跳出发达国家工业化积累的一般道路,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没有对外殖民掠夺;二是对内建立起社会福利体系,避免了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失地、贫富严重分化、内战的代价。”⑥
纵观古今,放眼全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今天,我们国富民盈,渐已形成一种普遍共识:科技强国,工业兴邦,福利安民。也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敢创造性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决然带领人民走上前途似锦的与众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①《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P88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②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P92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p700-701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299
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2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⑥摘自魏明孔《中国经济史研究前沿》
第3页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