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标签:
时间: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

难点名称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难点方法

1.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4.改变存期,本金不变,存期由一年变成两年,两年后王奶奶可取回多少钱?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把存款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5000×1.55%×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6.寻找出错原因

(1)1.55%是半年的利率,6是6个月,6个月是多少年呢?1/2或0.5年,现在计算是多少?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巩固练习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结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

设计说明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上课伊始为学生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好朋友的座位,使学生体会到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好朋友的位置时,由于标准不同,说法也不同。由此引发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表示位置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新方法的欲望。

2.以学生为主体,在合作中提升。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要用到两个数据,懂得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初步掌握数对的有关知识,逐步形成知识技能。

3.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在应用环节,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设置几个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位置的小题,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再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描述各个点的位置,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掌握在方格纸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实现技能上由数对到点的质的飞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铺垫质疑,明确课题

1.旧知铺垫。

同学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她)坐在什么位置?

(我的好朋友是xxx,他坐在……学生在描述自己好朋友的位置时,可能会说:他(她)坐在“第x组第x个”“第x排第x个”或他(她)坐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教师给予评价)

2.引出课题。

这样描述比较麻烦,表述也不清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更准确、更简洁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3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过程,,明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从观察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学习过程: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1.观察图形,理解题意。

题中的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拼摆成的,前后共两行,前面一行有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行有1个小正方体。通过观察,辨认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2.摆正方体,观察图形。

学生用学具照着书上图形操作,从不同方向观察,并且连线。

3.交流看法。

学生做完题以后,老师指名说说为什么这么连线。

4.教师根据书上图形,分析做题方法。

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1.分析第一个图形。

照着书上图形摆小正方体,分别画出从上面、从左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2、分析第二个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到的正方形,忽略距离的远近,拉在同一个平面上。

3.分析第三个图形。

规律: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看一看。

从左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2.易错题分析。

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从左面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与左面、前面不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 下(位置)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 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 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 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 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 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 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 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 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 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 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 出示练习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 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前师:背对的方向则是----生:后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左 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 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 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 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 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 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 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 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计算机出示图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 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

一、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位置”在实验教材中的编排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

一下P1 第一单元 位置 上下前后左右 位置(用两个条件确定)

二上P67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简单的三视图(实物)

三下P2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八个方向及描述线路图

四下P17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及描述线路图

五上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三视图(规则图形)

六上 第一单元 位置 坐标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和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和距离来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具体编排如下。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

三、编写特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1)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注意: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2)“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在图

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

3.例2。

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的情境;对绘制的具体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绘制的方法;最后,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

4.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1) 例3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 (2)“做一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注意:要让学生充分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联结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

5.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4,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做一做”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注意: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条路线,并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经的主要建筑物和相应的距离。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由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描述出行进的线路,供课上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

1、教材选取与生活相关的学习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块知识是有趣、并富有挑战性的。

2、注意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其实就是极坐标的思想,学生开始不习惯,所以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体会用这种方法判断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并掌握其方法。

3、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本单元在确定物体的距离时,经常用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如一段表示50米等,两地之间的距离用几个单位长度来表示。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

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六、时间安排:

课时划分本单元可以划分为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P18例1 P20练习三题1、2

第二课时:P19例2 P21练习三题3、4

第三课时:P22例3 P24练习四题1、2

第四课时:P23例4 P25练习四题3、4、5、6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6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故事竞猜:课件出示故事画面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989开始数,比比谁先数到5000。

小熊是这样数的:989、990、991、992、993……

小猪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1010、1020、1030、1040……

小猴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2022、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5000?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

(2)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

(3)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一起边数边拨,当拨到9000时,问:再拨1000是多少?怎样拨珠?

小结:10个1000是10000,这就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板书:万),他所在的位置是什么?你能联系前面的知识说说吗?

(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5)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课件二)

B、 我们学校有多少人?(1036)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课件三)

C、 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课件四)

D、 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课件五)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练习: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问: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千、4个百、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独立练习P17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1202,6078,2022,6008,2260,2200,2022。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P18D3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5)写一个比 3205 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 9080 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 10000 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 7839 小 2022 的数。

(9)写一个比 6045 大 5 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7

第一课时 东南西北

第二课时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资助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学生回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两个辨认方向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两种方法辨别一下方向。

(指名活动)

二、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其他知识,辨认方向。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图,分别看一看体育馆在学校的__面,商场在学校的__面,医院在学校的__面,邮局在学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师: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北面

师:刚才说了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时候该怎么区分一下呢?其实只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向是不够的,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来描述方向。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个方向点,将北方向给出,让学生写出剩下的七个方向。

再次给出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剩余的四个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通过例题讲解确定观测点,让学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对性,确定方向时,首先要找准以谁为观测点,再根据观测点判断方向。

师:现在以自己为观测点,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都是谁,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三、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一题 指名回答

第二题,第三题 学生做,指名汇报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下课后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到操场上看一看,记录校园各个方向有什么,下课找同学汇报。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8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告诉你上下楼梯时该靠哪边走吗?(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上楼梯图)问:你知道他们应该走哪边吗?怎样就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左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知识。

1、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师:对我们来说,手的功劳可大了!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平时我们经常用右手写字,吃饭时拿筷子,老师提问时用右手举手……用左手压住本子,吃饭时拿碗……)

师:是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配合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左腿右腿,……)

小结: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多媒体出示)

师: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做游戏。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不过,做游戏时一定要认真听,同时还要考考你的动手能力喔!(多媒体出示)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拍左肩,右手拍拍右肩。

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

左手拍拍右手,右手拍拍左手。

左手拍拍左腿,右手拍拍右腿。

左手摸摸右耳,右手摸摸左耳。

2、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

(1)找邻居

师:我们的身体上有左右的好朋友,我们座位的左右也有我们的好邻居。坐在你左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握握手。右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招招手。(注意,有的同学只是左边有邻居,有的同学只是右边有邻居,一定要分清哟!)

小结:观察物体在左还是在右,要以观察者的左右为标准。在观察者的左手边就是左边,在观察者的右手边就是右边。(多媒体出示)

(2)、整理书桌。

师:请把数学书放在书桌的右面,铅笔盒放在书桌的左面。

(3)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活动,从身体上的左右扩展到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

三、解决中运用,体验生活。

师:讨论:

①指名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

②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右手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③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④为什么?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

师小结:如果我们面对面,你的左边就会对着我的右边,你的右边就会对着我的左边。(多媒体出示)

(体验握手感受相对性)

师:握手是一种礼节,通常用右手,请个同学来和老师示范一下。

师:不仅是上下楼梯,我们的车辆也是这样,靠右行驶,我们走路也应该走马路右边……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四、基础练习题(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图片,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能力提升题(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练习题,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左右的理解。小蚂蚁吃南瓜的题目,是一道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学生通过独立尝试与集体交流,体会路线的多样性,并且利用上下、左右来叙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走路线。)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左右,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有收获吗?(指名回答)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军营,参观战士们的军营生活,高兴吗?(播放:走进军营,出示情境图)看,战士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呢,这一位是班长小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问题:小强在什么位置?(指名学生回答)

.问: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同学们的说法不一样呢?

.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有的横着看,有的竖着数,有的……由于看法和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说法,数学是交流的工具啊!标准不一样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不方便,你想不想探讨一些简单又统一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在情境图中确定位置

1.认识行与列

谈话(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张亮的位置吗?(演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怎么说?想好了,说给同位听。

指名同学说小亮和小明的位置,教师板书

2.认识数对

谈话:刚才这位同学很快说出了小亮和小明的位置,老师写的速度却很慢,什么原因?

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大家能不能想个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记起来简单,还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几列第几行?现在以小强的位置为例在本子上写一写,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想法,然后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对全班交流的意见进行梳理小结:这些同学都用数和符号简洁的表现出了小强的位置,真了不起!

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地点或者人的位置,如:第3列第2行,先写3,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2,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读作:三二。前边的3 表示第三列,后面的2表示第2行。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请你用数对表示小亮和小明的位置,写下来。(2名学生板演)

3.抽象圆点图,加深对数对含义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用数对表示位置很简单,看这个队列图,我们也能把它变得很简单。现在我们把每个人的位置看作一个点,整个队列就变成了这样一副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班主任王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探索交流,交流问题

新授

1、教学例2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4、

小结例2: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0

教学内容:

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 )%; 四成五=( )%; 七成二=( )%。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巩固练习

1、三成=( )%; 五成六=( )%; 八成三=( )%;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1

1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3、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而本节课就是对之中描述方式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对表示未知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导学

(一)问题导学

1、初步感知,明确列行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如何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板书:位置)

这是11班上课时的座位表,你能说说张亮同学坐在什么位置吗?谁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学情预测:1、用“第几组第几座”来描述;2、用谁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3、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

师:在数学中,我们有规范的说法。竖排称之为列,横排称之为行,列通常情况下从左往右数。请你指出第一列,第二列。行通常情况下从前往后数。指出第一行,第二行。

(在确定列时,就是以观察者的左边为第一列。)

师:现在你能用数学语言说说这个同学的位置了吗?

学生发现“第几列第几行”的表达更简单明了。

师再指图中的两个学生,说说他的位置:巩固第几列,第几行。

师:第4列第3行是谁的位置?

活动2【讲授】点拨助学

(二)、点拨助学

1、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老师用(2,3)表示这位同学的位置。你能看懂其中的含义吗?

表示第2列,第3行(读法相同)。

师: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她俩是不是坐在同一个座位上?(数字相同,但先后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不同)

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2、拓展延伸

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

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继续简化,用方格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师:说出这一列同学的位置:(生说师写)(3,1)(3,2)(3,3)(3,4)(3,5)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用一个数对来表示这一列(3,几)引导(3,a)表示。

那这一行的同学该怎么表示?(a,5)(出示课件)

活动3【讲授】交流互学

(三)交流互学

1、明确观察点

师:现在我们回到教室,你能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吗?

预测:(2,5)(6,5)

生说各自的理由,师引导:要想看班长的位置,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面对面)请学生站到讲台上,说一说,第一列在哪里?班长的位置呢?指一生的位置说出数对。

2、说出数对,全班找到他。

3、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比如:电影院的座位,第几排第几号(课件)

活动4【测试】检测悟学

(四)检测悟学

1、用数对(3,2)表示果盘的位置,那么樱桃的位置在(,),苹果的位置在(,),西瓜的位置在(,),香蕉的位置在(,)。

学生观察图示完成练习

2、下面是某学校教师家属楼的平面示意图。所在列就是楼房的单元,行就是楼房的层数。

出示:某学校教师家属楼的平面示意图

(1)如果用(2,5)表示王老师家所在的位置,则宣老师加在( ),马老师家在( ),张老师家在( )。

(2)姜老师家与马老师家住在同一个单元,又比王老师家高一个楼层,姜老师家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学生独立完成,做题中遇到困惑可以问老师或者同桌交流。做完后,课件出示答案,问:对那道题有困惑?评价自己的完成情况( )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2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16---17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来看这是什么?(拿起学生的书,指向书的边),再看看这个,(再拿起学生的本、格尺,指向桌边等)。这些都叫什么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铅笔盒的边、门、窗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1、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三个图。

2、你能像书上那样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着画。

3、观察这三个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分别叫什么名?

4、这三种线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如何读。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7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7 看一看 量一量 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

五、小结

今天学到什么?

反思: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物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线,再通过书上的情境图使学生提高认识,抽象出数学知识。虽然比较平淡,但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可是对于直线在生活中没有找到实例,所以在此处教学时总有种英雄气短的感觉。

第二课时 平移和平行

一、教学内容

平移和平行(教材18~20页)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三、重点难点

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2、会画平行线。

四、教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的认识,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线。

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个面上的二条线段,通过观察得出这二条线段不相交,从而得到平行线段。

(二)探究新知

线段有平行的特点,那射线有这个特点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得出平行射线。

那么有平行直线吗?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

我们知道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经常不说平行线段、平行射线、平行直线,统称为平行线。

(三)再次感受平行线

1、观察书上的看一看寻找平行线。

做试一试(1)、(2)在书上找到平行线,并用笔画出来。

2、折一折。

请学生将手里的长方形张对折,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你还会怎样折?

3、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画一画。

你能画一组平行线吗?

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画一画平行线。

教师讲解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学生再次尝试,各别辅导不会的学生。

(三)小结

反思:

本节课前边进行的很顺利,到了画平行线时,出现了问题,我在黑板上画了好几遍,可是学生就是不会,三角板和直尺怎么也转不明白,自己对此处预设的也不到位,今后要加强动手操作的预设。

第三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教材21~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二条直线,大家观察一下这二条直线,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没有什么发现!

请大家将它们分别延长,你会发现,全都会相交于一点,即使没有相交的,如果本足够大,你想想它们会不会相交,学生肯定这个事实。爱思考的同学也许会提问:老师我画的是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教师要给予肯定,你真是爱思考呀,确实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条直线如果不平行的话,一定相交于一点。

二、垂直

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些相交线,在教室内找到垂直的线,(如房子一角,桌子边,文具盒及书本等)

教师给出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再次寻找垂直线。

那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是否真的垂直呢?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判定。

让学生通过折线再次来感受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让学生尝试,然后教学画法。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七、小结

反思:

有了前节课的教学,本节课教学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学生接受的也比较好。尤其是课的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争论。

第四课时 旋转与角

教学内容:

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 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1、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

(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二、试一试

1、 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 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三、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四、你知道吗?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 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五、小结:

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 × × 6× ×40

(2) × × 3× ×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后记: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4、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复习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练习:练习七第1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 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4、 练习:练习七第4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四、复习倒数

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练习:练习七第7题。

五、练习

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4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

(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得例题,第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纳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册学过了的百分数(一)的知识,对百分数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税率的知识是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中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和个人所得税,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

平时同学们每天上下学,使用的日常交通工具,离不开城市的基础设施;到了假期,很多家庭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离不开国家建设的基础设施。让学生知道是谁修建了这些基础设施?(国家)

为了让祖国更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幸福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建设。

展示图片:国防、教育、卫生、公共服务机构的维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国家拿出的这些巨额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引入今天的课题。(板书:税率)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税收

税收的主要项目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1.理解三个专业术语的含义。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1)举例子理解: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在这里:收入是()税率是()应纳税额是()

(2)考考你:说出下面每条信息中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分别是多少?

①晨光文具店20xx年全年的销售额是44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2.2万元。

②长城宾馆20xx年上半年营业额是84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3.6万元。

③王老师家在20xx年购买了一套售价120万元的两居室商品房,按实际房价的1.5%缴纳购房契税1.8万元。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先读题,再指名说说“营业额30万元”是指什么,“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并总结出关系式: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2)练习:

妈妈买了一瓶售价为100元的化妆品,其中消费税大约占25%,妈妈为此支付消费税大约多少元?

(3)介绍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非常专业的经济学术语,是一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单的说,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于1980年9月10

日公布,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税法。

个人所得税从诞生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次修改历程,其中最后一次是在20xx年4月20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定的。20xx年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至3500元。

(4)个人所得税的求法(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如下关系:个人所得税=(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

(5)对比分析练习

①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②李老师为某杂志社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1)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

(2)收入、税率、应纳税额之间的关系是:应纳税额=()×()

(3)某商店去年的营业额是40万元,去年缴纳税款共2万元,则去年的税率是()%。

(4)纳税是每个公民自愿做的事情,想交就交,不想交就可以不交。这句话的说法是()。

2.选择

(1)天津商场四月份的营业额是580万元,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列式正确的是()。

A.580×(1-5%)B.580×5%C.580÷5%D.580÷(1-5%)

(2)高经理的月工资是68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这个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列式正确的是()。

A.6800×3%B.3500×3%C.(6800-3500)×3%D.6800×(1-3%)

(3)某饭店九月份的营业额是150万元,按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二月份缴纳的营业税是()万元,二月份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万元。将正确算式的选项填进括号。

A.150×5%B.150×(1-5%)C.150×5%×7%D.150×(1-5%)×7%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课后作业教材第14页,第6、7、8、11题。

教学反思:

税率问题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这一内容特别感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课题的导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很顺利的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第二环节是结合情境,学习新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纳税,应纳税额和税率等相关专业术语,并掌握应纳税额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第三环节是课堂练习。不同梯度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第四环节是课堂总结。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明确税率问题与百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也感受到很多数学问题都是从生活中来,再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进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窗外,秋雨浙渐沥沥地下着,休息在家的我感到无所事事,就陪儿子随手拿起一本课外书,看了起来……当我们看完书的第十三章《母亲的手在宁静里》,我的心情荡起了一阵阵涟漪。    文中,作者提到自己的母亲在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元宵节放假通知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个人工作总结】篇一:给自己点一盏灯600 【篇一:给自己点一盏灯作文600字】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灯,它将照亮你前进的道路。灯需要灯油来将它点亮,而人的灯油就是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的灯永远是昏暗

    江西省委、省政府实施"全民创业,富民兴赣"即发展内生型经济战略以来,大力发展内生型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南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个私和民营经济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如何发

    爱学论文网为您提供“国际贸易论文贸易保护主义演进及中国应对策略”解决您在写国际贸易论文中的难题国际贸易论文贸易保护主义演进及中国应对策略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国际贸易论文贸易保护主义演进及中国应对策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爱学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习教学常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习教学常规心得体

    高三冲刺口号 2023_高三高考加油口号(精选5篇)高三冲刺口号 2023_高三高考加油口号 篇1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2、平日从严,高考坦然。3、心存大志舒豪气,声声誓词冲云霄。4、春

    心是任何想法都能产生的源泉,这其中包含了,对和错两个方面的想法。心本体会、陷入到对自己本体不能理解的状态中,因为心能产生出任何想法,不能分出对错,亦不能分出自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女生夜晚自己走在路上的

    土地承包协议书(合集15篇)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协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签订签订协议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之一。那么写协议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地承包协议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致辞都很熟悉吧,有些致辞超出了某种仪式本身的约束,上升到议论说明更广泛的问题就兼具了演讲的特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运会领导致辞讲话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