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
篇一: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
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
1、x义退玉璧 西汉著x史学家司马迁:
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拒收金错刀 汉代天文学家张衡:
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牗地方官牍。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进行贿赂。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x正,百姓安居乐业。
3、妙语辞宝砚 北宋宰相王安石:
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4、 黄金难换心明代李汰:
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x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 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5、施公 施世伦:
当时是有x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施公案》讲述的是他在侠士黄天霸的协助下侦破疑难案件,惩治恶霸豪强,救助无辜受害百姓的故事。施公的足迹遍及xxx:在江都(今xxx),捉拿佛门败类九黄僧人、七珠姑姑,擒获恶霸关升;在天津关,平息了苏州船帮与杭州船帮的打斗;在徐州、宿迁x,收伏张桂兰、郝其鸾;在沐阳x,捉拿郎如豹;在赣榆x,处决假知x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马湖水寨,执水贼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妇杀丈夫案、费德功控民女案,杀盗贼余成龙、杀恶霸。
6、于谦:
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 、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x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诗里行间的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不要让老百姓指戳脊背。从此“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他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x词。于谦为官之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是与他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 诗《石灰吟》密切关联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郑板桥:
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又是清代著x的诗人,金石、书画家。他在山东潍
x任知x时,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深为百姓拥戴,有诗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 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x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8、于成龙:
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x知x,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 昭著,又屡被提升。曾先后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168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总督任所。死后被謚为“清端”。其著作有《于清端公政书》。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隶巡抚时,康熙就曾称誉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时,又在“延访吏治理,博采舆论”,对各级官吏进行稽核考察的过程中,再次称赞说:“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
篇二:古代廉政故事
古代廉政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的刑部主事茹太素,文章写的很好,但每上奏章都是长篇x论,朱元璋不愿看。一次,茹太素上奏了《反贪倡廉》论,朱元璋却一反常态让“赶快念”,但当念到第六千三百字时,朱元璋x火:“无聊滥文,不知所云。”次日晚上,朱元璋让人把茹太素没念完的文章再念给他听,当念到一万六千字左右时,朱元璋又x骂:“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废话。”当听完“1.所有官员每年都要向上司陈报自家的财产;2.各地按察使三年交换一次;3.各布政使司、府、州、x的财政官员,每三年交换一次;4.官员家中有人从商者,不得做主官和主管财政的官吏;5.明订严刑峻法,从严规范言行,使奸贪者无由而生”五条建议时,朱元璋才变了口气说:“这还差不多,前四条赶快交给各部办理,至于第五条则不行,制法太严恐伤民,过与不及都不好啊!”
汉代庞仲达任汉阳太守时,很重视辖区贤达人士的兴革意见。当时汉阳郡中一个具有特殊节操的教育家,x叫任棠。某日,庞仲达前来拜访任棠,但任棠却不与其交谈,只是将一x棵蕹白、一盆清水放在门口,自己则抱着孙子,蹲在门坎后面。庞仲达手下人见任棠如此踞傲无礼,便欲加以斥责,庞仲达却拦着说:“我想他x概是要我明白怎么做太守吧——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廉;拔一根蕹,是要我敢于惩治豪强;至于抱一个小孩,就是要我能够体恤弱小啊!”讲完后即笑着离开。从此以后,庞仲达更加勤政爱民,广泛的了解民众的需求,并造福百姓。
齐威王的x臣邹忌,身高八尺,英俊潇洒。某日他问自己的妻、妾:如果他和全国公认的美男子——徐公相比,谁最帅?妻、妾都说:“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呢!”后来邹忌又问友人,友人也说他比徐公俊俏。有一天,邹忌亲眼看到了来访的徐公,仔细端详并揽镜自照,发觉自己比不上徐公,于是便说:“我的妻子是因为偏私我,妾是因为惧怕我,友人是因为有求于我,所以都说好话给我听,但其实并非真话啊!”后来邹忌以此为例向齐威王谏言:“现在全国的官员百姓、后妃内侍等,没有一个不对x王有所需求的,所以x王受到的蒙蔽、欺骗,该有多么x啊!”齐威王听后,便采纳邹忌的建议,从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后来邻国的燕、赵、韩、魏等国王,都到齐国来学习取经,以致后世有谓:“不靠打仗,在朝廷中就已获胜了。”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后主为抵抗强国后周,于是向后周世宗柴荣使用离间计,并派遣使者送给后周x将赵匡胤三千两白银,并附拉拢书信一封。孰知赵匡胤不为所动,将书信及白银悉数上交后周世宗。某次后周使者曹彬奉命给吴越国送些兵器,送完后曹彬即起程返国,为的是不愿接受吴越国的招待和馈赠,但吴越国还是派人追上了曹彬,并给了他x批的金银珠宝。曹彬说:“我如果坚决不收受,将可能被吴越国人误解我是借他们的x义来沽x钓誉,而且也会贬抑朝廷的器度。”于是他全部收下,但回来后全数上交朝廷,自己分文没留。
唐文宗时的吏部侍郎高锴,首次主持进士考试,官宦子弟斐思谦,通过当时权倾一时的宦官仇士良帮助,竟被排在了第一x。高锴发现后十分厌恶,于是将斐思谦痛斥一顿,并将他除x。翌年,高锴仍任主考官,他即特别警告家属及从吏,绝对不许接受任何人的批条和请托。梁武帝时的吏部尚书徐勉与高锴是同类性格的人,他不但熟悉各个官员的状况,在选用官员时也特别回避任用自己亲近的人。某次有一好友来拜访他,向他提出求官之事,徐勉即严肃的说道:“今天只谈风月之事,不可谈论公事。”所以,知道他的为人者,都不敢再向他提出人事方面的事。
晋代x将军陶侃,是个出x的孝子,年轻时当过浔阳x吏,负责监管捕鱼的公务。某次陶侃拿了几条所管的腌鱼回家给母亲吃,其母湛氏马上叫他把鱼退回去,并责备他说:“你身为官吏,拿官家的东西回来,不但不是孝敬母亲,反而更增加我的精神负担啊!。”
唐朝监察御史李畬,有一次让差使把领得的俸禄、米送给他的母亲。他母亲顺手把米斗量了一下,发现多出了三石。就问是怎么回事,差使说:“惯例给御史量米时,是不把冒尖的部分去平的,所以自然多了些。”母亲又问:“那照理我应该付你多少脚钱(运费或跑腿费)呢?”差使道:“给御史送东西是不用给脚钱的。”母亲听后非常生气,不但给了差使脚钱,让差使把多余的米退了回去,还很很地责备了儿子。后来李畬处理了管米的仓官,要求一律按规定办理。其它御史知道这件事后,都非常惭愧。
明太祖朱元璋的元配马皇后,其侄儿在家乡生活难以为继,朱元璋便向马皇后提议要让他出来做官。孰知马皇后竟予反对,并说:“国家的官吏,应当选用贤能,我这侄儿,教书尚可,做官则不行。再者,前朝的外戚亲属,多骄奢腐败,甚至造成国家倾覆,所以臣妾以为,对于国戚仍应从严对待才好。”朱元璋听后感动的说:“历代皇后,都不如我朝的马皇后啊!”
唐宋八x家之首的韩愈,在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负责官员的考核升迁。有位“令使”为防止候选的官员“冒进”,经常将吏部x门上锁,韩愈明白原由后,觉得这个管理办法不科学,让外人感到好象有什么猫腻似的,于是命他将x门打开,并告诉他说:“你老是把门关起来,不知道的人以为我们在做见不得人的事,敞开x门怕什么呢?”
宋高宗时有位太医叫王继先,医技高超,经常治好皇帝的病。为奖励这位太医,宋高宗决定提拔他的女婿当官,但“给事中”王居正却将圣旨退回。宋高宗很不悦地要宰相告诉王居正依旨而行。后来王居正求见皇帝陈述了自己的理由:“王继先为皇上看病是他应尽的本职工作,医疗有功,皇上已赏赐了他很多的财物,至于再凭添给一个无功者之官职,恐怕就很不妥当了。”宋高宗听后觉得有道理,就收回了成命。
诸葛亮辅佐刘后主时,可谓是亦父亦师、鞠躬尽瘁。在用人方面曾列举了像费祎、董允、向宠等贤臣良将。但刘后主根本不听劝说,反其道而行之,甚至提拔一些投其所好、留须拍马的身边佞臣。某次诸葛亮出征回朝时,竟发现刘后主提拔了无功无才的小人,于是便告诫后主说:“你提拔这些没有功劳之人,如何对得起像赵云、阳群、马玉等这些曾立功于战场的将官;真是赏于无功者,太离谱啊!”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腐败、官吏贪污。但有位叫杨震的官员却是当时的一股清流。某日他被任命为太守,在赴任途中,x令王密突然来访,因其与杨震曾有师生情谊,于是秉烛至深夜;此时王密从怀中取出十斤黄金,并称仅是感念杨师之教诲,而别无它意。杨震却说:“你应该把这份心意回报给朝廷、百姓才对。”王密以为杨震有顾虑,就说:“现在是深夜,不会有别人知道的!”杨震一听便怒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当场愧得无地自容,悻悻然的离去了。
春秋时,公孙仪为鲁国宰相,平时十分喜爱吃鱼。当时鲁国的官员争相送鱼给他,但公孙仪始终没有收受。他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收受别人的鱼;如果一旦收受,将受制于人,久而久之,则必因违法乱纪而丧失官位,到时候连自己买鱼来吃都不可能了。”所以,公孙仪一生中没收受他人送予的一条鱼,却痛痛快快地吃了一辈子鱼。
有一天,宋太祖突然问宰相赵普:“天下什么东西最x?”赵普被问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于是揣测:到底是讲一个有形的东西,还是说父母、或是皇上最x呢?正当赵普还在思索时,宋太祖又问:“普天之下什么事项比其它东西都x?”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法规)’最x。”只见赵匡胤拍手笑道:“对!说得对!凡事都要依循‘道理’,而且人人都要遵守‘道理’,即使是皇帝,也要服从‘道理’啊!”
从前有个国王发现国家年年丰收,商业繁荣,但国库总是不够充盈,觉得一定有什么原因,于是召集众x臣们一起开会研商。可是,众x臣们总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国王问一个老臣,这老臣却叫侍从拿一块冰块交给坐在最后座位的一位同僚,并让这位同僚将冰块依序传上来送给国王。当冰块每经过一个x臣手里时,便融化了一些,最后传到国王手上时,那块冰只剩下了薄薄的一片。这时国王恍然x悟,原来国库的空虚,与众x臣们“经手而穷”有关,而且越到上头,越是所剩无几。
南北朝北齐年间,苏琼受命担任清河太守。当时郡内官吏腐化,贪污送礼之风盛行。苏琼上任伊始,即向全郡告示,不接受任何x目的馈赠。不日,属下府丞送他鲜鱼,苏琼接受后悬挂在门边。府丞再送,苏琼仍将鱼挂上以示谢绝之意。时郡内有一八十余岁赵姓老者,仗着年纪x又以鲜鱼相送,苏琼仍将鱼挂在门梁,始终不吃。之后,但凡有送礼者,苏琼均以门梁的悬鱼相拒,以示不受之决心。后再也无人送礼给他,整个郡内贿送之风xx收敛。
篇三:11个公廉古代故事
公廉故事墙——古代故事排序:
1、子罕不收宝玉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献玉的人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于是子罕让玉工雕琢宝玉卖了出去,把钱给了献玉的人,然后送他回家去了。
2、妻贤夫祸少
后汉人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拿回家把它交给了妻子。 妻子说:“这是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我听说,有志气的人连泉叫“盗泉”的水都不喝,廉洁的人不随便接受别人送的食物。如果你为了贪图小利,把这块金子留下了,就丢失了诚实守节、廉洁自律的高尚品行。” 乐羊子听了觉得非常惭愧,就把金子扔到野地里去了。乐羊子在外求学,妻子在家辛勤操持家务,奉养婆婆。一天,邻家的鸡跑到她家的院子,婆婆竟然把鸡抓住杀了。乐羊子妻流着泪说:“是因为我没把家务操持好,让x家贫穷,要是儿媳有能力的话,您也不至于去吃别人家的鸡啊。”婆婆听了,满面羞愧,悄悄地把鸡肉倒了。 娶妻当如乐羊子妻,这样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3、为政清廉的诸葛亮
诸葛亮功劳盖世,毕生廉洁自律。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到: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舅叫阴识,家有四千七百余顷,比诸葛亮多出45倍。诸葛亮病危时,立下遗嘱: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丧事力求节俭,依山为坟,墓穴只须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时便服。这就是一代x相的最后要求。“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他清正廉洁的理想,他的廉洁自律,在蜀国官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4、陶母教子廉
东晋x将陶侃,不仅忠心为国,战功赫赫,而且一生清廉俭朴,深得世人的称誉。这实际上得益于陶侃母亲的教诲。陶侃幼年丧父,家境清贫,由母亲湛氏抚育成人。长x后在家乡浔阳x谋得一份官差,还兼管一个鱼塘。一次,鱼塘捕鱼,陶侃心想母亲在家很难有机会吃到鱼,便拿了几条腌制起来,兴冲冲赶回家。陶母了解到鱼的来历后,严肃地对陶侃说:“你把公家的东西拿回家来,还面带喜色,使为娘很为你难过和担忧。你现在还是一x小小的官吏,就会拿东西回家,将来如果做了x官,不知会变成怎样的人呢?”听了母亲一席话,陶侃连忙跪下认错,表示悔改。
5、为官如清水的包拯
北宋廉吏包拯,为官一生清廉,不畏权贵,最恨贪赃枉法,民间称他为“包青天”。包拯曾任端州知州,端州盛产是“文房四宝”之—的端砚,每年要向朝廷缴纳一定数量的端砚。历任知府借机加倍勒索,中饱私囊,搞得怨声载道。包拯到任后,下令只按进贡数量制作,一枚也不许多要。离任时,他将有人悄悄塞在他行李中的端砚投入江底。“为官如清水,不持一砚归”传为佳话。包拯晚年立下遗训:后世子孙为官,有贪赃枉法者,不得葬于祖坟。他要求把这个遗训刻在石上,砌在堂屋的东壁以昭后世。
6、苏轼清廉为官
唐宋八x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仔细权衡每一文钱,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7、一贫如此的张浚
南宋x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8、朱元璋“四菜一汤”倡导廉洁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宴请众官员时坚守这四菜一汤,他还给x臣们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朱元璋虽为一国之君,但他率先垂范,倡导廉洁之风。 9、“三不”清官海瑞
明朝海瑞,一生敢于直言,坚持正义,被誉为“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清官。步入仕途后,他一如既往,穿布袍、吃糙米、食自己种的菜。他知道百姓贫穷,去农村巡视时,命部下挑着菜和米随行,自己开伙,从不扰民。他一生未置田产,只依靠祖上留下的十亩地养活一生。海瑞临终前三天,兵部派人送来的柴金费多了七钱银子,他命部下送了回去。海瑞死后,他全部家当只有十多两银子,所有帏帐十分破旧,清贫得连一介寒士都不如。他的丧船过江时,两岸站满了送葬的人群,奠祭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10、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代著x政治家于谦,曾任兵部右侍郎兼河南、山西都御史。上任时只乘普通骡车,无锣鼓仪仗,无卫兵侍从;明察暗访时,也都轻骑而行,从不惊扰百姓。当时,外官每年回京述职,都得向权臣国戚送重礼。但于谦一身正气,不随波逐流,每次都是两手空空。好心人劝他随风入俗,“不送金银,送些土特产品也行啊!”。他举起袖子笑
笑说:“你看,我这不是带去了两袖清风吗?”成语“两袖清风”便由此而来。
11、一代廉吏于成龙
罗城治盗,湖北平匪,福建平冤,直隶救灾,两江惩恶,于成龙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xxxx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xxxx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直隶x旱,于成龙含泪杀宝马让百姓充饥,康熙念其耿耿忠心,赐诗赠银予以嘉奖。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