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
篇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什么?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3.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认为要作到以下几点:
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宗旨。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我们应当按照这些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本领,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四川汶川大地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带头捐款捐物。
2、组织身边的人捐款捐物3、投入救灾一线4、关心灾区儿童
一要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区有关抗震救灾工作精神,在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做好人民群众思想发动工作;
二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坚守工作岗位,教育和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三要积极开展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灾民手中,确保抗震救灾工作落到实处。
1、“八荣八耻”是胡锦淘总书记什么时候提出的重要论述?
答:胡锦涛总书记2022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来的。
2、“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
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八荣八耻”的内涵是什么?
答:“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4、大力提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何重大意义?
答: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八荣八耻”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八荣八耻”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6、“八荣八耻”引导人们摆正哪些关系?
答、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7、“八荣八耻”针对社会上哪些消极现象提出来的?
答、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来的。 6.中共17大召开的时间
2022年月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意义:一、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党的十七大凸显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和主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新进步。
三、党的十七大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篇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关心和密切注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具体、直接地指导和大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孕育和形成了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已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全面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建设四个现代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在邓小平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中,并没有把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放在应有的高度。事实上,无论从内容、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看,科学技术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整个系统中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子系统,它应占有自己的位置,把它分散在邓小平理论的其他部分中进行研究和阐述是不恰当的,不利于更深刻地揭示它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是非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拨乱反正,使党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上的积极成果,使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认识,回到了正确的轨道。邓小平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在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态势,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矛盾进行深刻分析之后,邓小平对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他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在此基础上,由邓小平亲自指导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了全面而准确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初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样,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第二,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区分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基础是相适应的,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这些具体做法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确立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政策。基本制度和具体做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基本制度决定和制约这些具体做法,具体做法又决定和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发挥的程度,甚至严重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与生产力发展相矛盾的,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对这些旧体制的改革不是取消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的问题不在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不够高,而在于没有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找到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对旧体制进行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和具体做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基本制度决定和制约这些具体做法,具体做法又决定和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发挥的程度,甚至严重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收起
篇三:三个代表
一、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我总结了三点:第一,“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第二,“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史上的地位;第三,“三个代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具体的内容:
1、“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探索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基本经验,也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秉承这个基本经验和基本原则,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鲜活力量,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史上的地位
马克思恩格思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执政党提出过一些一般的原则。列宁是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奠基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思想。毛泽东面对党执政的新的历史条件,关于建设什么样党的问题作出了很多精辟论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的系统理论,把共产党执政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在于,其一,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起来,上升到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整体的体系。其二,在深化对“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从而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战略全局的问题。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首先,从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①必经的发展阶段,也是① 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当前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在凸现出来。如何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如何巩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体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建设和弘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党就能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发挥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总而言之,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如何统筹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经济与社会等重大关系,实现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能否科学地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
第二,从国际形势来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这对于我们
争取更为良好的国际环境,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友好和合作关系,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安全、主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②
第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使我们对执政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和检验尺度的把握有了根本标准。它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最重要的政治保证。③
二、理论界对“三个代表”的一些说法
1、有人认为“三个代表”就是三句话,不能称为科学理论体系识
有人说“三个代表,不就是三句话嘛,怎能称得上科学理论体系呢?这是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一个误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是党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诚然“三个代表”这个概念的提出时间不长,但它的基本精神贯穿于党的全部奋斗历程。它的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前。从上世纪年代末年代初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种种迹象表明,我们遇到众多挑战和压力,形势相当严峻。经济上,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以新的科技革命为先导的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加入,诸多直接关系我国利益、安全、发展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正视和回答。在政治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家的关系更为复杂和多变。我们面临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的艰巨任务。在文化上,东西方思想文化之间碰撞、融合和激荡,少数西方大国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大搞文化霸权,企图消解我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其渗透的层次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深,构成了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威胁。
③从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来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新的征途上,党要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增强执政能力、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根本问题,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全方位地奋力开拓,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大把这些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即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强调指出,“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绝不是简单的三句话表述,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2、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老祖宗说过的话,没有新东西。这是认识上的又一个误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江泽民同志指出“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