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读书节主要是在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 , 读好书 , 形成读书热潮 , 促进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科学的读书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下面是爱学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校读书节开幕式致辞,仅供参考。
学校读书节开幕式致辞篇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刚刚度过轻松、愉快的"五一"假期,我们迎来了学校第八届读书节,今年读书节的主题是“快乐地读书,幸福地成长”。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多读好书既能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我们的心灵。举办读书节的目的是要激励同学们持之以恒地多读书,读好书,推动我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读书节期间,学校将举行古诗背诵比赛、书香班级评比、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评、现场作文竞赛、图书跳蚤市场等一系列丰富而有趣的活动。希望各个部门的责任人和年级部主任要及早安排、周密组织,班主任老师以及语文老师要密切配合,积极指导,使校级、班级两个层面的活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落实。同学们都要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形成共读好书、共创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我们的老师首先要带头阅读,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名著,阅读能够滋养我们心灵的好书美文,阅读所有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促使自身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升。我们语文老师更要经常向同学们介绍有效的读书方法,推荐经典名著、名家名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平时还应该少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多留一些时间让同学们自由阅读,快乐阅读。
有好书陪伴的童年是多彩的,有好书装点的家庭是温馨的。我们不但要求师生共读,还提倡同学们回家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并交流读书心得。读书的孩子最美丽,希望每个同学都从小养成亲近好书、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养成正确读书、健康阅读的好习惯,让浓郁的书香充满校园和每个家庭,让浓郁的书香伴随着我们愉快地生活,幸福地成长。
最后,祝同学们在读书节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我校第八届读书节取得圆满成功!
学校读书节开幕式致辞篇2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级全体师生隆重集会,举行一中首届读书节启动仪式。读书节是20xx年学校内涵发展的60个管理项目之一,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年开始,学校要年年举办读书节,营造读书氛围,构建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是本届读书节的主题,在这里,我与大家交流三点。
一、为什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有着良好的习惯,而读书,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书能够引领我们成长。我经常说,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四条途径,即读书、游学、实践、反思,它们相辅相成,在不断交互中使每个人的心灵进行着螺旋式生长。当下比较流行一句话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同学们在校学习阶段,决定了你们不可能阅人无数,更多的“阅人”还是通过读书来实现,如读小说、读传记、看电影等,通过与经典名著、社会人文和自然科学对话,让你们穿越时空,突破有限,走更多的路,认识更多的人,感受更多的生活内容,从别人的体验、别人的经历中学习、借鉴和思考,学会自我成长、自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不是一门科目,而是生活的基石,是人类一切成长的基础,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读书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读书,有人称之为第二生活,足见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读书,可以使我们经历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体验到我们不曾体验到的情感,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同学们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学会考虑他人观点,要心胸开阔,要有与他人分享智慧的能力,那么,热爱读书是实现这一切的必要基础。一个有着读书习惯的人,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可以“去蔽、斯文、养气、闻道、立言、成德、济天下”,使我们的气质高贵而不媚俗,心灵宁静而不浮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我们的思想不被名利淹没,使我们的脚步不被世俗羁绊,让我们的灵魂飞得更高。
二、怎样养成读书的习惯?
读书习惯的养成首先是从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有了兴趣和爱好,才能谈得上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本届读书节的主题所以确定为“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目的就是引导同学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这里,我提五条建议:
一是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获得阅读方法的必由之路;课外阅读是拓展知识、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二是处理好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网络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信息、更快的便捷和更丰富的内容,纸质阅读独有的文化韵味已成为我们阅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二者各有千秋,不可替代。
三是处理好学业学习时间与阅读时间的关系。学业学习要分秒必争,扎扎实实推进,然后挤出时间来读书。充分利用好饭前午后、周六周日等闲暇时间,通过大量读书丰富自己的阅历。二者相互关联,相得益彰。
四是处理好阅读目标与阅读效果的关系。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把想读的书列一份清单,看完了就从清单中清除,然后再加入新的书单。同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做笔记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从而体验读书的乐趣。二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阅读质量螺旋式上升。
五是处理好买书与借书的关系。如果你买了一本好书,阅读完毕然后推荐给学校,图书馆会“回收”你的书,与其他同学共享。两本好书、无数本好书之间的流通,我们会从中获得成倍的智慧和思想。
三、读书的习惯养成从首届读书节开始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读书应该成为每个人生命生长的必需。
作为首届读书节,学校科研处、团委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读书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语文老师、英语老师还将向同学们推介一批经典必读书目,希望各班级根据活动要求,做好设计和策划,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此,希望历时半个月的校园“读书节”,能够营造一种读书氛围,掀起一股读书热潮,以书籍为伴,以读书为乐,让浓郁的书香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同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最后,让我们再次共同祝贺我们的同乡莫言获得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建议老师们、同学们共同关注“莫言效应”!
现在,我宣布:一中首届读书节开幕!
学校读书节开幕式致辞篇3
各位老师,全体同学们:
春暖花开,到处生机盎然。 这是一个洋溢着诗情,孕育着希望的美好季节。 今天,我校全体师生隆重集会,举行第四届读书节语文诵读活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活动,利用这次机会,我讲三点:
一是意义。 关于读书,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家弦户诵、脍炙人口的箴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等等,这些话都是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道理:开卷有益,读书有益。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是酷爱读书、勤奋学习的民族,读书、学习是我们民族精神动力永不衰竭的源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4 月 23 日 也是塞万提斯(西班牙)、莎士比亚(英国)、维加(西班牙) 3 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为纪念这三位文学大师,感谢所有为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 1995 年 11 月 15 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 4 月23 日 定为 “ 世界读书日 ” 、 “ 世界书香日 ” 。 虽然这个节日的历史还不长,然而它已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响应。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发文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创建“书香校园”。
鉴于此,我校从 20xx年起,每年 4 月都积极组织开展读书节活动,今年是第四届,今后这个活动也一定会坚持下去。
二是目的。开展读书节主要是在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 , 读好书 , 形成读书热潮 , 促进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科学的读书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举行青年歌手大赛、主持人选拔赛、舞蹈大赛,省里梨园春年终总决赛等大型文化活动,其中有一项是考查参赛者的文化素养,结果这一关卡住了好多综合素质不高的参赛者,大多问题其实很简单,不少观众都知道,但选手不会,原因就是他们不读书或者读书很少,连简单的文学常识都不知道,却乏必要的知识储备,结果落选,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后悔晚矣。
三是希望。作为学生,大家自进入校门就开始了读书的生活,但读什么样的书,如何正确读书等问题,有些同学做的不好。学校图书室藏书很多, 26000 多册,一直对全体师生开放,但看看有些班级借的书,有些同学看的书,买的书却多属于休闲、消遣、猎奇类的图书,不是同学们这个年龄段该看的书,不是对自己成长、积累有助的书。有的同学看书不少,却不动笔去记、不会摘抄,不去多思多想,发现不了作者的精彩之笔,很少去感悟作者的在书中所表现的“魂”。我们的校园到处都有古诗词、三字经等国学精华标语牌,但少有同学在它面前驻足,读记,品味,多些时候是在它面前匆匆而过,嬉闹玩耍。这些资源成了摆设,被白白浪费啦。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是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就是进行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经常读书的人会思考,经常读书的人不会乱说话,经常读书的人有气质、有涵养,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和宽度。一个人如果从学生起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如果一个民族具有热爱阅读的追求与渴望,这个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老师们、同学们,赶快动行起来吧!捧起书本,投入到读书活动月中,让我们的校园溢满书香,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谢谢大家!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