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的彭总监给我送来了厚厚一摞的大学生应聘材料。其中的一份求职信深深吸引了我:“尊敬的领导:您好!感谢你在百忙的工作之中垂阅(作者:其实我的头颅一点也不高贵)我的个人简历和求职材料!我是黑龙江大学的20xx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我叫许玉敏,来自辽宁铁岭的一个贫困但不潦倒的家庭。我的父母都是聋哑人,无工作。生活虽然拮据,但我很幸运。在爷爷奶奶和姑妈的帮扶下,我健康幸福地成长为积极快乐、认真向上的人。我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环境。因此,我很兴奋和期待诚恳地向贵单位自荐。有工作是美丽的……。
这段话使我很受感动,也深深打动了我仁之端也的恻隐之心。我总觉得应该和这些孩子们说些什么。我想起了一部著名的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陈学昭。她,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法国获得文学博士,在抗日的烽火中投奔延安;她是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少数的女作家之一;她用激情洋溢的笔写下了《工作着是美丽的》这一著名小说,赢得了无数青年的心。“工作着是美丽的”因此也成为了时代的名言。工作着是美丽的和有工作就是美丽的。这两句话的意思虽然相近,但表达的意思却有所不同。工作着是美丽的,带有深深的使命感;有工作是美丽的,带有浓浓的生存感。两句话反映了两个时代的客观背景的不同。但这两句话都在表达着对工作着和工作的一种渴望。我很理解这些求职的孩子们。他们就像一群刚刚脱离母乳的羊,竞相跑向了一块不太大的草地。
他们在这个世界中将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将是什么?这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问题。从本质而言,他们首先是为了谋生而做事。正如艾芜在他的《人生哲学的一课》中说:“工作找不到手,食物找不到口。”工作,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意味着面包和牛奶。因为他们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作为一个过来之人,我也有着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上世纪七十二年腊月的一个夜晚,我在睡觉的朦胧之中,听到我的母亲和父亲在唠嗑。母亲说,过些日子,这个孩子就要下乡了,个子这么小,身体又这么单薄,到了农场能受得了么。我听说,农村里很乱啊!知识青年总打仗。父亲叹了一口气说,顾不得这么多了。这好歹也是一份工作啊!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工作的庄重。在一个大雪漫天的日子,结束了九年学校生活的我,扛上行李卷坐在货车上出发奔向了工作。车走出了很远,我仍能看到大雪中的母亲的身影。为了工作,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离开了温暖的家。于是,我有了我人生的第一份属于我的工作,有了第一份能自己养活自己的工作。尽管我们住在改造后牛棚的板铺上吃着苞米面的大饼子,但我的心里始终怀揣着对工作的敬重。伐树、打柴、耕地、秋收,不遗余力。工作的汗水的背后有无限喜悦。当一年后的春节,我回到家中递给我的母亲333元钱时(过去了许多年,我仍能清晰地记得),我看到母亲激动的泪水。我知道:母亲的泪水不是为了这些纸票子流出的,而是为了我有了能自己养活自己的工作流出的。
尔后,我又有了许许多多的.工作:建安企业的力工、测工、施工员、段长,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挣工资)、体制内不大不小官员,海外企业的经理,上市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这些都曾是我的新工作。每一次新的工作都使我产生了一种新的激动和新的喜悦。我常常想: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就应该珍惜它。珍惜工作,就是珍惜付出和所有。因为我要靠它而活着。有一首为纪念陈学昭百年诞辰而写的诗是这样吟咏的:“工作是美丽的。那成为了一种幸福的记忆。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一生负责,走过自己的风风雨雨。做事的人付出智慧和体力,动嘴的人只要胆大和俏皮。做的永远没有说得好。可我们相信:工作是一种美丽。”工作是一种美丽。富有诗意的哲理;富有哲理的诗意。写得多好。如果当今时代多些这样的诗,那么中国的诗坛也不会到了今天像深秋一样萧瑟的境地。管不着也管不了诗坛的那些悲伤无奈的囧事,还是想想我的工作吧!明天,面试就要开始了。我知道这厚厚的一摞求职材料将有一大些退还给本人。
我不知道这个说“有工作是美丽的”这句话的那个孩子能否被录用。一位不知名的哲人说过一句很幽默的话:“能把羊群赶到草肥水美的地方,就是好牧人。”我想,能自己找到草肥水美地方的羊儿,就是好羊儿。但愿这个孩子是个好羊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草肥水美的草地。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