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范文网 - 观看大决战心得体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的先烈将希望的种子播种下了,未来的希望靠的是我们后辈每一代人辛勤的劳作了;看完《大决战》电视剧后相信大家有很多感慨吧!下面是由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
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六十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主席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2
“大决战”三部曲是难能可贵的中国战争电影经典巨片,前主席江泽民同志题词的“大决战”气势恢弘.那雄伟的音乐,那壮阔的场面,使我仿佛回到了战争的时代,与革命领袖们同呼吸,共命运。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陈毅……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那一张张熟悉的脸.这次我们观看的事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
影片的战斗场面也是比较真实的,画面有大场面,也有局部描写的小场面。诸多领导人的描写也很细腻,连粟裕都有方言,显得影片更加的真实可信,好感度立刻提升了好多。人物塑造丰满,这是影片成功与好看的关键。看过是影片后,我们能记住一大批人物。比如,谈笑间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喜欢干预军队指挥的蒋介石,谦虚内敛的杜聿明、顾虑多多的林彪,性格直来直去的邱清泉、用兵大气的粟裕,等等等。看着这些人物,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记得的不只是这些人没有生命的名字,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般的鲜活人物。这一方面,就使得电影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xxx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我方兵力60万,敌方兵力80万,看似敌强我弱,但是我方由543万支前民工,担负了各种战争物资的运输和伤员救助转运工作,为我方连续作战提供了保障,是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反观敌方,虽有80万兵力,其中后勤保障部队都计算在内,没有其他的支援力量,其实际作战力量也就在50%以内,而我方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援,作战能力成倍提高,这敌消我长的结果,就成了120万对40万,战役结果也就成了必然。敌众我寡,实力悬殊,但这在智慧与勇气面前却算不了什么。这不和我们的人生经历是一样的吗?面对那些“不可战胜”的困难,有些人唯唯诺诺,心甘情愿,奴颜婢膝地跪倒在困难下。可真正的勇者却先冷静地想出办法,再勇敢地去征服它。更要抓住困难的弱点,就像共产党抓住国民党的弱点一样,用聪明的大脑去战胜它。
当然,本片描述的是一场战役,不能完全摆脱看待战争的态度。《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决定性一战。
淮海战役作为第二部,也是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实力最接近的一次战役,精彩程度那是不用多说的。大决战系列中最大的几个长镜头基本上都是本片的,一个是黄维的18军行军,一个是双堆集围歼18兵团,两个长镜头都气势十足,波澜壮阔。从细节上说,国公双方的将领都描写的非常出色。粟裕那种大将风范,黄百韬那种忠诚,杜聿明那种无奈,邱清泉那种跋扈,都非常出色。对于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支前民工的描写也淋漓尽致,表达出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土地对党的忠诚。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有几个镜头令我难忘,其中的一个是:老百姓推着独轮车,运着衣物和粮食,送往前线,可是这些老百姓在晚上的荒郊野地里休息的时候,不巧,敌军来了空袭,好多老百姓的家人都被炸死了,有老人、有丈夫、有妻子……
他们分外悲伤,可是,在第二天,他们早早的起身上路,戴寿帽,穿寿衣,眼含泪珠,可是,脸上却有着一种坚定不移的表情,我想,他们此时此刻一定都想着这样一件事:不论多苦难也要走下去,赶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送衣送粮,也为死去的家人报仇! 缺点也有,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表现总攻双堆集伤亡过大,陈毅视察丧葬点一场,煽情有些用力过度,现在看起来有些矫揉造作之感。毕竟双方都是中国人,普通士兵的死其实都是挺无奈的。另一个就是在道具使用单个,不知为什么,这一集中数次出现了56冲锋枪的镜头,特别是王学圻扮演的三营长还有个手持56冲锋枪射击的特写镜头。
电影音乐完美贴合剧情,适时渲染出影片的情绪。影片音乐在风格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表现伟人气质与胸怀的,舒缓而悠扬的音乐;一种是表现国民党军队惨败时的,灰色阴沉的音乐;一种是表现解放军战场胜利的,激昂振奋的音乐。电影通过这三种主旋律,完美的衬托着剧情,使得影片锦上添花。这也是中国电影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将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的电影。随着剧情的发展和音乐的渗入,我的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不断的波折,紧张的跟随影片中的人物一起似乎身临其境在那弹片纷飞,斗智斗勇的时代。
我们的胜利,是靠多次出生入死的士兵们赢来的。而士兵们之所以会为我们如此拼搏,与我们的得民心,爱民,正确的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有优秀的人才,有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有着勇敢,积极,刚强,一切人类的优秀品质。胜利得来不易,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坚守革命先烈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学习,开拓进取,以坚定的信心守护我们的新中国。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一切胜利都来自人民。淮海战役再次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中国古语说的好,得人心者的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没有人民的支持,任何事情都不会办好。
结合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的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主线,也将人民的需要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既是对人民做出贡献的回报,也是换取人民对改革开放事业支持的内在要求,是伟大明智之举。淮海战役能有543万民工,得益于人民对我党我军的认同和支持,是因为我党我军的政策对人民有利,并得到了认真的贯彻执行。很难想象,没有了人民的支持,将会走向何处?前苏联的解体,就是警钟。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不要忘了人民的贡献,不要忽视人民的力量。要时时刻刻想到人民,时时处处为了人民,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我党的最大利益,人民的需要作为我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认真贯彻之。
不由感慨,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而我们所做的比起革命先烈们来说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那一棵棵参天的松柏,如同革命前辈的铮铮铁骨,用一直向上生长的斗志激励我们这一代人用不屈不挠的斗志不断地开创进取;那一池清水,如同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教导我们这一代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们要为国效力,如今的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国兴为荣努力地扶助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赶上发达国家的行列,为先辈的努力画上完美的句号。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周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1991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主观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用户,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客观上使得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出来。这样就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在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奔赴前线,支援解放军在广阔的华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陈毅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子推出来的。一方面土地改革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进而在进行军事动员和队伍补充扩编时,每家每户愿意让自家的“壮小伙”应征入伍;另一方面,土地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原本干一年才能吃个半饱的农户(一半甚至更多的劳动所得可能要交给地主),现在在农忙时期积极耕作劳动所得便能超过以往的整年,这样在农闲时期,xxx就可以发动大量的劳动力形成一支宏大的支前力量。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二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战争成功了。至于其他类似“战争艺术”种种(蒋介石随时都能飞往前线,坐镇指挥,当然还是帮倒忙;毛泽东则审时度势,放手前线成立“总前委”,以便“便宜行事”),只不过是缩短(或延长)了战争的时间的“把戏”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但过分强调军事指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蒋介石的失败指挥上,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嘛。)。
贯彻群众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今依然熠熠生辉。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4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周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1991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主观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用户,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客观上使得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出来。这样就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在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奔赴前线,支援解放军在广阔的华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陈毅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子推出来的。一方面土地改革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进而在进行军事动员和队伍补充扩编时,每家每户愿意让自家的“壮小伙”应征入伍;另一方面,土地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原本干一年才能吃个半饱的农户(一半甚至更多的劳动所得可能要交给地主),现在在农忙时期积极耕作劳动所得便能超过以往的整年,这样在农闲时期,xxx就可以发动大量的劳动力形成一支宏大的支前力量。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二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战争成功了。至于其他类似“战争艺术”种种(蒋介石随时都能飞往前线,坐镇指挥,当然还是帮倒忙;毛泽东则审时度势,放手前线成立“总前委”,以便“便宜行事”),只不过是缩短(或延长)了战争的时间的“把戏”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但过分强调军事指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蒋介石的失败指挥上,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嘛。)。
贯彻群众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今依然熠熠生辉。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5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拍摄于90年代,借鉴了当时国外电影许多经典的拍摄技法和镜头语言,主要体现在拍摄宏大战争场面时突出个人的一镜到底和色块构图暗示剧情等内容方面,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史上的又一个巅峰。影片拍摄的这场规模宏大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史上决定了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电影强烈展现给观众的三种精神,更让人感动和铭记。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艰苦奋斗,冷静沉着的乐观精神
电影很真实地展现了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在艰苦环境下的奋斗精神,从延安的小窑洞到西柏坡的小山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身居陋室,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辽沈战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任弼时等主要领导人出神入化、积极乐观的形象在电影细节中展现得生动饱满,在战争大局上精准把控,极富远见地预测了东北战局将改变全国解放的进程,突显了战役的重要价值。影片中对辽沈战役现场总指挥林彪的形象塑造尤为突出,工作中一丝不苟,指挥上冷静沉着,大战前反复踱步分析考虑战场局势并表现出其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塔山强敌猛攻时岿然不动,沉着坚定,从心理上和形象上展现出林彪总指挥打垮国民党军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二、解放军指战员不畏牺牲,坚决斗争的顽强精神
锦州城外的配水池,胡家窝棚,塔山,这一连串的地名都浸满了解放军指战员们的热血和身躯,他们敢于舍弃自己宝贵年轻的生命,坚持与国民党军做殊死战斗,用生命换来了战场上的胜利。电影中令人落泪的一幕,莫过于炊事班长挑着猪肉炖粉条去给进攻配水池的部队送饭,到了阵地却看到自己熟悉的战友都已经牺牲了。残阳西下,小小的配水池被夕阳和血肉染得通红,一大批勇敢的解放军战士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他们是那真正可爱而伟大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宏大画面让观众最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革命胜利和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电影直观地告诫了当下的人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决抵制任何侮辱先烈和英雄的行为,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做一个真正爱国的中国人。
三、共产党人谦逊朴素,知人善用的高尚精神
电影中有几个镜头非常真实地展现了共产党人身上的谦逊朴素作风和知人善用的优良品格,其中林总与中央军委意见相左,但中央军委始终保持对林彪的信任和尊重;彭德怀总司令打了大胜仗却拒绝下属宣传吹捧自己,让观众不由得将共产党高级将领的谦逊朴素和知人善用优秀品格与国民党部队进行深刻对比,国民党军中派系林立,各怀鬼胎,互不信任,战争中指挥混乱,临阵换将,买办式的军队和国家失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人和人民解放军拥有的憾天动地地可贵精神,而这些精神需要我们每个人铭记和传承。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6
《大决战》:今天先来说说纯爷们武雄关,一个人战斗到最后一人,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了另一群男人的血性!武雄关是山东人,有山东人的粗犷和豪放,敢作敢当,敢冲敢拼。他以前所在的连队和杜聿明icon的国民党军遭遇,损失惨烈,只剩下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为了寻找其他兄弟部队,武雄关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九死一生!终于,他找到了一个死守阵地的九连。
因为连续遭到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九连阵地硝烟弥漫,牺牲的牺牲,光受伤的就有一大半,见到武雄关时,这些人眼神空洞无神。原来这些士兵是国民党受降部队,面对冲过来的敌人,临危受命的武雄关虽然大声呼喊让大家往上冲,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动。没有人动那自己就第一个冲上去,武雄关左冲右突,打死了不少敌人,他自己也被子弹击中,而下边这些“兵”依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动于衷。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武雄关把仅剩下的两枚手榴弹缠在手上,嘴里大喊“九连的战士们,我是共产党员,你们不敢往上冲,我今天就做给你们看看,……”
武雄关扛着战旗,真的一个人往前冲,敌人的炮弹落下来,他被炸断了一条腿,还是咬着牙往前走,对面的国民党兵已经吓傻了。最后,武雄关倒了下去,而红色的旗帜仍然屹立不倒,人在阵地在,人死阵地依然不能丢,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血性和无坚不摧的信仰。看到武雄关牺牲,这些国民党受降过来的战士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发起排山倒海的攻势。一个普通战士,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对祖国的爱唤醒了另一群国民党受降部队的血性才是第3集最大的看点。纯爷们武雄关,为你点赞。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7
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击战还有那些反映我党精神的种种细节。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这场战役打了52天,用三个半小时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尤其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我党与国民党的种种不同,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记得有这么一些场景,都反映出我军与国民党的最大不同:我军战士为打仗而挖土豪时,老百姓挑来了自家的木箱当挡板,一位大婶还将自己的头巾围在了一名小战士颈上;毛主席和战友们调侃,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是与同学谈天时,为人谦虚;在战斗中,战士们奋勇搏击,哪怕年龄小,也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献出自己的生命,当坦克驶过战友的尸首时,他毅然决然的拔出了塞子,消失在他热爱的土地上,而在远处炊事员手中的猪肉炖粉条,他却连一口都来得及尝。相对于我军,国民党则显得失去了民心,将自己摆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又怎能和人民达成一致呢;上下层之间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团结勾心斗角只能让让内部变得混乱,对于蒋介石,至始至终与卫立煌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后空降沈阳直接指挥,由主帅降为将军,以一人之智对多人之谋,焉能不败?就连他的美国参谋也说:因为毛泽东没有专机,所以只有在家里等待捷报即可。相比之下,毛泽东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上,选择以退为进,在不影响局势的程度上,加以引导来达到战略统一。可见,在上下层关系中,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是多么的重要。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场战役我军歼敌47.2万人,也有无数革命先烈埋骨东北。虽然是一场胜战,但却十分不易。我们要始终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学习他们的精神,走好以后的路。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8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决战》全景式地再现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生动地演绎了我们党带领解放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胜利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辉煌历史。这部累计有330万人参演的大型剧作不仅气势恢宏、场景壮阔,而且编剧独到,情感细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正能量传播好剧,看过以后让人热血澎湃,感慨良多。
《大决战》是自由之战,展现了国际博弈的大视角。解放战争不仅对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具有决定性作用,还对二战后世界格局产生着重要、深远的影响。美、苏两大阵营都对中国发生的这场战争倍加关注,双方都派驻使者全程参与并密切俯瞰着战争走向。而国、共两党在外交上的策略则迥然不同,相比蒋介石崇洋媚外、依赖美国支持,不惜投机美国大选,毛泽东主席坚持团结国际力量,坚持民族独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斗争精神更显气魄、更显担当。
《大决战》是信仰之战,体现了民族觉醒的大纵深。经历了长期战争和压迫的折磨,特别是经历了几次革命思潮的洗礼,中华民族已经实现觉醒。“每个人从心底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人们开始在黑暗中向往光明,在困难中坚定希望。谁最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谁就能够赢得他们的跟随。谁最能够带领他们保卫他们的土地、捍卫他们生存的权利、为他们谋幸福,他们就义无反顾地拥护谁、支持谁、信仰谁。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全国人民反抗剥削压迫、战胜反动势力的共同信仰。
《大决战》是国运之战,呈现了综合较量的大格局。决战绝不仅仅发生在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层面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比拼和旗帜鲜明的较量。一方面是执政的国民党军政腐败、经济崩溃、人心涣散、民不聊生;一方面是壮大的共产党政策英明、后方稳固、军民踊跃、万众一心;一方面是蒋介石众叛亲离,顿足捶胸,仰天长叹 “回天无术”;一方面是毛主席集体决策,运筹帷幄,坚决打赢“人民战争”。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天平前,两者高下立判,胜负立分。
《大决战》是革新之战,表现了历史规律的大主题。一切落后的、腐朽的旧制度都必将被历史抛弃,而先进的、充满着希望的新制度必将被人民选择,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战争的硝烟带走的,是“三座大山”深重的苦难和一切反动派虚弱的背影,硝烟散尽,一个红艳艳的中国终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铭刻在了解放军英勇战斗的广阔大地上,汇聚在了祖国的山川河流里;绽放在了人们解放后庆祝胜利的笑脸上,融化在了群众幸福的泪花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才是亘古不变的历史真理。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9
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主席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0
毛泽东为实现用5年左右时间打败蒋介石的战略目标,指挥刘邓、陈粟、陈谢3路大军经略中原,强调指出:“中国历史告诉我们,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今天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谁手了。”这就有了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在淮海的战场上,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淮海战役的意义重大,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淮海战役中全民皆兵,最后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让我们体会到坚实的基础,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像大厦无地基就不能竖立在地面上一样,根基的稳固也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1
20_年7月1日上午10时,补连塔选煤厂组织员工观看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下面谈谈我个人观看完毕后的感受。 从读书时期到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很少有机会能够一次性从头到尾彻底的观看完党中央的政治会议,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领导们将“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直播全部观看完毕,观看完毕时已经将近中午12点钟,但是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提前退场,甚至我自己都没有感觉到往日这个时间点应该有的饥饿感,完全沉浸在一种激动与骄傲中,仿佛自己身处北京的人民大会堂。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弹指一挥间,上下越千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求索的过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复着这几句话,每一次都热血沸腾,胸膛里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深深地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政党而感到骄傲,更为能够投身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化建设而感到自豪。滔滔沅江边,巍巍阳山下,我无数次重复自己年轻的誓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怀着这种追求,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2
《大决战》是最近的一部热播剧,但是它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电视剧的,它是历史的缩影,当然也是真实发生过的,虽然是历史,但是不能忘记历史,更要记得学习先烈们的精神。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大学生预备党员观看大决战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3
正因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大网站平台都在播放《大决战》这部剧,当下是热播剧之一,相信大家都在看吧!作为党员,我们看完这部剧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大决战》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4
《大决战》讲述的1945年抗日胜利以后,国民党不愿签订和平协议,从而爆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解放,打败国民党,解放中国。影片中创造性的将三大战役联合起来,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角感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观《大决战》有感”,供您参考。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5
20_年7月1日上午10时,补连塔选煤厂组织员工观看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下面谈谈我个人观看完毕后的感受。 从读书时期到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很少有机会能够一次性从头到尾彻底的观看完党中央的政治会议,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领导们将“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直播全部观看完毕,观看完毕时已经将近中午12点钟,但是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提前退场,甚至我自己都没有感觉到往日这个时间点应该有的饥饿感,完全沉浸在一种激动与骄傲中,仿佛自己身处北京的人民大会堂。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弹指一挥间,上下越千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求索的过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复着这几句话,每一次都热血沸腾,胸膛里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深深地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政党而感到骄傲,更为能够投身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化建设而感到自豪。滔滔沅江边,巍巍阳山下,我无数次重复自己年轻的誓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怀着这种追求,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6
我们观看了《大决战》,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我感到震惊,所以要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好处。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相差悬殊。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后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其中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一条河,那时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战士们顺利的透过了大河,取得了总攻的胜利。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是此刻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无忧无虑上大学的时候,而他们却为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己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此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就应知足、惜福。摆正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的先辈们!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7
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影片中气势恢宏的战斗场景、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时刻提醒着我现今美好兴奋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之躯铸就的幸福,用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安逸。他们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并备受压迫的环境中还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那成长在幸福摇篮中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为了国家努力学习吗?我们要时刻铭记先烈的贡献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完后,我又上网查看了辽沈战役的的相关内容,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击战还有那些反映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种种细节。毛爷爷和战友们开玩笑,一点架子都没有;我军战士为打仗而挖战壕时,老百姓挑来了自家的木箱当挡板;在战斗中,战士们奋勇搏击,哪怕年龄小,也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献出自己的生命。而国民党则显得失去了民心,将自己摆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上下层之间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团结勾心斗角只能让内部变得混乱,蒋介石与卫立煌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反而专断独行,最终的下场不言而喻。相比之下,毛主席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时,运用管理的艺术,在不影响局势的情形下,加以引导来达到战略统一,并发挥各成员之长,取得最大的效益。
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场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有无数革命先烈埋骨东北。虽然是一场胜战,但却十分不易。我们要始终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学习他们的精神,走好以后的路。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8
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影片中气势恢宏的战斗场景、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时刻提醒着我现今美好兴奋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之躯铸就的幸福,用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安逸。他们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并备受压迫的环境中还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那成长在幸福摇篮中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为了国家努力学习吗?我们要时刻铭记先烈的贡献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完后,我又上网查看了辽沈战役的的相关内容,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击战还有那些反映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种种细节。毛爷爷和战友们开玩笑,一点架子都没有;我军战士为打仗而挖战壕时,老百姓挑来了自家的木箱当挡板;在战斗中,战士们奋勇搏击,哪怕年龄小,也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献出自己的生命。而国民党则显得失去了民心,将自己摆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上下层之间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团结勾心斗角只能让内部变得混乱,蒋介石与卫立煌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反而专断独行,最终的下场不言而喻。相比之下,毛主席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时,运用管理的艺术,在不影响局势的情形下,加以引导来达到战略统一,并发挥各成员之长,取得最大的效益。
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场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有无数革命先烈埋骨东北。虽然是一场胜战,但却十分不易。我们要始终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学习他们的精神,走好以后的路。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19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周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1991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主观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用户,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客观上使得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出来。这样就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在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奔赴前线,支援解放军在广阔的华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陈毅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子推出来的。一方面土地改革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进而在进行军事动员和队伍补充扩编时,每家每户愿意让自家的“壮小伙”应征入伍;另一方面,土地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原本干一年才能吃个半饱的农户(一半甚至更多的劳动所得可能要交给地主),现在在农忙时期积极耕作劳动所得便能超过以往的整年,这样在农闲时期,xxx就可以发动大量的劳动力形成一支宏大的支前力量。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二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战争成功了。至于其他类似“战争艺术”种种(蒋介石随时都能飞往前线,坐镇指挥,当然还是帮倒忙;毛泽东则审时度势,放手前线成立“总前委”,以便“便宜行事”),只不过是缩短(或延长)了战争的时间的“把戏”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但过分强调军事指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蒋介石的失败指挥上,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嘛。)。
贯彻群众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今依然熠熠生辉。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20
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六十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主席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21
战争的进程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战争进程的核心,实际上决定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高层手中,是他们在调兵遣将。我想他们必然是前期有德行,影响了两批人,他们能调动各自的人,是两种势力,及背后的两种文明之间的较量。
内部的凝聚和统一是关键。林彪和卫立煌分别对毛泽东、蒋介石的命令有疑虑,但是,最终林彪与毛泽东达到了一致,比如在决定打锦州的时候林彪最终下定了决心,即便在锦州总攻前,廖耀湘推进到彰武、新立屯一带,切断了东野的补给线,都是考验。达成一致后,战局便在林彪的心里成了一盘棋,每个子怎么下他都清清楚楚。另一方面,卫立煌、廖耀湘没有与蒋介石达成一致,直到锦州解放,两人之间还在拧着劲,这就消耗了相当多的力量。
精神力量的比拼。战斗中,有的战士负伤了,最终拼着命炸掉敌人的碉堡。可见,战争的背后,都有精神力量的推动。我就想到了平时做事也是这样,最终的胜负,可能就蕴含在平时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之中。
林彪在做决策时,始终都非常的稳,思路清晰。可见,作为战争的决策者,是相当考验个人的总体素质的,每一个决策,取舍之间,都关联后面的宇宙能量。做决策的人,平时的修为要相当的高。
蒋介石和傅作义合议以进攻太原为名偷袭西柏坡,由此我想到在这样一个决策盘中,任何漏洞都可能导致全盘崩溃。最高统治者不要放松自己的任何细小行为。
场景:国统区经济混乱。蒋介石说,他要把精力集中在军事上。感受。国共两党除了在军事,在其他方面的比较也是非常明显。蒋介石没有搞定经济,显示他的德行并没有辐射到人民。让人民足以安居乐业。
四纵坚守塔山,关键时刻是林彪下达指令。也就是真正的战争过程中,是两波力量的比拼,体现出来就是双方面凝聚力、高层心力的比拼
2022观看大决战有感心得体会篇22
我们这代人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饥寒交迫的年代,过着小康生活,有书读,有饭吃,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样的生活怎么来的,很多人都处于一个安于现状的状态,过一天是一天,不如看看历史剧感受一下革命时代的生活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观《大决战》历史革命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