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1896年,交通大学以南洋公学之名创建于上海,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北清华、南交大",交通大学历史上曾与清华大学齐名,是中国早期最富声望的理工院校之一,是"中国工程师的摇篮"。"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是学校的一贯传统。
西安,古称长安,建都距今已2000余年,历经十三朝光阴淬炼,蕴藉周秦汉唐精华。汉代的太学、唐代的国子监,均发轫于长安,隋朝在此开启的科举制度,更是影响了中国1300年的文明进程。
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接中央指示当月,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康即率资深教授亲往西安踏勘校址,新校区建设随即破土动工。1956年7月和8月,苏庄副校长等带队,满载交大师生员工的专列由上海驶往西安。9月10日,西安新校开学典礼在人民大厦隆重举行,交通大学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
胡奈赛老师还讲述了一些其他老师的故事。
钟兆琳,搬迁时,本来周恩来总理提出,钟兆琳先生年龄较大身体不好。夫人又卧病在床,他可以留在上海,不去西安新校,但他踊跃报名,第一批到了西安。
胡全贵,为交大的绿化付出了毕生心血,在他退休那天,他走遍校园,最后抱着他亲手种下的梧桐树,失声痛哭。
1959年7月,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独立成为两所学校,即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哲学家,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康,受命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他和张鸿、陈大燮、钟兆琳等许多教授专家一起,为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发展鞠躬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交通大学主体西迁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付出极大心血。从中央部委到陕西、上海两地政府,为迁校成功作出巨大努力。西部人民群众满腔热忱迎接交通大学的到来。学校精心擘划,教授带头西迁。开发大西北成为全校共同心声,多少人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不惜卖掉上海的住房,义无反顾。在迁校以及新校建设发展历程中,师生员工开拓奋进,艰辛备尝,顾大局,讲奉献,千辛万苦在所不辞,艰难险阻勇于克服,充分体现交大人崇高风范。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西迁精神丰碑,世世代代给人教育和启迪。
交通大学在迁校过程中及扎根西部办学近六十载岁月里,传承优良学风教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践行弘扬"延安精神",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的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西迁精神"。
交大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
西迁精神读本读后感1200字西迁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座丰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作为新时代的交大人,我们应饮水思源,认真学习西迁精神,并将之发扬光大。“西迁精神”也鼓舞一代代交大人树立爱国情怀,为民族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不畏艰苦,敢于拼搏。
学习“西迁精神”是我们大学生责任意识提升的重要环节。以集体为重,不吝惜于牺牲个人利益,顽强拼搏,并且将这份优秀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义务。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感到西迁精神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交大西迁壮举,以及在西迁后不辱使命,在当时还比较落后、艰苦的大西北重新铸就了一所全国名列前茅的著名大学,如果没有交大师生“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精神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的,这个内涵是什么?我认为是交大人具有的“科学报国、爱国爱校、责任担当”的使命和大爱精神,西迁前辈们在生命中以这样的使命和大爱精神,爆发出了无穷的勇气和创造力,谱写了西迁路上“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伟大壮举,并在平凡的岗位上众志成城、忠于职守、默默奉献,做出了伟大的成绩。
其次,如何弘扬交大西迁精神?当一个人有了使命,就会有生命的内驱力,而从小爱到大爱是一个人生命锤炼成长的结果。我们大学生在新时代中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继续秉持“科学报国,爱国爱校,责任担当”的使命和大爱精神,不仅要向前辈们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最好的成绩,还要在当今国家经济及社会转型中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把更多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创业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健康发展,造福于人民,让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一辈交大人放弃优越的物质,义无反顾投身西部,克服重重困难,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艰苦创业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青春用于奋斗,把豪情谱写于现实,勾勒好自己的精彩人生。
西迁精神读本读后感1200字听过为国捐躯的故事,看过为党牺牲的光荣历史,但是胸怀大局的“西迁精神”是二十几年来第一次听到。
无私奉献、弘扬传统,为了响党西北建设的号召,告别繁华的大上海去到一个落后的大西北,他们的这种艰苦创业、胸怀大局的精神让每一个人由衷的深感敬佩、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西迁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标榜。
这种精神是集体的一次选择,做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不止体现了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更向大家、向全国人名展现了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对自己理想的追求。“西迁精神”时时刻刻都有它的光辉洒向四方,它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创业中困难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和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做出有价值的牺牲是令人钦佩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是高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令人敬重的。
为国家繁荣富强的事业而奋斗,“西迁精神”只是一个缩影,在祖国的脚脚落落有无数个同西迁人一样用整个生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在这个新时代“西迁精神”永远都不会泯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西迁精神”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负心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