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党团范文>>公文范文>>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14篇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14篇

标签:时间: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的文章14篇 ,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篇一】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万亿元,其中减税1.04万亿元。今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税费成本,提升了纳税人获得感,巩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成效,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企业的税费成本,直接提升了企业盈利水平,特别是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真正x体会改革力度与目的,稳住了预期,稳定了增长;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中,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x间。

  减税降费努力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导向,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红包”及时送到纳税人和缴费人手x,切实提升了纳税人和缴费人获得感。提升纳税人获得感,需要正确处理减税降费和组织税收收入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做到“能减必减”,让纳税人充分享受减税降费的红利;另一方面强调“应收尽收”,强化财政在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探索一个平衡点,既要大力降低经济主体的税费负担,又要有足够的财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需要税费联动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市场经济行为主体而言,税收与收费都是“必要负担”的现实将长期存在。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20xx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15640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口径非税收入2695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540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900亿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20xx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7154亿元。可见,在税费总体规模中,税收所占比重不足50%,仅仅靠减税,已无法实现减负的目标。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我国企业总税费率已由上年的67.3%降低到64.9%,但仍高于40.4%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社会保险费率过高。所以,党中央提出今年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实施更大规模减税和更明显降费,这赋予了减税降费新的时代内涵、新的历史使命。

  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首先要求税费同降,形成合力,实现“1+1>2”的减负效果。从这次减税降费措施上看,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x可降至16%。这样的变化,从需求方看,不论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还是增值税的减税,都将促进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其最终结果是要促进消费增长,扩大国内需求市场。而从供给侧看,这次的普惠性减税和实质性减税要与明显降低企业收费形成合力,进一步释放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促进企业多投资、多研发,将减税降费的款项转化为实际发展,扩大实体经济规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还需要税费同征同管,大力提高征管质效,为将来减税降费预留空间。20xx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税x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从20xx年1月1日起,各项社保费将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的优势在于:其一,税务部门在征管条件、信息系统和征收成本上具备显著优势;其二,税费“同征同管”有利于实现对企业缴费的“依法足额征收”,同时有利于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其三,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基金体系完善奠定重要基础。税务部门统一征缴社保费,将大大减少不诚信、不守法企业漏缴、少缴、不缴社保费的违法违规现象,促进社保制度公正高效,提高权威性、强制性、统一性、公平性及透明度。

  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凸显多重效应

  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具体到税种上,个人所得税比去年同期下降30.6%,是降幅最大的税种;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受益最大,净减税金额合计占比达88%。实打实的减税降费,让企业和人民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企业税费负担下降,普惠性、实质性减负效应显现。今年上半年,增值税改革减税4369亿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减税1164亿元。税务部门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数据显示,重点税源企业的单位营业收入税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降低0.4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上半年,重点税源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一季度回升5.5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减负增效,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减税降费的重点。目前国内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接近40%,而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增值税在国内增值税中又占有较高比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值税的减税和改革首当其冲。深化增值税改革是今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重头戏”,主要包括降低税率这一主要措施和扩大抵扣、加计抵减、留抵退税三项配套措施。重点是聚焦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目的是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经过3个月的平稳运行,改革的效应正在逐步释放。今年4-6月,已实现整体净减税3185亿元,全国共有940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现减税。国家税务总局重点税源企业数据显示,上半年,高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9%和9.6%,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3.5%,显著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小微企业受益力度大,微观主体活力增强。我国小微企业众多,占全部纳税企业的比重超过95%,其中,民营企业占98%。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具有覆盖面广、受益面大、指向性强等特点。上半年,小微企业累计新增减税1164亿元。其中,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新增减税349亿元,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加大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新增减税481亿元,x方“六税两费”减征政策新增减税333亿元。

  个税改革红利显现,拉动社会消费增长。上半年,个人所得税两步税改因素叠加累计新增减税3077亿元,人均累计减税1340.5元,累计1.15亿人无需再缴纳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个税改革“红包”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在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跑赢上半年GDP增速,消费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势头。

【篇二】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一、以抓好干部职工理论知识学习为重点,突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成立了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学习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给每个职工购买了学习资料,并要求做好学习记录及撰写好学习心德体会。

  今年来,局机关集中学习20多次、举办党课学习4次、各种教育活动及专项业务学习12次,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开展的“进村入户民情大调研”活动,局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笔山镇的冠寨村、天池村、星斗村进行进村入户民情调研活动。

  今年共报送各类信息40多篇,其中市局报送18篇,县转发20余篇(经济信息网转发1篇,市网络转发2篇、县实践办转发8篇);围绕重大发展战略开展“民情大调研”和“三进三问计”活动,撰写调研材料15篇,《经济日报》、《西部经济报道》、《全国城市信息联播》刊用8篇。

  二、主要做法

  (一)以扩大对外宣传为重点,着力抓好理论知识学习

  1、结合招商引资工作特点,加大形势宣传力度。在今年工作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经请示主要领导同意,聘请电视台制作了的形象宣传画册“xx映象”。制订了干部职工理论业务学习计划,同时把任务逐一分解,落实责任,实行‘亮点工作’与奖惩挂钩。

  2、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掌握学习重点。一是制定“加强理论学习、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和要求;二是注重对一般干部职工学习教育与业务骨干带领相结合,保证平时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时间,充分调动业务骨干撰写理论文章的积极性;三是掌握学习重点,注重学习时效。主要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经典理论学习,“党章”、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重要思想的培训学习工作;四是贴近干部职工的需求,把普法、行政效能建设、“三问责任制”等作为重点,着重提高干部职工适应招商引资工作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3、创新管理理念,推行外宣考核激励机制。我局结合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情况,围绕重点宣传县域经济状况和基本资源优势为出发点,建立了外宣考核奖惩制度。凡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党政刊物上用稿,按稿费的倍数计奖:县级二倍,市级三倍,省级四倍,国家级五倍,调研文章按县级200元、市级500元、省级1000元。县党政网上发的简报,每篇10元的激励机制。

  (二)结合“我为xx发展作贡献”,抓好干部职工自学

  我局结合单位实际,按照干部理论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除了集中组织学习外,对未组织学习过的内容作了规划,并购买、印发所需材料,要求干部职工加强自学。为检验自学效果,采取对干部职工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理论文章进行抽查,抽查情况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做得不好的给予批评教育。

  (三)努力抓好干部的实践锻炼

  在加强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培训的同时,更注重对干部职工理论实践锻炼。一是结合干部职工本人实际,有目的、有侧重的安排干部职工开展一些工作,如分配落实每个干部职工联系县级相关部门,学习掌握相对应的政策法规,锻炼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二是安排干部职工经常深入外来企业开展服务工作,使他们经受锻炼和考验,以加强党性锻炼和为民服务的理念。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创建县级文明单位,参加“十佳道德模范”和“十大孝星”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制和职业道德观念及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使全体干部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得到了改造。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子的精神增强了。

  一是政治思想觉悟明显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进一步加强,学习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得到进一步深入推进。

  二是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行业风气。全局干部职工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的《三问责制》,把构建和蔼社会、服务好群众及外来企业、保障企业利益和促进x方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作为自觉行动,树立了良好的招商人形象。

  三是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全局干部职工把工作的重点和着眼点放在了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上,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外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和大交通形成后,坚持以“三个代表”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及最近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创新理论学习新方式,围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促进县域经济长远发展来开展干部理论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政治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招商干部队伍。

【篇三】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x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5、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6、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天x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如:“理在事先”、“理”乃是“天x万物之根”

  7、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x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直观性、4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x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一)实践是主体能动x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1、实践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实践主体三种形式: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类主体。

  2、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客体的三种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分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x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新事物优起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1)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这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年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例如,福与祸、安与危、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等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x别,又相互联结的。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x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2)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用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9、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个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x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加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x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x别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1、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x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1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意义。1、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x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14、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意义: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x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x指导今后的行动。

  15、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意义:①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③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决不能忽视偶然性。

  16、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17、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本质和现象是相互x别、相互对立的;第二,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2)意义:①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

  2、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性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外壳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

  3、意识的本质包括:(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生,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的统一。割裂这种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5、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4)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6、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意义:(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2)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3)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4)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是: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认识主体的结构分为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

  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性质: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同一关系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在哲学上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理学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前一条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后一条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第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哲学上的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哲学认识论。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是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第三,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在认识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感性形式产生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

  2、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第二,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3、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把第一次飞跃获得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二次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①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②只有经过这一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4、认识的反复性原理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先是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从客体方面来考察,人的认识必然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每个时代的人的第一次具体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于人类的客观内容,就是说,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简言之,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表现在:(1)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是指一个阶级与其政党作为指导思想并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x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认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仍然要坚持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根本前提出发,相信和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任务。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x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3、x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x理环境。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x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x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x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1)x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续社会的发展。(2)x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x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这是因为x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x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4、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续社会的发展。

  5、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x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②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6、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发平可能较低,与此相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高;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和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前提,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7、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3)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4)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8、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项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x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

  (3)产品的分配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x位及其相互关系;(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A,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B,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一种客观过程,但却不是纯粹自发的过程,而是自发过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①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后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逐渐变得陈旧,它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x求变为基本不适合,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要求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关系一旦产生和确立起来,就又出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之间在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新的矛盾运动。

  10、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x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x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11、社会形态的划分:最基本的划分有两种,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经济社会形态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B、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有: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人类历史的技术社会形态序列: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12、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不一致的、不矛盾的:①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纯粹的必然性只存于逻辑中。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联系,即单义决定,而是多值的、或然的、非线性的因果联系,即或然决定。③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

  13、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是指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按其自然历史过程,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①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2、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基矛盾。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②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3、马克思曾说,他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有如下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4、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不能用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划分阶级。

  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x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5、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x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x。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社会革命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设主阶级的革命;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在奴隶社会,奴隶反对奴隶主阶级的革命,在封建社会,农民反对x主阶级的革命;在殖民x半殖民x国家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等等。

  6、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x别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x别。

  第一,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第二,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段的统治x位。

  第三,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牺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7、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一,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第三,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8、我国当前改革的性质和特点有: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我国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2、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所谓劳动是人的本质,是指劳动是一切人所共有的一般本质。为什么说劳动是人的一般本质呢?这主要是因为劳动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和人x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于人的具体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它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所以它就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在阶级社会x不是超阶级的,而是有阶级性的。

  3、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立法者、思想家创造的,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6、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一般x说,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比同时代、同阶级的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提出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

  第二,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和战略、策略,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进行斗争。他们在斗争中起着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三,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某些占统治x位的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成为“开明的政治家”,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打措施,也对社会发展起某些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四,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等等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于人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但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经济关系?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物品。而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同质的可以在数量上相互比较的东西,这就是生产商品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相互比较。所以,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作为商品,必然时同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特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第一,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的。

  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的。如果某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小于社会价值,但该商品仍能按其社会价值进行交换,他就可以获得较多盈利,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x位。

  6、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2)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3)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4)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5)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7、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这就意味着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价值量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二是实行等价交换,即不同的商品是按照其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概括x表述,价值规

  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这个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和起作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x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价值规律自发x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一天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以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4、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5、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x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x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通过x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同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x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6、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一个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小时,则m‘=4/4=100%.如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延长到10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延长到6小时,m’=6/4=150%.

  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其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议会君主制是议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主导x位,它既是立法机构。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民主共和制是由选举所产生的政权机构和国家元首掌握权力,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两种类型。

  法国是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有瑞士等少数国家实行委员会制

  2、资产阶级政党作为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其主要职能在于,一是主导资产阶级议会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使选举结果有利于资产阶级或由本党所代表的某个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二是由本党代表资产阶级控制议会和政府,执掌或参加国家政权;三是将某资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政见上升为议会制定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并利用政权的力量加以推行。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各个资产阶级政党在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各种政党制度的阶级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度是指公民普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制度。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的平等权利具有虚伪性,从本质上看,它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

  议会的主要职权是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学艺术思想等各种理论与思想形式,涵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宗教观等各种思想观点,它们相互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网格状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

  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现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生观,宣扬人生的目的就是谋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乐。

  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是以金钱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以获取金钱作为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的体现,把是否能获取金钱和获取金钱的多少看作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真实尺度。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1、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依次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所经历的周转次数。这个一定时间,通常以“年”作为计算单位。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

  3、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m)=Ⅱc;Ⅰ(c+v+m)=Ⅰc+Ⅱc;Ⅱ(c+v+m)= Ⅰ(v+m)+Ⅱ(v+m)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v+m/x)=Ⅱ(c+△c)。

  5、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6、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对资本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盈亏的界限。(单选)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资本家销售商品的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就能赚钱盈利,低于生产成本就要赔钱亏本。

  (2)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一个条件。

  (3)生产成本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7、利润和剩余价值的x别在于,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则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8、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只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当预付资本的数量既定时,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按相同方向变化。(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9、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结果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水平的高低、社会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10、生产价格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第一,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交换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同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它是独立x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的分工,商品的销售成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商人的独立业务,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兼任。第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商人必须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去购买产业资本家的商品,然后通过商品的销售,收回投资并取得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的作用:(1)有利于产业资本提高经济效益。(2)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在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比例限度时,它能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减少流通资本量。(3)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4)可以缩短流通时间,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比例限度时,它能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减少流通资本量。

  12、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由于商业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生产价格就等于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13、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14、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货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不能由职能资本家独占,而必须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职能资本家获得的企业利润,企业利润就是指存在着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就是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利息就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的来源,归根到底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而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平均利润率,更不能高于平均利润率,否则,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的职能资本家就无利可图,从而不会去借款。

  15、银行资本家向银行业投资,目的也在于获取利润,而且所获得的利润也应相当于平均利润,不过这个平均利润是相对于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来说的,即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银行利润与其自有资本的比率,应相当于平均利润率。银行向外贷款所收取的贷款利息,大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存款利息,两者的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就形成银行利润。

  银行利润的来源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16、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每股股票代表一定的金额,它体现着股份资本的所有权。

  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所聘任的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股东大会是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股票价格与股东息成正比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

  17、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以平均利润形式由资本家所占有,另一部分即超额利润,以x租形式缴纳给土x所有者。

  资本主义x租有两种基本形态,即级差x租和绝对x租。

  级差x租形成的条件是土x肥沃程度、x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形成级差x租的原因是对土x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首先,土x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x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x租的超额利润。其次,土x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x获得形成级差x租的超额利润。级差x租I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不同的x块土x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x块x理位置的差别。级差x租II形成的条件是在同一块土x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绝对x租就是土x所有者凭借土x私有权垄断所获取的x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绝对x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形成绝对x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x私有权垄断。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到19世纪未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由竞争。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x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x位;国际垄断同腽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到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竞争进一步加剧,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使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1)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x位。(2)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3)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4)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2、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融合和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当垄断的银行资本由普通的借贷关系中介人变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的同时,也开始了垄断的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

  3、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竞争的目的不同、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竞争的范围不同。

  垄断资本在经济乃至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驱使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段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x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垄断高价是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资本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一般垄断的产生,虽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仍然大大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但私人垄断资本仍然是从其私利的角度做出决策,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在这种条件下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于是就出现了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战后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点:第一: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第二,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第三,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第四,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第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第六,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家向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属于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另一个是国家对国家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

  利率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所谓三大手段或三个法宝。一个公开市场业务。二是最低准备金率政策。三是再贴现利率政策。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第一,从国家资本的作用看。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经营宗旨来看,追求高额利润并不是它的主要目标,其宗旨在于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协调社会总资本的正常运行。第二,从国家资本

  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各种资本的作用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垄断资产阶段利益服务的工具。第三,从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段的利益。

  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而大规模x发展了起来,成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别是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垄断阶段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大量所谓“过剩资本”的出现。

  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多种,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有两个基本形式,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从资本输出国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这方面看,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是:第一,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第二,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第三,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第四,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x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资本流向的变化,从原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当代的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大幅度增加。

  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则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为主。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xx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xx的范围并相互紧密x联系在一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2)国家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一个出路,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加。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历史x位和发展趋势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达到了更高程度。

  列宁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3、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即已出现。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19世纪初期欧州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

  2、从1917年末的十月革命到1924年初列宁逝世仅有短短的六年多时间,这段时期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的主要贡献是:首先,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再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最后,列宁还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论述)

  4、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中阐明了他们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5、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民主是有阶级性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民主类型与具体形式。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x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他们享有充分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权利。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在这种社会政治体制中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因为民主是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从另一方面看,社会主义民主又是人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奋斗和追求的目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目的,作为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才能有力x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6、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经过一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消亡;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第四,社会主义事业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7、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第一,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序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第二,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在这些国家x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第二,在这些国家x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第三,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9、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第三,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10、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

  1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能够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会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

  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要把握如下几点:第一,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x制宜,循序渐进。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2、政党的出现,政党政治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x别。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

  13、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主要体现在:思想领导方面、政治领导方面、组织领导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领导方面、政治领导方面、组织领导方面。

  第八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特质基础。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且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

  3、产主义社会,由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即不存在公有制的多种形式,更不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且社会各经济单位不具有由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差别所引起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差别。

  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消灭阶级,首先是指消灭剥削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与对立。

  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

  5、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恩格斯指出:“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

  6、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表现在多方面:人们树立了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遵守社会纪律,团结互助,诚实友爱;人们既摆脱了封建的、保守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人们不拿报酬x为公共利益工作成为普遍现象。

  7、马克思甚至还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由于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具备了实现了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第二,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旧式分工完全消失,人们从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和社会需要来自由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为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三,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第四,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8、全人类彻底解放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内容。一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三是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9、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了主客观条件,即物质条件——社会化大生产。社会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精神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科学x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在其发展进程中,将经历低级和高级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和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社会形态,它们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二者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二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二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二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关系;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10、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1)实现共产主义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2)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的过渡要经历长期的实践过程。(3)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经更长的实践过程。

  11、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1)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2)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12、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概括x说就是:(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体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4)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13、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在于坚定不移x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x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坚定不移x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坚定不移x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篇四】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根据机关读书班的安排,今天党支部进行集中交流研讨,先由我讲党课,我党课的题目是《共产党员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也就是说坚守初心靠党性。

  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感悟初心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段表述,最直接、最精炼的指出了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在未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将被美丽x装饰起来”。这是革命烈士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下的一段话。

  现在读起来,我们很多人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方志敏写这篇文章是在1935年2月,他是红十方面军的创始人,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当时红军长征已经开始了,1935年1月方志敏奉命北上抗日,途中因为叛徒出卖被捕,这是在国民党监狱x写下的。当年8月,方志敏在南昌就义,年仅36岁。这篇2万多字的文章,使用的是国民党提供给他用来写认罪书的纸和笔写成的。这就是当时的环境,这种环境下,能够对未来有这么好的期待,能够看到光明的未来,这种勇气、信心应该说是,让我们感到钦佩。

  他在文章中还说:“朋友,想想看,只要你不是一个断了气的人,或者不是一个甘心亡国的懦夫,天天碰到这些恼人的问题,谁能按下你不挺身而起,为积弱的中国奋斗呢?何况我正是一个血性自负的青年!”应该说,这篇被后人称之为爱国主义千古绝唱的烈士遗著,所表达的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对祖国的赤诚。

  读了这段文字后,我们都要想一想、问一问四个问题:

  一要问一问,是什么力量,让共产党员在监狱中,望着窗口微微的亮光,回想着被屠杀的同胞,依然执着x相信,这么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将被美丽x装饰起来”。

  二要问一问,是什么力量,让原本遇到战争就会东躲西藏、四处逃难的百姓,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推着手推车赶赴战场,为共产党的军队运送粮食物资?

  三要问一问,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只有手摇计算机和算盘的民族,在戈壁滩上跟着共产党奋斗,亲手造出属于自己的原子弹?

  四要问一问,中国共产党到底有什么力量,能够通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国家,建设成现在这样一个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科学技术领先世界、人民幸福生活的国家?中国取得的历史成就,我不再重复讲,大家可以重温一下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一章。我们从字x行间就能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

  归根到底,这就是初心的力量。真是不服不行,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牛的创业团队。

  二、理解初心的重要

  我们知道了初心,也领略了初心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因初心而成立,因坚守使命而发展壮大。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何在呢?

  xxxxx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是xxxxx对全体党员的谆谆教诲,也是全体党员对“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做什么”这一问题的内心自省。因为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不忘初心,才能青春永驻。xxxxx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实践证明,无论中国共产党人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始终都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既不因x位的变化而改弦更张,也不因踏上胜利的坦途而傲慢浮躁,更不因遭遇困难挫折而彷徨动摇。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制胜之要,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品格。

  二是不忘初心,才能铭记历史。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9年历程,其初心和使命贯穿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领导实现了人民独立和逐步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概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党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从此才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有了为初心和使命而斗争的主心骨。99年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历尽险阻曲折而初心不改,付出巨大牺牲而矢志不渝,才能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是不忘初心,才能继往开来。党的__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展望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其初心和使命将深入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各个阶段,继续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纵观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们站到了新的历史方位,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初心和使命。只要我们永不背离党的初心和使命,并始终将其融入新时代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不畏艰难困苦、不断攻坚克难、不懈奋斗进取,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一定能如期实现。

  三、坚守初心根本要靠党性

  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在党内开展了四大主题教育。第一次是20xx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次是20xx年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三次是20xx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四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每次的学习教育活动都要写对照检查材料,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查出了不少问题,也分析了不少原因,而且次次都差不多。我觉得这些问题,虽然外在表现不一样,但根子还在党性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根子也在党性上。党性是根,其他都是叶。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通过学习思考,认为根本还在于加强党性修养。借此机会,我就加强党性修养问题交流一下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勉。

  第一,党性修养是“方向盘”、是“原动力”。学习党史的人都知道,在我党历史上较早认识和强调党性修养的是刘少奇同志。早在延安时期,他就对共产党人的党性作出了界定。《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他专门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他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所作的公开演讲,曾列为我党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

  刘少奇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今天我们理解党性,可以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党性就是一个党固有的本性。党性说起来好像很抽象,实际上很简单。平时,大家说谁像个党员的样子,谁没有党员的样子,甚至还说一点党员味道都没有,实际上就是对某个人党性强弱、党性有无的外在评价。

  对党员干部来讲,党性就是“方向盘”,没有坚强的党性,就容易动摇政治立场,迷失政治方向,就不可能坚守初心使命;党性就是“原动力”,没有坚强的党性,事业心责任感就没有力量源泉,工作就没有激情和动力。加强党性修养,是应对政治考验的法宝。党性首先是政治性。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人生梦想的阶梯。现实中我们会看到这个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开始很小,但过几年、十几年,却是天壤之别。这种差别,固然因素很多,但体现在党员干部身上,实际上就是党性修养的差别。如果不讲党性、不讲原则,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当“两面人”,绝对走不远,终究也会栽跟头。加强党性修养,也是提高能力素质的首要途径。一些人作风不实,能力素质不高。一个简单的材料写不好,一件简单的事情办不好,在机关不会协调,下基层不会指导。有人说这是能力素质问题,实际上是党性修养问题。人的差别在态度。作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的态度好,就是党性好。实际上有坚强党性的人,能力素质是不会差的。只要有了对工作的负责和担当,基本上就可以说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和提不高的能力。

  第二,加强党性修养要始终做到“三不”。“党性修养”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作风修养,纪律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等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始终做到“三不”:

  一是理想信念不动摇。理想信念是党性的制高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首要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xxxxx对此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如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压舱石”、是“定盘星”,等等。我们要不断学思践悟。

  在中央监察委员会首届委员中十人就有八人为党牺牲,无一人叛变。话剧《王荷波》感人肺腑,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老英雄张富清初心不改,60多年深藏功名。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x方他为民造福,也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根本的动摇。对这句话我们千万不能当套话、大话来听。我们看过不少的警示教育片,“案中人”忏悔最多的就是理想信念动摇。不少人声泪俱下x说,自己就是没有理想信念,脑子x想的就是当官发财,就是怎样赚更多的钱。因为丢掉了初心,所以走上了不归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首先必须把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具体讲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要真信,对创新理论要真学,对党规党纪要真守,对“两个维护”要真做。

  二是精神状态不懈怠。一个人的党性修养如何,表现在工作上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党性修养强的人,给人的印象是攻坚克难、斗志昂扬;党性修养不强的人,肯定是患得患失、萎靡不振。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状态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党性强弱的试金石。精神状态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每个党员,都有党分配的工作,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三是严守道德不滑坡。严守道德规范,既是立身做人之要,更是为官从政之基。对领导干部来讲,道德操守绝不是“细节”“小节”问题,它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关系个人成长进步。国民党败于共产党,原因固然很多,有人说这是蒋介石的道德败于毛泽东的道德,我觉得很有道理。最近我看了一篇微信文章,说的是蒋介石让陈赓给他当卫队长,享受荣华富贵。但陈赓坚决不干,为什么?就是蒋介石整天听股票信息,经常参加歌舞盛会。陈赓认为,跟这样道德修养不高的人干不会有前途,所以宁可跟共产党吃苦,也不愿跟国民党享福,这就是道德的力量。

  所以,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守住道德关。守住了道德关,就守住了纪律关、法律关,也就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经得住诱惑、顶得住围猎。

  第三,加强党性修养要长期坚持“三靠”。党性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通过终生锲而不舍x刻苦学习和坚持不懈x努力锤炼才行。有人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x上动物,只有蜗牛,它靠的是不屈不挠的韧劲。加强党性修养,同样需要坚持不懈的韧劲。归纳起来,我认为要坚持“三靠”:

  一是靠理论素养来加强。提高理论素养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基石。刘少奇同志也说过,“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我们党对理论武装历来是高度重视的,这次主题教育也提出“理论学习有收获”的首要目标。平时,我看到有些同志在述职报告中,总是说自己“理论学习抓得不紧”,把这当做“光荣”的缺点,年年都是如此。平时与一些干部交流,也听到一些反应,他们觉得自己有“年龄恐慌”、“能力恐慌”,很少讲“学习恐慌”,基本没有人讲“理论素养恐慌”。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不注意学习,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实践证明,凡是思想修养好、党性觉悟高、自律意识强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上都是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的。

  二是靠工作实践来锤炼。党性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在履职尽责实践中“干”出来的。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立说立行。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如何坚守初心使命,认真履职尽责,我认为就是要牢牢把握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守护党的初心使命中的职责定位,强化政治监督,强化权力制约,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寸不让纠正“四风”。强化监督第一职责、基本职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手段,努力实现监督全覆盖、常态化、高质量,用担当诠释对党的忠诚。

  三是靠严守纪律来约束。严明的纪律是党性强的必然反映。党性强的人必定是遵规守纪的人。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的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严守纪律与增强党性相互促进,共生共长。加强党性修养,一定要把严守纪律规矩作为“红线”来把守。在纪律规矩面前,要有敬畏感,要有底线思维。严守纪律规矩,关键是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

  总之,党员姓党,党性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龄长不等于党性强,职务高也不等于党性高。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坚持以履行党员义务为天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做到党龄长一年,党性强一分!

【篇五】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你有晨曦一样的颜色

  映红了东方的天宇

  你有沸点一样的温度

  让神州变为热土

  你是阵痛中分娩的彩红

  嫁接起中华民族腾飞的桥梁

  你用卓越的成就谱写歌词

  将春天的故事传唱

  那把磨得锃亮的镰刀披荆斩棘

  割去旧中国腐朽的毒瘤

  那把高高擎起的铁锤力重千钧

  已砸烂旧社会沉重的枷锁

  你是一面真理的旗帜

  穿越98个春秋永不褪色

  你是一面飘扬的战旗

  无数优秀儿女为你前赴后继

  你是一面永恒的党旗

  旗下回响着庄严神圣的誓词

  你是漫漫长夜指路的北斗星

  你是大海上指引航行的灯塔

  你将金黄的党徽融进殷红的血液

  积淀出永远不变的信仰

  你用太阳般的光芒编织未来

  建设起富饶美丽的家园

  因为你,七月跳动着熠熠的火焰

  因为你,七一有着火红的主题

  你是一张宏伟的蓝图

  你是一幅多彩的画卷

  由十四亿人民共同描绘

  你如春风吹拂

  将荒漠变成绿洲

  你如号角长鸣

  给了我们奋进的力量

【篇六】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谈心人XX职务XX

  谈心对象XX职务XX

  1.班子的问题:

  形式主义方面:

  ①学风不实,对新知识学习理解不透,学用脱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②学习拓展面不宽,知识结构不合理,跟不上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

  ③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招数不多,缺乏过硬的措施,在执法监督等工作中发现的有关执法部门的问题,以文件要求改正的多,后期抓落实的少;推进法制政府建设的措施大多限于喊口号、写计划、找原因。

  谈官僚主义方面:

  ①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不强,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多,主动化解少。

  ②深入基层不够,与群心众接触少,与群众走访谈心出于目的性多,与群众沟通思想少,求稳怕乱,对有把握的交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

  ③事情敢抓敢管,对有风险的事情敷衍推脱;在政府决策、执法监心督、行政复议等工作方面,对维护行政机关的形象和权威考虑得多一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考虑得少一点。

  主享乐主义方面:

  ①工作缺乏主动性,缺乏雷厉风行的作风,规章制度落要工作效率不高,有些工作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办结。

  ②实得不够,卫生、值班、学习等制度执行得不好。

  奢靡之风方面:对公共财物不珍惜,用水、用电、用油、电容话费不注意节约,公务活动中也有浪费现象发生。

  2.对方帮助自己找的问题:

  ①学习抓得不紧,学风不实,学用脱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②缺乏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作风,工作效率不高,有拖沓现象。

  ③工作不能做到严谨扎实,精益求精,不能较真,工作质量不高。

  3.帮助对方找的问题:

  ①学习上存有现学现用、急学急用的问题,对行政法律法规学习得不透,理解的不深,掌握得不够。

  ②存有求稳怕乱思想,对有把握的事情敢抓敢管,对有风险的事情敷衍推脱,对政府部门考虑得多一些,对基层和群众考虑得少一些。

  ③缺乏“钉钉子”精神,有些工作不能持之以恒,制定的工作安排、工作计划,放在柜子x的时间多,用于推进工作落实的少。

  4.拟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对对方提出的批评意见:

  ①办案就事论事,不能从群众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在了解群众需求、关心群众疾苦上考虑得不多,行政复议渠道不畅,不能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表达诉求。

  ②对重点工作研究多,对群众身边的问题关心少、解决不够。

  ③艰苦奋斗精神弱化,存在好面子、讲排场的思想。

  5.改进措施:

  ①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肯钻、能挤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的视野,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干部。

  ②建立健全督办催办机制,对每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完成时限,定期检查,确保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

  ③落实学习计划,坚持每周学习制度,突出学习重点,保证学习质量。

  ④增强责任意识,对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⑤抓好制度落实,落实好卫生、值班、学习、请示汇报等制度,确保单位规范有序高效运转。

  ⑥强化大局意识,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努力增强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⑦树立争创一流的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对照先进找差距、定座标,努力提升分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⑧强化以人为本意识,以换位思考理解同事感受,以真诚态度了解同事诉求,努力形成互相关爱、团结奋斗的和谐局面。

【篇七】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中国敞开明亮的窗户,

  让世界走进我们的视野;

  祖国欢呼一个春天的来临,

  让拂面的春风吹沸我们的热血。

  我们是祖国新的一代,

  我们有喷薄的青春和热血。

  立于三尺讲台无怨无悔,

  演绎人生的辉煌伟业。

  我们会缅怀过去,

  牢记先辈沉甸甸的嘱托;

  我们会面向未来,

  为党旗续写新的一页。

  我们不会浑浑噩噩,

  在皮转椅上打发岁月;

  我们会把心的琴键擦得锃亮,

  把生命的音符弹得更富声色……

  号声嘹亮,鼓声激越,

  看!一代新人将在党旗下集结;

  放心吧,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

  一代新人在接受你们庄严的检阅!

  放心吧,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

  一代新人在接受你们庄严的检阅!

【篇八】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3月19日下午,我x举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x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邵辉主持并讲话。

  会上,部分x人大代表、x政协委员,以及企业家、律师、人民陪审员、特约监督员、案件当事人和群众代表,围绕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升政法工作能力水平等内容,提出了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政法战线实现自我革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通过开展教育整顿,着力解决我x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政法队伍政治忠诚纯洁可靠、执法司法公正为民,更好x肩负起护航发展、服务群众的责任。

  会议强调,要认真梳理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抓好意见建议的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坚持查纠突出问题,举一反三,精准施策,靶向治理,确保教育整顿取得实效。在接下来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过程中,抓好整改落实,同时积极搭建各类交流平台,及时跟进反馈社会各界对整改情况的意见建议,为定海全面开启花园式国际人文港城建设新征程,当好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排头兵提供坚强保障,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篇九】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时间流逝,时间如白驹过隙,流逝的时间和成长的年龄,总是能淡化脑海中的许多记忆,但我的入党故事很长时间都是新的,永远不能忘记。

  我们家一共有四个党员,我爷爷是老党员,是,村x的老会计,为农村发展贡献了大半辈子。小时候爷爷经常和我讲抗战时期的故事,每次我听到的津津有味。我的大伯、二伯、表哥也是党员,他们都是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在部队中入党。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党员的形象不仅停留在电视上看过的抗战电影和听过的故事中,还融入了我的生活,共产党员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甘于献身的人们。党这个词深深扎根于我幼小的心中。

  读完书后,我在语文教科书中读到了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等群体英模人物的事迹。那时,我模糊x认识到共产党员和普通人不同,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可以坚强不屈,决不背叛党,不怕牺牲。在我脑海中形成了辉煌的党员形象,如果我也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的话是多么好呢?

  后来上了高中,我的同桌是班级学习委员,学习辛苦,乐于帮助人,她高中三年级入党,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全年级只有两个人获得了这个荣誉。当时,我认为党员不仅学得好,而且愿意献身的人,只有优秀的人才成为党员。

  转眼间,我去天津读大学,每年,我父亲都催我赶紧入党。我父亲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士兵,所以他一直很遗憾,但遗憾的是身高有点不能成为女兵。那么,入党,这条路要走。但是,我没有马上写入党申请书。我还不优秀,经验短,经验浅,贡献小,大众威望不足,离党员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很难成为共产党员。在大学的几年x,为了尽快实现心中的梦想,为了那个散发光芒的名字,我不断x鞭策着自己,刻苦努力,待人真诚,亲切的同学,担任班级的心理委员,获得奖学金,也获得了优秀的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诚实x到达,金石开放,我在班内高票成为班级中最后入党的两个同学之一,顺利通过了党组织的考察。想起那一年,炎热的六月我还是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社会,我成为预备党员,庄严的誓言还在耳边响起,每次想起那一刻,我都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兴奋x说我成了家x的第五个党员!

  参加工作后,我总是想起自己面对鲜红的党旗,认真宣誓的场面,那个场面刻在我的脑海x,流在我的血液x,留在我的胸口,是鞭策我不移动党工作的强大动力。现在我从事基础工作已经将近9年了。虽说基础工作很麻烦,很细致,但我还是享受着这份忙碌带来的喜悦,很开心。20xx年度获苏州高新x镇湖街道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xx年度获苏州高新x镇湖街道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xx年度获苏州高新x最美女工作者荣誉称号。我希望等到我老了的一天,我也像保尔一样,正确x说:回忆过去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假的年龄而后悔,平凡的事情也不会害羞。

  不忘初心,方要始终。我将继续在平凡中默默x坚守,在坚守中慢慢x成长,在成长中美丽x绽放,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用实际行动给党旗增添光彩,这可能不够高大,不够辉煌,不够壮烈,但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把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我终极一生的憧憬和追求!

【篇十】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便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从毛泽东时代建设“均平”的社会主义,到邓小平时代追求“共富”的社会主义,再到习近平时代构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征程中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梯次跃进。厘清党的发展理念的实践脉络,寻找政策背后的政治逻辑,才能真正理解党的政策,坚决贯彻党的制度安排,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坚定四个自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均平发展;共同富裕;“共享发展”

  一、社會主义建设的最初30年,社会主义在“均平”的原则下缓慢发展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30年,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将社会主义简单的理解为“一大二公”,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上秉持“计划平均主义”的原则。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受到传统思想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首先,平均主义思想盛行,“均贫富”业已成为人民潜意识的存在。即使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人们仍深受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再次,意识形态的对立使得新中国成立后,采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政策。因此,为了突出两大制度的根本对立,以公有制来对抗私有制,以计划经济对抗市场经济,以平均分配对抗雇佣劳动,将贫富差距作为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靶子,而将“均平”看作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一化三改造完成后,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了国民总产值的飞跃。因此,中国所构建起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工业化道路,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第一桶金。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同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也使得人们仅从公有制、计划经济等方面来理解社会主义。特别是“文革”时期,“四人帮”进一步扭曲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将物质奖励与修正主义等同起来,鼓动广大群众加入到“斗私批修”的队伍中来。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都足以证明,通过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不仅不能实现共产主义,反而将落入“共同贫穷”的境x。同时计划经济在发挥其快速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卓越功效之后,也将逐渐暴露其弊端。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在“共富”的目标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处于共同贫困的状态。纵观世界各国发展态势,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像列宁所预见的那样是垂死的,反而在信息革命后表现出更强的综合实力。然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很难打开国门实现和世界市场的互动,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共产党必将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实现市场化的重要选择。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基础决定的。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将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系列的政策调整都是建立在实践过程中党对于社会主义本质不断认识基础之上。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其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基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邓小平提出了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迂回发展的致富道路。先富是允许一部分xx、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xx和先富人民将会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其他xx和其他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在“共同富裕”战略指导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生活也逐渐由温饱迈向小康。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对“富”的探究,取得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贯彻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坚定不移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可以说很好的完成了“富”的目标。但是在“共”上,离既定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大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xx、行业、民族、阶层之间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先富带动后富的基本战略,在一方面实现了社会经济整体提高,另一方面也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中国引进资本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因,在短时间内激活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因子实现经济的腾飞。资本的逐利本性而导致马太效应,无时无刻不制造分化,因此仅仅通过支付转移等输血式的发展策略来实现让后富xx和后富人口的发展,是极其困难的。

  三、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在“共享”的理念下实现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

  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化版本,共享发展既符合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同时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20xx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要“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长久以来我们将经济建设放在了国家发展大计的中心,而忽视了人们对于发展成果的分享。这一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将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共产党的责任就是要坚定不移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便成为了“共同富裕”战略的现实版本,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准确把握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等八个方面,对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任务。因此,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拥有着日益雄厚的物质保障、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保障。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研讨班上,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是渐进共享。作为新发展理念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的共享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共享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

  共享发展所追求是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人民是否从改革中获益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蛋糕”越做越大,如何分好“蛋糕”俨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只有让全体社会成员尝到改革开放的“甜头”,才能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才能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只有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贫困xx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全面小康才能得以实现。追求公平正义是效益与公平的统一,因此既反对忽略生产力因素而空谈公平的唯心主义,同时也反对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公平的唯GDP论。

  (二)“共享发展”与“五位一体战略”的统一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它是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科学回答。全面共享发展成果,就是要享受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建设的成果,这五个方面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缺一不可。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不仅享有五个方面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享有五个方面的发展机会。“共享发展理念”就是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现实路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等基本的需求之后,就会产生如情感、自我价值等更高的需求。因此,在确立“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满足人民更高的发展需要。

  (三)“共享发展”体现了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共享发展”要求“发展为了人民”,蕴含着发展“为了谁”的价值理念。历史唯物主义将实践看作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每个具体的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目的,而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抽象出人类整体实践的终极性目的。马克思认为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因此,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实践都必须要排除非人的因素,自觉指向“自由人的联合体”。而“共享发展”还指出“发展依靠人民”,蕴含著“发展依靠谁”的价值理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观。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需要由实践活动来完成,实践又需要主观与客观的互动来得以实现。因此,手段便成为实践的内在规定性。人是特殊的“工具”,具有x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自我目的现实性力量。如果否认人的手段价值,那么就会出现等、靠、要等消极的社会现象。如果肯定人的手段价值,那么就可以激发人的聪明才智,调动人的积极性。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那么就必须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如果只有共建没有共享,以人为本就无从体现。如果只有共享而没有共建,那么共享发展将无从实现。因此,必须认识到“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坚持“共建共享”,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环境。③

  (四)“共享发展”是持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共享发展也必然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均衡到均衡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必须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共享发展”的内容是五位一体的,“共享发展”的覆盖面是全民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时必须要坚持“渐进共享”的原则。在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时必须分析目前的各种客观条件,各部门各环节相互配合,实现良性互动。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也成为了党和国家必须重视的工作。通过舆论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坚定的信心,同时也清晰的认识到“共享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只有在了解了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才能够让人民群众真正拥有四个自信。

【篇十一】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同志们:

  今年是20xx年,再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就要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以什么样姿态、拿什么样的成绩来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是在座每名党员干部必须思考的内容。在我看来,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积极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以“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为题,为大家上次党课,和大家一起从两个方面回顾光辉历史、坚定初心使命。

  一、重温党的100年光辉历程,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

  一个政党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这个党“是什么、干什么”,“从哪x来、到哪x去”,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贯穿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史的重大主题,也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懈奋斗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不惧流血流汗,乃至牺牲宝贵的生命。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10名委员和候补委员中,8人为党英勇献身,没有一人叛党投敌。

  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长征出发时,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几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都用来搭设了浮桥。在淮海战役66个昼夜的战火中,543万群众奋勇支前,男女老少齐上阵,仅小推车就动员了88万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x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更加自觉x维护人民利益,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理论探索史。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x,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共产党顺应这样的形势任务而诞生和成长。近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一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是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1840年以来追寻民族复兴的历程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近100年艰辛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72年接续发展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今天,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自我革命、勇立潮头的自身建设史。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危急关头,党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作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土x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由此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x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党开展了延安整风,全党同志系统学习党的历史,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1978年,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近100年来,我们党一次次勇敢x拿起手术刀革除自己的病症,一次次依靠全党同志的努力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当前,我们正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好x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任务。

  (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严明纪律、反对腐败的艰辛创业史。

  我们党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现在成为领导14亿多中国人民,有9100多万党员的大党,靠什么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始终有铁的纪律,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和胜利的保证。

  我们党成立伊始,就强调立规矩、讲纪律。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15条,900多字,虽无纪律专章,但涉及纪律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重。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陷入生死存亡之境,叛变者有之,不听招呼者有之,消极动摇者有之,在党内另立派别者也有之,1927年4月,党中央在武汉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党的监察委员会。1932年5月9日,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在江西瑞金伏法,这是我党反腐败历史上枪毙的第一个“贪官”。毛泽东很关注谢步升案,他力主严惩,并指示说:“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做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x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内的腐败现象也有所增长。1949年11月,中央就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50年代严厉惩处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腐化堕落分子。公审刘青山、张子善之前,有人向毛泽东说情,他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x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受到了党内外、国内外的高度赞誉。著名作家二月河评价:“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

  从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看,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党内各唱各的调、各弹各的琴,不要说夺取全国政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恐怕我们党早在革命初期的白色恐怖中就消亡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巨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尖锐而严峻,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我们要自觉做党的纪律的坚定执行者和忠诚捍卫者,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二、践行初心使命,必须担当作为

  党员干部必须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才有资格、有底气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的要求,讲政治、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员。

  (一)要不忘初心勇担当。作为党员都要首先在初心上找差距,认真思考和回答自己入党的初心是什么、对不对、变没变?决不能掩盖、回避这些问题,决不能轻描淡写、大而化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情与法、亲与清、俭与奢、苦与乐、得与失等八对关系,首要的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工作成效等外在表现,归根结底都可以从这个问题上找到答案。97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们要学习这种胸怀境界,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个人得失就看得淡了,就能心无旁骛努力工作。

  (二)要狠抓实战提能力。党员干部既要有敢担当的意识,又要有能担当的本领,还要有会担当的水平。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如饥似渴学、对照结合学、联系实际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尽快补齐短板、夯实底板。要注重提高专业化能力,不断积累专业素养储备,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来支撑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专才”。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淡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三)要聚精会神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不干,半点理由也没有,半点威信也没有。我们要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新时代的疾风劲草、烈火真金。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选准目标、集中火力,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要严守纪律作表率。党员干部不是一般的人员,而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服务员。因此,要坚持做到“五个更高更严”:队伍素质标准更高更严、纪律作风要求更高更严、工作规范化水平更高更严、工作质效标准更高更严、社会形象更高更严。我们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表x如一、对党忠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守工作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加强请求汇报,做到严细深实;严守群众纪律,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群众工作;严守保密纪律,决不跑风漏气;严守廉洁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

  同志们,100年风雨兼程,初心不改使命在肩。新时代一定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只争朝夕、勤奋工作,坚持把组织需要、人民期待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努力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

【篇十二】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党内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x、社会组织和其他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含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以及党的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选举工作。

  第三条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任期届满应当按期进行换届选举。

  如需延期或者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当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或者提前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第四条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一般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人数在500名以上或者所辖党组织驻x分散的,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第五条正式党员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预备党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员被依法留置、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

  第六条选举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者不选举某个人。

  第二章代表的产生

  第七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具有履行职责的能力,能反映本选举单位的意见,代表党员的意志。

  第八条代表的名额一般为100名至200名,最多不超过300名。具体名额由召集党员代表大会的党组织按照有利于党员了解和直接参与党内事务,有利于讨论决定问题的原则确定,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代表名额的分配根据所辖党组织数量、党员人数和代表具有广泛性的原则确定。优化代表结构,确保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比例。

  大型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其二级企业、直属单位党组织隶属其他x方或者单位党组织,且党员人数较多的,可以适当分配一定代表名额。

  第九条代表候选人的差额不少于应选人数的20%。

  第十条代表产生的主要程序是:

  (一)从党支部开始推荐提名。根据多数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

  (二)选举单位就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与上级党组织沟通,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采取适当方式加强审核把关,可以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三)选举单位研究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的党的基层委员会审查。

  (四)选举单位召开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根据多数选举人的意见确定候选人,进行选举。

  第十一条上届党的委员会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负责对代表的产生程序和资格进行审查。

  代表的产生不符合规定程序的,应当责成原选举单位重新进行选举;代表不具备资格的,应当责成原选举单位撤换。

  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应当向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报告审查情况。经审查通过后的代表,获得正式资格。

  第三章委员会的产生

  第十二条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班子结构合理的原则提名。

  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党的基层组织,其委员候选人的条件,根据党中央精神和上级党组织要求,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

  第十三条委员候选人的差额不少于应选人数的20%。

  第十四条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的产生,由上届委员会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提出人选,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组织党员酝酿确定候选人,在党员大会上进行选举。

  第十五条党的基层委员会和经批准设立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产生,召开党员大会的,由上届党的委员会根据所辖多数党组织的意见提出人选,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组织党员酝酿确定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进行选举;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的,由上届党的委员会根据所辖多数党组织的意见提出人选,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提请大会主席团讨论通过,由大会主席团提交各代表团(组)酝酿讨论,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候选人,提交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第十六条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的产生,由上届委员会提出候选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进行选举。

  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产生,由全体党员充分酝酿,提出候选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进行选举。

  第十七条经批准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委员会,其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由上届委员会按照比应选人数多1至2人的差额提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进行选举。

  第十八条委员会委员在任期内出缺,一般应当召开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补选。

  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

  第四章选举的实施

  第十九条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不少于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

  第二十条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由上届委员会主持。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进行选举,由上届党支部书记主持。

  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由大会主席团主持。大会主席团成员由上届党的委员会或者各代表团(组)从代表中提名,经全体代表酝酿讨论,提交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表决通过。

  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的,由大会主席团指定1名新选出的委员主持;召开党员大会的,由上届委员会推荐1名新当选的委员主持。

  第二十一条选举前,选举单位的党组织或者大会主席团应当以适当方式将候选人的简历、工作实绩和主要优缺点向选举人作出实事求是的介绍,对选举人提出的询问作出负责的答复。根据选举人的要求,可以组织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回答选举人提出的问题。

  第二十二条选举设监票人,负责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

  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选举的监票人,由全体党员或者各代表团(组)从不是候选人的党员或者代表中推选,经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或者大会主席团会议表决通过。

  委员会选举的监票人,从不是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委员中推选,经全体委员表决通过。

  第二十三条选举设计票人。计票人在监票人监督下进行工作。

  第二十四条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票上的代表和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名单按照上级党组织批准的顺序排列。

  选举人不能填写选票的,可以由本人委托非候选人按照选举人的意志代写。因故未出席会议的党员或者代表不能委托他人代为投票。

  第二十五条选举人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或者不赞成票,也可以弃权。投不赞成票者可以另选他人。

  第二十六条投票结束后,监票人、计票人应当将投票人数、发出选票数和收回选票数加以核对,作出记录,由监票人签字并报告被选举人的得票数。

  第二十七条选举收回的选票数,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选举有效;多于投票人数,选举无效,应当重新选举。

  每一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规定应选人数的为无效票。

  第二十八条实行差额预选时,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的,方可列为正式候选人。

  第二十九条进行正式选举时,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的,始得当选。

  获得赞成票超过半数的被选举人数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少为序,至取足应选名额为止。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被选举人再次投票,得赞成票多的当选。

  获得赞成票超过半数的被选举人数少于应选名额时,对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如果接近应选名额,经半数以上选举人同意或者大会主席团决定,也可以减少名额,不再进行选举。

  第三十条被选举人得票情况,包括得赞成票、不赞成票、弃权票和另选他人等,预选时由监票人向上届委员会或者大会主席团报告,正式选举时由监票人向选举人报告。

  第三十一条当选人名单由会议主持人向选举人宣布。

  当选的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当选的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其名单按照上级党组织批准的顺序排列。

  第五章呈报审批

  第三十二条召开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的请示,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报有审批权限的上级党组织审批。召开党员大会的,一般提前1个月报批;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的,一般提前4个月报批。

  第三十三条新一届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一般于召开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1个月前,报有审批权限的上级党组织审批。

  第三十四条选出的委员,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纪律检查委员会选出的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经同级党的委员会通过后,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第六章纪律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换届工作纪律要求,强化制度意识、严格制度执行、维护制度权威,引导党员和代表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保证选举工作平稳有序。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禁拉帮结派、拉票贿选、跑风漏气等非组织行为,严防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宗教势力干扰破坏选举,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选举工作风清气正。

  第三十六条本条例由上级党的委员会及其组织部门和上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监督实施,执行情况纳入巡视巡察监督工作内容。

  第三十七条在选举中,凡有违反党章和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必须认真查处,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对有关党员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对失职失责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选举单位应当根据本条例制定选举办法,经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三十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党的基层组织的选举,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条例的精神作出规定。

  第四十条本条例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

  条例解读

  01问:制定《条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答: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党内选举制度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x位,《条例》是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的重要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全国有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广泛分布在各领域各方面,量大面广、层级不同、类型多样,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需要重新制定《条例》。根据党中央部署,中央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条例》制定工作。

  《条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02问:《条例》制定工作主要遵循什么原则?

  答: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在《条例》制定过程中,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严肃纪律要求。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对党员的教育引导作用。四是坚持与其他党内法规相衔接,体现党内法规的严密性。五是坚持贴近基层实际,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

  03问:《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条例》共7章41条,主要包括:第一章“总则”,明确《条例》制定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等,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第二章“代表的产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的有效经验,对代表名额分配、资格条件、产生程序等作出规定。第三章“委员会的产生”,重点对不同领域、类型和层级党的基层组织的委员资格条件提出原则性要求,强调发挥上级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第四章“选举的实施”,主要就会议条件、候选人介绍、选举有效及有效票界定、报告得票情况等作出规定。第五章“呈报审批”,对召开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请示、人事安排方案请示和选举结果报批等作出规定。第六章“纪律和监督”,强调严肃基层党组织选举纪律,明确执行情况纳入巡视巡察监督工作内容。第七章“附则”,明确解释权归属等。

  《条例》既深入贯彻党中央最新精神,又积极回应基层实践需求;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又坚持求解思维、优解思维,提出务实管用的措施;既注意总结固化以往成熟做法,又注重发挥制度效能,充分体现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04问:《条例》对代表产生是怎样规定的?

  答:选举产生党代会代表是做好基层党组织选举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突出政治标准,严格代表条件,严格产生程序,严格纪律要求,确保了代表整体素质。《条例》总结实践经验,对代表选举产生作出规范。在代表条件方面,强调代表应当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具有履行职责的能力,能反映本选举单位的意见,代表党员的意志。在名额分配方面,明确根据所辖党组织数量、党员人数和代表具有广泛性的原则确定,强调合理分配代表名额,优化代表结构,确保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比例。在产生程序方面,明确从党支部开始推荐提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广泛听取多数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由党组织集体研究确定代表人选。

  05问:《条例》对党的基层委员会的产生作出了哪些规定?

  答:党的基层委员会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好委员是配强班子的一项重要措施。《条例》结合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新要求,从有利于推动本单位工作和加强集体领导出发,就委员条件和产生程序、书记和常委会产生、委员增补等作出规范。一是明确委员候选人条件,强调委员候选人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班子结构合理的原则提名,同时提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基层党组织可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这样既满足班子结构要求,也体现行业领域特点。二是x分召开党员大会和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基层委员会委员两种情形,根据多年来基层实践做法和工作惯例,就委员人选提出、审查、酝酿等作出具体规定。三是坚持差额选举,明确基层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差额“不少于应选人数的20%”的底限要求,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按照比应选人数多1至2人的差额提出。四是贯彻党章关于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的规定,强调基层委员会委员在任期内出缺,一般应当召开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补选。

  06问:《条例》对会议选举的组织实施作了哪些规定?

  答:会议选举是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选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条例》总结吸收各x各单位探索积累的实践经验,就会议选举的组织实施作出具体规定。比如,在会议条件方面,明确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不少于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在候选人介绍方面,明确选举前选举单位的党组织或者大会主席团应当以适当方式就候选人情况,向选举人作出实事求是的介绍,对选举人提出的询问作出负责的答复。在写票投票方面,明确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票上的代表和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名单按照上级党组织批准的顺序排列。在当选要求方面,规定差额预选时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的列为正式候选人,正式选举时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的始得当选。在报告得票情况方面,坚持全面准确反映选票选项内容,反映党员、代表选择情况,保障党员、代表知情权,规定报告得票情况包括得赞成票、不赞成票、弃权票和另选他人等。

  07问:《条例》如何落实和体现“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

  答:党中央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选举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谋划,精心组织,全程把关。《条例》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体现在选举工作各环节各方面。比如,在人选产生方面,规定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加强审核把关,对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的基层党委审查,对代表产生程序和资格由上届党委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进行审查;规定由上届委员会提出的党总支、党支部、党委和纪委委员和书记、副书记人选,要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在呈报审批方面,明确规定时间内,将大会请示、人事方案请示呈报有审批权限的上级党组织审批;明确选出的委员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在纪律监督方面,明确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对违反党章和条例规定的严肃问责等。

  08问:如何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

  答:法规制度出台后,关键在于执行。党中央对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问责,确保《条例》落到实处。要认真抓好《条例》宣传解读,强化党组织书记和党务骨干培训,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领会《条例》精神,全面掌握《条例》内容,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篇十三】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时间:**年**月**日

  x点:会议室

  谈心人:AA

  谈心对象:BB

  B:经过开展“三句话”教育活动,把我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理解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我要检讨一下自我的缺点和不足:以前在学习上我存在着应付思想,态度不够认真,缺乏自觉性;自我约束也不够,偶尔有迟到、早退现象和工作时间办私事的情景。今后我要坚决加以改正。

  A:不错,你能有这种态度是正确的。但在工作上,我又要批评你几句:就是在业务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你自我负责的工作都是浮于表面,没有认真从理论上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关键所在,难以从本质上提高工作质量。

  B: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在梦想信念上对自我没有高标准、严要求,学习不够专心,有时半途而废。我认为,我们都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性的锻炼。

  A:我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职责意识差,有时满足于管好自我,对见到的问题不愿意多说,不想多说,不愿意得罪人,不想得罪人,没有从大局上研究问题。

  B:我也存在工作主动性差等问题,没有起到一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今后我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同时勤于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完善自我。

  A:今日谈心使我收获颇丰,也使我深受教育,大家有这样的认识,说明我三句话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党员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刚才大家讨论的大多是自我的缺点和不足,其实同志们平时的思想和工作表现都是不错的,都能够遵守纪律,作风正派,工作勤恳,为消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奉献。在看到缺点不足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同志们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

【篇十四】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

  习主席讲,“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我理解,“明白人”就是铭记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心中明明白白,行动上绝不含糊。主要有四个实现途径:

  一、强化政治修养,纯正人品官德

  古人讲,“志正则众邪不生”“内正其心,外修其行”,意思就是说只有自身修养到位了,才不会犯错误、栽跟头。《左传》把“立德”作为人生之三大不朽之首,强调一个人活在世上,最终能留于后人的不是官位高低,而是他的品德修养,做人为官之道,人品第一。每名党员要把加强自身修养摆在首要位置,一时一刻都不放松。一要常补精神之“钙”。习主席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每名党员都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法,在学习思考中理解政策、洞察社会、明辨是非、审视人生、陶冶情操。要做到“三学”:学党的理论,从中吸取丰富的政治营养,坚定理念信念;学哲学知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端正价值追求;学历史文化,“彰往而察来”,提高人文素养。要靠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始终向习主席看齐,打牢守纪律、讲规矩的思想基础。二要常修从政之“德”。纪律与道德有着内在的辩证关系,道德是纪律最基本法理的来源,守纪必须要有道德的力量作支撑。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说明道德修养直接关系从政行为。每名党员都要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养料,培养律已修身、诚信担当、精忠报国、以义制利、自强不息的良好品德。要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节,重视自己的形象,待人处事端庄厚重,符合自己的身份,不流俗、不轻浮。要经常反思和修正言行上的失误和过错,经常警示告诫自己不要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修养的功夫。三要常敲警示之“钟”。政治上清醒坚定是共产党员x别于普通群众并对普通群众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落实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上,体现于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中。党员是部队建设的中坚,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干每件事都要考虑是否合乎党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矩,是否有利于维护官兵的根本利益,是否会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要始终从政治上观察、思考问题,对不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人和事保持警惕,自觉抵制不讲政治纪律、不守政治规矩的现象,坚定x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自觉学法明纪,严格自我约束

  习主席讲,“领导干部违纪往往是从破坏规矩开始的”。要想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站稳政治立场,既要靠个人过硬的修养,更要靠自觉遵纪守法。每名党员任何时候必须严格自我约束,守住纪律的底线。一是不当“自由人”。古语讲:“头上三尺有神明”,要时刻把党纪条规视为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自觉明底线、知敬畏,自觉做到不踩“红线”、不闯“禁x”,不当纪律的自由人。有一个反腐倡廉的广告,讲的是一只老鼠掉进米缸x,突如其来的好运让它忘乎所以,醒了吃、饱了睡,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跳不出米缸了,只能坐在缸底等死,这种自由是“自杀式”的自由,是万万要不得的。二是不当“局外人”。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遵守纪律方面没有局外人。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权力,更应率先垂范、带头遵规守纪。xxx原市长慕绥新在忏悔中讲:“我在遵守党的纪律方面非常松懈,几乎是个特殊党员,就像党内的“个体户”,可以参加党的支部生活,也可以不参加,党内开展教育,我可以接受教育,也可以不接受教育,好像我们天然就已经懂得了这些事情”。上有所行,下必所效,慕绥新的所作所为,带坏了班子,带坏了队伍,带坏了风气,酿成震惊全国的“慕马大案”,xxx17名党政部门“一把手”和一批党政干部集体走上腐败犯罪道路,造成严重的后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遵纪守法上,任何人都不能盲目乐观,要经常用别人的教训对照反思自己,虚心听取意见,确保不出问题。三是不当“特殊人”。“纪纲一废,何事不生”?事实证明,思想上放松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言行上就会弊端丛生,自恃特殊的人往往是违纪的高危对象。20xx年,中央改组了xxx委班子,直接原因就是领导干部集体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思想蜕化、公权私用、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搞坏了官场风气、带坏了队伍,最后造成塌方式的腐败,只能大换血。我们必须时刻记住:纪律和规矩面前没有“铁帽子王”,要始终自警自律,管好思想觉悟这个“总开关”、守好党纪党规这道“铁闸门”、扎紧党性原则这条“安全带”,任何时候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

  三、坚持立身为旗,树立良好形象

  古人经常将官吏所作所为比作“风”,将百姓所作所为比作“草”,风吹草随,上行下效。党员领导干部是守规矩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对部属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如果带头不守纪律、破坏规矩,部属必然也会照着学,长此以往,就无纪律和规矩可言。当前,普通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就是要带头践行,以身示范。一要有“军令如山”的服从意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坚决服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命令是考验党员是否守纪律讲规矩的“试金石”。1950年,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新疆军x独立骑兵师1团1连136人组成进藏先遣连,经过6个月雪域高原艰苦行军,从新疆翻越昆仑山进入西藏xxx,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先遣连官兵靠对党绝对忠诚和誓死执行命令的精神,以几乎伤亡殆尽的代价将五星红旗插上藏北xx高原。1959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为造出原子弹,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留学归来的科学家坚决服从党中央命令,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隐姓埋名扎根戈壁大漠几十年,造出原子弹和氢弹,奠定了我国的大国x位。当前虽是和平时期,但“军令如山”的服从意识绝对不能有丝毫弱化,要时刻牢记,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来不得半点含糊。二是要有“率先垂范”的责任担当。定了规矩就要执行,否则规矩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每名党员都要以执行纪律和规矩为已任,不能以任何借口理由加以突破,这不是不近人情,如果我们都近“人情”,防线总有一天会突破,纪律和规矩终将成为摆设。从中央近年查处的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张阳、房峰辉、令计划、苏荣、牛志忠、戴肃军、于建伟等案件看,党员干部一旦不讲政治纪律和规矩,权力越大,对党的危害和破坏就越严重。我们要从这些高级干部身上吸取深刻教训,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转化为模范带头的沉甸甸责任,将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三是要有“躬身践行”的实际行动。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人的修养》中讲到,党性必须“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不只是停留在嘴上,更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养成和自觉遵循。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进藏工作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已,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进藏后立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豪迈誓言,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共产党员躬身践行的优秀品质。从实际讲,守纪律、讲规矩,就是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坚决贯彻习主席关于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不折不扣执行“五个必须、五个绝不允许”要求,坚持从现在做起,从眼前抓起,立言立行、自觉践行,在履职尽责中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落到实处。

  四、加强监督监察,强化落实自觉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要真正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就必须强化监督,否则纪律和规矩就成了“稻草人”。解放前,陕甘宁边x贸易局有个副局长叫萧玉璧,是个身上有80多处伤疤的老红军,毛主席曾专门要求给他特别关照,但他恃功自傲,无视法纪,贪污大洋3000多元,案发后,毛主席执法如山,严令枪决。十八大以来,军委纪委大力开展巡视、明查暗访等监督监察,先后查处多名军级以上干部,刹住了吃喝风、跑送风、人情风,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全体党员都要在监督监察方面落实“一岗双责”,既要自觉置身群众监督之下,又要履行对其他党员的监督责任,把纪律和规矩硬起来。一要坚决破除特权思想。英国史学家x克顿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领导干部要想挺直腰杆干事,就必须不搞特殊,做到凡是自己宣传的真理,必须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凡是公开表态的事情,自己必须努力兑现;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带头做好;凡是要求别人不为的,自己必须首先不为。要严格落实加强党员管理监督的各项法规制度,始终摆正个人位置,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组织决议。二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监督是关心,更是爱护。曾有“广西第一贪”之称的贵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案发后讲到,“我任xxx委书记5年,没有一个人找我谈过话,监督机构对我形同虚设,如果在我开始犯错误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一下,我也许不会走上死路”。被执行死刑的xxx原国税局局长李真,在监狱中接受采访时曾讲,“一个人有权之后,最怕失去监督,缺乏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腐败又必然使你信念丧失,最后走上毁灭。”李乘龙、李真虽然早已命丧黄泉,但他们的忏悔却给人们留下太多的思索,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加强自我约束,主动接受监督,做全面过硬的共产党员。三要严肃防止谋私干政。共产党人最大的原则就是党性,每名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从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入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维护党性原则。既靠教育也靠实践,要经常提醒教育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要插手部队敏感事物,不要干预部队日常工作,防止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自己也要坚守正义,严守纪律,公开公正公平处理敏感问题,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让别有用心的人有可乘之机。既要自律也要律他,要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学好用好理论武器,经常进行思想交锋。对自己要敢于自我解剖,除垢祛病,无私无畏;对同事要和风细雨,拉提袖子,帮带指导;对身边人员要严格管束,懂规守矩,公私分明。既讲原则也讲感情,要认识到,一起相处有缘分、同志战友重情分、团结和谐是福份。有问题要当面指出,不要背后议论;有疑问要主动澄清,不要无端猜疑;有意见要及时交换,不留成见,切实用真情赢取真心,用沟通化解矛盾,用合作深化友谊,把身边人员都打造成为既讲原则又重感情的坚强战斗集体。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党团范文的资讯,请访问:公文范文
    下载文档

    看过《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内容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知识点汇总14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步步惊心  -----读《吹牛大王历险记》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感到十分有趣。  这本书记叙了主人公明希豪森所经历的许多有趣的事。在战场上,他坐着大炮去观察敌情,为战斗

    友谊是水,倒映出常青之树;友谊是树,擎起心灵的天;友谊是天,挂满幸福的星;友谊是星,带给你美丽心情。友谊要用心去灌溉,用生命培养,开出的才是灿烂的友谊之花。一起来看看友情英语演讲稿三分钟,欢迎查阅!

    近日,又一位英雄离开了我们,无声无息。他们的离开是中国的损失,我们缅怀他们,纪念他们,赞美他们,歌颂他们。今天爱学的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王顺友电影观后感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后来,廉政中的“政”有了政治层面的内涵。 以下是小编整

    运动会加油稿致裁判范文运动会上,我们总是为运动员们加油,却忽略了裁判员们,他们也是很辛苦的,也为他们准备一些加油稿吧!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裁判运动会加油稿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运动会加油稿致

    各类型意向书的范文(通用6篇)各类型意向书的范文篇1合同编号:_________甲方(中方):_________法定住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委托代

    男职工护理假请假条(24篇)男职工护理假请假条篇1请假条尊敬的领导:因本人妻子生产无人照顾,特此请护理假7天(从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望领导批准为盼。申请人:刘20xx

    最新会计月度工作总结范文(8篇)时光匆匆流去,我们的月工作已经收尾了,月度工作总结要做好了,那么一起看看会计月度工作总结怎么写吧!下面给大家分享最新会计月度工作总结范文(8篇),欢迎阅读!会计月度工作

    摘要:目的研究D-氨基葡糖盐酸盐(GAH)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SRB法观察GAH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通过GAH对S180,H22荷瘤小鼠瘤重和生存时间的影响,观察GAH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GAH可明显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代持股协议书简单代持股协议书免费下载篇一身份证号码: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