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根据Halliday的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理论和语境理论、Hoey的词汇重复模式理论等,从认知心理学出发,采用离散数学和图论中的重要工具――线、树、网,提出语篇连贯的网状图式简化模型指导英语写作。通过分组实验,检验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模型对提高本科学生英语写作连贯水平的积极影响。作者建议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将这方面作为重要训练内容。
关键词:语篇连贯隐性连贯显性连贯写作
语篇连贯是语篇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写作训练的基本内容和指令性标准(Kent,1992),但它却成为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瓶颈。传统英语写作多重视主题句的扩展和一些语法衔接及词汇衔接手段,如代词、连词、副词等,但这些不足以保证语篇的连贯性(吕岩,2009:19),学生依然会有表达零乱松散,衔接不紧,层次不清等情况。而现在的教科书和理论著作的有关论述和讲解大多比较繁琐不利于学习,常常令学生感到难以操作。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图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启发我们对主要连贯手段进行整合,提出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语篇连贯网状图式简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语言教学实验,分析该模型对提高英语写作连贯水平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
根据韩礼德的语篇连贯理论,连贯是语义的关联;衔接是连贯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Halliday,1994:308)。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提出主述位理论:他从句子的交际功能出发,提出一个句子可被划分为两个基本成分: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主位位于句首,是句子的第一部分,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充当论述的起点,引起话题,所表达的通常是在已给情景中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述位位于主位后面,是对主位的说明和阐释,往往是表述的核心内容,是要传达给受话者的未知信息。大多数的语篇基本上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组成的,各个句子不仅从语法和语义上相互联系,还表现在从主位到述位的发展进程中。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总结成主位变化的基本模式,即:主位推进模式。各句的主位向前推进,由于主位结构本身内部的联想或聚合关系,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Halliday,1994:37-67;吕岩,2009:19)。同时,语篇连贯的实现借助各种明显的衔接手段,如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下义词、局部关系词和搭配等词汇手段以及照应、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手段,这些明确的衔接手段为语篇的理解起到了路标的作用,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即语境。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Halliday&Hasan1976:206)。语境可指语篇内部的环境,即语言语境(linguisticcontext),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下文(context);它可指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即情景语境(situationalcontext);它还可指说话人所在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即文化语境(culturalcontext)。以上的三类语境能在语篇缺少显性衔接手段的情况下,帮助读者理清思路,建立隐性的衔接链,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总体而言,连贯是一个广义的意义概念,是语篇在各个层次上衔接和在语境中发挥适当作用的总体效应(张德禄2000:103)。决定语篇连贯性的因素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大类。内部条件是指语篇意义和衔接机制,外部条件包括“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认知图式”、“心理思维”等因素(张德禄,刘汝山2003:13)。
认知心理学认为,图示是信息在长期记忆中储存的方式之一,是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组成的大型信息结构。图式是语义记忆里的一个结构,它对一群信息的一般和期望的排列做出规定。图式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带有很多节点的网络,当一个图式的大部分空挡被填满时,该图式便被调用了(戴佳,2009:218)。大量的认识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石,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如果大脑中存在着和外界信息相关的图式,那么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就顺利,反之,就会遇到困难。
二.实验数据
我们集中系统分析了40位本科学生的作文,得出他们作文中语篇连贯在各个层次和方面的实验数据具体如下:
1.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使用一些相互之间存在意义联系的词语,从而建立一个贯穿语篇的语义链条,保证语篇的连贯性。为了使分类名称浅显明了,本文综合韩礼德(1976))、胡壮麟(1994)和朱永生(2001)的分类方式,将词汇衔接分为重复(repetition)、泛指词(generalword)、同义/反义(synonym/antonym)、上下义关系(hyp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等。学生作文中词汇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
2.指照应
照应是通过在句子层面和超句结构中与照应对象之间形成相互参照或解释从而发挥衔接功能。根据Halliday的语篇连贯理论,照应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指示照应错误比例较高的是定冠词the,基本上都是漏用。由于比较照应在语篇中出现较少(总数分别不超过10个),并且基本不存在使用错误,此处不再作统计分析,同时人称照应错误较少,因此也不作统计。
3.连接
连接包括详述、延伸、增强等。详述“是对前句或基本小句以及句或小句中的某一成分给以进一步的说明、评论、或举例(胡壮麟1994:107)。”延伸“是表达在前句或基本小句的语义之外,从正面或反面增加新的陈述,或交代其他例外情况(胡壮麟1994:107)。”增强是指语篇中一个句子或小句为前句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增强语义。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作文中使用的各类连接在数量上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在增强这类连接上数量差别最大。学生作文中连接成分使用错误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对词语的意义把握偏差导致错用;二是学生主观上想尽量多用连接词语,以加强句际衔接,但结果是连接词语过分堆积,甚至使句际语义联系在逻辑上造成混乱。经过训练后的实验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
4.省略
省略是英语的一种习惯用法。省略形式多样,从单词、短语到分句,都可以省略,而且各有一定的衔接关系,不容臆断。“省略结构的出现预设了被省略成分的存在,正是由于省略结构与被省略成分之间的这种预设关系使句子或语篇前后衔接(朱永生2001:63)。”Halliday将省略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
由于语篇的特点,在作文中,省略手段的使用总数不多,并且基本上都是属于可以省而未省的情况,经过分析这些文章,作者发现多数学生是由于没有意识去运用省略。在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这三种省略方法中,最不常见的就是小句性省略。
5.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推进模式有五种基本形式:平行型(亦称主位同一型或放射型)、集中型(亦称述位同一性),与主位同一型相对、延续型(亦称梯形模式)、交叉型和派生型。下面是针对学生作文所作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结果。
两组学生使用平行型和派生型居多,比较擅长线性思维,且较为单一,在形成复杂的逻辑思维方面较为欠缺;语篇内部,句际之间的横向联结关系较为简单。
6.语域语境
语境的理解和处理在英语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用词是否地道,语式是否灵活的问题,对作文的整体感至关重要。
整体而言:话语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运用次数依次递减,说明学生注意深层次隐性连贯的意识不强;英语专业组与非英专组:前者运用率高于后者,语境观与平时运用英语的熟练程度相关;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运用率高于后者,说明讲课有一定效果但是并不明显,需要更多的学习与练习。
语篇连贯的网状图式简化模型以图示的方式从整体上反应出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它高度概括,同时又简单明了。实验证明,在对大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用网状图式简化模型将语篇在各个层次上的衔接和在语境中的整体效应展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语篇连贯的全局观,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建构起一种形象的思维图式,从而更加熟悉英语作文的整体脉络,进而生产出连贯性强、整体质量高的书面语篇。推广语篇连贯的网状图式简化模型对提高写作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价值,但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深化,许多细节问题(如何建立语言图示、内容图示等)亟待解决和验证,以增强其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戴佳,图示理论与英语写作[J].科技促进发展,2009(1):218-219.
[2]何星,从阅读到写作―――交互式阅读模式对英语语篇连贯写作方法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4(6).:55-59.
[3]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ArnoldLtd,1994:37-67.
[4]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in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206-401.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07.
[6]吕岩,主位推进模式及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国学院学报,2009(2):19.
[7]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3.
[8]张韧弦.语篇连贯的认知图示方案[J].外国语,2002(2):15-22.
[9]赵永青.语篇连贯的有力手段――囊括和预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19-20.
[10]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3.
语篇连贯手段整合方案研究语言学中的衔接和连贯手段一、语篇和连贯
1.语篇的含义
对语篇的界定,各个学者不尽相同。胡壮麟先生认为语篇既包括“话语”,也包括“篇章”,并以“语篇”这一术语来统称二者。而在奈达看来,所谓“语篇”,它包括“任何完整的话语”。以上两者其实都是广义上的语篇。
篇章并不是一连串句子的组合,而是一个语义上的统一体。任何一个语段,不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不论是一句话(或甚至是一个词)还是一部巨著,只要构成一个语义上的整体,便可称为篇章。
因此,我们可以说,语篇是语言使用者思维过程的书面或口头形式的记录,它是由一组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句子组成的语义和语用单位。
2.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性
衔接与连贯可以说是任何语篇结构性的体现。语篇之所以能成为语篇,是因为篇章中的句子一方面在语言形式上的粘连性,另一方面,篇章中的句子所表述的概念或命题之间在语义逻辑方面的连贯性。
在语篇的产生过程中,作者可根据语篇连贯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衔接方式,以实现和增强语篇的连贯性,并尽量使语篇易于信息接受者的理解。而“篇章组织涉及到具体语言组织手段的应用,而在这一层面上,语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如何处理好篇章组织,以取得和原文篇章组织一样的效果”。下面就探讨英汉语语篇的异同及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的连贯策略。
二、英语和汉语语篇的异同
任何语篇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则去安排语篇信息内容的逻辑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在结构上通常为“三大块”:引言、正文和结语。其发展方式也有常规:一般――具体,或具体――一般;问题――解答;过程――结局,或结局――追溯过程。各层次的排列顺序有:时间发展序;空间安排序;抽象的时空安排。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按照辩证数理逻辑的规则(阴阳、四象、三元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平衡、对称、谐和原则)去安排语篇信息内容的逻辑结构模式。
英、汉语语篇从其信息内容来看,都具有语义的连贯性或语用的连贯性。语篇的这两种连贯性的本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则是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活动的逻辑连贯,它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连贯的语篇。正是这种隐性的思维活动的逻辑连贯性奠定了语篇构建的基础,也形成了语篇解构的关键。
而英、汉语语篇在宏观信息结构模式及衔接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是英、汉语语篇的基本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保持连贯的策略
由于英、汉语语篇虽然在信息内容方面都是一种思维活动的逻辑连贯,但在宏观信息结构模式上却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语语篇转换时,为了保持原语语篇的语义连贯性或语用连贯性,并使译入语的读者易于接受,译者可以根据需要保持或者把译入语语篇的宏观结构模式作一定的调整和改动,最终实现翻译过程的语篇连贯。
实现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的连贯可采取以下策略:语篇意义系统连续性的保持、语篇重构和连贯增补等手段。
1.语篇意义系统连续性的保持
这是指语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语语篇的宏观结构模式不作变动,只对其衔接方式做必要的显性或隐性处理。
例1: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他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劳苦……
译文:Thebeesareindustrious.Theyworkthewholeyearround,sinceourprovincehaswarmweatherandplentyofflowers.Thoughtheyproducemuchhoney,theyeatonlyafractionofit.Eachtimeweextractitweleavethemalittlesugar.Theyneverargueorcomplain,justgoonproducinghoneydayafterday.
从语篇的宏观结构模式上看,原语语篇的各个句式可以直接进行翻译,整个语篇的连贯方式可以保持不变,但该汉语语篇中的两个标为斜体的句子中衔接方式是隐性的,前一句隐含着因果关系,后一句隐含着转折关系。这些衔接关系在英语中一般通过显性的衔接方式来体现,因此,在翻译成英语时,译者加了since和though两个连接词,把汉语的隐性衔接变成了英语的显性连接。
2.语篇重构
如前所述,英、汉语语篇的宏观结构模式的差异实质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者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各自语篇中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英、汉语语篇互译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语符之间的转换过程,更是一个语篇使用者思维方式转换的过程。因此,译者有必要根据译入语的需要对原语语篇的宏观结构进行局部或整体的重构,以便在保证信息忠实的同时,提高译入语语篇的可接受性。
例2:爬山虎总是野心勃勃地企图占领每一寸墙。在那无数枝卷曲向上的藤蔓中,有一枝几乎攀上了那尖尖的屋顶。这时有一阵风刮来,把它悬在了半空中。
刘川从窗口望出去,看到了对面墙上的这个镜头,下意识地笑了起来(1)。
“你是藤,我是墙。”有一天他对小梅说(2)。他眼中的那飘枝藤蔓化成了她的形象。(3)在他向她说了这句话之后她撅起了嘴巴转身走了(4)。“我没有必要模仿电影中的男主角,加快了脚步去追她。”他想(5)。
译文:Creepersarealwaysambitiouslytryingtocrawlovereveryinchofthewall.Oneofthenulnerouscurlingvineshadalmostcreptontothesteeproofofthehousewhenasuddengustofwindblewitoffinmidair.LiuChuanhappenedtocatchsightofthesceneontheoppositewallthroughthewindow,andhecouldn'thelpsmiling.InhiseyesthevinewastransformedintotheimageofXiaoMei.“YouareacreeperwhileIamawall”hehadoncesaidtoher.Athisremark,shepursedherlipsandwentaway.“Iwon'timitatetheherointhefilmandrunafterher”hethought.
从例子中的汉语语篇可知,句子(3)和(1)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译文中作为一体来处理;句子(2)和(4)之间有时间先后关系,有也一定的因果关系,在译文中作为一个段落来翻译;句子(5)是“他”的感想,所以单独成段;而语篇的其他部分则是过去状况和现在状况的对比,所以在译文中也单独成段。通过语篇重构后的译文,既符合英语语篇的思维模式,也有利于英语语言使用者接受其语篇信息。因此,语篇重构策略在语篇翻译中的必要性可见一斑。
3.连贯增补
语篇翻译常常包括对语篇的理解和重构。这种对语篇的利用几乎必定包含实际语篇材料和语篇参与者以前的知识结构之间在灵活、变化而又系统的条件下的互动和调和。
例3:我当时是接管中央美术学院的军代表。听说白石老人是教授,每月到学校一次,画一张画给学生看,作示范表演。有的学生提出要把他的工资停掉。我说:“这样的老画家,每月来一次画一张画,就是很大的贡献……”
译文:IwasthenthemilitaryrepresentativeattheCentralAcademyofFineArts.IWastoldthatBaishiwasaprofessorthereandthathecametotheacademyonceamonth.Everytimehecamehewouldpaintapictureasmlexampleforthestudentstoimitate,butsomeofthemproposedthathissalaryshouldbestoppedsincehecamesoinfrequently.“Foranartistasoldasheis,tocomeonceamonthandproduceapaintingisagreatcontribution,”Iexplained.
此例中英语译文中的斜体部分即为语篇翻译中的连贯性增补,即增加了汉语语篇中因为表意明显而省略的原因成分。如果译成英文以后不进行增补,译文中的句子对英语读者就显得语意残缺、信息不足,造成他们理解上的障碍,也会降低译文的可接受性。总之,由于英、汉语语篇宏观信息结构模式上的差异性,在英、汉语翻译过程中,语篇连贯策略的使用将有利于成功实现英、汉语际间语篇的转换。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朱永生,郑立兴,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语篇连贯手段整合方案研究语言学中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关键词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话语标记语
1引言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语话必须具有语篇性。他们所说的话篇性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结构性特征,另一个是非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特征指的是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非结构性特征指的是话语内部的上下衔接——所谓衔接,说到底就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衔接手段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
英语会话中缺乏语篇的连贯和衔接会导致语义含混甚至交际失败,因而外语学习者有必须研究衔接连贯手段,使交际能够流利顺畅地进行。本文将从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话语标记语等方面进行分析。
2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跨越句际的两个或多个词项相互之间词汇意义上的联系,即通过词汇的选择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来达到连贯的目的。这些词汇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从而构成语篇会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保证会话或语义取得统一,衔接语篇。
语篇会话中的词汇选择关系有多种方式。我们把词汇衔接方式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可分类性和搭配五大类。英语会话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现举例如下:
(1)Heboughtsomebread,milkandoranges.Theorangesaretomakeadessert.(关键词的重复。他买了一些面包、牛奶和桔子。桔子用来作甜点。)
(2)Heknewthatthiswasagoodwayofbringingtheviolent,refractorySunfutoheel.(泛指词的运用。他知道用这法门可以折服那刚愎狠辣的吴荪福。)
(3)Itookleave,andturnedtotheas?鄄centofthepeak.Theclimbisperfectlyeasy.(词的相似性。我离开了,返身去攀登山峰,攀登轻松极了。)
搭配(Collocation)即词汇有规律地使用的方式,也是语义连贯的手段。辨别一段语言是否连贯可看它是否处于同一语域(register)。处于同一语域所使用的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相关的语义联系。例如night这个词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常与dark连用(或说并置,搭配),但是很少有可能和book,chair等词连用。邮局里职员和顾客的对话中常会有“stamp”、“parcel”、“regisered”等词出现。
3音韵衔接
就口语语篇而言,语言实际上是有意义的声流即音韵的有序汇集体。音韵在语篇中的衔接机制是最普遍且非常重要的。英语的音韵包括话语语流中的语调和韵律特征。如调型、重音、调幅、音高、音长、音速等。语调重音的选择、调型的组合模式以及各种韵律特征的变化,能给听者传达言者的诸如倾向、情感等仅仅靠词语所不足以表达的信息。这是英语会话所特有的特征。一般说来口语中用升调表示疑问抑或否定,用降调表示肯定,用重音强调某一特定的语意,用音的高低长短变化使会话语篇的主次分明等等。下例中A用的语调不同,导致B作出不同的回答。试分析:
(1)A:Ican’tmakebread.?坨(用降调,陈述事实。)
B:Letmemakeit.?坨(作出回答,让自己试试。)
(2)A:Ican’tmakebread.?坭(用升调,表疑问或愤怒。)
B:Ok,Letmesee.?坭(用升调,表挑衅,那我就拭目以待。)
(3)A:Ican’tmakebread.ˇ?坨(用降升调,暗示他尽管不会做面包,但会做蛋糕。)
B:Cakesarealsomyfavorite.?坨(用降调,表示吃蛋糕也行啊。)
另外,语调也可表示说话者的感情如激动、高兴、悲伤。使用降调陈述事实,下达命令,而升调表示礼貌、鼓励、请求等。可见语调在交际中起到意义连贯作用。如:
Susan:Doyoulikethiscoat??坭(升调,表疑问)
Mike:Ithinkso.ˇ?坨?坭(降升调。迈克暗示他对此外套有怀疑,委婉地表达他不喜欢。)
重音的位置也影响语义。随着句子重音的移动,话语的意义也会发生改变。现在我们来分析Thatiswonderful这句话。
(1)Thatis′wonderful!(说话人的确相信太妙了。)
(2)′Thatiswonderful.(说话者颇有几分怀疑。)
(3)Thatˊiswonderful.(说话者流露出惊喜之情。)
正确理解口语中的语调和重音及在口语中善于使用语调和重音有助于口语交际中的语义衔接与连贯。
4副语言特征的运用
副语言特征包括面部表情、音质、身体动作、非言语声音,因此又称体态语(BodyLanguage)。口语交际中这些副语言特征可起语言连贯作用。尽管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我们的表情、手势和身体其它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人传递着信息。
(1)A:Welcometoourschool.(微笑地伸出手表示欢迎)
B:Thankyou.(自然流露出感谢。)
(2)A:(皱眉头表示不悦。)
B:MayIhelpyou?(说话者马上表示关心。)
(3)A:(与会者身子往椅子上一靠,表示厌烦。)
B:We"llendinaminute.(主持会议者马上表示会快结束了。)
副语言特征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听话者识别后作出反应,因而可以说副语言特征也是会话连贯的手段,用一种语言交际时,一般也使用同那种语言相通的体态语。有人认为话语与体态语互为依赖,某些情况下确定如此,但有些情况下话语与副语言特征传递的信息相异,这时就应从言语情景中搜索更深层次的信息,也就是说,应当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话语和副语言特征。
5话语标记
话语标记是指在口语中反复出现的修饰语,如oh,now,and,well,but,or,so,because,youknow,Imean等。从语法的角度看,这些修饰语本身没有多少语义,与句子也无多大关联,但是,掌握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如引起注意、提起话题、发展话题、维持交谈以及如何应对等,是口语交际语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们具有语篇功能,对谈话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使我们的言谈自然并合乎语境。而且,这还表明语言是人们所独有的,这也是人类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征。在话语标记的领域里存在着两大派别:以Schiffrin,Redaker为首的连贯派和以Blakmore,Jaker为首的相关派。两派对交际的认识虽不同,但却认为话语标记在交际中起着辅助作用。
话语标记的最基本功能就是说话人希望保证听话人理解自己的意思,还能使听话人的语言处理的耗费尽可能地少一些,是使得谈话顺利进行的必要的组成部分。
Schiffrin提出11个话语标记:关联词and,so,because,but,or;语助词:oh,well;副词(小品词):now,well;词汇化标语youknow,Imean等。每个话语标记都是有多种功能,并且每一种含义可以由不止一种话语标记来表达。(见附表)
现在对话语标记语and进行分析,窥见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会语中的作用。
Schiffrin认为and在谈话中充当了两种角色:并列意义单位和帮助讲话人继续话语。“前者是构建语篇的结构性手段,也即起连词的作用,后者是具有语用效果的话语持继性标志”。可见看似简单的and却有着不同层次的作用和功能。
(1)结构层面。在谈到的第一个作用,即并列意义单位时,Schiffrin就其收集的语料研究表明,在构建话语局部意义结构上,and是最频繁使用的一种连接模式。
(2)词义层面。从语义上看,and所表示的关系并非简单,在不同的上下文之中and可表明话语中句子之间不同潜在的逻辑语义关系,指出讲话人是在什么意义上将相邻的语句联系起来,因而起着不同的作用。黄国文认为and在句子之间表示不止一种语义关系,除表示增补外,还可以表示对比、结果、转折、让步等等。
(3)交互层面。and作为拖延手段(delayingdevice),能够帮助说话者保持话轮。自然生成的话语并不像书面语那样完整,连续及合乎语法。它含有许多看似多余甚至无意义的词或句子。它们在话语生成中体现了其独特的作用,“这些填充词如er,erm等是一种有用的拖延手段,它们能帮助我们继续保持话轮(floor),并在此期间酝酿自己向下要说的话。”在日常会话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大量的and充当着一种拖延手段,
现代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即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成功的交际无某种形式的连贯与衔接是行不通的,这依赖于对语言的掌握,对语境的理解,对副语言特征的识别。实际交际中要善于运用词汇衔接、音韵衔接、话语标记词和理解言语情景,以达到成功的交际。
参考文献
1M·A.K韩礼德,R·哈桑.英语中的衔接[M].伦敦:朗曼出版社,1976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2001(1)
5陆云.基础阶段学生跨文化口头交际具体性问题及对策[J],外语教学,2001(5)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