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也必须抓住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突出“关键少数”这个重点,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严明纪律、严格要求,才能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要时刻保持慎独慎微。领导干部身处重要岗位,责任重大,自觉做到慎独慎微尤为重要。崇廉拒腐,把好“关键少数”的廉洁关,是确保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重视对“关键少数”的教育提醒,让党纪党规学习成为常态,让廉洁教育、警示教育成为必修课,让抓早抓小、谈话提醒成为防腐“良药”。要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许多违纪违法的一把手之所以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有理想信念动摇、外部“围猎”的原因,更有日常管理监督不力的原因,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要贯彻落实--精神,强化组织监督,改进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要严格执纪问责,充分发挥“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震慑效果,让“关键少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汲取信仰力量、肩负时代使命、保持奋斗姿态,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迎难而上、拼搏奋进,在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中,提振“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信心和决心,凝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磅礴伟力,激发“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昂扬斗志,奋力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
要带头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严是爱、松是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监督,党组织也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放松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监督意识,正确对待监督,自觉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下开展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互相监督,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提出不同看法,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只有营造一种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主动监督的良好氛围,才能摒弃特权思想,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和为民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强化监督检查。要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必须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让暗箱操作失去空间。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机制,防止个人专断、搞“一言堂”。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通过“三会一课”、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深刻理解严管就是厚爱,树立自觉接受监督、诚恳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的意识,养成在监督下干事、在监督下用权的思想自觉,习惯在制约和监督的环境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敬畏权力、正视权力,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员干部的金字招牌。
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有权莫任性,从政先正身。领导干部的权威,决不能靠手中的权力和担任的职务来树立,而是要靠领导能力和专业水平来强化。要坚持务实高效、力求长效,把每项工作的标准提到最高,把每件事情的效果做到极致。坚持举轻若重、见微知著,把问题想透、把风险想到、把功课做足。始终保持苦干实干的斗志、干事创业的激情,不以年龄大而懈怠,不以困难多而绕道,不以责任重而推卸,对有利于发展的重大事项多做加法,对有利于激发动力、凝聚劲力、形成合力的事多做乘法。要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拿出科学高效、务实管用的落实举措,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本地区本部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宏观政策和原则性要求转化为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指标、明确责任分工、优化实施路径,对怎么干、谁来干、干到什么标准等问题提出具体化、流程化、精准化的要求。对每一项工作都上心用心费心,设立台账、及时对账,经常盘点、认真评估,以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精耕细作、精雕细琢,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干好每一件事情、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推动每一项工作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对事业的执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奋进新征程的过程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就是要加强以人为核心的空间关怀,关注人的动态发展和需求变化,比如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收入分配、住房和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健康养老等实际问题,更多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诉求、维护人民的权利,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大程度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获得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进而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