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语言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正面影响。
(一)丰富了学生词汇,加深对社会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许多新的语汇不断的出现,一些词汇也会随之消亡,而新词汇的出现会迅速被接受,例如“低头族”、“有木有”之类,而这些新词汇首先是以网络词汇的形式出现,而后为人们所接受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并积累词汇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阶段,如果学生被单一的限制于课堂教学,学生会与社会脱节,而接触这些网络语言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更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
(二)网络有助于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网络现在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在预习还是复习,无论在哪一个学习阶段,学生遇到不会的内容或者想对某一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只要是通过网络都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同时网络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且一些内容和写作技巧还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
(三)网络成为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接受教师或者是辅导书上的观点,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有时候也只能是被压制在心里,这样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而有了网络,学生可以通过各类社交软件与专家、学者或者教师进行交流,网络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良好平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当然这些负面影响对于每个学生并不是相同的,关键还要看学生自己。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网络语言对于汉语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汉语词语结构与句子结构是很有规范的,但是现在的网络语言对于汉语原有的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原有的语言规范被破坏了,而这些内容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将“没有”用“木有”代替,将“悲剧”用“杯具”来代替,诸如此类,而且这样的内容有许多是错误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内容也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出现了,更有甚者,反而使得学生不辨真伪,这对于学生掌握词汇是很不利的。
(二)网络用语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在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许多人为了图方便,会将图形、拼音、英语、数字进行综合使用,有的人甚至于会用同音字来代替,反正信息接收者能看懂,这些内容确实提升了输入速度,增大了传播信息量,但是这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却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会诱导学生掌握错误的知识。
现在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夹杂一些网络语言,而这些内容的加入往往会影响写作的质量,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想法很好,却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再者来说,学生使用的输入法大多都有“联想”功能,许多时候学生输入的只是具体汉字的代码,而学生却不能真正掌握汉字的书写与意义,这对于学生的“双基”是不利的,而且现在的学生还认为有了计算机,写字也会被淘汰,对于书写他们越来越不重视,其实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但会让学生养成认真的习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长期通过网络进行阅读,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代传播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阅读的速度会被页面滚动的速度提升,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网络阅读都是在浏览的状态,这样的阅读只是大致的了解,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在正常的课堂教学当中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进行阅读,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网络,我们没有办法回避,只有让学生正确对待它,发挥其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让学生知道网络是一种工具,如果能正确应用就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而不能变成网络的“奴隶”,最好引导学生在闲暇时间多来读一读纸质书籍。
2.加强对学生语文“双基”训练。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例如让学生写规范字,认真掌握汉字的结构、笔顺,掌握正确的读音,能正确理解字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3.重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意境,更要注意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4.教会学生正确选择网络内容。网络当中许多内容是不正确的,学生在借助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正确选择,因为不同的页面上对于相同内容的解释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而这些内容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需要借助网络的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去选择。
总之,网络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其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让网络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浅论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利与弊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师利用黑板和粉笔在讲台上给学生传授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用的人才。但是,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语文教学不断受到网络的影响,形成了新的语文教学方式。
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非常大,有人这样概括网络:“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你的孩子,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地狱。”的确,网络有着利和弊两个方面,“天堂”和“地狱”就一墙之隔,要是大家不去建设“天堂”,让它放任自流,那就相当于是在积极地建构“人间地狱”,换个说法就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它能帮助人,有时候它却能伤害人。要想发挥网络有利的一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语文教师用好这把“剑”。
一、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有利因素
虽然网络的普及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这两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1.网络对语文课程的有利影响
首先,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上的资源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分享,这就使语文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语文学习的领域也有了极大的扩展,许多网络热词成为语文词汇的一部分,这些新的词汇的出现既丰富了语文课程的内容,又增加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其次,网络使语文课程更具人文性。在当今这个网络智能化的时代,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媒体设备成为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网络媒体资源的应用,“语文课程可以随时随地创设认知审美和道德情景来渲染教与学,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直观而令人无比愉悦。利用网络的直观性、生动形象性来高扬我国优秀的人文精神,道德品质和那些真、善、美的情绪体验,让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和满载而归的收获,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育使学习过程几乎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1]。”语文教学在网络的辅助下,将越来越体现它的人文性。
最后,网络使语文课程更接近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中国有句俗语:“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如今,只要手上有部智能手机,人人都是“秀才”,人人都能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了。
2.网络对语文教师的有利影响
一方面,网络可以为语文教师备课提供海量备课资料。语文教师可以取他人之长处,创造新的教学内容。法国总统密特朗曾指出:“学校应向信息这一巨大财富敞开大门,信息不是教学补充领域,而是变革获取知识的方法[2]。”如今有了网络,特别是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快速进行“百度”,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网络会改变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拿着粉笔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课。有了网络之后,语文教学也许会变成教师拿着投影笔站在讲台下面遥控教学内容,而学生站在讲台上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网络对学生的有利影响
一方面,网络上各种有趣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3]。”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呢?教师只有好好利用有声有色的网络媒体文件进行教学,才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
另一方面,网络有声有色的文件形式还能够创设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课程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网络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一种美的感受,这就避免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使学生在某种情境中乐于学习,也善于学习。
二、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给语文教师教学带来了各种便利,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感受,但有些网络的不利因素,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即许多学校都很大程度上出现了滥用甚至误用网络的现象。
1.网络使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日渐减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现代教育界不断呼吁‘人性关怀和‘人文关照。但是,越是文明昌盛的年代,越容易产生‘精神荒漠,越容易迷失人类本身。”如今这个智能的时代,语文教师也把很多精力投入如何更好地操作各种智能教学设备,却忽视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其实,真正成功的语文课,除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更主要的还是在于语文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的互动。
2.网络使学生的思维日渐单一化
语文教师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想象力。但语文教师利用网络备课上课后,很多课件都是教师直接下载,备课过程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上课过程也只是网络资源的屏幕展示,没有情感思想可言,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单一地听和看,不再需要想和说。因此,网络在带给师生便利的同时,也在日漸抹杀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思维单一化。
3.网络导致教材地位不断弱化
现在,人们只要拥有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上网工具,就能随时随地上网进行信息搜索。因此,网络能够使大家在教材之外获得海量的信息,但是教材是由很多专家通过很长时间论证、讨论最后创造编辑出来的,还要通过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才可以推广使用,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远远超越了网络。如今很多教师在进行网络媒体教学时,大都只是利用投影演示图片、视频等材料,较少会在课堂上用到教材,而且在备课的时候,也是直接在网上下载相关课件,极少去研究教材。实际上,语文这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前需要语文教师好好领会文本,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教案中,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带着学生一起走进教材,去品味语文丰厚的文化底蕴。
由此可见,网络在语文教学中是有利有弊的,而且网络是客观存在的,它与语文课程、语文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人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就像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大家都是不愿意自己被命运拖着走的,教师只要利用得好,网络就是“天堂”,利用得不好,网络便是“地狱”,选择“天堂”还是“地狱”,主要还是看教师。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网络,架起通向“天堂”的阶梯,使每个学生都能顺着阶梯,步入“天堂”。
浅论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利与弊1出现网络语言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1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术语
最典型的流通路径就是在计算机联网或是网上活动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专业术语,逐渐演变成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以互联网为媒介,其中涉及到如:软件、硬盘、鼠标、CPU、浏览器、域名、服务器、IP等等专业名词。
1.2突出个人语言风格
网络是一个展现个人风格的平台。在这个虚拟的、主观臆想的空间里,网民们完全不用顾及旁人的感受和看法,而可以尽情发泄各种情绪、恶搞,坦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在这样一个无需章法的交流过程中,出现了文字的符号化、谐音化、缩写化、混用化、图像化等等,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汉语表达。
1.3英语教育的升温
近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全面升温。在学校的主流教育中,英语教学早已成为与汉语教学持同等地位甚至高出汉语地位的语种。因为就业市场的需求、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语文教学的死板无趣,使得年轻人无心学习汉语,却热衷于学习英语。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的一场不动声色的文化倾销;是莎士比亚语言战胜孔子语言的表现。就网络语言崛起的原因,请让我来浅析一下网络语言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弊。
2网络语言的利弊
2.1网络语言的好处
(1)丰富汉语表达。中国的母语不可能一成不变。时代的进步也会在语言中体现出来,同理,汉语也要与时俱进。
(2)网络语言促进我们与国际接轨。国际、国内有很多专业术语,在国与国、人与人的交流之中,形成了通用的、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势。作为常识,我们必须要了解。例如,NBA是NationalBasketballAssociation(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的简称等。
(3)网络语言可以提高交流效率。信息社会什么都讲效率。网络语言运用于某些工作领域可以提高人们的交流效率,增进同事之间的情感。这些图片和表情就可以很具体地向对方表明你当时的忙碌状态。
凡是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网络语言方便快捷的同时,还应该看清网络语言给我们带来的弊端和负面影响。
2.2网络语言的弊端
(1)网路语言冲击了汉语。网络语言对汉语造成了冲击,这是不争的实事。网络语言的猖獗,使汉语言陷于肤浅的境地,动摇了人们使用汉语的道德观念。长期上微博的人就会不自觉地出现以下习惯用语:神马(什么)、有木有(有没有)、围脖(微博)、童鞋(同学)、小盘友(小朋友)、油箱或是幽香(邮箱)、大虾(大侠)、霉女(美女)、主银(主人)、矮油(感叹词“哎哟”)、偶稀饭你(我喜欢你)、卡哇伊(可爱)……这些不规范的用语使正规汉语的表达大打折扣,完全将汉语恶搞、扭曲了。当人们为了重新找回可以统一交流的规范化语言时,汉语已经不在是中国人的首选语言,取而代之的是英语。理由很简单,因为英语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2)网络语言会加深年轻一代与长辈之间的代沟。不同年代的人之间原本就存在代沟,网络语言将会深化交流代沟。并且,年轻人与长辈之间会越来越缺乏交流。例如,一位60后的语文老师读一位90后学生的作文会读不懂,不是文笔不通,也不是字迹太潦草,究其原因,原来通篇都用了网络语言:MM(妹妹)、DD(弟弟)、GG(哥哥)、坑爹(坑人)、你丫(你呀)、PK(对决)、恐龙(长得很丑的女子)、青蛙(长得很丑的男子)等等。还有很多变异字,如,槑(读成“梅”,意思是遇到了很窘迫的事情,但是当事人却表现得比呆子还要呆);囧(读成“窘”,意思是遇到了很窘迫很糟糕的事情);嫑(读成“表”,意思就是“不要”);巭(读成“布”,是对武林高手的简称)。
(3)网络语言会毁坏下一代的汉语言结构。中国的母语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汉语的发展还没有来得及与时俱进,其语言结构就已经被网络语言摧毁了。这一现象对中国的下一代影响巨大。他们一出生,就已经不再受到纯正的汉语环境的熏陶。取而代之的是随处盛行的网络语言。诸如,886(拜拜喽),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1314(一生一世),+U(加油),偶(我)、表(不要)、米(没)、虾米(什么)、B4(鄙视)、女纸(女子)、是滴(是的)……语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并且它本身就属于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潮流的发展,80后、90后,以及00后的人们,在紧张压抑的社会氛围中寻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以此获得放松和解脱。中国是一个诗经的国度,神话传说的国度,谚语的国度,这些传统文化都是以纯正的汉语为载体的,而网络语言绝对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和力度。
3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网络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网络语言会成为社会潮流的主体语言。我们无法避免网络语言的盛行,唯有正确面待,用作为中国人的文化道德和文化尊严来鞭策自己。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词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一方面,我们面对网络语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杜绝那些不健康的、恶俗的内容,吸纳那些健康的、生动的、活跃的、有趣的、意味新奇的内容来以此弥补汉语在表达上的不足之处。还可以兼容并蓄地将那些符合汉语字词规范的网络语言接收并使之进入主流语言的规范之中。汉语言协会有必要尽快将网络中新创的词汇收录到《现代汉语大词典》当中,使录入的这一部分网络语言真正在权威上理论上得到承认和更新。
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方向出了问题,所以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模式就出现了偏差,而且是越来越偏离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师们在进行一种作家式培养教育,从小学时候就开始训练,运用的都是四平八稳的、中规中矩的讲解与练习。这种现象成为我们教育的主流,使得语文教学强加给我们的下一代的是一种在课堂上很压抑的语言习惯,而且这种语言习惯随着学生智商、年龄、情商的增长会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这个时候,年轻人就会寻求语言上的突破、创新、展现个性、树立风格。网络语言,首当其冲地就成为他们寻求解脱的最好的语体。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其它科目的老师,在课堂上要多下些功夫,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尽最大努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抛开应试的枷锁,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热爱,树立下一代的人对汉语言纯正的维护。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