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目的
改正幼儿上课时喜欢把小东西藏自己口袋里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朝好的行为习惯发展。
观察实录
最近感觉到军军小朋友在幼儿园的表现不太好,总有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觉。有一次,正在给班上的小朋友上课,有些时候总会有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时刻注意着他们的表情以及与老师的互动。时刻提醒着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每当我看到军军,他的眼睛都是盯着老师这边,但是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语无伦次的,右手总是插在自己的右手口袋里,手总是在口袋里不停地动。原来是口袋里藏有东西,怪不得眼睛看着老师,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语无伦次,原来注意力一直都不在老师这儿,一直在自己的右边口袋里,但是又怕老师批评,所以就眼睛看着老师,胡乱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分析与措施
军军在平时就比较喜欢收集小东西,喜欢捡地上的树叶,喜欢小粘贴,书包里面也经常是他自己收集的小东西。像外面的树叶,松果,树枝,户外活动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看看长什么样子,满足一下他们小小的好奇心,但是那些东西我要求他们不要带进教室里面,一是不卫生,二是玩起来比较危险。军军刚好又比较感兴趣,可能是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塞了些外面捡来的东西放自己的口袋里。课后我把军军喊到我身边,问口袋里面装的有什么,原来是外面的树叶。从这可以看出,军军对这些小树叶的兴趣远远超出了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所以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这儿。往后的课中,我会经常地喊军军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且适当地表扬,希望军军能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能够体会到这种表现才是老师认可的,而上课藏小东西在口袋里是不好的表现,老师是会批评的。希望通过这种引导,军军小朋友能够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中班观察记录2篇观察地点:中一班
观察对象:琪琪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生活行为方面,改善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
儿童表现及行为:
最近在不经意中发现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经常抢占别人的东西,活动中总是喜欢自由走动或与同伴交谈.交谈资料以“奥特曼”为主要资料,如果谈得兴趣盎然时,拳脚相交.但平时他喜欢帮忙老师做事——分碗筷,摆椅子,搬桌子等,但是总是一马当先,和同伴争执.
分析: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喜欢做事是他的本质,他喜欢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为是对还是错的,总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师们对他的这种行为作出评价和认同、赞赏.同时期望在一些行为上得到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纠正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在我与他交谈后,让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与自我物品区别的道理.我向家长反馈了他的状况,请家长在家中多留意幼儿的行为,推荐家长说理育儿.在活动中,我把他调到前面,可随时注意到他的行为,继续观察他的表现,在必要时可立刻制止他,适宜时表扬他.活动后,我经常与他聊天,说说家里,说说幼儿园的好朋友,引导他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谈谈智慧树等少儿电视里的资料.
中班观察记录3篇观察时间:第14周
幼儿姓名:许智雨
幼儿性别:女
幼儿年龄:5岁
行为过程
智雨是一个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女孩,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她犯的错误时,她总是百般辩解,不肯认错。在一次手工活动中,她做了一会儿,忽然向我报告说,小组长没发给她纸。我询问了值日生和她旁边的幼儿,都说发给她了。这次我没再像往常对校耐心地询问她,而是告诉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时候,每个人只有一张纸,剪坏了自己负责。有了这样的前提,她就不能再得到纸,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别人做手工。
个案分析及措施方法
分析:
计智雨是个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幼儿,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惟我独尊的骄傲的感觉,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另外,她在家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家长对她百般呵护,宠爱有加。即使她做错了事,也没有人对她说任何不是。长期以来,她不容任何人指出她所犯的错误,即使指出来,她也不承认。
措施:
1、换位思考,移情训练:
幼儿年龄小,很难体验到撒谎时别人的心理感受。为了帮助她克服认错的不良行为。我利用她喜欢帮助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的这一优点,创设教育情境。当她发东西时,我特意请一名幼儿说自己没有收到。而她来告状时,我什么都没说。当她第二次发东西时,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到第三次时,计智雨心急如焚地来告诉我:“老师,那洋怎么会这样?明明是她不对,她却始终不承认,还说是别人不对。”我的精心安排在计智雨的身上有了强烈的反应。本来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是却是不到别人的认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计智雨心理觉得很难过。我抓住她此时的心理感受与她耐心地交流,告诉她:“以前你不也是这样吗?你做错了事,从来都不愿承认,还捡到别人身上。你想想看,别人会难受吗?”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通过这各方式,让计智雨换位思考,体验到撒谎时别人的心理感觉。这样,她不愿认错的不良行为也渐渐得以改正。
2、家园互补,共同纠错。
我在离园时与她的父母交换了意见,让她们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并请她们配合老师,在家中也对孩子严格一点,犯了错一定要指出来。通过批评加讲道理,让她明白,并不是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对,但只要勇于承认错误并不断改正,就是好孩子。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