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呆呆地看着窗外的云,手里拿着朱德庸写的绝对的孩子。对抗大人世界的许多规则,伴随着孩子的孤独和想象。”这是5个绝对小孩的童年,也是我的童年,思想中的想象画面是我们最好的玩伴。
我最欣赏本书的一个小孩。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时不禁笑出声来——讨厌。在我看来他的许多的想法在我的眼中似乎并不讨厌,只要有他的地方都会有尖叫声。淘气堡是他的专利,0分是家常便饭。与讨厌相比,一年考12个月,一个月考30天,一天考24小时的比赛少年。国文100,英文100,算术100,历史100,地理100,物理100,化学100,音乐100,赢得别人是他唯一知道的价值。同学的门都羡慕他,但他不高兴。因为他有很多现实。他缺少孩子的想象,缺少看不见的幸福。他也抗议不做模范学生,大人回答说:不做模范学生,我们怎么当选模范父母?”大人的回答让他无言应对。
我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个比赛少年,被大人们强迫做不喜欢的事情,上补习班,吃不想吃的东西,在家里整天做个好女人……我的心很痛苦,想做的事情做不到,不想做的事情接连不断,但我不想失去父母、老师、同学的家人对我的期待和爱我想,我现在可能有些扭曲和虚伪。我会说一些令人愉快的话,小心地对别人说话,害怕什么会惹他们生气。我有时候想成为坏学生,随便玩,不做作业,没有烦恼,没有压力。但是我完全做不到。我害怕大家瞧不起我,冷落我。当我忍不住的时候,我经常想起讨厌它。我真的很想拥有讨厌它的纯粹幸福,但我只能做所谓的比较。
小子”。
分数一向都是我的克星,它可以扼杀我的任何幻想,有时,妈妈为了分数也许会大骂我一顿,也许会把我直夸到不好意思。为此,我有做不完的课外作业,看不完的课课通。分数让我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就像一个难以伺候的王爷,怎么做都不满意。成绩考好了,妈妈说优秀了要再优秀;没考好,妈妈脸顿时晴转阴,她那原本就深的皱纹变得更深了。接着,妈妈的嘴里跳出一连串令我提心吊胆的话来,节奏紧凑,音阶很高,仿佛是铁锅里炒蚕豆,一个个接二连三地蹦出来,丝毫不给我喘气的机会······我甚至会奇怪,我到底是不是妈妈亲生的?我已经很努力了,她怎么就没有看到呢?我现在已经被“学习”这两个字眼儿麻木了,已经不知道快乐到底是什么味道了……
讨厌之所以能一直快乐,是因为小孩心里都有一个快乐魔法师:只要你一高兴,你的嘴巴就会冒出粉红棉花糖。只要你生气了,你的鼻子就会喷出辣味姜汁汽水。只要你开始哭,你的眼睛就会掉出冰激凌。只要你很沮丧,你的耳朵就会射出巧克力棒。快乐魔法师就是这样,把你的好心情和坏心情变得好好吃。想一想,你就会觉得什么事都可以变得快乐了。
现在,我是一个青少年,不知道能不能再被称为小孩。只要闭上眼睛,我的想象又会重新回到童年那个奇异的世界,仿佛可以直接抓住彩虹的翅膀:那个世界没有名次,没有竞争,有的只是亲切的笑容,欢快的笑声,快乐的脚步,喜欢的伙伴……一切还是那么亲近可爱。
大人一直以为,幸福是由各种看得见的东西构成的。其实,真正的幸福是由很多看不见的东西形成的,就像小孩的世界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们都会把事情变得好玩,好笑。小孩的心是真正地长着想象的翅膀,是那些看不见的巨大的,简单的幸福的真正拥有者。
这本《绝对小孩》画的是大人的现实世界和小孩的世界的距离,以及小孩的想象世界的无限自由。如果你已失去小孩的想象,就请你赶快抓住想象世界的飞龙翅膀,和小孩们到彩虹、星星还有云朵里寻找那种大人们看不见的幸福吧!
读《绝对小孩》感悟2篇看完朱德庸笔下这几个小孩幽默风趣的生活剪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及身为人母的我,有欢笑,但更多的是深思。作者在书底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本书是给那些不想成为大人的小孩以及那些想成为小孩的大人看的。而我看过之后,却特别想把这本书在班级群里向学生家长推荐,也特别想分享给身边那些为人父母的朋友们。因为在这幽默诙谐的画风和文字所描绘出了小孩眼中的世界里,深深地讽刺着成人的生活世界,折射出许多值得家长们反思的家庭教育问题。
漫画中的六个“绝对小孩”——六个绝对麻烦的“绝对小孩”。一个常常得跟爸爸妈妈比谁先离家出走,否则就只好自己在家抢小狗饭吃的披头;一个每天都在装乖,可是永远免不了被看作是“不乖”的五毛;一个叫讨厌的小孩,让所有碰到他的人都忍不住尖叫;一个叫宝儿的小丫头,带着一群稀奇古怪的小丫头,满脑子稀奇古怪让人抓狂的念头;一个被妈妈希望变成贵族橱窗里的贵族模特的贵族妞;还有一个不得不每天比赛拿奖杯,否则就会被当成奖杯拎起来的比赛小子。而这六个“绝对小孩”,也正是六个典型的“绝对家庭”家庭教育的缩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便深受父母的价值观、是非观、善恶观、待人接物、处世方法等的直接影响,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庭教育的烙印。五毛每天都在装乖,可是他的父母却永远觉得他“不乖”。生活中想必这样的父母太多,而他们自己是否有反思过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不乖呢?有没有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反思是不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呢?我想,大多数的家长都不曾,因为他们太忙碌,忙碌于成人世界的纷纷扰扰。披头的父母“忙”着争吵,“忙”着离家出走,总留下可怜的披头和小狗抢饭吃;他们甚至“忙”得就连孩子的问题都不能好好解答。“爸爸,人生到底是什么?”“你现在谈论这样的严肃的问题还太小!”“爸爸,那您觉得人生是什么?”“我现在谈论这么严肃的问题已经太老了。”这对话便是很多家庭的缩影。大人被人生搞得团团转,而小孩却被大人搞得团团转,这样无限地循环着,不同的家庭划出的便是不一样的家庭教育弧线,而孩子就不自觉地在这条弧线上或是行走着,或是奔跑着。
父母总是用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来理解小孩的世界,而小孩却有自己的世界,他们的世界是由玩具做天空,糖果做大地,游戏当法则。而做父母的却常常忘记一件事,便是孩子们都是“绝对小孩”。
漫画中,两个小家伙聊天,说道“小孩子是充满着希望的,问题是充满着小孩的希望,还是大人的希望?”父母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常常早早地为孩子规划好了人生道路,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像某人。“这都是为你好!”成为父母经久不衰的治孩名言。而孩子呢,心中的反击却是:“我不要你认为的好,我只要我认为的好”,他们只希望自己将来别像父母。不得不每天比赛拿奖杯,否则就会被当成奖杯拎起来的比赛小子的童年生活真的是他需要的吗?不,是他父母所想要的!忘记是《绝对小孩》里那个小鬼说的:“在哪里,都比一辈子活在父母的期待里好!”“努力地跑,却还是跑不赢父母的期待!”
他们总不愿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活在父母规划好的世界里。我班上有个皓轩的孩子,成绩优异,也特别聪明有主见。在今年暑假期间,孩子爸妈焦急地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孩子弄丢了,希望我在班级群里发动全班家长帮忙寻找,提供线索。两天后,在孩子家长、警察同志、班上学生家长以及朋友圈那些不知名的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协作下,孩子终于找到了。后来,了解到情况是:孩子母亲在假期里专程请假回家整天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希望孩子在假期能够比其他孩子多“充电”、“加油”,成为一名比其他学生更优秀的孩子。而孩子不堪重负,选择离家出走。后来孩子告诉我,他喜欢运动,像打篮球、乒乓球等。他没有不喜欢学习,只是不喜欢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他们所想要他过的生活。
因为他们有一个属于小孩自己的“绝对”世界,天真浪漫、顽皮任性;他们对一切充满着好奇,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解答,但心中却已有自己的认定的想法;他们高兴了开怀大笑,伤心了又嚎啕大哭;他们常常以为已经长大,可以动手掌控一切,可有时却又觉得自己弱小无助,需要父母无限的呵护。他们的“绝对世界”与大人的世界截然不同。他们能以奇特的想法看待任何事物,他们的脑回路和大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对整个世界总是保持着诙谐荒谬的眼光,这和大人对任何事物都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完全相反。所以,《画杨桃》一课中的有个小孩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而切苹果的小孩子也会看到五角星。
小孩的思想是绝对自由的,他们知道的少,思维简单。在小孩的世界可以看见雪怪,会在书中发现精灵。大人习惯看报、看电视。大人与小孩的世界真的很不同。曾听过这样一句:“大人相信自己看见的,小孩看见自己所相信的。”
而生活中,我看到的每对父母都是教育家,因为他们几乎都拥有一套令孩子费解的教育方式。因为他们用尽方法想把小孩拉到他们的世界里,小孩却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这让我想到《小王子》一书中的小王子,在星球旅行当中他遇到七个不同的大人,最后的反应都是“大人真是非常奇怪呀!”
其实大人的世界并不奇怪,只是很少有大人记得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小孩子。希望每个小孩都可以活在自己纯粹的“绝对世界”里。
读《绝对小孩》感悟3篇让我们每天再做一次小孩,是朱德庸漫画集《绝对小孩》的序言。读到这一句,便撞击了自己的心灵。突然想起自己童年里曾经的梦想——比如,有特异功能,想去哪儿,便能悠悠地飞过去;比如,有个双胞胎姐妹,不想上课时,她去上课,我跑出去玩——这些梦想随着长大全都模糊起来直至忘怀。
在成为教师之后,便猛然间成了“毫无童真”的老夫子;在有了孩子后,便不知觉得也变成那“不解童情”的父母。可童年离我们已如此遥远,如何再做一次小孩呢?在我看这篇文章是时,跟着作者也再次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虽然还是未能找到答案,但似乎也能悟到几分道理。
在文中有句话让我特别喜欢:小孩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截然不同。他们能以奇特的想法看待任何事物,所以他们对整个世界总是保持着诙谐荒谬的眼光,这和大人对任何事物都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完全相反。只是因为小孩世界对大人世界无益,于是大人拼命想把小孩从他们的世界里拉出来。在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突然在想,现在的.我到底是属于大人呢,还是属于小孩。可能我不属于大人也不属于小孩,而是出于这两者之间的大小孩。在学校孩子们的心目中,我绝对是个大人,总是把他们往不愿意去的地方拉,只因为他们在做对我来说毫无意义的事,也是我认为的对他们也毫无意义的事。有时想想还真是不愿意,看着他们这么痛苦地学习着,真是感到很失败。
一直想让他们能在我的班级快乐地成长和学习,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相差甚远,即使我不愿意,孩子们不愿意,现实会让我变得无可奈何,间接地我也让孩子们变得无可奈何。常对他们发火,为了让他们乖乖听话,我不再对着他们笑,总是厉声呵斥他们,渐渐地,他们变得听话,变得乖巧,可是,我并没有得到我预期的效果。是啊,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强迫着做,怎么能做好呢。正如我们自己,虽然长大了,但真的是自己很不愿意的事情,做的一定也不会好。在别人把你拉入你不愿意的地方时,本能就会产生一种排斥,这种排斥让你无法集中精力,以至于事情无法做到十全十美。而现在,我能做的,只有想尽办法让他们乐于接受我给他们的世界,让他们自愿进入这个我给他们创造的世界。可是,在这之外,我也希望他们能保留着自己的世界,那种纯真的、只有想象,没有限制,仿佛有好多双翅膀,永远可以在云朵上游戏。
他们的世界是美好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如果真能每天做一次小孩,那大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将相互联系,生命的不可思议将会每天在我们身上再流动一次。
就让我们向孩子们看齐,洗尽铅华,眺望童年,真正永葆青春吧!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