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他们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导致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1)放任自流。农村的家长有好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做生意,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2)过分溺爱。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就全部交给爷爷和奶奶照顾,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一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
2.学校因素。在农村读书,在时间上不像城市里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他们上午和下午放学之后,大多书包一丢,或去帮着大人干农活或者玩耍去了,很少有人主动去读书。这不能怪孩子们,在城市里孩子们读书有许多人去监督着去做,而在农村,没有这方面的环境。
3.社会因素。农村许多家长认为学习无用。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大学生神圣光环已不再有。过去,村里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十分光荣的事。如今,村里人并不羡慕出了大学生的家庭。相反,他们反而认为孩子早挣钱早找工作更好,考上大学,高额的大学学费,大学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增多,已使大学生们不再充满神圣的光环。吸引农村小学生的偶像破灭,在学习方向和目的上造成很大影响。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由此可见,许多厌学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于在学习方面存在着某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落后,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也就是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学习障碍,学生落后了、厌学了。所以,对他们的矫正,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二、小学生厌学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具备,但只要你平时多学习,还是能提高自身的水平的,要明确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教师在课前应积极备好课,上课时要满怀激情,善于煽动学生的情绪,做到声情并茂。老师除了提高内在的素质之外,还得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你的课堂够精彩,学生把你当成他们的偶像,又怎么会不爱听呢?又怎么会厌学呢?要重视作业的布置,做到少而精。不能只是简单大量的抄抄写写,要减少作业量,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布置不同的作业,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作业。
2.让学生感受关爱,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加强师生联系,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与关爱,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能够与学生交朋友的教师是出色的教师。教师绝对不能歧视学生,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3.搭建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树立上进信心。教师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使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上进的信心。例如:某学生因学习困难平时不爱说话,但老师发现她性情文静,朗读语音好,就吸收她为校广播站播音员。在教师的鼓励和辅导下,她的特长得到发挥,工作认真主动,进步很大。她成了学校的“小名人”,厌学情绪早已烟消云散。
4.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出表率,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学生厌学能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项具有长期性以及复杂性的工作,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强化消除学生厌学心理以及自闭心理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具有科学性的教育。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学生的自身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厌学的学生都没有正确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否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也可以说学习效果直接影响了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性可知,小学生注意力难以达到集中是正常的,这样还会导致学生课堂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学习质量差。
(二)不正确的学校教育
目前,传统教育仍然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会导致学生之间竞争激烈,为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法真正喜欢上学习。甚至有些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经常要求学生进行强迫式训练,从而在根本上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种强制性的学习任务势必会对养车学生厌烦的心理。另外,师生关系不和谐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与学校的喜爱程度,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产生偏见,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厌学心理就会越来严重。
(三)不合理的家庭教育
有关数据表明,对于小学生来说,影响其学习与生活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家庭,家长的期望、对学生的要求、通常会为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家长如果对学生采取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就会直接决定学生是否出现厌学心理。首先,家长的溺爱与放纵对孩子造成影响,很多生活富裕但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认为,孩子读不读书都可以,认为没有文化也可以赚大钱,这样学生就会更加追求物质需求而忽略精神建设,学生没有正确的理想、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人生目标、不懂得吃苦,形成读书不重要的错误思想。其次,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家长总是给学生灌输只有刻苦努力才会有好出路的思想,要求学生只进行学习,不进行其他活动,要求自家孩子考试成绩要高,要比其他孩子优秀,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变动,就会实施强制性的制裁,在这样压抑环境的影响下,孩子就会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甚至还会养成孩子焦躁、压抑的性格,学生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压力,就更加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说,只有在家庭环境健康下成长的孩子,才会有良好的学习心情,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社会生活的影响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基础时期,小学生对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只有这个时期学生接触到积极正确的外界生活才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但是也是在这个时期,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纯真的心灵无法正确抵挡所面对的各种诱惑,学生容易产生迷茫的心理,不能明确学习的意义。
二、消除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为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决定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首先,作为家长既不能过分溺爱子女,也不能对子女有过分的期望,家长还应该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家长了解到学习并不是学生人生的全部,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达到正确的沟通,家长与子女相互理解才能实现好的效果。
(二)完善学校教育环境
环境是人们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直接造成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保持充足的耐心与爱心,教学方式实施时还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正确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课堂质量及其灵活性,这对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数据表明,学生疲劳的心理通常是长期性失望以及失败造成的,学习由于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要想纠正学生这些不良的心理,就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可能性,激发学生内心潜藏的学习欲望,学生在初尝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时,自身对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随之提高。教师的最主要作用是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小学生的爱好,举办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能够长久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建设一定的自信心。
(三)避免不良社会环境
教育工作必须经过多项环节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因此加强社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社区、街道等公共地方为学生设立学习的綠色通道,保证这些地点能够为学生实现良好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对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完善自身承受压力的能力,面对生活时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出现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但是造成厌学的后果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改变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才能正确地避免学生厌学心理的出现,进而让学生享受轻松的校园时光,学生实现健康的成长。
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对策在当前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厌学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其产生的后果也是骇人听闻的,有的学生休学,有的学生甚至会辍学,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心理原因也是由外部压力导致,我们知道现在的小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这都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障碍。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适当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是否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解决办法。
一、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制力不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于学习,他们会把它和其他活动混为一谈,一旦这个活动对他失去了吸引力,那么他就会选择性地不想去触碰,最后发展成为逃课、休学,甚至辍学。最开始的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和周围同学说话……早期表现还有很多,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老师的注意。
二、学生厌学的解决方法
1.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对他们注意力、记忆力的培养,比如说,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规定学生桌面上尽量不要放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对于记忆力来说,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老师可以用图片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记得更加牢靠,其次就要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方面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老师必须帮助学生重新找到对学习的兴趣,及时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有了自信才会大胆往前走。在学习中,学习习惯不容忽视,我们应要求学生养成精神集中、积极发言的习惯,认真预习,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这些都应该是老师培养的重点。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才会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小学生厌学的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家长、教师的重视,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