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的
深刻领会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1921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中共人民共和国,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二、学习内容
(一)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5月4日,北京3000余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所给与的实际教训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直接原因。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要作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陈独秀,这时也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毛泽东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效仿,他第二次来到北京后,热心搜寻并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党的历届代表大会
1.党的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党的一大决定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
2.党的二大。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党的二大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家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指出,为实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目标,必须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党成立不过一年,就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使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这说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党的二大通过了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出具体规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会还通过决议案,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二大通过决议案,阐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分子所组成的政党,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强调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广大的群众中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这对建党初期工农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大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
(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内容详见《中国共产党简史》)
3.党的三大。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已的独立性。党的三大第一次修订党的章程,对二大党章进行了若干修改,首次规定新党员有候补期,首次规定党员可以“自请出党”,即自愿退党。党的三大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还组成陈独秀任委员长的中央局。党的三大后,国共合作步伐大大加快。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动员党员和革命青年加入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国民革命运动。1923年10月初,应孙中山邀请,苏联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孙中山聘请他担任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后来聘为政治顾问。国民党改组很快进入实行阶段。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国民党一大审议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解释,即“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会后不久,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国民党一大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注:国共合作、大革命兴起等内容详见《中国共产党简史》)
4.党的四大。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党的四大的重大历史功绩在于,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建党以来尤其是国共合作一年来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重大进展。党的四大还决定在全国范国内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扩大党员的数量,巩固党的纪律,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党的四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对支部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规定有三名党员即可成立党支部。党的四大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任总书记的中央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孙中山逝世后,原先就坚持反共立场的国民党右派重新活跃起来,国民党内部左右两派进一步分化,国共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这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工农运动、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等内容详见《中国共产党简史》)
5.党的五大。在大革命紧急关头,1927年4月至5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党的五大选出了党的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陈独秀为总书记。还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会后,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党的五大的要求,通过了修改党章的决议,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首次把民主集中制明确写入党章,首次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写入党章,首次明确入党年龄须在18岁以上。党的五大提出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等一些正确的原则,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特别是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难以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注:土地革命风暴、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内容详见《中国共产党简史》)
6.党的六大。1928年6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大会通过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等一系列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产党党章》,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大会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明确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中国的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第一个革命浪潮已经过去,而新的浪潮还没有来到;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六大把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方针的一次重要转变。大会通过的党章,详细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并在党员管理制度和党的组织机构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党的六大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在党内思想十分混乱的情况下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六大以后,全党贯彻执行六大路线,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领导开展群众斗争,中国革命出现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局面。
(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古田会议,红军反“围剿”斗争,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等内容详见《中国共产党简史》)
7.党的七大。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亡和抗日战争接近胜利的前夜,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国121万名党员。这次大会负有总结以往革命经验、迎接抗日战争胜利和引导中国走向光明前途的任务。毛泽东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朱德作《论xxx战场》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发言。党的七大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大会再次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口号,进而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两个具体步骤:目前时期,经过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的协议,成立临时的联合政府;将来时期,经过自由的无拘束的选举,召开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大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并在党的文件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毛泽东在此前大会预备会上强调看齐意识,他说“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党的七大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选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等为副主席。这就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党的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人党的史册。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和人民立场、胜利的启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旦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就转化成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中国革命的历史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障碍,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几千年来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从此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