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在上大学时,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把《出国第一战》看完了,那时就被“冰雕连”所震撼。近来无事刷了一下《三八线》,又看到了关于“冰雕连”镜头,让人感觉无比的悲壮。
然后,我带着无比的崇敬,认真学习了“冰雕连”的英雄事迹:长津湖战役,连队奉命坚守伏击,在冰天雪地里坚守三天三夜,最后都以战斗姿态冻死。还在网上看到了“冰雕连”里一个叫周阿毛的志愿军烈士的绝笔。
“我爱我的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
从这诗中就能感受到无比的悲壮,也能窥探出我们的英雄为什么能够如此违背常规,如此不顾一切地去坚守。因为他们的背后是可爱的祖国,是军人的荣誉。
这是什么样的部队?
这是什么样的英雄?
这是钢铁般的部队!
这是钢铁般的英雄!
这是崇尚荣誉的部队!
这是为祖国牺牲一切的英雄!
回顾七十年前,他们在出征时也只是一个个十八九岁的青年,但是一旦踏上了那冰天雪地就变成了钢铁般的战士。就是这样一群裹着棉大衣,雪就炒面的泥腿子,硬是追着别人的汽车轮子打。正是有这样伟大的英雄们,才奠定了祖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才使别人真正意识到东方雄狮的苏醒。今天的一切都是英雄们用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钢铁炮弹,对抗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换来的。
幸福来之不易,我辈要倍加珍惜!
给“冰雕连”的烈士写一段话二篇昨晚央视播放的跨过鸭绿江第十八,十九集,真实再现了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场景,那一幕幕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十度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王牌陆军第一师战斗的壮举,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使人热泪盈眶。我们看到这些悲壮的画面时候,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是在用生命捍卫信仰,用意志坚守信仰,用军魂译释信仰。当时由于敌我物资装备的巨大差距,又遇到1950年出现朝鲜历史上罕见的极寒天气,志愿军战士们成排成连地被冻伤,甚至被冻死,剧中防守“死鹰峰”阵地的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一个连就整建制冻死125人,成为令敌我双方都敬佩的“冰雕连”。也正如此原因才使美军陆战第一师部分才从这里侥幸逃脱。令人痛心不已的全建制受冻牺牲的“冰雕连”出现好几个,单单九兵团冻伤减员就达三万余人,冻死战士人数达4000多人。
图为冰雕连的幸存者之一周全弟。他最后双腿被截肢,双手被截掉,只剩下了两个残缺不全的手臂,成为一级伤残军人。
20xx年公布了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的人数为183108人。除少数团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运回国内葬在沈阳、丹东等地烈士陵园外,大约有18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这些牺牲的官兵,有些至今无法归葬烈士陵园,而包括冰雕连烈士在内的大多数,都被盛殓起来在当地入土为安。
对于烈士的归葬,我军有一支特殊部队他们便是志愿军当中的“遗体处置部队”。这支“遗体处置部队”,人员不是特别多,在工作时以班为单位,手里配备一定工具用来收拢被炸弹炸碎的尸体。他们每个人还配有一套防护服、面具、帽子、口罩、手套、鞋袜子,工作时要把自己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以防中毒。由于部队在运动中作战,所以地域变化流动性很大,往往需乘坐汽车搬运遗体。收尸部队的每位战士,怀着对牺牲战友的高度责任心,在遗体寻找过程中常常被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们不畏艰辛,翻山越岭、过沟下崖、钻荆棘丛,尽可能不放过每一块人体组织。当确认一具烈士遗体找寻完后,都会被装进一口木箱,然后由随队的法医认真查验遗体的完整性,最后集中起来装到汽车上,统一运到几处大的后方区域集中安葬,后来这些地方陆续建起了烈士陵园。
但在盛装“冰雕连”烈士遗体时却不一般,因他们冻僵的遗体还保持着持枪战斗的各种姿态,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将武器分开,还要想法摆顺烈士遗体四肢,有些普通的浅层木箱无法盛装的,还要专门再进行制作。对那些战场与敌人搏斗时连在一起牺牲的,收尸部队不能把他们与敌人葬在一起,只好一点一点地、慢慢地把烈士的遗体从敌人身上掰分开,这需要极大的耐心,也需要特别的技巧。
此外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牺性著名战斗英雄的遗体是怎样呢?昨晚电视剧中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舍身抱炸药包与四十多敌人同归于尽,至今未寻到尸骨,他的家乡为他修建一座杨根思烈士陵园,位于其家乡xxx泰xxx根思乡宣泰路49号。并修建圆丘式衣冠冢墓祭奠、缅怀特级英雄。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遗体被运了下来时,遗体平躺着,举着双臂,依然保持着手抓沙包的姿态。他的前胸膛被火药烧黑,出现了一个拳头大的血洞。由于黄继光遗体高举双臂,身体冻透,放不进棺材,最后是用热毛巾将臂关节溻湿,直至双臂活动,换了两套新衣服,才盛棺入殓,后来运送回国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牺牲后,开始团里给他报了二等功。层层上报到志愿军总政治部后,首长决定为邱少云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当时,立二等功的邱少云烈士与牺牲其他烈士都集中在一起安葬。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后需运国重新安葬,战友们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邱少云烈士遗体。那时邱少云烈士牺牲不到半年,遗体保存完好,身上穿了一件新棉衣,棉衣口袋里的急救包还是崭新的。然后他们将其他三位黄继光、孙占元、刘光义英雄烈士的遗体一起运送到丹东七道沟志愿军十五军留守处操场上。将烈士遗体一一装殓入红漆棺材。被送往沈阳安葬在丹东志愿军烈士陵园。
需要说明的是有俩位志愿军著名英雄人物埋葬在了朝鲜土地上,一位是伟人的儿子,被飞机汽油弹烧毁的毛岸英烈士遗体,在毛主席指示下安葬在了朝鲜。另一位是为救朝鲜落水儿童而牺性的罗盛教烈士遗体,在当地老人要求下朝鲜的55岁的元善女大娘献出了自己的墓地,不满21岁的罗盛教安葬在佛体洞山一个小山坡上,群众自发在墓地周围栽下了许多四季常青的小松树以示纪念。
那场发生在七十年前的战争渐渐远去,但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分忘记他们,他们当年那种气壮山河壮举至今感动着无数人们,所以《跨过鸭绿江》一剧播出受到国人们这样热烈的追捧,热议是人心所向!
给“冰雕连”的烈士写一段话三篇如今我们都生活在和平稳定的时代,这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自清朝末年,中国便不断爆发革命流血事件,谭嗣同在领导变法运动时曾说: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后来爆发的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抗日战争等,这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在较为落后的年代,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之路都是极其艰辛的,先辈们用血肉之躯铺出一条道路。笔者今天要讲的是“冰雕连”,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冰血长津湖》,下面来说一说志愿军的故事。
1950年,抗美援朝运动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同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参战部队有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总共有10万人。志愿军参战部队为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约有15万人。当时的作战环境非常恶劣,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0-40度,志愿军战士们在严寒中苦战20余天。
长津湖战役期间,由于志愿军是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作战,没能配备御寒的冬装,并且当时的气温已经非常低,即便是有御寒的冬装,战士们仍然感觉到寒冬刺骨。长津湖战役中,中美双方仅冻死的人就达到4000多人(其中志愿军冻死4000多人,美军冻死数百人)。即便是装备精良的美军,也在严寒天气里冻死数百人,更不用说缺少御寒冬装的志愿军战士们,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扛着严寒天气作战的。
1950年11月30日,志愿军第27军集中两个师五个团的兵力,并集中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军第7师31团(美国陆军战斗力非常强的部队,号称“北极熊团”),最终志愿军全歼美军31团,可志愿军27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时全军的冻伤高达22%。而后,美陆战1师突破了志愿军第20军的包围圈,并向南撤退。在撤退过程中,美军一路惨遭志愿军的层层截杀,双方损失都非常惨重。根据美军的史料记述:
“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
在美军撤退的路上,志愿军在各个要道都部署了阻击阵地,可是美军确实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包围圈,而我军阻击阵地上却一枪未放,这是为何?美陆战1师在撤退的过程中,发现远处有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有的还握着手榴弹,但他们看到美军后却没有开枪,于是派人侦查前方情况。走近才发现,原来整连129个志愿军战士都被冻成了冰雕,而他们的枪口一直都是对着敌人来的方向。美陆战1师可是美军王牌部队,这支骄悍的部队也为此吃惊不已。
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曾在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面对这样的敌人,美军指挥官也不由得像“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在长津湖战役中,一场血战打出了3个“冰雕连”,包括美陆战1师发现的冰雕连,他们分别是志愿军20军177团6连、27军242团5连和20军180团2连。后来,在整理“冰雕连”战士们的遗物时,找到一名战士所留下的遗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战士的遗言让无数人泪目,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中国军魂。共和国的和平与安宁,是志愿军战士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珍惜今天的和平,团结一致,才对得起牺牲的先辈们。长津湖一场血战,活活打出3个“冰雕连”,他们都是冰封下的英雄,战士们即便是挨冻,也没有一个人擅离职守。作为敌人,美军部队也停下脚步向他们敬礼。冰封下的英雄,你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