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团委、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及30余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参加的思想政治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研讨会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体验教育中心召开。
会上,解晓亮首先为参会教师详细介绍了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内涵、实施的总体进程及我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情况。柴秀波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创新思政工作理念、构建新的思政课程工作体系等方面的作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展望——将我校思政课程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融合、充分调动优秀思政课教师资源开发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课程,指导学生更好的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吴现波结合自身授课经验,与参会老师分享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渐进融合、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经验。
研讨会结束后,参会教师一起观看了“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宣传视频,参观了位于艺术中心一楼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培训室、成果展示厅、微创实验室等阵地以及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课程思政二篇为进一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10月3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在红角洲校区教学楼3101召开思政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活动培训会,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计60余人参加。培训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解读了《做好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活动方案》,并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做了具体要求部署。学生工作部(处)负责人分别就如何密切配合第一课堂教学,提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效果做了详细安排。
近两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全面谋划,整合思政课教师的深厚专业知识和辅导员老师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推进“两个课堂”深度融合工作,着力构建“一主线、两拓、三联、四化”思政教育大格局,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课程思政三篇针对xxx今年首次向一线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设立专项课题,近日,党委学工部与政教部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将辅导员第二课堂与思政教师第一课堂相融合,旨在推动高校一线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
研究课题一共收到来自学工部及政教部的申报课题14项,内容涉及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思想疏导、学业辅导、就业创业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工作重点。经过评审,最终推荐出《以博客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疏导的案例研究》等7项课题参与xxx范围内的申报。而在此次课题申报过程中,最突出特点是绝大多数的课题都是由辅导员和政教部老师联合申报,这与前期双方不断探索推动的合作机制密不可分。
高校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主力军,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队伍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两支队伍的合作,必将整合思政课教师的深厚专业知识和辅导员老师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系,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学工部与政教部自20xx年以来就不断尝试探索适合我校工作实际的合作机制。
早在今年度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申报及我校“长城计划”的研究项目上,双方就打开了合作的通道,在课题的审核和指导中紧密合作。随后,双方的合作不断扩展。以此次xxx设立面向一线专职思政老师专项课题为契机,双方合作更进一步。在组织课题申报过程中,双方联合组织工作推进会,为思政教学老师和辅导员牵线搭桥,鼓励双方教师合作共同申报课题,实现思政课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学工干部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相结合。如次推荐的《首都大学生国家安全认知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就是以政教部樊良树老师为课题负责人,联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书记王硕及孙清磊和李伯远两位年轻学工干部共同开展。在课题组的分工中,樊老师作为专业课老师主要负责研究方法的确定及相关理论的结合,而王硕等几位学工部门老师则侧重开展实践调研,为项目提供一手资料。在此次推荐的课题中另有5项课题也均有类似的合作方式。
截止目前,双方已就“建立研究生副导师制”、“搭建工作交流平台”、“强化科研合作”这三种合作机制达成了共识。研究生副导师制主要是选配具备多年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学工干部担任思政专业硕士生的副导师,与政教部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搭建工作交流平台则是要尝试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以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工作交流会,学术研讨会,互通工作经验。而强化科研合作则是鼓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发挥各自优势,根据研究兴趣和方向组成研究团队,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培育项目。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