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红色之子-单刀赴会》观后感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观后感

标签:时间: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本站分享的《红色之子-单刀赴会》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观后感

  影片根据1945年10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解散伪内蒙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抗战胜利后,乌兰夫临危受命,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解决了所谓“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危局,最终带领内蒙古人民走上了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

  乌兰夫在蒙古语里是“红色之子”的意思。当时正值盛年的乌兰夫面对内蒙古分裂势力从容应对,一面努力在政治上占据舆论高点,另一面躲避来自敌对势力的暗算迫害。最终,他成功地制止了分裂势力的图谋,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肯定,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一个人解决了一个‘共和国’,是真正的单刀赴会”。

  影片中的乌兰夫能文能武,骑射俱佳,还会蒙古族摔跤。影片展现了大量惊险刺激的武打场面,并运用了类型化的“枪战戏”与蒙古族题材电影特有的草原“马背戏”,充分展现了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风采。

  但影片更为引人入胜的却是内景中的辩论成分。这种论辩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乌兰夫回到家乡时有很强的宣传自觉,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围绕这一点展开的论辩是影片中最“硬核”的部分,充分展现了乌兰夫卓越的理论素养和论辩才华。比如,当苏联长官要以民族自决理论来使所谓“内蒙古共和国”合法化时,乌兰夫反诘:“民族自决就不需要共产党的领导吗?”一语点醒梦中人,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在处理民族工作时的清醒头脑,也在复杂情势中扭转了被动局面,迅速化险为夷。

  而在竞选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主席的会场上,影片设计了一个青年女教师娜仁托娅的形象。她以乌兰夫不会讲蒙古语为由,否认乌兰夫是蒙古族,认为乌兰夫没有资格成为人民代表。这种论调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也不陌生,尤其是在涉及民族身份意识时,很容易占据道德制高点。乌兰夫的反诘堪称典范,他从历史中阿拉坦汗时期蒙古族的社会发展状况出发,对当时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的民族政策做了精辟的点评。由于阿拉坦汗理政时期采取了善待招揽汉族人的政策,汉族人开始进入土默川。在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下,土默川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经济繁荣。时至抗战胜利后,土默川一地的蒙汉杂居已逾三百余年,乌兰夫指出自己对母语的遗忘是历史原因所造成的,而非个人自主选择。

  娜仁托娅似是而非论调的前提,是对蒙古族文化采取了一种文化本质主义的态度。文化本质主义是一个外来词,意为把某种特征赋予给某个个体或群体,并把它当成这个个体或群体的本质,而且认为这个本质是凝固不变的,不会受外界和时空的影响。比如说,认为东方人是内向的、偏于安静的,等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娜仁托娅的观点无视中国民族交融历史的复杂性。乌兰夫尖锐指出,娜仁托娅在有不会蒙古语的蒙古学子的学校里执教,持这种观点会误人子弟。这种罔顾历史、孜孜以求纯正民族文化的观点,在现实中只能是被反动势力所利用的狭隘民族主义。

  随后,乌兰夫抓住时机宣传了党的政策,打消了一些王公贵族和宗教人士的顾虑。他舌战群儒,强力扭转了辩论中的被动局面,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要实现全民族、全中国的真正解放。乌兰夫的论辩有破有立,对普通的劳动人民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那些唱着高调却只想个人荣华富贵,害怕因勾结日本侵略势力而招致历史审判的权贵阶层相比,高下立判。毫不意外,乌兰夫在竞选中胜出。当时在座代表终于明白,只有抛弃狭隘的民族观,走共产党指引的道路,才能挽救民族的危难。

  乌兰夫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政策的基础。影片再现的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在历史关键时期的辩论,对于当下广大民族工作者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有时候,主人公乌兰夫的对白,好像是面对着当下观众发出的。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好教材,对于当今社会上的一些错误认识,也具有很强的针砭功效。

  电影的结尾音乐是重新编曲的《鸿雁》,杭盖乐队把这首平素听来深情、舒缓的蒙古族歌曲唱得激情洋溢、斗志高昂,可以说是一曲革命版的《鸿雁》,令人耳目一新。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与影片所展示的革命者的精神相得益彰。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观后感

  乌兰夫。同名基金会(搞什么的?)。

  更像是在看历史解密,纪录片。

  马战很难拍。西部片里,《红河谷》、《关山飞渡》等看着带感。早年的《海市蜃楼》、《木棉袈裟》也有一些马戏。

  马背上的民族弹唱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摔跤必不可少。

  梁羽生最爱写“叼羊”大会。蒙古族怎么能少得不了“那达慕”?

  蒙奸。

  蒙古国是对中国抱有相当深敌意的一个国家。周边国家里大概可以列第一位。所以内蒙古的和平归依非常重要。

  蒙古语听着居然觉得像朝鲜语!脸盲症也是语言白痴。

  女主塔娜花日看着不错。

  杭盖乐队的歌唱得不错。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观后感

  本片的导演功力稚嫩,这也是他第三部影视化作品,而且距离上一部作品竟然已经六年之久了,看起来是真的没资源。投资看起来也不太多,估计还是地方政府领投的那种,影片中处处都透露着贫穷二字,很多布景感觉像是地下交通站那样的情景喜剧一样简陋,但是即使如此,我认为导演还是交了一份完成度不错的答卷。

  先说优点:不尬聊,不搞洗脑教育,试图讲一个好故事,蒙古语的使用非常尊重历史,我看得一点也不出戏,这点很好。最后就是诚意。

  典型的主旋律电影大家也都见过,找个没人认识的小破导演搭个草台班子,然后拿着政府投资糊弄个垃圾玩意交差,这种电影质感极差,根本看不出来是电影,还经常要求政府部门和国企买单,强迫公职人员观看,然后豆瓣锁评,甚至连词条都没有。归根结底,很多人拍主旋律就是为了完成任务,顺便骗点经费,就没把这玩意当电影拍。但是这部红色之子,很明显看得到导演的用心,只是能力不足。

  我说一下我印象深刻的情节,一个就是相对官兵平等的解放军队伍第一次进入这个什么苏尼特区,路上看到一个蒙古贵族样的胖子踹了门口叉干草的农奴一脚,然后发现解放军进来了,不屑的抬起头来,投来恶狠狠的目光。这个情节既是交代了当地的历史背景,进而表达作者理解中为什么必须由共产党领导内蒙独立这样的一种创作思想。也是展现了乌兰夫等人进入蒙古不被当地人接受的这样的一个剧情设定。而且我觉得这一段BGM的呼麦挺带感的,那种剑拔弩张、枕戈待旦的情绪一下就上来了。

  还有就是最后对话里那段,关于汉人政权压迫那里,主角直接讲,汉人政权压迫汉人老百姓也没手软啊,言外之意蒙古人没有特殊性,统治阶级是无差别压迫的,这段的逻辑也是很真实了,导演敢这么瞎说大实话也是有胆量。

  不过说实话,优点也就到此为止了,剩下的倒也不全是缺点,但我认为确实是瑕疵。比如说整个剧本缺乏谋篇布局,根本不是一个有三幕七个情节点的完整故事。导演的剧本创作很明显就是按照历史发生顺序,把每一段情节单独拎出来进行相对娱乐化的改编,比如这段能加动作戏,就改成动作戏,这段可以改编的搞笑一点就改编成幽默情节。但问题是每一个段落之间没有平滑过度,更像是一堆碎片的堆积,而且通篇看下来甚至缺少一个一以贯之的矛盾点。主角的行为真是和历史一样,碰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就换个问题继续解决,然后又碰到困难,目的又变了。这倒不是不行,但是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看王家卫的电影,想到哪拍到哪,缺乏整体性。应该说导演是想做减法的,希望情节简单易懂,但是又没有完全减下来,还希望能尽可能还原历史,这就导致这部电影既没能成为类型片,又没法还原历史,高不成低不就。

  尤其是影片宣传中标榜的,这是一部融合了“西部片、动作片、悬疑惊悚谍战剧”等多个元素的电影,我最怕看这种宣传,因为上一个说自己大杂烩的还是@毕志飞导演的《逐梦演艺圈》。这种标榜往往是哪个元素也没做好的初学者喜欢用的宣传方式,实际上就是做不好减法,啥都想要,又把控不了。

  还有就是整体创作思路我觉得还是难以说服人,整个情节就是一个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翻版,无非加一些动作戏,但问题是,纵使乌兰夫天纵英才,就在代表大会上一番慷慨陈词,对方就倒戈卸甲以礼来翔了,这也太扯淡了,更何况以电影中的设定来说,乌兰夫的蒙语不太好,当地代表又大多不会汉语,就算乌兰夫说的真的带有洗脑魔力,说实话又有几个人能听得懂呢?所以最后的高潮对决以一场臆想出来的舌战群儒结束,实在是让人大失所望。

  然后就是一些电影外的话了,如果有争议都可以聊,那就是乌兰夫承诺不会没收牛羊,不搞集体化,以及跟喇嘛承诺不会干预宗教自由这点,虽然导演借乌兰夫之口说得理直气壮,但是屏幕前的我们都知道这些话已经被打脸了,所以我在爱奇艺上看的时候,女老师站出来说GCD都是骗子的时候,弹幕大多都是支持的,说她瞎说什么大实话。

  所以只能说有些话不能连起来看,不然就成了讽刺剧了。

  而且蒙古局势的操盘手实际上也不是中共,影片中一直不愿意正面表现为什么苏联不敢支持内蒙并入外蒙,也不敢表现为什么乔巴山元帅愿意放弃蒙古统一,因为这些事和中共斡旋的关系并不大,主要是英美的外交压力。苏联之所以不敢直接接管内蒙,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中国国内一直被批评为“帝国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雅尔塔协定,问题是外蒙归苏联,内蒙归蒋介石是雅尔塔三巨头定好的,彼时的苏联远没有跟美国叫板的实力,公然撕毁雅尔塔协定,就是对英美宣战,苏联根本不敢这么做,这是一切的前提,影片中虚构了一个自作主张的亿万懦夫来背这个锅,也是太过幼稚的处理。实际上,苏联只是通过抛出两蒙合并来增加中苏友好条约的谈判筹码,只是虚晃一枪的谈判手法,这并非哪个坏人的自作主张。

  至于乔巴山为啥最后一刻松口了,没有对内蒙进行经济援助,这实际上是蒋经国的谈判成果,这里就涉及了另一个历史背景,那就是彼时的外蒙古刚刚独立,急需国际社会承认,英美等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卫星锅兴趣缺缺,因此外蒙古的外交形势非常堪忧,这时候蒋经国带着父亲的命令远赴苏联前来面见苏联代表谈判,要知道45年的蒋介石集团是把斯大林当导师的,广场上两个大头像,一个斯大林一个蒋介石,这也是孙中山联俄联共外交政策的成果,更何况蒋经国本人也是流苏回来的,一口流利的俄语,又认同红色思想,他在大陆搞土改失败后,到了台湾又继续搞了土地改革,还好当地没有形成利益集团,所以成功了。因此,苏联对蒋经国是十分看好的,所以谈判进行的还算顺利。最终,蒋介石用承认外蒙古独立换来了外蒙古不再渗透内蒙的承诺,但是实际上蒋介石并没有跟乔巴山谈,中蒙双方实际上都是在和苏联谈,再由苏联居中制裁,这就有点像是幼儿园两个小朋友闹矛盾,都去找老师告状一样。

  归根结底一句话,蒙古的局势,根本不是场上的内蒙外蒙能决定的,背后是英美俄三国之间的角力,当大国做出决定,棋盘中的两方只有接受的份,没资格说一个不字,这里面虽然有乌兰夫的努力,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大背景,德王势力又怎么可能如此文明的束手就擒呢?归根结底来说,乌兰夫来到内蒙的时候,内蒙政权就已经没有选择了,小国的命运就是待宰的羔羊。这里面,不是合法政府的中共政权并没有什么能和乔巴山做交易的资本,毕竟中共也不是政府,乔巴山不需要中共的承认。所以影片中关于乔巴山为什么取消了对内蒙的经济援助讳莫如深,因为这事是蒋经国干的……我记得是蒋介石政府前脚公告尊重雅尔塔协定,承认外蒙独立,后脚外蒙政府就宣布取消了经济援助,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大家都看得明白。

  还有最后一点,看这部影片,我一直想着《英伦对决》,一个爱尔兰人,做着英国统战爱尔兰人的部长,但是私下里豢养极端分离主义势力,最后养虎为患反受其乱的故事。虽然不太搭噶,但是乌兰夫的身份很像是剧中的007,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按照英伦对决这样的剧本深度来改编,这出戏该有多精彩。

  当然了,乌兰夫同志和斯大林一样,都是个超越了狭隘民族观的大俄罗斯/大中国主义者,相比起成为格鲁吉亚或者蒙古的王,他们更在意能否在俄罗斯或是中国这样更大的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乌兰夫之所以被中国人记住,是因为他是中共创党元老,而不只是一个蒙古王。与之相对的,那个永远也回不了马来西亚政局权力核心的李光耀,更像个无奈的失意者。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红色之子-单刀赴会》观后感》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最近,朋友介绍我去看一位台湾畅销书作家——张德芬女士的书,并极力推荐其身心灵三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

    为响应河南科技大学团委、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共青团和学生会的号召,我们积极组建了"环境污染调查队”,于2022-2022年寒假在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对环境污染展开调查。活动开展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

    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青年教师演讲稿题目,希望大家喜欢!

    出租方房东<甲方>: 联系电话:  承租方房客<乙方>: 联系电话:  兹有甲房房屋一套,地址: 户型:门面房自愿租给乙方使用.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租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工作总结篇1  安全工作事关每一个幼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事关每一个家庭和社会稳定,事关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与合格人才的培养。我园一贯重视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始终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

    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篇1  来这里工作已经有1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来到公司这两个月的感受:  (一)良好的办公环境  公司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我们良好的办公环境。我们每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意味着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文的文章6篇,欢迎品鉴!第1篇

    言语,动词,意思:评论,言语。领袖或特殊人物在会议或聚会上的讲话。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作战训练安全讨论发言材料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篇一】作战训练安全讨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兴庆节、三月节和祭祖节,在中晚春之交举行。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祖先的信仰和春节习俗。它既有自然内涵,又有人文内涵。这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小

    抗击疫情是一场硬仗,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理性认知,认真防护,与前方“战士”比肩同行,共命运、心连心,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场疫情一场感悟说说(合集4篇),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