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xx年、20xx年和20xx年进行了七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
1982年机构改革
背景: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在同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决定,从国务院各部门首先做起进行机构改革,限期完成。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改革历时3年之久,范围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各级机关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1988年机构改革
背景:在1982年机构改革后,由于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原因,政府机构不久又呈膨胀趋势。因此国务院决定再次进行机构改革。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1993年机构改革
背景: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任务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1993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
1993年4月19日,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本次机构改革一个重大举措是,实行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进一步理顺了纪律检查与行政监察的关系,是统筹党政机构设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次机构改革的历史性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998年机构改革
背景/目标: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继1982-1983年改革、1987-1988年改革、1993-1996年改革之后进行的第四次机构改革。这次改革旨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将政府职能定位于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企业及中介组织放权。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1998年3月1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此次机构改革历史性的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xx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xx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20xx年机构改革
背景:20xx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20xx年3月6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改革委”),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组建商务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20xx年机构改革
20xx年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3月15日,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较之前减少1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这次改革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20xx年机构改革
20xx年2月28日,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建议国务院将此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打出了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同步进行的“组合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七次机构改革,也因其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一次重大系统性改革举措而备受瞩目。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如取消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更具有时代特征和政府转型意义。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趋向于大部门制的机构整合,一个是国务院机构的职能转变。除此之外还在改善宏观管理、改进社会管理和加强依法行政方面有新的内容。这些改革举措不仅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吻合,而且从全球视角看,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当代公共管理的一些趋势特征,这是本次改革的一个重大亮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xx年、20xx年和20xx年进行了七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
1982年机构改革
背景: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在同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决定,从国务院各部门首先做起进行机构改革,限期完成。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改革历时3年之久,范围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各级机关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1988年机构改革
背景:在1982年机构改革后,由于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原因,政府机构不久又呈膨胀趋势。因此国务院决定再次进行机构改革。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1993年机构改革
背景: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任务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1993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
1993年4月19日,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本次机构改革一个重大举措是,实行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进一步理顺了纪律检查与行政监察的关系,是统筹党政机构设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次机构改革的历史性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998年机构改革
背景/目标: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继1982-1983年改革、1987-1988年改革、1993-1996年改革之后进行的第四次机构改革。这次改革旨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将政府职能定位于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企业及中介组织放权。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1998年3月1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此次机构改革历史性的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xx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xx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20xx年机构改革
背景:20xx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20xx年3月6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改革委”),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组建商务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20xx年机构改革
20xx年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3月15日,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较之前减少1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这次改革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20xx年机构改革
20xx年2月28日,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建议国务院将此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打出了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同步进行的“组合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七次机构改革,也因其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一次重大系统性改革举措而备受瞩目。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如取消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更具有时代特征和政府转型意义。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趋向于大部门制的机构整合,一个是国务院机构的职能转变。除此之外还在改善宏观管理、改进社会管理和加强依法行政方面有新的内容。这些改革举措不仅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吻合,而且从全球视角看,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当代公共管理的一些趋势特征,这是本次改革的一个重大亮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工作不断深入的需要,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推进,构成4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重要内容。
1981年以来,党中央部门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9年集中进行了4次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xx年、20xx年、20xx年集中进行了7次改革。
改革坚持正确方向,抓住重点领域,解决突出问题,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体制机制保障。
●1982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力求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利条件,较大幅度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改为经济组织。国务院工作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
同时,党中央部门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主要是解决各级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快速膨胀、各级领导班子人员过多、年龄老化的问题。
●198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同年,党中央部门机构改革也开始推进。这次改革重点抓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实施党政职能分开,理顺党的工作部门和行政部门、党的工作机构和政府机构、党的群团组织和党务工作部门之间的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
●199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这一轮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任务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过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为41个,加上18个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共59个,比原有的86个减少27个。
党中央部门机构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原则,确立了新时期中共中央工作部门的基本格局。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这一轮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1999年党中央部门机构改革
这一轮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要有利于坚持、加强、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减少职责交叉。
●20xx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这一轮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为28个。
●20xx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这一轮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为27个。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20xx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这一轮机构改革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撤销铁道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等机构。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为25个。
总的看,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都顺应当时的需要,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历次改革的形式不同、任务不同、重点不同,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任务作出的适当调整。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历程可以看出,党政机构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筑就要适应新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