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相同点
1、两个城邦都很重视教育
在斯巴达,教育被当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家事业,并具有严格的国家性质。传说中的斯巴达国家的创始人库古就曾指出,教育是一个立法者应该加以考虑的最主要和最重大的事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斯巴达的教育几乎完全由国家控制,家庭几乎不承担教育的任务。
与斯巴达一样,雅典也高度重视教育。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利不赡养父母。
2、两个城邦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除了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之外,即使在公民中,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正如弗里曼所说,“希腊的教育是少数上层阶级弟子的教育,而不是城邦所有人口的教育”。
3、在教育过程中都注重使用体罚
在斯巴达,为了养成艰苦的生活习惯、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给予儿童的饮食起居条件极端简陋、苛刻,使之习于忍耐饥寒,还用残酷的鞭打和野兽的扑咬作为训练的手段。
雅典学校的教师地位很低,有些还是获得自由奴隶,加之当时受客观条件限制,教与学都很困难,教师经常使用体罚,教学方法粗暴。
4、两个城邦都进行体格检查
斯巴达的公民子女出生后,有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质情况。
雅典的公民子女出生后,也要进行体格检查,所不同的是,雅典儿童的体检是由父亲负责进行。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不同点
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国家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家所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所有的开支均由国家来承担,青少年必须免费接受教育。
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不完全依靠由国家来控制教育,而是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定期缴纳学费。
2、教育机构不同
为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斯巴达从7岁至18岁的儿童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在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等品质。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
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等。教育程度不齐,流派很多,大可任意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3、教育目的不同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拉哥尼亚平原,肥沃的土地适宜于农业种植,而成为古代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由于地处内陆地区,斯巴达与外界交往极为便利。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斯巴达不仅实行专制的奴隶主贵族统治,而且经常与其他城邦发生战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巴达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特征的教育制度。其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富有勇武精神和爱国精神、善于战斗并有持久斗志的武士。
雅典地处阿提卡半岛,三面临海,交通便利,航海和商业贸易发展较快,经济较为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有利于接受古代东方文化。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实施,促进了各家各派学说的争鸣与发展,而这种状况又奠定了雅典哲学、科学、文化、艺术和教育繁荣昌盛的基础。雅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道德高尚、能言善辩的公民和商人,即“身心既善且美”的人。
4、教育任务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每一个斯巴达人在经过长期而严肃的训练后,成为一个坚忍不拔的战士和一个绝对服从的公民。因此,荣誉、勇敢、坚毅、强壮的体魄、娴熟的军事技艺、对城邦的绝对忠诚、对权威的驯服、对长者的尊敬等,就成为每一公民都应具备的品质。
而雅典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体、智、德、美诸育,不仅要求把他们的子弟训练成为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积极活动家,简言之,就是雅典的合格公民。
在女子教育方面,斯巴达给予了高度重视,基本上是在体育和道德方面接受与男子大致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其社会地位较高,有一定的社会自由,并享有一定程度的对城邦事务的参与权。但雅典女子政治、经济、婚姻等地位较为低下,并且不得参加社会活动,仅仅是深居内室,学习一些家庭主妇所必需的家务知识而已。这不能不说是雅典和谐发展教育的不和谐之处。
5、师资队伍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而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之比较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其教育制度:斯巴达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质情况。只有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儿童7岁前,在家中接受母亲或保姆的养育和照管,受国家监督;7-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18-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开始接受正规军训;20岁,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开始服兵役;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参加民众大会的权利。可任官职,任需参战和军训;60岁,免除兵役。
其教育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祭祀等,训练绝对服从精神。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
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
其教育内容:7岁之前实行家庭教育;7岁后进入文法或音乐学校,接受读写算和音乐舞蹈教育;到13岁左右,一方面继续文法学校或音乐学校学习,另一方面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到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继续学习,开始工作。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到20岁,授予公民称号。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之比较斯巴达处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平原,北部是高山,南部是岩石海岸,与外界交通不便,然而境内土壤肥沃,(涵毅教育)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发达。政治是保守的军事贵族寡头统治,为了政府和奴役土著居民,举国皆兵。斯巴达教育的特点是: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教师内容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教育是国家事业。婴儿出生经长老检验,无残疾、体质强健的可由母亲代国家抚养;(教育学考研)7岁以后送到国家教育场所接收系统教育直到30岁;30岁成为公民,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担任官职,战时则战斗,60岁解除兵役。斯巴达教育特点不代表雅典教育的发展特点,但是对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形成仍然有影响。
雅典三面环海,有优良的港湾和丰富的矿藏,工商业发达,是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贸易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奴隶主民主政体。雅典教育的特点是: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身心和谐发展包括:身体健美,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等美德。教育体制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7岁以前在家里接受教育,十分重视游戏和玩具的教育作用。7岁以后的男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7--12岁的男孩子进的学校有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13岁以后可以到角力学校进行体育训练,16岁以后可以到体育馆接受更为系统的体育训练。18岁接受军事训练,但是国家不统一要求,由青年自己决定。在军事训练中,可以学到一定的航海知识和政治法律知识。20岁,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
助记:
①地理环境
②政治背景
③教育目的
④教育方法
⑤教育体制
斯巴达:适合农业
军事寡头独裁
战士、军事
野蛮、鞭笞
专制型
雅典适:合工商业
奴隶主民主政体
公民、身心和谐
温和、民主
民主型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