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省市县乡村自下而上、集中换届之年,我省乡村换届工作正有序开展。近日,省委书记许达哲主持召开乡村换届工作座谈会,强调引导干部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和选举结果。
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进”不争位、“退”不气馁、“留”不松劲、“转”不浮躁,考验的是党性觉悟、思想境界和胸襟气度。粟裕“两让司令”、黄克诚服从组织安排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许光达几番自请降衔、喻杰主动退出领导岗位建设家乡……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领导干部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的例子不胜枚举,成为党性党风的生动体现。
追求进步,希望在更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既是人之常情,也是事业前行的动力。面对“退”“留”“转”,尤其需要长远的眼光和良好的心态——以人民的事业为重,以个人名利得失为轻。比如,坚定为官做人之道,坚信进步提拔靠自己的本事,坚决不走旁门左道;再如,客观看待自身,是不是许多事情没有做好,或者还有许多技不如人的地方,少沉浸在那些“非我莫属”“我最合适”的自我感觉中。只有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党员干部方能正确对待进退、得失、荣辱。
换届是正常的人事更替,可别把干劲也换没了。无论组织重用与否,努力干事创业,老百姓自会记在心中。即便是“退”和“转”,也能“退位”不退力、“转岗”不转责、“交接”更交心,把任上固定下来的好经验、好办法传授给后来者,再扶一把、送一程,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抓好“三农”工作等出主意、提建议。
好干部是“管”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选准用好公道正派、清廉有为的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归根结底要靠制度来保障,要由组织来兜底,必须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铁的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让“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发挥余热、“留”者意志不衰、“转”者积极适应。
此次换届,正值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历史节点,选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配出结构优能力强的好班子、换出心齐气顺劲足的好面貌,方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换届是一块“试金石”,领导干部作为换届的当事人,能否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保持良好心态,既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和胸襟气度,也直接关系换届风气、关系党的形象。必须要从大局出发,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正确对待组织安排。
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有了敬畏之心,心中就有了准则和规范,才能进则奋发有为、退则坦然面对、留则意志不衰、转则迎接挑战。要以党的事业为重,把权力地位看得淡一点,无论进退留转都坦然接受组织和人民的选择,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谨慎用权,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以权为轻、以责为重,以官衔为轻、以服务群众为重,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
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个人的进步,除了自身努力外,更多的是党组织信任、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是人民群众支持拥护的结果,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履感恩之责、常行感恩之举,时刻反省一言一行,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组织的安排,是有着大局的考量,不管换届中进退留转,一定要正确对待,不能认为组织不重视,更不能到处发牢骚,而应以服从组织为原则,正确处理个人愿望与组织需要、工作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关系,讲规矩、顾大局,正确对待组织的挑选,积极支持和服从组织的人事安排。
以进取之心对待事业。强烈的进取心,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动力。不管换届中进退留转,都要始终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和行动自觉,强化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意识,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要坚决克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被动情绪,消除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观念,祛除虚浮与沉沦思想,不推诿责任、不回避问题,敢抓敢管、迎难而上,不辜负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恪尽职守,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随着我市机构改革的深入开展,进退留转等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问题,现实地摆在了每名党员干部面前。机构改革是一场政治“大考”,不仅考验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和作风养成,还考验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境界和人品官德。能不能经得起组织考验、有没有政治定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党员干部如何对待个人“进退留转”。
应该说,我市广大党员干部面对“进退留转”,能够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也有少数干部思想产生波动,有的心浮气躁,为了能在职务上“升级进档”,不是集中精力干工作,而是忙着跑门子、托人情;有的自知“年龄过杠、提拔无望”,便得过且过,精神不振,为官不为,当起了撞钟和尚;有的过多地考虑个人“得失”,向组织提“要求”、讲“条件”,一旦不能满足,便精神不振,牢骚满腹。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损害党的干部的形象。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自觉淡化“官”念,“立志做大事,不求做大官”。
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必须顾大局识大体。当前,正值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和专项工作,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凝聚力量、创新发展,关键在干部。对于机构改革,社会最为关注、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哪些单位减、哪些单位并。这次机构改革人事安排,不同于平时的个别干部调整,也有别于正常的换届工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忠诚,保持政治定力,一切以大局为重,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组织需要你到更高层次从事领导工作,就要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以一流的工作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组织需要你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就要愉快地把党的事业的接力棒传递到年轻同志手中,一棒一棒传下去;组织需要你继续留在现任岗位上时,就要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勤勉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组织需要你到另一个岗位工作时,就要愉快地到那里开创新的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必须保持平常心态。能否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胸襟气度,直接关系社会风气,关系党的形象。《围炉夜话》有言:“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一些干部之所以在“进”“退”之间纠结,说到底还是“名利”二字放不下、闹心头。人生有涯,官位有止,而事业无尽,“进”与“退”是干部队伍新陈代谢的正常现象,更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客观需要。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知足感恩,做到客观认识评价自己、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在“进退留转”面前要守住一颗平常心,不仅要守在严格纪律的行动上,更要守在思想深处,守住节操、守住人品官品、守住共产党员的形象,不可心理失衡、言行失度、党性失规。“进”意味着责任加重,“退”意味着奉献大局,“留”意味着当好传人,“转”意味着迎接挑战,只要充分理解了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就会以一颗平常之心迎接组织的考验和挑选,做到“进”得坦然、“退”得豁达、“留”得安心、“转”得愉快。
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始终保持豁达胸怀,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以平常之心对待官位,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坦然面对个人的职务变动和“进退留转”。“进”就要奋发有为、不骄不躁。不能把“进”看作成长进步的唯一标准和追求,既要看到组织的信任,更要看到肩上的责任,把新的工作岗位作为干事创业的新起点、施展才华的新舞台,把组织的信任转化为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动力;“退”就要坦然面对、不忘初心。作为党的干部,要认识到“退”的只是职务,不是责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永远不能“退”;“留”就要忠于职守、意志不减。要认识到,干部调整是从党的事业发展大局出发的,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要看全局、看长远,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职责记在心头、把群众放在心中,做到热情不变、劲头不松、意志不减;“转”就要再接再厉、迎接挑战。面对转岗,要把新岗位作为干事创业的新平台,不能“挑肥拣瘦”,更不能“讨价还价”,要以更加担当实干的精神状态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投入新工作、学习新业务、干出新业绩。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