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实验设计方案范例【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篇1
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会理x益门片区白果湾乡双河小学 陈发刚
一、实验名称:产生了什么气体
二、教材名称:本实验设计选自课标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三、原实验设计的不足: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中包括: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气体三部分内容。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这本分内容是实验的重难点所在,教材上曾这样写到:“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里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会有什么现象呢?”但是,说得好听,做起来却很难成功。我虽然经过多次后把蜡烛的火焰浇灭了,但却把玻璃杯里面的液体洒了一地,搞得十分狼狈。而且教材中所做的实验到最后也没有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产生了什么气体”,只好说:“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像这样的实验,不但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实验过程很是不卫生,就连实验的最终目的都没有达到,而是借助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说明了“产生了什么气体”,打击了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
四、创新实验的原理: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五、实验器材:
小苏打一瓶,白醋一瓶,带瓶塞的细颈瓶一个,集气瓶一个,连接成“U”型的玻璃导管一根,盖集气瓶的玻璃盖片一块,蜡烛一根,火柴,澄清的石灰水五分之一瓶。
六、实验方法:
1、将准备好的带瓶塞的细颈瓶,集气瓶,连接成“U”型的玻璃导管,玻璃盖片如图连接,然后再在细颈瓶内放入三匙白醋和一匙小苏打,收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所产生的气体。(注意:收集气体一定要盖上玻璃盖,这样才容易收集气体,别以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就一定会沉下来,其实玻璃管里产生的气体到了集气瓶里会产生一种推力。)
2、把集气瓶里收集到的气体盖住瓶盖,小心移到蜡烛火焰的正上方,让瓶口高于火焰两三厘米时,迅速移开玻璃盖片,缓慢地把集气瓶里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焰,此时,蜡烛的火焰会熄灭。(注意:不能倒得太快,否则效果反而不好。)
3、如“1”重新收集气体后,再把澄清的石灰水迅速地导入收集有气体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盖观察。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此时,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学生: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的石灰水会使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七、实验结论:
实验方法“1”——产生一种比空气重的气体;
实验方法“2”——这种气体能浇灭蜡烛的火焰;
实验方法“3”——这种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综上现象: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
八、实验的创新之处:
浇灭蜡烛明显而卫生,不用担心醋酸钠溶液洒出;同时,能用实验的方法告知学生“产生了什么气体”,而不是借用科学家的话。使实验的过程更完整,同时培养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20xx年5月4日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篇2
缓控释肥施用量及施用方法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课程:作物栽培学
班级:种子科学与工程131(专)
姓名:王晓玲
学号:1341014126
缓控释肥施量及施用方法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试验目的
缓控释肥是一种对肥料养分释放速度进行调节的新型肥料,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技术手段来调控肥料养分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实现肥料中养分元素的供应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基本相同,实现动态平衡,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本研究主要开展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春小麦生产中的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方法研究。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区位于河西学院农学实训基地,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海拔1410~1700米,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年降雨量131mm,年平均气温6℃,年平均最高气温15℃,年平均最低气温0℃,全年日照3000小时。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白菜。
1.2 实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宁春8号。供试肥料为金正大缓控释肥(N+P2O5+KO>45.0%,N-P250-K20=25-12-8,由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3 实验设计
1.3.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划分小区,如下图:
(注:保护行90cm,走道40cm,小区长3.5m。宽2m,三个重复。行播量:19.6g)
1.3.2 四个施肥水平A1A2A3A4和两个施肥方法B1B2随机区组排列,(施肥水平A1=0kg/kg2,A2=450kg/hm2,A3=675/hm2,A4=750ke/hm2)四水平。
施肥方法设为B1:肥料全部作为基肥结合翻地深施;
B2:50%肥料作为基肥,50%作追肥,在分蘖期一次性追施。
区组1:A1B1 A2B1 A3B1 A4B1
区组2:A1B2 A2B2 A3B2 A4B2 ( 注:共8个水平 )
1.3.3 田间小区播种方法:条播法共播种17行,行距12cm,播种深度3.5cm。
1.4 观测项目与方法
1.4.1 生长速率的测定(即生长发育动态观测)
生育期的测定可判断小麦玉米速率的快慢。记载出苗期,三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的日期。根据日期的早晚可判断玉米生长速率的快慢。
(1)出苗期:整个小区50%的植株主茎叶露出胚芽鞘的日期。
(2)三叶期:第三片叶子长出2cm的日期。
(3)拔节期:植株主茎第一节间生长2cm的日期。
(4)抽穗期:族叶叶片全部抽出的日期。
(5)开花期:全田50%以上的小麦开花的日期。
1.4.2 叶面积系数的测定
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10-20株,洗涤剪根,测定时将全部的叶片剪下即称重。再按比例选取大,中,小老嫩叶片30片,分成三等分,每10片叶叠整齐,切取中段3-5cm长,得到标准叶片立即称鲜重,然后挨个铺平后压在米尺下,量其总宽度,长宽乘积即为部分叶面积。
全部叶面积=部分叶面积*全部叶面积重/部分叶面积重
单株叶面积=全部叶面积/取样株数
叶面积系数=每公顷叶面积/每公顷土地面积=每公顷叶面积*每公顷基本苗数/10000*10000
1.4.3 考种
小麦成熟后每小区取20株,测其经济产量及性状。分别测小麦麦穗的籽粒数,粒重,千粒重来测定两因素。因水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并测定金正大缓控释肥施用量的4个水平集施用方法对春小麦的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株高:由地表量到生茎穗的顶端(不带芒)
(2)分蘖总数:包括抽穗和不抽穗的全部分蘖。
(3)有效分蘖数:抽穗结实的分蘖数。
(4)穗长:自穗轴茎部量到穗顶部,如有分蘖穗也量其长度。
(5)小穗数:指全株所有穗上的全部小穗总数,包括无效小穗。
(6)籽粒数:全株上全部小穗的总籽粒数。
(7)单株平均籽粒数:所测植株所有有麦穗脱粒之后称重求其平均值。
(8)千粒重:以两个1000粒分别称重,求其平均值。
1.4.4计算肥料的利用率(N,P,K 含量)
测定土壤中剩余N,P,K含量,计算小麦吸收同化剩余的N,P,K。以此来判断N,P,K肥对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石元亮;抑制剂型缓释肥将成主流[N];江苏农业科技报;20xx年
(2)赵秉强;发展有机无机肥料 优化化学肥料养分[N];农资导报;20xx年
(3)曹倩,贺明荣,代兴龙,等. 密度、氮肥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4):815-822.
(4)高聚林,刘克礼,刘瑞香,等. 不同栽培条件对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2003(3):85-89.
(5)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xx年01期
(6)张宝良;;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对水稻金早09的增产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xx年03期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篇3
制作“叶脉书签”设计方案
20102401172 刘灯媛 20102401159 吴婉娴
20102401034 沈于如 20102400111 王能
20102401013 罗俊杰 20100004010 刘洋
指导老师:罗秀玲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1、涉及的中学化学知识
本探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57页的家庭小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其制作原理涉及到碱的腐蚀性问题。碱会破坏叶肉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因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碱性的溶液能够将脂质带走,其实质也就是碱能与酯反应,最终导致细胞膜破裂,从而使叶肉容易被刷去。通过制作叶脉书签,同学们可以对强碱NaOH的腐蚀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选题的意义(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叶脉书签制作,培养学生动手、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采集各种形态的植物叶片并制作成精美的叶脉书签,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进而提高审美情趣。(3)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叶片的选择,制作时溶液的浓度、加热时间,漂洗的工艺,染色效果等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出一套叶脉书签制作的最佳方案。学生亲自动手,并积极参与集体讨论,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加深对相关生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各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实验反应原理
叶片的叶肉中含有大量多糖物质(淀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叶脉(纤维)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网状叶脉)的树叶,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留下网状脉,制成叶脉书签。
三、实验所需药品仪器
1、药品
树叶:比较坚硬、网状脉比较明显的叶片,如桂花树叶、白玉兰花叶、紫荆叶、芒果树叶、木瓜叶、榕树叶等。
颜料、NaOH固体、Na2CO3固体、20%的双氧水或漂白液
注:需要配制的溶液浓度有:2%、4%、6%、8%、10%NaOH溶液
需要称量的药品有:氢氧化钠2g、4g、6g、8g、10g各一份
碳酸钠5g共五份
2、仪器
烧杯(500mL)、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天平、镊子、牙刷、试管刷、玻璃板、报纸、滤纸
四、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与实验装置图
(一)基本步骤
1、选材: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用清水洗净备用。
2、配制实验所需溶液。
3、加热:把碱液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近沸时把叶片浸入溶液内,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时间长短要根据叶片而定,以叶肉容易被刷掉为度,一般在10分钟左右。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叶肉有脱落)即可。
4、漂洗:停止加热,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漂洗干净(一般在两次以上)
5、刷洗:将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叶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净后放到滤纸(或报纸)上晾干。
6、漂白:用20%的双氧水(或漂白液)漂白叶脉,约15分钟。
7、染色绘图:可以用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各色颜料、品红等对叶脉进行染色。
8、晾干:放在报纸上晾干后夹在书中。
(二)探究内容
1、探究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腐蚀效果
表1
碱液
使用的树叶
煮沸过程树叶的现象
2% NaOH溶液
白玉兰叶/桂花叶
4% NaOH溶液
6% NaOH溶液
8% NaOH溶液
10% NaOH溶液
2、探究Na2CO3和NaOH不同配比的腐蚀效果
表2
碱液配比
使用的树叶
煮沸过程树叶的现象
5gNa2CO3、2gNaOH、100mL水
白玉兰叶/桂花叶
5gNa2CO3、4gNaOH、100mL水
5gNa2CO3、6gNaOH、100mL水
5gNa2CO3、8gNaOH、100mL水
5gNa2CO3、10gNaOH、100mL水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篇4
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xxx胡家初级中学 戚文波
一、实验名称:乒乓球在物理力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乒乓球的实验应用很多,可以探究能量转换、重力方向、力的作用、弹力、热胀冷缩、惯性等,在这里我只演示3个小实验,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算作抛砖引玉。
三、实验器材:乒乓球 电吹风 水 矿泉水瓶
四、实验过程
演示一:浮力产生的原因
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如图甲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直到水倒满后,乒乓球还沉在水底并没有浮起来。原理:因为乒乓球下部没有水,所以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只有水对乒乓球竖直向下的压力,所以乒乓球始终沉在水底。如乙图当用手指堵住瓶颈的出水口,使水慢慢流下并注满玻璃管后,乒乓球上浮。原理:由于乒乓球的下部有了水,所以受到了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差(浮力),由于乒乓球所受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球上浮。
演示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乒乓球盖严瓶口,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乒乓球也不会下落。原理:瓶内除了水外没有空气,乒乓球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不会掉下来
演示三: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 开动冷风或热风吹动乒乓球。 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原理:由于流体流速与压强的作用:流速大压强小。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演示一由于密封性不高,倒水时一定要迅速。
(2)演示二要注意排尽空气,并选用较硬的大口径饮料瓶,动作要轻柔,可以先把它们倒置在水中在慢慢提离水面。
(2)演示三可以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但不能过大,动作要稳定。
六、实验的优点:
1、实验的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醒目、趣味性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
2、器材简单、便于寻找(乒乓球和饮料瓶就在我们身边),方便于老师和同学都能制作
3、将教材及生活中学生只能观察到的静态的、抽象的实验现象转化成可感知的动态的过程
七、体会
乒乓球的这些实验看着简单,却给物理教学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能留心观察加以应用,就能培养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课后小制作、小发明。通过制作、演示、观察、分析、归纳等,增强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篇5
教 育 实 验 设 计 方 案
设计人: 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
课题
名称
Flash动画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作用的研究方案
实验
目的
研究Flash动画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实验
的
内容
学生的听课情绪、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自我评价能力
实验
假设
(1)Flash动画课件能提高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听课情绪。
(2)Flash动画课件能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3)Flash动画课件能使初中生更好地完成课堂作业。
(4)Flash动画课件能提高初中生的物理考试成绩。
(5)Flash动画课件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
实验
对象
学校
人数
男
女
班级
平均年龄
实验
时间
时间: ____年_月____日——_____年__月_日
共____周,每周____学时。
实验
变量
分析
设计
(自变量X)
X=Flash动画课件
实验
反应
变量
分析
(因变量Y)
因变量类型
测量项目
测量工具与方法
Y1:学生的听课情绪
Y2:理解能力
Y3: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Y4:考试成绩
Y5:自我评价能力
Y1的测量:听课的人数;回答问题的次数、比例
Y2的测量:对知识点的理解、消化能力
Y3的测量:作业的完成率及正确率
Y4的测量:周测、月测、期中测试
Y5的测量:自我总结、评价
Y1的方法:由认可老师记录
Y2的方法:问卷调查
Y3的方法:教师统计
Y4的方法:教师统计各种考试两个班的学生的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众数、平均分等。
Y5的方法:学生自我鉴定
可能出现
的
干扰变量
分析
干扰来源
控制的方法
Z1.学生的基础水平不能
Z2.Flash动画课件的设计、使用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Z3.教师的能力、水平、态度等。
Z4.教学环境
Z1的控制:尽量抽取基础水平一致的两个班。
Z2的控制:合理地设计、利用Flash动画课件。
Z3的控制:采用同一个老师教学。
Z4的控制:在同一教室授课。
实验
的
主要
模式
实验组、对照组的前侧后测设计
(1)利用里克特量表对预期的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并分别从两个自然班中选取部分学生组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和控制组。
(2)利用调查问卷对实验对象进行学习风格、能力结构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具备的能力状况,为以后的效果分析扫清障碍。
(3)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行为观察记录表、反思日志表、调查问卷、里克特量表等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4)在研究进行两个月左右时对学生这五种能力的发展进行形成性检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进行补救。
(5)半个学期后,对学生这五种能力的发展进行终结性检验,验证实验假设是否成立,如成立,用实验数据证明,如不成立,说明原因。
对本方案
的
评价意见与建议
评议人(签字): 年 月 日
广西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黄剑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