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意思就是 个人或 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 方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四五规划报告(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十四五规划报告
多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抓手,大力实 施 XX 等重点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一)加强宏观指导,健全人才工作格局。
印发了《关于 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颁布 X 个中长期人才规划、X 个人才队伍专项规划、X 个重点领域人才规划,形成了配套协调、科学规范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建立了党 委和政府领导人才工作联系点,加强对重点领域人才工作的指导。
(二)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干事创业环境。
先后出台《XX 人才资源开发条例》、《XX 人才市场条例》、《XX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 XX 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 XX 人才发展“小环境”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的若干规定》等 X 多项政策法规文件,推动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三)推动内引外联,为科学发展聚集英才。
各级党委政 府主动作为、服务一线,支持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促 进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和重点项目健康快速发展。市党委政府 借助 XX 等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需要,柔性引进院士 XX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 XX 名,全职引进博士 XX 名。加强同国内著名高校人才交流合作,与 XX 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 XX 大学签署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推动 XX 与 X 签署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 XX 试点基地协议”、“共建研究生骨干地方短期挂职锻炼 XX 基地协议”等,开辟了引才的新路子。各县还搭建校企合作平 台,组织各类企业赴国内高校引才聚才、建立合作关系,取得 了良好效果。
(四)打造创业创新载体,增强人才工作实效。
市党委政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启动建设了 XX 产业“人才高地”。创建了 XX“人才特区”,进一步增强对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聚集效应。大力实施面向 X 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市专家服务团等,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实效性。建 立市科
技创新团队 X 个,已承担国家及市科技项目 X 项,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以来,市党委政府共表彰“XX”XX 名,累计投入奖励专项经费 XX 万元,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重才爱才氛围。
(五)加大育才力度,提升各类人才素质。“十三五”以 来,市组织 XX 万人次参加了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组织 XX 个职业工种、XX 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选拔高级工 XX 人、技师 XX 人、高级技师 XX 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XX 万人、农业职业技能人才 XX 万人、农业专项技术人才 XX 万人。实施 XX、XX 等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到市、发达地区或国 外科研机构、医院、高校进行中长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素 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总结近些年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委在人才工作上只有发 挥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 务”的职责,才能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人才工 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 树立先进理念、开阔用人视野,才能解决体制机制性障碍,克 服人才工作中重财轻人、重使用轻开发、重资历轻业绩、急用 现引等问题,才能打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三是必须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只有把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人才队伍建 设的根本着力点,不断深化人才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 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畅通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流动的渠道,才能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必须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创新人才政策,增强对人才的服务功能,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才能形成吸引、聚集各类优秀人才的洼地。五是必须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重才、引才、用才、育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才工作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二、“十三五”人才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从宏观上看: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市人才占 总人口比例为 X,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X 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X 万人,高层次科技人才 X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仅有 X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在职中青年专家 X 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X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在职人选 X 人,与全国各市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很低。
二是人才结构、分布不够合理。从全市人 才队伍结构来看,传统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普通型人才 多,产业化人才少;基础研究人才多,实用型人才少;继承型 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从区域分布来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城 市,山区、农村的人才相对较少;从行业分布来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农牧等领域,而能源、化工、冶金、建材、 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非常短缺。调查统计显示,到“十三五”末,我市能源、化工等 X 个重点领域现有人才 X 万人、缺少 X 万多人,其中能源化工缺 X 万人、装备制造缺 X 万人、XX 产业缺 X 多人、新材料缺 XX 多人、现代农业缺 XX 多人。
三是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健全,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人才评价不够科学,特别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建立起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简单、粗放。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受表彰的人往往 “老面孔”较多,对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破茧欲出的中青年人才缺乏激励;薪酬激励机制尚未普遍形成,人才价值难以有效体现。人才使用机制缺乏活力,导致人才流向党政机关的多,出现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现象,带来人才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用人唯亲不唯才、放手不放心,没有成熟的用人机制,缺乏人才吸引力。
四是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领导和企业存在“引人不如引资”、“引智不如引项目”、“重硬件投入、轻人才投入”等思想观念,有的还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所有轻所用的现象,导致人才“引进来、用不好、留不住”。有的崇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对引进区外人才比较重视,对本地本单位人才关注不够。
五是人才工作经费普遍投入不足。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 XXX 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津贴等专项经费, 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经费较少。
从具体问题上看:
一是人才市场化配置不畅,人才流通困难。受编制、身份的限制,一些单位急需紧缺的人才引不进来; 一些地方对引进人才在户籍、社保等方面存在政策“壁垒”, 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职称评聘受限,影响人才稳定。特别是基层科研、文化、医疗、学校等单位,符合职称评聘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多,但由于受职称名额限制, 许多人难以评定职称或职称晋级,成为当前影响人才队伍稳定的焦点问题。
三是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业绩考评为核心,以考评定津贴、定优劣、定奖惩的激励制度尚未建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平均主义现象,分配
不能向优秀人才倾斜,不能向关键岗位倾斜,导致有事无人干,有人不干事。
四是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由于地区发展、行业发展不平衡和基层待遇差、发展空间小等,导致人才结构、分布失衡,产生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现象。
三、加强我市“十四五”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要 加强顶层设计,综合分析、整体谋划,重点突破、统筹推进。
(一)健全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党管人才合力。
一是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以贯彻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全市人才工作决策 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推进的 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 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 重。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调动各行业做人才工作的主动 性创造性,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人才工作合力。
二是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整合市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才工作机构,组建新的人才工作机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 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 度。
三是健全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长效机制。按照市人才规划 部署,细化工作内容,分年度、有步骤地深入实施,重点围绕 急需紧缺人才的引、留、用等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抓好落 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人才规划实施中出现的 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的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估和考核体系。
(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 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 度。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 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研究制定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 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进行人才投入。
二是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疏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才相互流动机制,盘活人力资源,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生产一线流动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的津贴标准,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才在不同地区、 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提供保障。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机制,整合我市各类人才资源市场,积极培育、扶持新型专业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健全人才市场服务标准,形成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
三是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依
据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既突出用人单位评价人才的主体作用,也要注重发挥业内专家在标准制定及评审工作中的作用, 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公平的评价规则,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四是健全人才待遇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本地人才,要给予与引进人才同等待遇;企事业单位选聘的急需紧缺或关键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制定高端人才、优秀人才休假疗养制度。大力开展“XX”评选活动,对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
(三)推进人才政策创新,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政策。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实施一批人才培养中长期项目。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高层次的全国性、国际性专业论坛,为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探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通过保留身份、项目支持、奖励等方式,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逐步向企业集聚。
二是完善稳定与用好人才的关爱政策。大力实施市“XX”工程。完善在 XX 工作的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选的津贴发放办法。适应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依托 XX 经济区建设、XX 扶贫攻坚和“XX”园区建设等工程,重点打造一批人才平台,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
重视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和高端人才工作站,完善配套设施和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三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深入实施市“XX 引才百人计划”,大力吸引海外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方面的人才来 XX 创新创业,并完善我市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特殊政策措施。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支持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我市大型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加强人才开发的国际交流合 作,通过建立产学研联盟等,加强我市与国外知名院校、科研 院所和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
四是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 织人才发展专项政策。研究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的意见,加大非公经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力度,引 导专业技术人才到非公经济组织创新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 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
(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一是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开发投入,重点扶持高中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速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每年遴选一批企业班子成员及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采取合作培训、外派、委托培养等形式,到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商务基地或国内发达地区研修或挂职锻炼。继续实施“XX”名校长名医培养计划,选拔中小学校长、骨干医生到沿海发达省市挂职锻炼或研修。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 XX ”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优势特色功能区、产业项目和重点学科,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强化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资助、激励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凝聚、培养、使用人才的引领作用。推进市能源化工、葡萄产业、设施农业、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多领域、多专业、多层次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人才高地建设规划和落实工作,着力打造 XX 四大“XX”品牌。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看建筑类央企发展趋势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十四五”建筑行业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潜在的市场风险,将会对建筑行业央企的市场经营提出更大的挑战,建筑类央企在“十四五”期间应该朝着业务细分方向更精准,区域布局更加聚焦,打造“大经营、强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经营体系。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方向来看,“改革创新”依然是主旋律,“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时,重点围绕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筑类央企“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纵深发展。
国际化——手拉手一起“走出去” 基于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步饱和,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各大建筑央企国际化步伐将会进一步加速,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国家政府框架项目的进一步收紧,“十四五”建筑央企在国际上面临的不应该中资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与国际工程承包商之间的竞争。
从南北船合并的背后逻辑上来看,“十四五”央企改革也将会朝着世界一流的方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的推进国际化,依靠技术、质量、资金等综合实力与国际标杆企业开展竞争,业务同质化的央企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合并,减少海外之间的竞争,不仅要“做大做强”,还要“做强做优”,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
市场化——占领细分领域品质至高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建筑业也将会朝着“高品质、高科技、惠民生、强运营”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大建筑类央企尤其是下属二级单位,作为国家队在细分业务领域上做精做优,而不是同质化竞争,为了短期考核目标到处打猎,
鳄鱼老虎一起抓,忽视建立细分业务核心优势,则会导致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即使抓住短暂的政策机遇,后续增长动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面临“群雄逐鹿”的建筑市场,各大建筑央企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解放思想,合作共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纵连横,提升综合项目运作能力,打造细分市场的品质项目。笔者认为,未来只有具备专项细分领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而在细分领域的选择上,“十四五”规划上一定要开展排查式、系统性的外部市场研究,并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优势,内部与外部两者步调一致才能够走的更快更远。
区域化——守住重点优势区域几座城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国家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区域政策至关重要,如何紧密结合自身区域情况,开展区域布局,笔者认为在守住自身区位优势的同时适度区域布局。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区位优势,有些企业盲目加快全国区域布局,但由于人力资源、资源投入的限制,往往导致区位优势区域的项目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守住自己的“山头”,充分挖掘自己“山头”的优质项目,这就要求企业在区域发展上,立足区域长远发展,站位更高,从政府的角度看待项目,从民生的角度看待项目,解决区域发展的痛点,集合项目前后端的优势产业
链上下游资源,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打造区域生态圈,建设一批惠及民生的高品质大项目。
同时,打造狼性的经营文化,在经营机制改革、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针对央企下属三级企业且主要市场来源于集团内部市场,加大这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向外要市场,向外要效益,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第二篇: 十四五规划报告
同志们: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了,临近过年知道大家的心思都已经放在过年上了,但经过镇党委慎重研究,决定召开此次会议,这是镇党委对党建工作和村十四五发展的重视,也是镇党委对,希望各位听一听、学一学,看一看、比一比,高质量完成此次会议。
刚才,我们逐一听取了各乡行政村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报告。从述职情况看,大家对党建责任制的认识比较到位,工作举措务实管用,成效也十分明显,特别是大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十四五规划,必将在新征程里推动党建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大家在发言中,镇长XX、副书记XXX和纪委书记XX等分别作了针对性的点评,对进一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突出从严治党重点、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总结工作、问诊问题、传导压力的目的。希望各党组织书记要认真按要求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要对点评的要求举一反三,扎实进行整改落实,确保问题有效解决,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借此机会,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新机遇,开启新征程,在十四五中大展宏图
刚刚闭幕的县第十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X次会议科学分析了我县面临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挑战,确定了“X基地、X节点、X示范”的“四大定位”,即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创新绿色发展示范基地、XX国家物流枢纽重要节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XX近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明确了20xx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思路,擘画了我县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蓝图。对我们而言,XX是XX都市群中是XXX发展轴的重要节点,是打造XX物流枢纽中的重要区域,是我县建设近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关键环节,更是我县以城带乡、推动产城融合的核心地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要我们在镇党委坚强领导下,锚定目标不放松,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正视矛盾、直面困难,勇于担当、务实重干,办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育先机、开新局。
二、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提高认识,强化党建工作的政治观念,提高党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要围绕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等5个方面,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到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上,放到作风的改进上。我们镇在村居工作巡视中,发现各村或多或少都存在或思想态度、或工作作风、或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这说明了过去一段时间内你们没有把工作做到工作重点上、作风改进上,新一届支部换届后希望你们通过日常工作、巡视、评议、学习,形成工作上互相渗透,相互促进,你追我赶的局面,推动党建工作的发展。二是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思想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员的重要职责,把“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这句话记在脑中,印在心上,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促党建”的思想,不断增加基层支部的亲和力与号召力,现阶段,我镇X个村的阵地建设已经全部建好,大家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这个平台,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把群众吸引到党群服务中心来,凝聚到党的工作和事业上来,要坚持虚工实做,以党建实效去推动发展成效。三是要加强管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各村支部书记要切实负起党建第一责任人的重任,把党建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各支部要切实提高“三会一课”质量,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使党内生活庄重、严肃、规范。同时,各支部也要把握好“双推双评三全程”的党员发展要求,严把党员进出口。
三、当好领头羊,做好引路人,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担当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一个村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支部和有干劲、有闯进的支部书记。支部书记作为“关键少数”,直接影响着支部的发展的“成色”,也影响着支部队伍、党员、群众对支部建设的积极性、能动性。可以说,一个好的支部书记能直接改变整个支部、村的整体风貌,也能改变全体党员、群众的整体面貌,对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牵着农村发展的“牛鼻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支部书记要做到: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学在平常、学在经常,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群众的“农民智慧”,学习先进典型的做法精神,不断补充思想之钙,夯实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二是强化廉洁自律。坚决贯彻落实党规、党章、党纪,不断强化廉洁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六个不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原则,铁面无私,敢抓敢管,并坚决支持执纪执法机关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与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做斗争。三要强化为民意识。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作为支部书记就要在为民服务上做表率,同群众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和广大群众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在具体工作中,要继续把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应该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时时同民意对表,事事向民心聚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同志们,一年来的实干和成绩让我们更加笃定,一年来的汗水和努力使我们收获颇丰,希望大家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寨新征程,努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奋发有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谢谢大家!
第三篇: 十四五规划报告
为做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准备工作,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我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主要情况如下:
一、关于我省“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是“十三五”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良好。37个主要预期指标中的16个已提前完成,15个预计能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12.4%、11.4%、11%和9.9%,前四年年均增速为11.1%,预计五年年均增长可实现超过规划目标。
二是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建成10个超千亿产业集群(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物流业、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8%、6.2%,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高速公路、铁路等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等指标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四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增长。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形成,普惠型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基本民生需求有很大改善。
二、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
(一)关于编制工作。
省政府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有力、推进有序。去年底前完成22个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今年5月完成《“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并启动了27个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两次向省人大财经委提交规划纲要过程稿。近期,将并征求我省各方面意见。
(二)关于规划纲要。
省发改委向省人大财经委提交的规划纲要过程稿,指导思想明确,基本思路清晰,框架结构比较合理。
一是发展目标体现了应有站位。
二是主要指标体系有较大创新。
三是主要举措保障有力。
三、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规划编制工作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深入分析和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和短板问题,进一步完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重大项目的策划,并相应对规划纲要的体例、结构等作必要的完善。
(一)强化创新理念对我省发展全局的引领作用。
(二)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
(三)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创新。
第四篇: 十四五规划报告
xx市水利“十三五”规划项目包括防洪减灾工程、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水资源及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水利综合管理项目等四个方面,工程规划投资31270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9160万元,省级配套37238万元,地方配套66305万元。根据省里的计划安排,防洪减灾中的汉江下游综合整治和杜家台分蓄洪区续建配套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均没有实施,杨林尾泵站更新改造、泽口泵站、东荆河水资源调配工程等其他项目也没有按计划实施。据统计,20xx年至20xx年,我市水利发展在“十三五”时期的前4年完成投资11049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8658万元;省级配套16224万元;地方配套15617万元。
根据20xx年和20xx年的计划安排,预计我市“十三五”后期水利投资规模将达18369万元,据此计算,我市“十三五”期间水利投资规模将达到128868万元。1.2“十三五”前四年完成情况
1.2.1防洪减灾工程
1、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包括xx市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和重点县综合治理与水系连通工程两个部分,主要建设内容是对河道进行疏挖衬砌、加固堤防、整修重建沿岸配套涵闸、泵站及桥梁,提高防洪减灾标准。其中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通顺河一二期、洛江河、通州河治理工程,先后完成渠道疏挖长111.34km,堤防加固长76.59km,河岸衬砌长24.3km,涵闸重建及改造34处,加固维修倒虹管2处,重建泵站2座,维修3座,新建机耕桥1座,重建机耕桥12座;重点县综合治理与水系连通工程涉及胡场、毛嘴、三伏潭三个镇,完成河道清淤疏浚长60.78km,岸坡整治长13.15km,重建整修配套涵闸16座。共完成投资149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579万元,省投资204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18万元。
2、除涝工程西流河泵站新建工程,完成了输变电线路架设、土建建设、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设备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场区建设等工程。共完成投资42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00万元,市配套资金1700万元。
1.2.2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1、调水工程完成了南水北调闸站改造工程和引江剂汉东荆河补水工程,南水北调闸站改造包括泽口闸、卢庙闸站和鄢湾闸站改造三处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8260万元;引江济汉东荆河补水工程包括马口、冯家口、黄家口三处橡胶坝,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1000万元。两调水工程共计完成投资29260万元,全部由中央投资。
2、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共计投资2792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712万元,省投资6441万元,市筹措资金4769万元。
3、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是泽口灌区的续建本套与节水改造。泽口灌区共完成渠道疏挖长84.0km,渠道衬砌长33.7km,完成泵站改造16座,涵闸建设39座,桥梁建设11座。共完成投资1479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8931万元,省投资2953万元,市筹措资金2953万元。
4、节水灌溉工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疏挖渠道长541.593km,衬砌渠道长238.142km,新建、改造渠系配套建筑物14272处,改造提水站164座,总装机2019kw。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有效灌溉面积增加6.3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新增9.0万亩。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
节水灌溉工程共完成投资1376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700万元,省投资3200万元,xx市筹措资金2860万元。
1.2.3水资源及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
1、水土保持工程选取洛江河段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进行改造。完成投资21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6万元,市筹资67万元。
2、水利血防工程
1)四方河、西流河水利血防工程。完成渠道疏挖长15.71km,渠道衬砌长5.8km,整修涵闸5处,重建提灌站3座。完成投资475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78万元,省投资1427万元,市筹资950万元。
2)胡麻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完成渠道疏挖衬砌长6.0km,整修涵闸2座,重建涵闸1座。完成投资6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90万元,省投资160万元。2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2.1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1.1水利设施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xx市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水利建设,不仅为防御洪水、排除涝渍、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以水利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因市域特殊的地理区位、地势地貌、气象特征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决定了水利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设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水问题。
1、防洪能力较差全市两大防洪圈堤防长257km,仅东荆河下游左堤长39.4km的堤防在1998年抗洪后进行了加固,达到二级堤防标准;全市尚有85%的堤段建设标准偏低,堤身矮小单薄、险工险段多,抵御洪水的能力还很差;穿堤建筑物建设标准低,建设年代长久,老化损坏严重,多系带病运用,采取临时措施度汛。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分洪运用频繁,但建设严重滞后。分洪道两侧堤防没有按设计标准完建;分蓄洪区西围堤,系老民垸堤连接而成,堤内塘渊多、堤外河泓多、堤上人户多,且堤基、堤质差,穿堤建筑物标准低、老化毁损严重,现由我市自建自管,投入不足,抗洪能力更低;分蓄洪区圩垸多,阻流严重;圩垸内居住人口多,没有安全转移设施,且没有建立分洪损失的补偿机制等,不能满足分洪运用要求,计划分洪运用困难。综此,我市防洪工程距保障人们安居乐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差距很大。
2、排涝标准不高在干堤内5大排水区中,排湖、沙湖、时合垸、洪北4个排水区,汛期靠泵站提排,经过“十三五”期间对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和除险加固,取得了很大效果,但全市的排涝标准仍不到十年一遇,涝灾仍然频繁。尚有杨林尾泵站未能进行改造和续建配套,不能全部发挥效益;通北排区虽然进行了区内整治,但没有可靠的排水出路,排涝标准为二年一遇;市内的中小型一级泵站和二级泵站,建设年代久远,存在着机电设备老化、陈旧,水工设施破损严重、配套不全等问题,不能安全、高效运行;部分中小河流淤塞严重,水流不畅。
3、水资源供需矛盾较大全市供水水源来自汉江及东荆河的过境客水,南水北调以后,客水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供水体系与过境客水不匹配,供需很不平衡。加上灌区内工程配套不全,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供水的灌溉保证率仅75%,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0;城镇供水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管网漏损严重,部分偏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东荆河上虽然建设了三道橡胶坝拦水灌溉,但由于配套的补水调水工程没有完善,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4、水工程设施老化损坏严重部分水利工程因工程设计标准低,建筑材料低劣,多为纯混凝土或浆块砌筑,采用本地细砂代替中粗砂、用砖代石、以石灰代水泥等十分普遍,加上建设年代久远,老化损坏严重,机电设备多已淘汰,全市排灌涵闸和泵站完好率小、沟渠淤塞阻流,效益衰减。
5、水环境建设滞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受水资源保护投入所限,未形成完整的水资源保护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水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污水的快速增长和污水收集系统及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河道水质严重下降;农村的沟渠淤积、污染严重,威胁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和人居环境。人为的水土流失严重,监测体系没有建立。血吸虫疫情还很严重。水利结合灭螺的任务还非常艰巨。2.1.2水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1、体制尚未理顺涉水事务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尚未理顺。市水务局管理农业用水和农村饮水;市建委管理xxx供水和污水处理;市环保局负责对污水检测。由于水资源还未进行统一管理,既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的无序竞争,也使得水资源保护缺乏责任和利益上的主体,给水资源、特别是城市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2、制度还不够健全政府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规划、政策、制度等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防洪减灾社会化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3、措施还不够有力有的地区经济活动侵占河道和妨碍河道行洪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排污总量控制、排污口审批制度尚未落实。
4、机制不够活在应对重大水利突发事件方面,相应的预案和对策还需不断完善;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严重影响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2.1.3行业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
1、监测站网滞后我市水资源、水环境、水质、旱情、地下水等站网基本上没有设置,只是临时测试;水雨情观测站,除长江委设置的xx水文站和市气象站外,其他为代办站或自设的汛期观测站,观测时段为汛期,设备简陋,手段落后;水文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信息传输、处理等基础设施几乎是空白;没有灌溉、排水试验站,只是向邻近地区借用试验资料。
2、水利信息化建设落后除与上级有关部门单项联网外,其市内设施因缺少资金,发展缓慢。
3、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人才队伍总量偏小,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教育培训的力度、规模、水平不适应建设学习型行业的要求;吸引人才能力不强;水利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攻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强,科学治水的水平有待提高。2.2水利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1、特殊的地理区位,导致防汛除涝抗灾任务艰巨xx地势低洼,客水年际年内变化大,分配不均,水位、流量的变幅大,给治水带来了难度和抗灾的艰巨性。地势低洼,靠堤防御洪,洪水高出地面7m之多,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国道、省道、铁路等均受洪水威胁。防洪战线长,每年防汛时间亦长,加上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处市境,分洪频繁,更加重了防汛任务。降雨年际变化大,汛期雨多,雨洪同期,量大集中,涝灾频繁;亦因久旱不雨而发生旱灾。因此,我市防汛抗灾的形势依然严峻,治水任务亦是复杂、艰巨和长期的。艰巨的水利建设任务和频繁的水旱灾害,加大了xx治水的难度,也牵扯了促进发展的工作精力。
2、治水理念还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形势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套适应我市实际情况的科学治水思路还有一个过程,这将在一段时间内制约我市水利建设的发展。
3、资金投入不能满足水利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设属公益性类,是惠及民生的工程,需要公共财政投入。由于财政投入有限,以致水利需要投资与财政投入的可能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将是制约我市水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4、管理体制将会制约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涉水事务在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管理范围的交叉。由于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复杂,使得水利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矛盾,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市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
5、管理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建设与管理的需要水利行业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不足,现有队伍在管理、经济、法律、生态等知识方面还相对薄弱,难以适应我市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加上水利行业工作条件艰苦,行业比较贫困,在引进人才、挽留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水利的持续、健康发展。3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和布局3.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1.1指导思想
“十四五”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攻坚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有关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大胆创新,积极破解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约束力,确保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推动xx市水利科学跨越式发展。3.1.2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安全、排涝保收、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血防、生态环境等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我市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2、坚持人水和谐的原则水利发展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给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要求,要也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要;既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又要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促进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防洪排涝抗旱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全市水利协调发展。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要提升管理水平,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5、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技术进步的原则要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3.2总体思路和布局3.2.1总体思路
坚持防汛排涝与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依法治水与科学治水、服务社会与发展自身五个同时抓,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水利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做到工程单一效益与工程体系整体效益、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与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四个结合,实现发展思路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防汛抗旱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和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建设管理由行政控制为主向市场机制为主转变、行政管理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四个转变,努力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突出水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3.2.2总体布局
围绕xxx“两圈两带”的宏观框架,探索发展途径,强化汉江下游综合治理,巩固已基本形成的防洪、排涝、灌溉等工程体系,确保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是xx市最大的“民生水利”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补偿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防洪保安工程、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综合开发工程和汉江下游水利现代化试点建设。在保障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拓展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洪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水系、水域治理与管理,努力实现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一体化,建设水生态环境和谐、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以防洪治涝、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湖泊保护和治理、水域水环境治污与保护、水利血防、农村饮水安全、水利信息化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为重点,发展具有平原湖区特色的现代水利。4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4.1主要目标4.1.1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1、防洪目标对汉江、东荆河进行综合整治,达到二级堤防标准,疏扩东荆河下游河道,确保安全行洪。汉江、东荆河杨林尾以上防御汉江1964年型洪水,杨林尾以下的东荆河堤防御长江1954年型洪水;启动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工程建设,确保其正常安全运用。
2、除涝目标继续加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对杨林尾泵站、泽口泵站及其他中小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新建余帮泵站和蔡滩闸站,进行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使农田除涝能力达到十年一遇的设计标准;xxx除涝能力达到二十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改造渍害中低产田20万亩。
3、灌溉目标继续完成泽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洪北、冯保、联合灌区的骨干工程配套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四方河口泵站,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0万亩,争取灌溉保证率达到85%,灌溉供水正常年景能够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一般干旱年景能够满足农业用水需求,特大干旱年景基本能够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用水需求、基本能够保证人们生活用水需求。
4、饮水安全目标对原有水厂提升增效,新增农村安全饮水受益人口29.63万人,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主要供水水源地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全部选取汉江水作为饮用水源,保证城市饮水安全。
5、节水目标新增田间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全市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降到110m3以下。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在15%以下,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实行节水产品认证制度。
6、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及水土保持目标河湖纳污总量控制率达到90%以上,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得到加强,通过水系连通、河湖疏浚、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工程措施,形成水系、河湖的有机联系,使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系统得到逐步修复,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重点水域基本实现调水、引水、补水以及监控的现代化管理。
通过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工程措施,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实施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力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km2。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7、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基本建成主要骨干水利工程的水文信息采集系统、水利自动化调度系统及水利信息网络和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共享,为水利科学管理提供支撑,为防汛抗旱、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环境管理及水土保持等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水利现代化。
“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并实现与中国水利信息网的互通互联,全面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一批水利基础数据库,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规章、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框架,为全市水利系统、各级政府和社会全面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重点建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政务信息系统;地表水、地下水监测及水质监测评价信息系统;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四大系统,并部署实施其它应用系统的建设,建立水利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水利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基本实现水利信息化。4.1.2水利管理与改革目标
1、洪水管理目标探索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防洪保护区、杜家台分蓄洪区和东荆河分洪民垸的管理制度;完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灾害防治的经济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协调机制、补偿机制;建成洪水管理预测预报信息体系;完成防御洪水预案,建立防洪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2、水资源管理目标强化水资源与河湖管理,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两型社会。基本完成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和转让制度,初步形成利用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机制;完善取水许可、排污口许可证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3、水土保持社会管理目标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预防监管体系,建立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水土流失监测信息制度;加强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率达到100%。
4、建立节水型社会目标节水社会建设全面展开,采取“水价调控、水权交易、水市场监管”等措施,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和合理的水价,建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机制,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节约用水的社会风尚。
5、行业发展能力建设目标建立、完善与国家水法律法规相配套、与依法治水要求相适应的法规体系,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治水能力明显提高;水利管理机构逐步健全,水利管理基础设施得到显著完善,水利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水利科技创新体系逐步提高,水利技术明显进步,科学治水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人才强水”战略,建设学习型行业,水利干部职工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完成水利行政审批制度项目清理,规范水行政审批办理流程,形成高效便民的服务机制。优化办公硬件设施,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积极加强机关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办公有场所、工作有设备、制度有保障。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物的良性管理机制。
6、水利改革目标深化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与公共财政政策相适应的相关体制,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征收体制,加强水利管理,推行水利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保障水利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4.2主要任务4.2.1防洪减灾工程
1、汉江堤防除险加固
市境汉江右堤从与xxx交界的李家湾(108k)起,至与xxx接壤的大王庙(199+200)止,长91.2km;东荆河左堤从与xxx交界的同兴垸(67+830)起,至杨林尾以上(125k)与东荆河下游的长江连江支堤相接,长57.17km。两堤共长148.37km,防御汉江洪水,为汉江下游堤防,是我市的南北御洪屏障,保护着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道、省道公路干线和铁路的营运安全。
市境内汉江下游堤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堤身矮小单薄,没有达到二级堤防的设计标准;堤身质量差,基础不好;迎流顶冲险段多;穿堤建筑物设计标准低,毁损严重;管护设施滞后等,堤防的整体抗洪能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需要进行除险加固。
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20xx年3月编制了《xxx汉江下游堤防除险加固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防御1935年型洪水(相当于百年一遇)的二级堤防设计,按照1964年型实测洪水位设计堤顶高程,对堤身高度、宽度及堤身边坡进行加高培厚;穿堤建筑物险情基本得以整治;对主要险工险段护岸进行整治,河岸崩塌和部分险段险情恶化的趋势得以初步遏制,堤防的整体抗洪能力有所增强,缓解防洪压力。
按照“可研报告”对汉江右堤进行了加培和迎流顶冲险段整治。尚有加培东荆河左堤和迎流顶险段未有整治,拟拆除重建涵闸7座(汉江右堤北坝闸、黄越低闸、八潭低闸3座;东荆河左堤姚嘴闸、潘坝闸、邵沈渡闸、马口闸4座)和加固加长涵闸7座(团结闸、鄢湾(高闸)、黄越(高闸)、八潭(高闸)、姚嘴泵站闸、联丰高低闸)未有实施;堤面防汛路未有铺筑,约需投资62317万元。
2、东荆河下游河道整治
中革岭以下46公里的东荆河河道,河势蜿蜒曲折,河道洲滩民垸多、卡口多,芦苇丛生、树木密集,致使行洪受阻,排水不畅,对东荆河下游堤防及民垸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需要进行综合整治。
根据长江委勘测规划设计院的总体规划报告,按照4000~5000立方米每秒的标准,对东荆河下游段进行全面综合整治,扩挖46公里长的河道,并对沿岸的病建筑物进行整修加固,确保东荆河下游行洪畅通,提高防洪标准,增加民垸保收面积12万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程约需投资50000万元。
3、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工程建设
市境内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包括杜家台分洪闸、分洪道及两侧堤防、西围堤、北围堤和分蓄洪民垸。该工程于1956年4月建成分洪闸及分洪道左右堤后,于当年分洪运用,至今运用了21次,分泄洪水总量196.45亿m3,为确保汉江下游和xxx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工程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运用频繁,出现了很多防洪不能保安的问题:一是分洪道左右堤防长41.89km没有平台,不能满足渗径要求;二是在北围堤、西围堤及洪北堤37.4km长的堤防中有14.78km的堤防没有整治,有22.62km长的堤防没有达到设计标准;三是穿堤建筑物5座,带病运用,有4座涵闸没有新建;四是分蓄洪区民垸分洪没有转移的安全设施等,以致分洪运用难。
为保杜家台分蓄洪工程能安全运用,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了《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xx市境内工程投资为83701万元。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拟在“十四五”期间,加培北围堤(桩号0+000-2+700)2.7km、西围堤(桩号0+000-17+900)17.9km,两段题防共长20.6km;新建周帮大桥,重建刘家垸闸和草八垸闸,加固华湾闸,约需投资28309万元。
4、排涝工程
1)泽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泽口泵站系xx市28处骨干泵站组成的群站,总装机192台套,容量19615kw,设计排水流量259.68m3/s,灌溉流量101.8m3/s,承担着16个镇办902.9km2的排水和81.4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此28处泵站兴建于20世纪70、80年代,为灌排区的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保障和支撑作用,抗灾减灾效益十分显著。
该群站工程由于兴建年代久远,运用频繁,损坏严重,设备陈旧等因,以致效益衰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据专家逐一检查鉴定,工程完好率不到50%,其主要问题是:设计标准低,建筑材料低劣,闸门及启闭设施坏损严重,泵房屋面漏水严重,水泵梁断裂多,拦污栅损坏、锈蚀严重,机电设备损坏严重,输变电工程老损等。为了提高粮食主产区的抗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拟对泽口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根据专家的检查鉴定,该28处泵站中,重建潘口站、渣角湖站、东风站、芦庙一站(红艳)、芦庙二站(曲湖)、塘湾站6处泵站;整险加固、更新改造联合垸站、姚嘴站、草八垸站、乐耕垸站、堤口站、珠玑站、江李湖站、五垸站、联丰站、大湖嘴站、黄越站、前进站、孙杜沟站、木头湖站、金鱼站、蔡胡站、五丰站、新闸沟站、杨步站、湖口弦站、东堤站和范城垸站共22处泵站;重建配套涵闸26座,拦污栅22处;整险加固涵闸26座,拦污栅6处,共需投资13799万元。
该工程项目已纳入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下达的《20xx年全国首批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的通知之中,其可行研究报告已经省评审通过。
2)杨林尾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杨林尾泵站装机3000kw×3台套,于1996年初步建成运用。为时合垸排水区的农田排涝保收发挥了巨大效益,也提高了通顺河流域的整体抗灾能力。
因建设时受投资所限,以致时合垸北干渠没有疏扩,州河倒虹管没有兴建,泵站不能达到设计效益。加上泵站运行10多年来,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没有自动化设备、输变电工程不安全、泵房漏水、液压启闭机老损等。
为了充分发挥杨林尾泵站的抗灾减灾作用,拟在“十三五”期间,将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设施等进行改造;增配自动化设备、更换启闭机、整修泵房、疏挖电排河、疏扩时北河、兴建州河倒虹管等,约需投资8350万元。
3)余帮泵站新建
为解决红旗垸的排水问题,拟在余帮闸沟上新建余帮泵站,排泄电排河以东20km2的涝水,在通顺河水位高时提排涝水。泵站装机为3*180kw,计划投资872万元。
4)蔡滩闸站
通北地区的涝水主要经北坝闸入汉江,当汉江水位高时,排涝便会受阻,排涝标准低,为彻底解决本地区的排涝问题,新增排水出路,提高排涝标准,拟在汉江边新建蔡滩闸站,直接排涝水入汉江。泵站装机为4*800kw,计划投资6000万元。
5)排涝河道
①排湖电排河
从郭兴口起至欧湾闸长15.1km,由于多年没有进行河道清淤,河道淤塞严重,部分地段边坡塌垮,严重影响了洪水的排泄,拟在“十四五”期间对排湖电排河进行全面治理,重建涵闸倒虹管等6座,约需投资2999万元。
②杨林尾电排河
从泵站起,南北向至大岭连时北河,长9045m,系1995年开挖。由于河道破鲤鱼湖,湖中淤泥深,用挖泥船施工,取湖中淤泥筑堤,以致边坡不稳,很多边坡塌垮,河道淤塞严重,严重影响了洪水的排泄,拟在“十四五”期间对杨林尾电排河进行全面治理,重建涵闸1座,约需投资2988万元。
③皇河治理工程
皇河从李家窑起至新里仁口排湖闸长43.8km,承担着排湖地区471.04km2的排水任务。该河道经过建国以来的不断治理,将昔日“水袋子”地区变成了我市的粮食主要产区和鱼业生产基地。但因在各个时期治理的侧重点不同和因投入有限,以致还存在防洪不能保安全和农田涝灾频繁而严重的问题,难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粮食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保障皇河流域的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拟在“十四五”期间对皇河进行治理。拟疏挖河道长36km,衬砌河坡长7km,加培堤防长25km,重建涵闸7座,约需投资5865万元。
④玉带河治理工程
玉带河全长10.13km,汇流面积54.63km2,至1973年以来未有疏浚,由于河道淤塞、边坡塌垮,排泄极为不畅。拟在“十四五”期间对玉带河进行治理。拟疏挖河道长10.13km,衬砌河坡长4km,加培堤防长10km,重建涵闸7座,约需投资2998万元。
⑤青南渠治理工程
青南渠从小朱垸起至新口,渠道全长15.46km,流域面积86.45km2由于多年没有疏浚,河道淤塞严重,部分河坡垮塌,排涝不畅,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为了根治这一地区的水患,拟在“十四五”期间对青南渠进行全面治理,约需投资2950万元。
6)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
全市尚有中小型泵站288处,装机560台套,总容量43337kw,多以排水为主兼顾灌溉。因泵站兴建时间久远,加上设计标准不高和缺乏维护资金,大多数泵站设备陈旧、老化,水工建筑物破损严重,多系带病运用,以致效率不高,难保运行安全。拟在“十四五”期间安排投资8650万元进行整险加固更新改造。
7)中型涵闸除险加固
我市中型(设计流量100m3/s以上)涵闸,经过几十年的运用之后,出现了很多运用不安全的问题。主要是:闸室底板破裂;侧墙纵横向裂断;刺墙破损变形;消能设施毁损;伸缩缝止水失效;闸门锈蚀严重等。为保运用安全,拟对纯良岭闸、郭兴口闸、袁家口闸、东堤闸、王市口闸5座中型涵闸进行整险加固或拆除建。在“十四五”期间对郭5座涵闸进行建设,约需投资10891万元。4.2.2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现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虽然进行了引江济汉补偿,但河道流量和流态与调水前也有很大的改变,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xx市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建设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十分必要。
1、北坝泵站
国家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会对汉江中下游的灌溉、供水、航运和河道内生态用水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拟采取工程措施进行补偿。我市引取汉江水的泽口闸上游水位将会下降0.6~1.37m,达到或超过设计流量的机遇约为33%,拟兴建北坝泵站工程补偿。
拟兴建北坝泵站工程居汉江右堤130+270处,为堤后式泵站,设计流量30m3/s,提取汉江水源,用以补充泽口闸因南水北调后引进水量的不足;扩洗泵站至仙下河长1.2km的渠道,为泵站的输水干渠,并恢复因扩疏渠道而损坏的交通工程和水闸工程。整个工程约需投资5000万元。
2、东荆河水资源调配工程
南水北调之后,汉江水位下降,泽口闸可引流量减少,兴建徐鸳口泵站提水补充,这将给南干渠供水带来一定影响和增加用水开支。东荆河在引江济汉工程中兴建3座橡胶坝控制抬高水位,东荆河沿线引水条件有所改善,充分利用东荆河水源补充南干渠供水,用以满足南干渠下游用水需要和减少用水成本,将其纳入xx市“十四五”期间研究和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引江济汉干渠调水入东荆河,设计4-10月间补水流量100m3/s,相应东荆河田关闸水位29.97m,最大流量110m3/s,多年平均补水量6.1亿m3。设计橡胶坝上游水位:马口28m,冯家口26.5m,黄家口26.6m。据此,我市东荆河沿岸涵闸的上游水位均比原设计水位有较大抬高,可引进流量均有增加,水源、水位也较稳定,不仅可以满足东荆河沿线农田的灌水需要,而且可以调水到南干渠。
1)姚嘴闸调水工程姚嘴闸位于荆左堤69+000处,底高程26.0m,马口橡胶坝运用时,该闸上游水位约为28.88m,可引进流量8m3/s。拟将姚嘴闸扩宽至4m,闸底高程改为25.0m,可引进流量22m3/s,用以解决九合垸农场、陈场镇及通海口闸以上地区的需水问题。其输水渠道拟从姚嘴闸起,经姚横渠至王桥入小陈河,在陈场入杨陈渠,由杨陈闸入南干渠,计需扩疏渠道长15.2km,兴建王桥闸,加固小陈河节制闸及其渠道的恢复工程等。除姚嘴闸扩建纳入东荆河除险加固工程之外,还约需资金1320万元。
2)邵沈渡闸调水工程邵沈渡闸位于荆左堤95+750处,闸底高程24.5m,孔宽3m,设计排水流量10.1m3/s,为排灌两用闸。当马口橡控制运用时,该闸上游水位约为28.37m(自流排水失效),可引进流量16.4m3/s。初拟利用邵沈渡闸沟至铁泥新开渠道至向河坝连青南渠,由张堤倒虹管注入南干渠,渠道全长5.4km,其中:新开渠道长1.8km,疏扩渠道长3.6km,兴建2座建筑物,约需投资234万元。
3)联丰低闸调水工程联丰低闸位于荆左堤100+870处,闸孔宽4m,底高程23.5m,设计排水流量16m3/s,系以排水为主兼顾灌溉涵闸。当马口橡胶坝控制运用时,该闸上游水位约为28.27m(自流排水失效),约可引进流量27.1m3/s。初拟疏扩联丰闸沟至宋新场长2km的南灌渠,改扩建宋新场西干渠渠首节制闸,疏扩宋新场经杨桥抵玉带河长3.5km西干渠,兴建穿时北河的杨桥倒虹管,由玉带河经通玉闸注水入南干渠,约需投资820万元
4)马口闸调水工程马口闸位于荆左堤114+570处,在马口橡胶坝上游约300m,闸孔宽2m,闸底高程24m,马口橡坝控制运用时,可引进流量11.3m3/s,利用张杨灌渠往北经通玉闸注水入南干渠,往东输水抵杨林尾泵站电排河。张杨灌渠已进行分段整治,可满足过流要求,但存在的问题是xx至杨林尾公路在段湾过张杨渠时系运用直径1米的涵管过流,远远不能满足过水要求,因此需要在张杨灌渠上新建一座过水闸。约需投资250万元。
5)冯口闸调水工程冯家口闸位于荆左堤143+570处,在冯家口橡胶坝上游约900m,闸孔宽2.5m,闸底高程22.5m,冯家口橡坝控制运用时,可引进流量13.2m3/s,。计划在沙湖泵站出水河右堤的石山港兴建一座涵闸,将冯家口闸引进的水源输入出水河后,由出水河左侧的主灌闸引入下保丰垸,并可经沙湖泵站通顺河倒虹管引水灌溉红旗垸。约需投资250万元。
6)四方河口泵站调水工程
为解决红旗上垸6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拟在四方河入口处新建四方河口泵站,提取通顺河的水入汪州渠,弥补汪州渠水不足。泵站装机为3*155kw,计划投资600万元。
综此,利用上述6座闸站调水入南干渠,约需投资3474万元,用以弥补南干渠下游的用水需要。4.2.3饮水安全工程
近年来,xx市通过国家补贴、地方政府自筹和村级自筹自建等方式,共投资4.5亿元,解决了全市9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后期将通过新建镇中心水厂、水厂扩容的方式解决剩余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的中心xxx两座水厂的供水量只供给xxx居民,随着xx市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建设重心逐渐向乡镇转移,由于各乡镇现有水厂均以地下水为水源,供水水源单一,且存在地下水源污染的安全隐患,供水水质无法保证且能耗较大,造成供水成本上升。同时各镇水厂分布较为分散,难以统一管理,现有供水系统的规模及格局已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供水水量远远不能满足因供水范围扩大后的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更不能满足今后城镇的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本着规模化、集约化供水的原则,拟在中心xxx以外的仙西片区,新建一座水厂(主要包括毛嘴镇、郑场镇、三伏潭镇、剅河镇、陈场镇、通海口镇、九合垸),以汉江水为水源,水厂总规模为10万m3/d,20xx年工程建设规模为5万m3/d;仙南片区新建一座水厂,以东荆河水为水源,远期规模为5万m3/d,20xx年工程建设规模为2万m3/d。“十四五”期间拟投资22351.2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646万元,省级投资2235万元,地方自筹6705万元老派。4.2.4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1、泽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泽口灌区为大(I)型灌区,于1958年冬开始兴建,经过不断配套完善,形成了现有的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灌区建成五十多年来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使昔日“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地区逐渐变成了xxx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鱼、蛋生产基地之一,为灌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供用水环境的发展变化,水工程设施及供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要不相适应。
国家为了恢复和改善灌区的灌溉排水条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保障和支撑作用,自1998年起,至20xx年止国家安排资金进行了17个年度的建设,改善了灌区的灌排条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但由于灌区规模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建设年限较长且投入有限,现仍存在着设计施工标准不高、工程配套不完善、灌排标准不高、水资源浪费较严重、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以致灌排保证率仍不高,旱涝灾害还很严重,制约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加大投入,对泽口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泽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需要的投资多,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故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定“十四五”期间的建设项目,重点解决淤塞严重的干支渠输水“卡脖子”问题,整治渠坡垮塌现象。同时解决主要干支渠的建筑物带病、超设计标准运行问题,改造、整修主要干支渠的渠系建筑物中一批病险工程等,约需投资20000万元。
2、洪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
洪北灌区位于杜家台分洪道以北,耕地15.59万亩,鱼池2.59万亩,属重点中型灌区。该灌区从1957年建成鄢湾闸开始,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建设,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为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因工程兴建的时间久远,存在着设计标准不高,水工建筑物毁损严重;机电设备老化、陈旧;沟渠淤塞阻流;工程配套不全,灌排不分,以致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涝旱灾害频发,制约了灌区经济的发展。
为了使灌区水利工程设施能适应灌区经济发展的进程,20xx年6月,xx市江汉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出《xx市洪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请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拟疏挖干、支渠10条,长49.41km,其中衬砌长度12.7km;疏浚干、支沟7条,长75.11km,其中衬砌长4km;重建泵站14处;整险加固更新改造泵站3处,总装机31台套,总容量2020kw;重建渠系配套涵闸31座,倒虹管2痤,整修涵闸1座,计需投资7150万元,在“十四五”期间安排投资2000万元对该灌区进行建设,请国家给予投资扶持,以保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冯保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
冯保灌区位于市境东南部,地处东荆河以北,通顺河以南,耕地面积5.33万亩,鱼池3.46万亩,为重点中型灌区。灌区从1970年建成冯家口闸开始,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建设完善,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工程体系,为灌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障和支撑作用。但因建设年代久远,且受历史条件所限,以致工程设计建设标准不高,毁损严重;机电设备老化、陈旧;沟渠淤塞、水流不畅,加上沙湖泵站的兴建打乱灌区的灌排系统,下区引水困难等,制约了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xx年6月,xx市江汉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出《xx市冯保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请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拟疏挖干、支渠6条,长44.6km,其中衬砌长5.65km;疏导干支沟5条,长25.93km,其中衬砌长2km;新建泵站2处,装机6台套,容量330kw;重建泵站1处,改造泵站5处,总装机13台套,容量805kw;新建沙湖泵站出水河右堤的石山港西闸,将冯家口闸引进的东荆河水注入下保丰垸;重建涵闸22座等,需投资2999.42万元,在“十四五”期间安排投资600万元对灌区进行建设,请国家给予投资扶持,以保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民垸灌区
处在东荆河民垸灌区有重点中型灌区联合垸和一般中型灌区天星洲垸、天合垸及刘家垸,4个民垸灌区共有耕地10.9万亩,取东荆河水灌溉,排水入东荆河。因缺少资金来源,现有的防洪、排涝、灌溉体系虽然初步形成,但标准不高。
为了充分利用该4个民垸的土地资源,拟在“十四五”期间安排投资500万元,将骨干排灌沟渠进行疏导,主要涵闸进行整险加固。4.2.5、节水灌溉工程
自20世纪60年代起,xx市在兴建大中型骨干工程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农田排灌保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保障和支撑作用。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不高,加上受资金所限和缺乏管护等因,以致效益锐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根据xx市农村水利综合规划,2008~20xx年,全市进行小型水利建设106.9万亩,总投资79037.4万元,“十三五”期间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6万亩,预计完成投资5219万元。为了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拟在“十四五”期间对5万亩粮食生产基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约需投资5000万元。对1万亩粮食生产基地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约需投资1000万元。
同时,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十一五”和“十三五”进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14万亩,预计完成投资14636万元。拟在“十四五”期间对通海口项目区、陈场项目区、郭河项目区、杨林尾项目区进行集中建设。整治河道16条长144.3km,治理河段14处,计划投资13100万元。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
4.2.6水资源及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
1、河流、湖泊、湿地生态修复
1)汉江中下游生态修复治理与生态补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有一定的影响,对汉江下游的生态进行恢复与保护,通过河坡治理、植被修复等措施,使汉江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约需要投资20000万元。拟在“十四五”期间投资10000万元。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现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虽然进行了引江济汉补偿,但河道流量和流态与调水前也有很大的改变,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xx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环境容量损失、生态功能价值损失、生产性损失和社会性损失等方面。为了使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原有功能,向好的方向发展,有必要实施南水北调生态补偿工程。拟在“十四五”期间对汉江沿岸的泵站涵闸和引江渠道进行改造,对农业供水设施运行成本进行补偿,预计补偿投资13750万元,其中泵站、涵闸改造投资5000万元,农业供水设施运行成本补偿费6750万元,引江渠道改造2000万元,
2)湖泊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拟在“十四五”期间对区域内的五湖、排湖、骑尾湖等10个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与治理,采用水网连通的措施治理,通过河湖疏浚、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工程措施,形成水系、河湖的有机联系,使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系统得到逐步修复。共治理湖泊水面面积14.23km2,约需投资56000万元。
2、水源地建设、水资源保护
1)xxx水源地保护对工业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搬迁2000人;兴建港口码头,保护地表水源地;增建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取水口、水处理设施。
2)水质监测网络组建水质3级站监测发报系统,设置通顺河、通州河、仙下河等河流的地表水、地下水监测点21个,沙湖、陈场、郑场、胡场、长埫口5处地下水监测站,配备人员、交通工具、监测仪器设备等。
以上水资源保护项目共需投资8000万元,拟在“十四五”期间投资5000万元,请国家投资2500万元,省投资500万元,xx市自筹2000万元。
3)水源地建设工程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同时也为了保护当地人民身体健康,拟定建设三个大型水厂,取用地表水,主要取水质较好的汉江及东荆河水。拟定在三伏潭、陈场、杨林尾三个镇兴建水厂,供应全市除市区及市区附近乡镇外的所有用水,计划“十四五”期间投资5000万元,请国家投资2500万元,省投资500万元,xx市自筹2000万元。
同时,为防止xxx唯一水源地汉江被污染的紧急情况下出现供水问题,拟定在中心xxx建一座备用水源水厂,规模为10万m3/d,供水范包括市区、长埫口镇、西流河镇、彭场镇、张沟镇、胡场镇。当汉江水源被污染的情况下,不取用汉江水仍能保障xxx生活生产用水。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投资6000万元,请国家投资3000万元,省投资600万元,xx市自筹2400万元。
3、水系联通工程
采用水网连接的工程措施,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未用作排灌的古河进行清淤,整理河坡,兴建进出水涵闸,使其“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改善人居环境,构建人水和谐。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治理玉带河长57.4km,凤凰河长34km,西流河故道长15.2km,西河长12km和芦林湖长9.2km,共计长127.8km,约需投资3500万元。
大力加强xxx内河流、湖泊的修复工作,通过水系联通、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工程措施,形成水系的联系,使水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逐步修复,重点水域基本实现调水、引水、补水以及监控的现代化管理。同时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城镇绿化美化、水利工程的绿化美化等工程项目,使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达到持续的协调统一,约需投资1000万元。
4、水土保持工程
据统计,我市目前共有轻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256km2,拟在“十四五”期间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城镇绿化美化、水利工程的绿化美化等工程项目,采取沟渠整治、道路建设、种植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木林、种草等综合措施,治理通顺河、通州河、洛江河及xxx、镇驻地等面积46km2,约需投资500万元。
4.2.7水利综合管理
1、水利信息化建设
遵循“统筹规划、国家指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逐步建立起能使xx水利与xx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有效提升水利对社会发展贡献的水利信息化体系,更好地为水利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在“十四五”期间,拟建设采集系统、公用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和安全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
1)建设xx水环境监测分中心根据市级实验室配置标准监测仪器设备。初步开展水生态监测,逐步开展重点河段、重要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提高水质监测技术准备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
2)建成较完善的防汛抗灾指挥系统包括市级防汛抗灾数据中心,水情分中心、工情分中心、工情采集站、旱情采集站、移动旱情采集站、墒情站、扩展完善市镇二级水利防汛抗灾网络系统,开发完善雨情信息服务等13个应用系统。
3)建设水文水资源数据库建立监视、会商、预警系统,实时动态反应重点流域、区域、河流、湖泊的汛情、旱情、水生态变化情况,加强水文监测信息深加工,提供及时的水文信息成果服务。
以上项目约需投资3850万元。
2、其他专项工程
1)水利科研设施建设兴建水利科研基地及配置设备,包括土工试验室、结构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资料档案室等,购置仪器设备;在胡场镇洗脚湖地区兴建灌溉试验站和径流实验站,为科学治水、管水提供可靠数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约需资金1515万元。
2)人才培训及科研教育兴建人才培训中心,实施科教兴水、人才强水战略,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拟进行洪水风险管理、渍涝灾害治理对策、水资源管理、初始水权、分蓄洪区管理、抗旱应急预案等的研究,本项工作约需资金720万元。
3)水利改革与能力建设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和水利执法机构设施建设,配套相应的办公场所、办公硬件设备和办公软件;建设抗洪抢险和排涝抗旱服务中心;进行水价改革和管护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公益优先、分类指导、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工作,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不断提高工程管护水平,加强终端水价改革,促进节水增效。制定行业用水定额等,约需资金530万元。。
据上述初拟规划,“十四五”期间需总投资310453万元,按目前的投资政策,请求国家投资189011万元,省配套资金40221万元,地方自筹81221万元,方能保证规划顺利实施。5规划保障措施5.1健全水法规体系
根据《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规和省制定的配套法规或实施细则,依法治水,依法行政,保障水利建设和管理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加强水法规宣传教育,切实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履行水利部门的各项职能。健全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和监督机制,规范水事行为;完善水利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加强边界水事纠纷调处力度,强化水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加快法治水利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5.2强化制度保障
理顺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按照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建立流域、区域、城乡水资源统一配置和调度管理制度,强化城乡水务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从供水向需水管理的转变,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以总量控制为核心,切实抓好水资源配置,加快制定流域、区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5.3增加水利投入
依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水利产业政策》,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的事权,明确各类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对防洪工程、生态建设等公益性水利工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资体制,建立政府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对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水利工程,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对以经营性为主的水利工程,要通过政府注入资本金、批准特许经营权,放宽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限制条件和提高回报保障等措施,鼓励外商、社会各界及企事业单位、个人积极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拓展新的资金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建设投入机制。要坚持分级办水原则,保证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提高投资效益。5.4注重培养人才
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型,重点抓好防洪、节水、水资源保护、抗旱排涝、水环境治理等领域水利关键技术研究。健全水利科技推广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完善水利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和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开展水利计量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管理。按照“数字水利”建设要求,积极开发工程规划、优化设计、建设管理、防洪决策抗灾减灾等应用软件系统,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完善水利人才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工作体系,积极推进水利干部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围绕水利发展目标,以高层次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水利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
第五篇: 十四五规划报告
xx村坚持全面落实省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同城化”发展和“后花园”定位,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力争当乡村全面振兴排头兵。
一、调研开展情况
2年9月开始,在进一步疏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的基础上,区农业农村局选取了全区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发展乡镇xx镇、现代农业乡镇xx镇、乡村旅游乡镇xx镇、人口大镇xx镇、果业发展乡镇xx镇进行调研,从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本土人才、村落居住环境、基层组织建设、村民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了解农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自我认知、生活需求、发展需求、政策需求;为做好课题研究提供支撑。
二、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一)聚焦精准扶贫,脱贫摘帽即将达成严守“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聚焦提高脱贫质量,以“三集中一边倒”的态势和决心,狠抓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和责任落实,从20xx年底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万户xx万人、xx个“十三五”贫困村、xx%的贫困发生率,到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万户xx万人,累计退出
“十三五”贫困村xx个,减贫xx万户xx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x%;20xx年计划退出的xx个贫困村、xx脱贫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将下降至xx%左右,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区高质量脱贫摘帽,全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二)聚焦产业兴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做实产业发展文章,大力发展蔬菜、脐橙、甜叶菊、油茶等农业产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自主发展产业,让农民获得稳定收益,目前全区稳定发展烟叶xx亩;累计发展油茶xx万亩;发展脐橙xx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xx万亩。充分利用土地确权成果,加快指导土地规模流转,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xx家、合作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为提升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提供了主体保证。强化龙头培植和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xx蔬菜搭乘中欧班列、代表xx产业第一次走出国门,打响了蔬菜品牌,蔬菜、甜叶菊、油茶、果业等产业已成为名片。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
(三)聚焦补齐短板,生活条件根本改观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重点围绕高质量脱贫,优先完成宜居村组两不愁三保障项目建设,加快村组“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有条件和需求的村组因地制宜配置“8+4”公共服务项目,推动所有宜居村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提升,提前一年即在20xx年实现了全区xx户以上不迁并宜居村组整治建设全覆盖扫一遍。目前,全区乡镇公路和行政村公
路通达率均达100%、通信网村组覆盖率100%、互联网行政村覆盖率100%、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农村常住户安全饮水达标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入户路硬化率达98%、安全住房达标率100%、通生活用电率100%,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改观。
(四)聚焦生态宜居,生态效益逐步显现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大力整治“厕所革命”、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农村环卫一体化保洁,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把扫帚扫到底”。立足“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总体思路,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了“空心房”拆除、铁皮棚拆除、畜禽渔污染源整治,生态宜居带动采摘、体验、观光、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等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了乡村旅游的“人气”,全区有各类休闲农业企业xx个,年接待游客达xx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x亿元。xx小镇成功认定为省4A级乡村旅游点、农庄成功评为省四星级农庄,文化城入选为客家民俗风情之旅精品路线。
(六)聚焦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深入推进坚持扶贫、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强化正向引导和思想道建设,广泛用好互联网、手机报、手机短信、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介宣传以“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行动,倡导勤俭持家、崇尚科学、厚养薄葬,助推文明风气蔚然成风。以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感恩教育评比为抓手,通过巡回宣讲活动、群众性文艺演出和微信公众号评选模范等宣传活动,用身边正面典型、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扎
实开展农村志愿服务、“五星创评”活动,以“智”“志”双扶为目标开展感恩教育,不断改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不孝老爱亲风、乱埋乱葬风、赌博风、铺张浪费风、迷信风得到有效整治,乡村文化生活健康繁荣。
(七)聚焦治理有效,基层组织建强有力注重支部引领,强化带头,积极探索开展“旗帜引领·五星创评”活动,进一步发挥支部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感恩。由村支部牵头,结合主题活动,按照“农户自主申报、帮扶干部推荐、村民会议评定、星级结果公示”的程序,定期分家庭卫生、勤劳致富、遵纪守法、邻里和睦、诚信感恩五类情况进行评星定级,让群众有标杆、有遵循、有约束。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每个村设立一块红黑公示榜,坚持每周评比、每月公示。带头做起、践行“五星”标准要求,将其星级评定情况纳入分析、先锋创绩、公开承诺等范畴,形成亮身份带动比星级的良好局面。坚持以“乡村夜话”为抓手,引导广大干部进村入组,在乡村广场、宗族祠堂、农户家中围坐一起,在面对面交流中察民情、集民智、连民心,真正实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目前,xx个行政村全部下派了第一书记,村级组织牵头创办产业合作社xx个,扶持主导产业xx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xx万元,平均xx万元/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xx村打好以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农业农村发展
短板仍然明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一定困难。
(一)农业产业化层级偏低,缺乏特色产业基础一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乏力,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下滑,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净收入之外的国家财政或务工支撑,产业入股分红等财产性收入比重极小,比如在脐橙产业、蔬菜产业还是以土地租金、简单劳务收入为主。二是缺乏特色产业基础,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还未形成产业体系,比如休闲旅游就是吃餐饭,没有延伸收益。三是产业转型效益不明显。蔬菜、脐橙、甜叶菊、油茶总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加工附加值不高,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整体效益不够明显,比如农产品仍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加工供应等最初层级。四是缺少具有争力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品牌,销售体系配套跟不上,比如板鸭、蔬菜、腐竹、茶油、脐橙等仍然是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二)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建设无序发展一是大部分村庄建设没规划,或者部分规划设计定位与乡村特色结合不紧密,对乡村特色、历史文脉、生态资源挖掘不够。已有规划执行不到位,乱修乱建、无序发展,现阶段农户随处建房、户型随意等现象没有得到转变。二是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现阶段农户乱倒乱扔、乱堆乱放、乱挖乱占、乱搭乱建、乱贴乱挂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易反弹,农村门前屋后清扫不到位、垃圾不入桶、垃圾乱倒等现象仍有存在。四是规范管理欠缺,队伍缺员资金缺钱,常常是一整就好,一过就糟。
(三)农业生产要素制约明显,集体经济带动乏力一是农业投入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继续依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等传统粗放发展方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差,仍是靠天吃饭。二是城乡劳动生产率及生产效益比较差距显著,多数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愿、不会、不敢从事农业生产,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三是基层农技队伍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没有新力量补充,没有补技术带动。四是多数农村缺乏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收入来单一,经济实力有限,部分村受地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潜能尚未激发,“造血”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大,乡村建设可支配资金捉襟见肘,基础设施条件仍停留在有没有的水平,根本谈不上好不好,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
(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缺位,自治参与服务失力一是群众参与度低,村民外出打工多,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人口代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常住农村的妇幼老弱人员受身体、年龄和文化素质等影响,对村庄事务关注度降低,没有参与乡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二是乡村治理缺少有效管理措施,村民没有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村规民约等公德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形成有效的长效管护制度。三是村民参政议政与民主意识热情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
兴就是建基础设施,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四是村民对村庄规划、发展愿景没有认识,对想建成什么样,该怎么建设,发展什么特色根本没有认识,等着政府来推进。|(五)乡村振兴缺乏资金保障,深度融合发展受抑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实际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产业培育、文化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改善等大投入公共服务仍然靠县区级一级解决。二是部分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下,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对电子商务、网店微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认识不足,抑制了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传统文化转化率低,民俗文化缺乏载体,文化资源利用程度低,文化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本优势,乡村文化活动缺乏参与性、体验性和代入感,比如东河戏、花灯、米果都停留在纸上、名誉上,听起来响亮却没有带动效益。四是社会和民间资本不能有效投入乡村振兴,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乡村振兴效应不明显。
(六)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强,组织堡垒显效不明显。村“两委”干部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服务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的能力不强;村干部报酬偏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些农村支部由于集体经济缺乏,开展基层工作的资金不足,影响了基层组织堡垒作用的发挥。
四、十四五发展思路及意见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当聚焦“同城化”发展和“后花园”定位,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相促进,突出完善乡村设施与提升村容村貌有机结合,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十四五发展思路11、注重产业融合,在“产业升级”上求突破。
(11)发展优势规模产业。按照“一区三园”的产业格局,重点发展蔬菜、甜叶菊、油茶、脐橙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挥品牌优势,建成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物流、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建成集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脐橙产业,建成集生产、观光、精深加工于一体的油茶产业,建成集科研、育苗、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甜叶菊产业。到20xx年末,发展稳定脐橙10万亩、甜叶菊5000亩、设施蔬菜12万亩、油茶30万亩,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初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农业总收入达150亿元以上。
(22)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的城乡互动产业。重点发挥城郊优势,发展古村、村花灯等传统文化特色旅游,发展垂钓体验、水上体验等参与体验收特色旅游,发展生态景观旅游,发展都是客乡村、蔬果小镇等农业体验旅游,结合不同乡镇特色,在每个乡镇错位发展不同的休闲农业业态。到20xx年末,建成1家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以上3A乡村旅游点、星级民宿12家以上,初步建成乡村旅游项目10个以上,打造6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120家采摘园,
3个田园综合体,创建20个县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其中市级以上10家。接待国内外旅客1000万人以上,旅游总收入达30亿元以上。
(3)积极发展有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继续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品牌产业,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到20xx年,276个行政村均实现有1项以上特色产业,1个以上产业基地,形成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家,带动农民就业5万人,人均增加收入1万元。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市级以上10家;培育农产品加工型企业15家。
(44)积极发展农村微田园产业。创造条件把村民的住宅中多余的房间与种植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由集体经济组织租赁对符合利用条件的村民住宅进行合理改造,租赁合适的闲置土地进行田园改造,采取充分休闲民宿、体验农田等模式引导城市居民到农村居住、到农村种植,提升村民的住宅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提升村民房屋价值、土地价值,从而使得村民真正从本身固有的资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到20xx年,创建微田园5000户以上。
22、注重全民培训,在“人才升级”上求突破。
(1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全民培训工程。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职业教育方式,开展全民培训,培育一批技能农民、农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商品营销人员。到20xx年,确保适龄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策划实用技能。
(22)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引导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大力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人员、致富带头人、“一村一名大学生”,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支持鼓励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到20xx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0人。
33、注重留住乡愁,在“文化繁荣”上求突破。
(11)深挖传统文明蕴藏。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更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传统村落。到20xx年,形成传统文化村庄20个以上。
(22)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以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不定期举办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讲座,如农业科技培训、健康教育讲座等,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全民阅读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依法依规成立各类群众文化服务团队,让群众自发、主动的获取文化,尊重文化、热爱文化,并从中得到愉悦和实惠。
(33)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乡村风貌,统筹好“钱、地、人”三者的关系,注重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打造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延得了文脉、留得住乡愁的宜人居所。以宣传教育、记住乡愁、弘扬礼仪、丰富文艺为建设内容,
积极探索建立一批“乡村记忆”示范点。到20xx年,形成生态示范村庄20个以上。
44、注重宜居宜业,在“生态发展”上求突破(11)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让农村更洁净、更美好。到20xx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以上,村庄公共厕所普及率达100%以上,农村集中居住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覆盖率100%。
(22)着力补齐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供水、通讯、网络等建设,稳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光纤入户、农村光缆入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
(33)严格规范管控。突出乡村特色,加强农房、乡村基础设施等规划管理,合理引导乡村村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真正建设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到20xx年,实现乡村控制性规范全覆盖。
55、注重规范管理,在“治理有效”上求突破
(11)充分发挥村庄乡贤、能人的带动作用。把乡村振兴的规划、思路及美好愿景,以会议、文艺演出、微信宣传、效果图等多种形式反复向村民宣传,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认识,鼓励群众为村庄出谋划策。
(22)全面提升村“两委”干部的管理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学习考察先进的村庄管理,统一乡村干部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认识,通过制度设置,激励和制约村干部正常履职,全面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实现能者上庸者下。
33、提升乡村道德法治水平。广泛开展“文明户”“五星家庭”“清洁户”等评选表彰,弘扬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陈规陋习,树立乡贤好人,倡导祖训家教,激励孝老护幼,弘扬正能量,刹住歪风邪气,使农村更加安定和谐。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宗族势力”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快平安乡村建设,让农村居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66、注重深化改革,在“助推振兴”上求突破(11)持续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抵押融资办法,促进农村“沉睡的资源”转化成“鲜活的资产”。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构建防范自然风险保增收与防范市场风险促增收体系,充
分发挥减灾体系建设和农业保险的保护兜底效应,确保农民安全增收不滑坡。
(22)持续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落实;探索推广“反租倒包”制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遏制耕地撂荒现象。
(33)持续深化投入保障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巩固“财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成果,积极扩大信贷规模,抓好风险防控。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金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创新财政支农方式;保证各级财政资金足额配套;引进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44)加强城乡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民生政策,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探索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逐步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全方位保障群众健康生活。
(二)意见建议11、全面开展乡村规划编制。推行“多规合一”,通过3-5年时间,对每个村庄从规划布局到公共设施布置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考虑居住、
产业、环境的布局,改线状布局为块状布局;新农村集聚点从规划布点、建设标准、环境配套到基础设施等进行系统设计,修编乡村规划,通过规划约束和政策引导逐步实现集聚居住,节约土地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建成美丽宜居乡村。
22、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挖掘自然景观、文化传统优势资源,结合地方风俗传统与绿化生态环境,发挥后花园优势定位,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农业体验、客家风情、休闲观光示范乡村。
33、进一步完善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单位、部门多,工作面广,为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工作实效,要强化人员配置,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确保办公所需经费,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
第六篇: 十四五规划报告
1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1.1 发展现状
1.1.1 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的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全面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
“十三五”期间,在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引领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大力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侨乡”的核心任务,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继续实施防洪减灾工程,以江堤加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环境治理、水生态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水利发展的重点,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基本完成了五年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区预计完成水利投资2.74亿元(含今年计划完成的泵站工程、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程、水利行业建设工程共0.19亿元),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再创新高。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水利问题,水利事业不断提高。
1.1.2 主要仸务完成情况
一、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工作重点从大江大河转向中小河流,加强“山边、水边、海边”地区的防御,提高城乡和农田防涝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积极探索人与水的和谐,继续加强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水法》和《防洪法》,在努力防御洪水对人类危害的同时,规范人类的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这一目标奋进。BB区计划实施防洪减灾工程21宗,总投资29701万元,其中包括加固河道堤防工程5宗、修建泵站工程9宗、水闸工程2宗、河流治理工程5宗。实际完成项目11宗,包括加固河道堤防工程3宗、修建泵站工程4宗、水闸工程1宗、河流治理工程3宗,完成投资14833.56万元,投资完成率49.94%。
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BB区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按照清水乐民的战略安排,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原则,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加强水源地与地下水保护,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营造亲水乐水的优美环境。在加快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BB区将逐步从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转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为主。逐步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监管体制。
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源头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公众广泛参与的水环保制度建设,及时公布水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做到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以水定需,量水而行,突出重点,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推动BB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水和谐,为实现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十三五”期间,BB区计划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5宗,总投资43700万元,其中包括河道清淤疏浚2宗共计长度47km,河道、排涝设施综合整治1宗,河道整治2宗。实际完成项目4宗,包括未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已完成项目1宗,具体为BB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清淤24.436km,总完成投资3897.72万元。
三、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供水工程体系,提高供水保证率,是保障全市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
重要任务。引、输、蓄、调、备多管齐下,实现“江河调蓄、分区供给,开源节流、高效利用”,建设、管理、节约、保护综合治理,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高供水的可靠性。
“十三五”期间,BB区计划实施水资源保障工程3宗,总投资560万元,其中包括改造大岭山、大西坑进库道路共2宗,重建水库管理房1宗。实际完成项目2宗,只有重建那围水库管理房工程项目未实施,此外,未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已完成项目2宗,包括棠下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铺设自来水管网45km;棠下镇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完成6990户自来水入户,共完成投资6946.61万元。
四、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是通过田间耕作区排洪渠道的整治,内河涌的疏浚以及机耕路的建设等工程措施,进一步改善区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和排涝能力,以达到提供农作物增产增收,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此外,将继续加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十三五”期间,BB区继续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计划实施农村水利工程7宗,总投资1648.69万元,其中包括迎水陂加固和控制室改造1宗、整治排洪渠4宗、中小型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规划2宗。实际完成项目4宗,完成投资596.02万元,投资完成率36.15%。
五、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BB区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三防指挥系统,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全面促进信息化发展;加强水政执法基础设施与技能训练,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执法检查和专项执法行动,切实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加强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立足于科学规划、超前谋划,立足于加快前期工作、做深前期工作,全力做好新时期水利前期工作,提高投资效率以及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为推动全区水利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期间主要增加水利系统专业人员、增加防汛物资、人员培训、
建设水利三防指挥系统,投资1420万元,投资完成率100%。通过以上措施,为BB区在防御洪水、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提供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提升BB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实时收集区内水利工程数据,为BB区防御自然灾害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1.3 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一、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
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全面推动河长制工作加快开展。20xx年以来,BB区陆续制定出台了《BB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AA市公安局BB分局全面推行“河道警长制”实施方案》、区级河流《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及河长制7项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执行机制和操作规程,并且集中精力、实实在在地狠抓河长巡河、部门协调联动、
巡查督察等制度和措施落地,实现了河长制日常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目前BB区已印发全面推行湖长制实施方案。此外,完成了6条区级河道“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推进30条镇级河道“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确保管河治河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0xx年共制发河长制工作清单531项,完成整改513项,整改完成率97%。
压实责任,强化担当,坚决落实巡河护河工作机制。BB区严格实行河长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优化河长履职的工作机制,持续压实283名(区、镇、村级)河(湖)长的责任,确保河长“知责明责尽责”。除了正式河长第三方常态化全覆盖巡河机制,实现河长、民间河长、第三方巡查员的三管齐下”。BB区通过施行全流域第三方外包巡河服务,率先在AA市实行第三方常态化、全覆盖的巡河机制,共有15个第三方巡河组巡查员,分成六个小队全方位检测全区河湖管护工作,每个镇(街)都有一支专业巡河队伍,利用摩托车、巡河船、无人机等工具,对河道进行全方位巡查。还大力推进河,BB区还有一批民间河长,在巡河的过程中努力查找问题,致力于解决问题,打造“全民监督,全民共治”的新模式。
精心组织,强化督查,扎实推进“五清”专项行动。20xx年,BB区按照上级及区级河长的要求推进河湖长制常态化工作,以“保底线创亮点”的工作原则,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前提下,BB区开展了两次清漂专项行动中,出动将近8000人次,投入资金144.45万元,累计清理河流长度738km,清理水域面积564.7公顷,共清理水浮莲面积256亩,清理垃圾(含水浮莲)
578吨,排查和清理河湖障碍物341宗,排查和清理违章建筑物25宗,清理面积3425m2。督促和指导有关镇街加快开展清理工作,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有序推进河湖治理工作,市级交办的86宗西江BB区段河长制“五清”项目和66宗河湖“清四乱”项目已全部完成。综合全区有利资源,推进“万里碧道”工程建设,完成20xx年碧道建设项目任务一共2个,分别是AA河北岸碧道2.2km、潮连人才岛(环岛公园碧道)5km。
创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亮点,创新水质监测系统,打造河长制的“大数据”。在AA全市首创建立了全天候河长制水质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区内6条主要河流交汇口建立全天候太阳能自动化水质监测站,对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浊度(可折算为透明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为各级河长和河长办的及时应对提供准确可信的数据。
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十三五”期间,BB区以中小河流治理及水系连通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水利管理机制,强化水利管理机制,努力开创民生水利建设新局面。主要完成两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一项为BB区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包括河道疏浚26km、水系沟涌拆除重建涵闸4座、重建电排站3宗,重建机耕桥10座,岸坡整治15.4km,堤防加固7.9km,共投资4967.29万元;另一项为杜阮河旧出口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护岸长260m,加强防洪排涝能力,共投资451.33万元,目前项目已完工。
三、贯溪电排站重建工程 贯溪电排站位于杜阮河旧出口侧,主要负责贯溪村、金河社区及周边地区的排涝,工程20xx年3月22日正式开工兴建,因贯溪电排站是当地唯一的排涝通道,拆旧建新且汛期施工可能影响周边防汛安全,当地村委会一直不同意拆除旧电排站,经区、镇水利部门沟通联系,并制定完备的汛期临时排涝方案,村委会最终同意恢复施工,汛期后施工进度明显加快,目前已完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
四、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主要包括河道底泥清淤工程和南北片区PPP项目两部分。河道底泥清淤工程可有效改善河道载体环境,主要对天沙河xxx段、杜阮河、桐井河等重点河段进行清淤疏浚工作,于20xx年9月中旬正式开工,清淤疏浚河道总长24.436km,底泥清淤处置总量约47万立方,其中天沙河xxx段长6.923km,杜阮河中下游段长8.556km,桐井河全线干支流长8.957公里,总投资2720万元。
南北片区PPP项目由区政府直接委托环市街道办事处、棠下镇人民政府作为南、北两个项目片区实施单位,通过PPP模式融资同步开展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建设。BB区黑臭水体治理及水利工程PPP项目总投资22.52亿元(含融资利息),其中南片区11.71亿元,北片区10.81亿元。其中:黑臭水体治理主要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就地处理、生态修复五大方面
内容,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站13座,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77套,配套污水收集管网221km,河道底泥清淤处置总量约81万立方,新建垃圾屋80座、垃圾中转站35座,新设高效微生物净化系统72套等等。水利工程项目包括加固河道堤防22.22km,河道清淤疏浚58.8km,重建电排站13座,重建水闸6座等,总投资11.85亿元。
五、潮连小海河兴业路至沙尾水闸段综合整治工程 潮连小海河兴业路至沙尾水闸段综合整治工程(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
作为BB区重点民生水利工程,工程20xx年底正式开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原则,力求将公园建设打造成BB区的“精品工程”。已完成小海河河道清淤疏浚、河道两侧岸坡修整以及主园区场地平整、河网水系开挖、亲水平台、管理房(卫生间)建设、绿化工程等工作,总投资约1700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
六、节水型社会建设 严格按照“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牢牢把握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更加注重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落后的薄弱环节,BB区对症下药,一方面做好宣传推动工作,除了在各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推动落实宣传工作之外,还重点在学校展开宣传教育,
旨在从孩子抓起,将节水观念根植于心;另一方面,切实改造节水设施设备,20xx年BB区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共创建节水型单位17家,其中机关单位13个,水利行业机关1个,学校3家,共对11宗未经水行政部门批准非法挖井抽取地下水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1.1.4 总体投资完成情况分析
“十三五”期间,BB区计划投资77029.69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7389.91万元(包括未列入“十三五”规划但已完成项目9029.39万元)。在整个完成的投资中,防洪减灾工程投资14833.56万元,占总投资的54.16%;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投资3897.72万元,占总投资14.23%;水资源保障工程投资6946.61万元,占总投资25.36%;农村水利工程投资596.02万元,占总投资的2.18%;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投资1116.00万元,占总投资的4.07%。部分未完成的项目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优先安排实施。
第七篇: 十四五规划报告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XX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xxx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X县、先进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X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x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完成任务的X%;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X亿元,完成任务的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1X年续建工程X个,共X公里,201X年实施项目X个,共X公里,截止201X年底XX县X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X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X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起了X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X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X%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X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X个,聘用乡村医生X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2、就业服务行动扎实有效。一是201X年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X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余人;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X人,见习岗位X人;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X人,辅警X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X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X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建成X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户,带动就业人数X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带动X人脱贫。
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XX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X处,其中X个魅力庄园、X个精品庄园、X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X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
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X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X个,去年共完成X个村X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X户、面积X亩,签订合同X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XX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1X年正式更名为“XX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X年,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X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X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X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1X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1X年X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X月底确定将X乡连壁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连壁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X支,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X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X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X年新栽植X万亩,提质增效X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公斤,产值X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X亩,总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X个、百亩杂粮示范片X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X头(只),畜牧饲养量达X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X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纪人、庄园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等在三产融合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全县依托农业企业、生态庄园、煤炭等企业转型发展新上了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X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X家,其中规模最大的X大魅力庄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1X年X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X个,正常经营X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X个,蔬菜产业29个,林业X个,畜牧业X个,其他X个,年产值超过X亿元。自201X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X个,共流转土地X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xx年至201X年,XX县职业中学、X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X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其中:生产经营型X人,专业技能型X人。
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1X年X月XX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xxx”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X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XX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X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X%,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一麻袋、尚农、大侠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X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X人,发展电商和微商X户,带动了劳动就业X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X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X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X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X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201X年荒山造林绿化X万亩,河道堤防治理Xkm,X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X%,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X%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X个、市级宜居示范村X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X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X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X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X座,简易垃圾填埋场X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36项,新造林X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X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X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X%。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X年,目前已完成X共X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X人,资金投入X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X座,无害化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1、实施文明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学习“连壁精神”活动,组织全县X个乡镇X多个行政村两委主干深入连壁村;精心组织“红色XX·道德讲堂”活动,全县X个乡镇,X多个农村建成道德讲堂并举办近百场宣讲活动,累计有X万多农民群众通过这个平台,感悟了人性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开展了“幸福夕阳关爱行动”、困难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健康扶贫“五个一”活动等志愿服务,机关单位广泛参与,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X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X年,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X,桐峪镇上武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X年,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X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XX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X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
始终把“X大攻坚工程、X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X万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扎实推进红土垴、东沟二期、东长义、易居苑小区X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可安置X户,X人;实施依托参与造林绿化快速脱贫、退耕还林政策定向脱贫、生态公益林管护帮扶脱贫“三个一批”工程,全县X名贫困人口依靠林业建设脱贫;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X人,输出贫困劳动力X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X年又有X万人可脱贫,X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1X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X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X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X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X人,村委班子成员X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X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个、修缮X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X平米以上达X个。
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X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X余件,就地化解X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X%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4、三农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三农”干部培训工程,增强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本领能力。二是实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扩大视野选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三是实施“三农”干部安心工程,关心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留人;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平川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X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X%。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对于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XX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X亩芹泉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X万亩X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xxx,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XX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X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XX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XX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4、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主抓项目建设。把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核桃、杂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麻袋、田农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X国道沿线采煤区及桐粟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加快落实政策举措和帮扶机制,确保年底全县125个贫困村、3805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突出产业脱贫“治本”功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产业项目发展,进一步压实“五有”全覆盖,确保产业真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和兜底扶贫,严格落实“三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救助(个人缴费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特困人口特殊帮扶)”医保政策,筑起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对低保、五保、残疾等特困群体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XX“道德模范”、“XX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