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实验报告怎么写优选47篇

实验报告怎么写优选47篇

标签:时间: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一篇

实验名称:蒸馏工业酒精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认识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掌握实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学习和认知蒸馏的基本仪器和使用方法以及用途。

3掌握,熟悉蒸馏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纯液态物质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沸点,一般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沸点。蒸馏就是利用不同物质沸点的差异,对液态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当液态混合物受热时,低沸点物质易挥发,首先被蒸出,而高沸点物质因不易挥发而留在蒸馏瓶中,从而使混合物分离。若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组分的沸点差在30℃以上。

三、仪器与试剂

试剂:未知纯度的工业酒精,沸石。

仪器:500ml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接引管,锥形瓶,橡皮管,电热套,量筒,气流烘干机,温度计套管,铁架台,循环水真空汞。

四、仪器装置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1将所有装置洗净按图装接(玻璃内壁没有杂质,且清澈透明)。

2取出圆底烧瓶,量取30ml的工业酒精,再加入1‐2颗沸石。

3先将冷凝管注满水后打开电热套的开关。

4记录第一滴流出液时和最后一滴时的温度,期间控制温度在90℃以下。

5当不再有液滴流出时,关闭电热套。待冷却后,拆下装置,测量锥形瓶中的液体体积,计算产率。

六、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位置是红色感应部分应与具支口的下端持平。当温度计的温度急速升高时,应该减小加热强度,不然会超过限定温度。 2酒精的沸点为78℃,实验中蒸馏温度在80-83℃。

七、问题与讨论

1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靠近页面,测得的温度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答:偏高。页面上不仅有酒精蒸汽,还有水蒸气,而水蒸气的温度有

100℃,所以混合气体的温度会高于酒精的温度。

2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为加入沸石怎么办?

答:沸石是多空物质,他可以液体内部气体导入液体表面,形成气化中心,使液体保持平稳沸腾。若忘加沸石,应先停止加热,待液体稍冷后在加入沸石。

3当加热后有流出液体来,发现为通入冷凝水,应该怎样处理?

答:这时应停止加热,使冷凝管冷却一下,在通水,再次加热继续蒸馏。之前的流出液不用作废,可以当做空气冷凝的,一样有效果。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篇

一、 实验准备

二、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放入100ML蒸馏水,加热到比室温高10~20℃,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 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饱和(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趁热过滤到一个已加热的烧杯中;

3.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使其缓慢降温,析出晶体;

4. 第二天杯底出现小晶体,每个约长,取一个晶体较完整的,用丝线绑住,系在一根木棍上。

5. 将原来的硫酸铜溶液加热到比室温高5~10℃,添加少量硫酸铜,使其再次饱和。

6. 将已绑好的小硫酸铜晶体放入微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注意使其被完全浸没,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7.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6、7项的操作过程。

三、实验注意

1.控制溶液的温度,加热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2.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

3.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2)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3)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篇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10-2,ka2=×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 /g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cnaoh /mol·l-1

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 /mol·l-1

m样 /g

v样 /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四篇

一、完整实验报告的书写

完整的一份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项目: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

实验结论(结果推导):

实验讨论或分析等。

二、实验报告书写方法

1、实验名称:就是这个实验是做什么的。

2、实验目的:一般都写掌握什么方法啊;了解什么啊;知道什么啊;会什么啊;……等。

3、实验器材:就是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所有器材(仪器)。

4、实验原理:就是这个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般书上会写,抄一下也就可以啦。

5、实验步骤:就是你做实验的过程,开始操作时,(1)做什么;(2)做什么;(3)做什么;……

6、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根据实验中涉及以及实验得到的数据,设计表格,将有关数据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数据处理,就是该计算的,按要求计算后填入表格对应位置。

7、实验结论(结果推导):就是做这个实验要得到的结果。

8、分析于讨论:写你的实验结果是否适合真实值?如果有误差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还有实验的一些比较关键的步骤的注意事项等。

对于初中生或小学生来说,书写的实验报告也可简单一点,有时也可不要分析于讨论,也可不写实验原理等。

三、探究实验书写一般有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发现问题,就要弄清楚问题,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总有基本的猜测和设想,这就是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有了猜想,就有了实验的目的,再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确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上一步是动脑、思维活动,这一步是手脑并用的实验过程。

5.分析与论证:通过上面的实验,收集到一些数据,观察到一些现象,对其分析,得出事实与假设的关系,通过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结论。

6.评估:这是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将实验数据等证据与已有的科学知识建立联系,不足地方需改进,进一步实验探究。

7.交流与合作:包括同学间的交流与讨论和交给老师批改的书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五篇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速度=距离s用符号表示V=时间t

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课本23页图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六篇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七篇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八篇

实验研究报告是实验之后,对科学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总结,从而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因此,撰写好实验研究报告对总结和推广实验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报告主要由题目、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课题的由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实验的方法、实施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组成。

(1)题目

用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实验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

写出课题组组长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3)课题的由来

简要说明课题的背景和来源,即问题的提出。

(4)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①说明实验的重要性,揭示实验的动机和目的。

②说明选题的依据,说明实验的对象、进展和规模,揭示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③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和趋势。

④说明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5)实验的方法

这是实验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强调阐明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而且强调科学性。告诉读者实验的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

②怎样选择的实验对象,实验的组织类型和分组名册。

③有哪几种实验因子。

④用什么方法控制哪些无关因素。

⑤实验步骤。

⑥测量的材料和实验的器材。

⑦实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

(6)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要说明每一结果与实验假设的关系。主要内容有二:

①用统计表、统计图等方式把搜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等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

②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的最终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的事实加以分析说明。

(7)分析与讨论

①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实验结果。

②探讨实验中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③提出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8)结论

实验结果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因此,应对实验研究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解答,推出一般的结论,使其具有客观性和概括性。作结论时,应做到语言准确、简明,推理严密,有理论依据,有逻辑性。

(9)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报告的文尾,应列举报告中直接提到或引用的资料的来源。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九篇

【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惰性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辉光球外表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流加在电极上。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场,球内稀薄气体由于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

的电场、电势分布再均匀对称,故辉光球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这其实是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人体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

【实验现象】

辉光球通电后呈静止样。当人手触摸时中间电极出现放电致球壳触摸处。五颜六色的闪电会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球内出现放电现象。一旦手离开,闪电消失。

【实际运用】

霓虹灯,把直径为12—15毫米的玻璃管弯成各种形状,管内充以数毫米汞柱压力的氖气或其他气体,每1米加约1000伏的电压时,依管内的充气种类,或管壁所涂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多用此作为夜间的广告等。

日光灯,亦称“荧光灯”。一种利用光质发光的照明用灯。灯管用圆柱形玻璃管制成,实际上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管。两端装有电极,内壁涂有钨酸镁、硅酸锌等荧光物质。制造时抽取空气,充入少量水银和氩气。广泛用于生活和工厂的照明光源。

还有一种是氙灯,氙灯是一种高辉度的光源。它的颜色成分与日光相近故可以做天然色光源、红外线、紫外线光源、闪光灯和点光源等,应用范围很广。

人体辉光,疾病辉光,爱情辉光,意识体能辉光,“人体辉光监控”。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十篇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探究过程: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2.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3.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4.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5.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6.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结论: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十一篇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3.没有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里转动”一语,应用专用术语“搅拌”较好,既可使文字简洁明白,又合乎实验的情况。

4.外文、符号、公式不准确,没有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熟悉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略)

【实验器材和装置】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装置(略)

【实验步骤】

1.按图示连接电路。

2.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铜片,改变加在r两端的电压,将电流表、电压表所测得的电流强度。电压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变定值电阻凡同时调节变阻器,使加在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将电阻r的数值与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强度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二。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十二篇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十三篇

篇一:有关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有关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苏省xxx李口中学 沈正中

一、完整实验报告的书写

完整的一份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项目: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

实验结论(结果推导):

实验讨论或分析等。

二、实验报告书写方法 1、实验名称:就是这个实验是做什么的。

2、实验目的:一般都写掌握什么方法啊;了解什么啊;知道什么啊;会什么啊;-- 等。 3、实验器材:就是做

这个实验需要的所有器材(仪器)。

4、实验原理:就是这个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般书上会写,抄一下也就可以啦。

5、实验步骤:就是你做实验的过程,开始*作时,(1)做什么;

(2)做什么;(3)做什么;--

6、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根据实验中涉及以及实验得到的数据,设计表格,将有关数据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数据处理,就是该计算的,按要求计算后填入表格对应位置。

7、实验结论(结果推导):就是做这个实验要得到的结果。

8、分析于讨论:写你的实验结果是否适合真实值,如果有误差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还有实验的一些比较关键的步骤的注意事项等。

对于初中生或小学生来说,书写的实验报告也可简单一点,有时也可不要分析于讨论,也可不写实验原理等。

三、探究实验书写一般有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发现问题,就要弄清楚问题,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总有基本的猜测和设想,这就是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有了猜想,就有了实验的目的,再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取得

*据的途径和方法,确定收集*据的范围。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据:上一步是动脑、思维活动,这一步是手脑并用的实验过程。

5(分析与论*:通过上面的实验,收集到一些数据,观察到一些现象,对其分析,得出事实与假设的关系,通过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结论。

6(评估:这是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将实验数据等*据与已有的科学知识建立联系,不足地方需改进,进一步实验探究。

7(交流与合作:包括同学间的交流与讨论和交给老师批改的书面的实验报告。

篇二:试验报告的写法

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按照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2023年的(publication manual of apa)(第五版)中的描述(这本出版手册已被美国大学心理学及相关*作为教材),如图3-1所示,一份标准的实验报告的各个关键部分应该以固定的页码顺序排列如下: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十四篇

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电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数据使用钢笔、圆珠笔不得使用铅笔。

3.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书。

4.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格式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

4.仪器用具: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即要写出原理依据的公式名称、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公式成立的条件。画出电路图、光路图等;

6.实验内容:应包括主要实验步骤、测量及调节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释等;

7.数据处理: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写出处理过程及误差。

8.结果讨论:写出结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想法等进行讨论;

9.作业题。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十五篇

一、什么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一研究课题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报告,是科研人员向社会公布自己的实验成果的一种文字形式。也就是说,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进行创造发明和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都要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文章,这就是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的特点实验报告具有科技论文的一般特点,其中尤其具有科学*、客观*的特点。此外,它还具有如下特点:

1.确**任何实验必须排除一切主观因素,尤其不可带入实验者的个人偏见,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参加整个实验工作。实验的结果不但要经得起自己的重复、验*,而且要经得起任何人的重复、验*。它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在相同的条件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都可取得完全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因实验者而异,实验结果可以重复、有再现*。对于实验的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和所作的结论,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夸大,不缩小,不弄虚作假。如为了适应某个定律或定理,为了印*一些实验结果,而去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2.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实验报告是一种说明*文体,在报告中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手段,而不用完整连贯的叙述、细致的描写,也不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抒发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有利于简洁明了地使读者了解实验的各个方面。完整的叙述、过细的描写只会使报告变得哆嗦累赘,有时甚至会以文害义,模糊了报告中的主要事实。

3.实验报告的语言准确、简明语言的准确,就是能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最恰当的词句,合乎科学地表达意思;语言的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白。报告中要采用*术语说明问题,避免使用口语;常常使用符号来代替文字概念,用公式、方程式来说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变化规律。例如《用音乐对中班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学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中有这样一段:“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必须用适合于他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培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有很强的感召力,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能使幼儿的情感培养避免空口的说教、淡化教育的痕迹,而着重得到心灵的颤动、感染和熏陶。道德知识借助音乐形象,渗透到幼儿心灵,就能较快较好地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化作道德行为。”

这段话准确地使用了*书面语,而不用口语。同时,实验报告中也一般不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不追求语言的形象*。

此外,实验报告常用直观的实物说明图和抽象的符号说明图等图解辅助说明,以便直观地将实验装置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一目了然。

三、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实验报告在使用过程中,己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简单的实验报告,如教学中的实验报告、病理化验单等,内容比较单一,都有固定的项目,并按一定的格式印成实验报告表,由实验者根据要求逐项填写即可。比较复杂的实验报告,要由实验者写成文章形式的实验报告。两种形式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要求明确、醒目、集中反映实验的内容,实验名称一般体现在实验报告的标题上。如《四至五岁幼儿同情心的教育与培养的实验研究》、《角*游戏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实验报告》、《幼儿诚实行为的实验研究》等。

(二)实验目的简明扼要地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例如《用音乐对中班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这样阐述实验目的:“为此,我们通过本项实验,旨在探索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幼儿道德情感的可行*,并通过研究积累数量资料和经验,寻求培养中班幼儿道德情感的合理途径。”这一部分直截了当,没有列入实验的细节,但读者很容易便了解了实验的主要目的。

(三)实验器材在说明实验器材时,一定要按器材的*质分类,但不必叙述器材的准备过程。(四)实验装置与步骤说明实验装置时,一般按空间顺序;说明*作程序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实验装置和实验的设计都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来确定。

(五)实验结果原始记录是记载科学实验成果的主要根据。实验过程要记录时间、条件、环境、偶然情况等,以各系统分析时使用。实验数据要有误差分析和统计分析,要经过重复验*,保*数据准确无误,才能使导出的结果是真实的、正确的。

(六)实验结论结论不是实验结果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将实验中得到的感*材料进行提炼、加工,使之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结论要有概括*,推理要严密。《四至五岁幼儿同情心的教育与培养的实验研究》(陈俊恬米功勋《学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所概括的结论是:“明确同情心内涵是教育与培养4一5岁幼儿同情感与同情行为的基本依据;培养4一5岁幼儿的同情心,是增强幼儿集体意识、养成助人为乐品质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介绍各种令人同情的事例和组织幼儿参与同情行为的实践,是培养和形成幼儿同情心的有效途径。”因而,“对4_5岁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与培养是很重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实习报告范文:实验报告怎么写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十六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

四、实验步骤:

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

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

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

五、实验室制备图:

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

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

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振荡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下层为紫色;

5、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七、问题:

1、如果将萃取剂换成苯,实验现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种有机溶剂做萃取剂更好些?为什么?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十七篇

一、原理

流感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HA)蛋白,具有识别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HA试验由此得名。HA蛋白的抗体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够干扰HA蛋白与红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出现抑制现象。

二、应用

该试验是目前WHO进行全球流感监测所普遍采用的试验方法。可用于流感病毒分离株HA亚型的鉴定,也可用来检测禽血清中是否有与抗原亚型一致的感染或免疫抗体。

三、缺点

只有当抗原和抗体HA亚型相一致时才能出现HI现象,各亚型间无明显交叉反应;除鸡血清以外,用鸡红细胞检测哺乳动物和水禽的血清时需要除去存在于血清中的非特异凝集素;需要在每次试验时进行抗原标准化;需要正确判读的技能。

四、试验步骤

1 阿氏(Alsevers)液配制

称量葡萄糖、柠檬酸钠、柠檬酸、氯化钠,加蒸馏水至100mL,散热溶解后调pH值至,

69kPa 15min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枸橼酸钠(枸橼酸钠,100ml超纯水),101 kPa,20min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保存期1个月)。

2 10%和1%鸡红细胞液的制备

用注射器吸取阿氏液约1mL(枸橼酸钠),取至少2只SPF鸡(如果没有SPF鸡,可用常规试验证明体内无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的鸡),采血约2~4mL,与阿氏液混合(枸橼酸钠),放入装10mL阿氏液(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混匀。

洗涤鸡红细胞

将离心管中的血液经1500~1800 r/min 离心8分钟,弃上清液,沉淀物加入阿氏液(生理盐水),轻轻混合,再经1500~1800 r/min离心8分钟,用吸管移去上清液及沉淀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再重复2次以上过程后,加入阿氏液20 mL(生理盐水),轻轻混合成红细胞悬液,4℃保存备用,不超过5天。

10%鸡红细胞悬液

取阿氏液保存不超过5天的红细胞,在锥形刻度离心管中离心1500~1800 r/min 8分钟,弃去上清液,准确观察刻度离心管中红细胞体积(mL),加入9倍体积(mL)的生理盐水,用吸管反复吹吸使生理盐水与红细胞混合均匀。(此步

可省略,直接配制1%红细胞)

1%鸡红细胞液

取混合均匀的10%鸡红细胞悬液1 mL,加入9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即可。(根据检测血清的数量,估算一下需要的1%鸡红细胞量,可按每份血清)

3 抗原血凝效价测定(HA试验,微量法)

在微量反应板的1孔~12孔均加入25μl PBS(生理盐水),换滴头。

吸取25μl抗原加入第l孔,混匀。

从第1孔吸取25μl,病毒液加入第2孔,混匀后吸取25μl加入第3孔,如此进行倍比稀释至第11孔,从第11孔吸取25μl弃之,换滴头。

每孔再加入25μl PBS(生理盐水)。

每孔均加入25μl 体积分数为1%鸡红细胞悬液(将鸡红细胞悬液充分摇匀后加入)。

振荡混匀,在室温(20~25℃)下静置40min后观察结果(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环境下反应1小时)。对照孔红细胞将呈明显的钮扣状沉到孔底。

结果判定 将板倾斜,观察血凝板,判读结果。

能使红细胞完全凝集(100%凝集,++++)的抗原最高稀释度为该抗原的血凝效价,此效价为1个血凝单位(HAU)。注意对照孔应呈现完全不凝集(-),否则此次检验无效。

4 血凝抑制(HI)试验(微量法)

根据3的试验结果配制4HAU的病毒抗原。以完全血凝的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作为终点,终点稀释倍数除以4即为含4HAU的抗原的稀释倍数。例如,如果血凝的终点滴度为1:256,则4HAU抗原的稀释倍数应是1:64(256除以4)。

在微量反应板的1孔~11孔加入25μl PBS(生理盐水),第12孔加入50μl PBS(生理盐水)。

吸取25μl血清加入第1孔内,充分混匀后吸25μl于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0孔,从第10孔吸取25μl弃去。

1孔~11孔均加入含4HAU抗原25μl,室温(约20℃)静置至少30min。

每孔加入25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混匀,轻轻混匀,静置约40min(室温约20℃,若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条件下进行),对照红细胞将呈现钮扣状沉于孔底。

结果判定

试验成立的条件:只有阴性对照孔血清滴度不大于21og2,阳性对照孔血清误差不超过1个滴度,试验结果才有效。

以完全抑制4HAU抗原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HI滴度。

HI价小于或等于31og2判定HI试验阴性;HI价大于或等于41og2为阳性。

五、HI试验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抗原和对照阳性血清。针对Re-4和Re-5株疫苗免疫采用相应抗原和对照阳性血清。

同一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制成的抗原,如果毒株来源不同,则可能会存在抗原性差异,从而使检测同一血清的结果有差别。一般来讲,疫苗种毒株如果与抗原所用毒株相同时,则所测得的HI效价较高。

2、合理使用和保存抗原。反应试剂要按规定保存和使用,冻干的试剂应按照说明中规定的体积重新溶解并保存。要避免杂菌污染,因为污染所造成的非流感起源的凝集素也可与所有抗血清发生非特异反应。为避免反复冻融和细菌污染,可以无菌操作将试剂分装成小包装。

3、反应温度不能太高。若在37℃ (如温箱)下进行,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十八篇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 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十九篇

  一、 实验目的

  测定酸模、香蒲、毛茛、青岛藨草、绿萝5种湿地植物在污水净化过程中根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力。

  二、实验方法

  1.磷酸酶测定方法

  (1)根中酸性磷酸酶的测定;(2)根中碱性磷酸酶;(3)水中酸性磷酸酶;

  (4)水中碱性磷酸酶。

  2.脲酶测定方法

  (1)(1)1)根中脲酶活性:奈氏试剂显色法;(2)水中脲酶活性:同根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但酶液是直接取 mL的污水。

  三、 实验材料及试剂

  1.实验材料

  实验室条件下用自制污水培养的5种湿地植物(自移植至实验室新生出的根系要达到一定量);

  2.实验中使用的污水是自配污水,配方如下:水1L、淀粉、葡萄糖 、

  蛋白胨、牛肉膏、Na2CO3·10H2O(无水)、、、尿素、(NH4)2SO4 ;

  3.实验试剂

  磷酸酶、脲酶测定过程中需要试剂:

  ① /L 磷酸缓冲液

  ②·L - 1 pH 醋酸钠缓冲液

  称取醋酸钠,容量瓶定容至1L,用 mol/L的醋酸溶液调节pH =(用pH计校正)。

  ③3N NaOH 溶液

  ④·L - 1 pH –盐酸缓冲液缓冲液

  称取克Tris,容量瓶定容至1L,取50毫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溶液与毫升盐酸混匀后,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用pH计校正。

  ⑤奈氏试剂:称取7g碘化钾溶于10 ml水中,将10g碘化汞溶于其中。在100ml容量瓶中配置氢氧化钾溶液,称取加入含有70 ml水的容量瓶中,放置冷却。把配好的碘化钾和碘化汞溶液缓缓加入容量瓶,加入的同时要慢慢摇动,加水稀释至刻度,然后摇匀。将溶液盛放在棕色玻璃瓶中置暗处保存两天后再使用。

  ⑥10%三氯乙酸

  ⑦10%酒石酸钾钠

  4.实验仪器

  高温消解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pH计、研钵、高压灭菌锅、50mL 具塞(磨口)刻度管。

  四、 实验过程

  1.系统设置

  取30个1L容量的大烧杯,洗净。将生长态势比较一致的5种植物从清水中取出,植物根部用15%的双氧水灭菌处理10分钟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按照每组湿地植物湿重相等的原则,放入大烧杯。将烧杯分成5组,分别栽种香蒲、绿萝、青岛藨草、酸模、毛茛,每一组由两小组组成,栽种香蒲的两小组编号为X和X0,栽种绿萝的两小组编号为L和L0,栽种青岛藨草的两小组编号为Q和Q0,栽种酸模的两小组编号为S和S0,栽种毛茛的两小组编号为M和M0,每组中前者中加入250ml 自配污水,后者作为对照加入等量的自来水。

  2.测定方法

  磷酸酶测定方法

  根中酸性磷酸酶:

  酶液提取:称取植物根系材料,放入研钵,再向其中加入1ml磷酸缓冲液(),小心研磨至匀浆,再将其全部吸入离心管中,在0℃下1200r/min转速的条件下,离心30min,上清液为待测液,取 ml。

  具体方法:取配置好的pH 为的·L - 1 醋酸钠缓冲液70ml ,以之为溶剂配成浓度为·L - 1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 酶反应液,加入 ml酶液后将其用黑纸包裹,置于25 ℃下培养1小时。向其中加入1ml3N NaOH 溶液,以终止酶促反应,使用α-186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05nm 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鲜根水解pNPP 生成的pNP量来表示酶活性(μg·h - 1·g - 1鲜根)。

  根中碱性磷酸酶:测定方法与酸性磷酸酶的类似,唯一的区别是酶反应液是由Tris-HCl缓冲液(pH = ) 配制的。

  水中酸性磷酸酶:取 ml污水作为水中酸性磷酸酶的酶液。具体方法同根中酸性磷酸酶。

  水中碱性磷酸酶:取 ml污水作为水中碱性磷酸酶的酶液。具体方法同根中碱性磷酸酶。

  脲酶测定方法

  根中脲酶活性:奈氏试剂显色法。

  酶液提取:称取植物根系材料,放入研钵,再向其中加入1ml磷酸缓冲液(PH7),小心研磨至匀浆,再将其全部吸入离心管中,在0℃下1200r/min转速的条件下,离心30min,上清液为待测液,取 ml。

  具体方法:取适量的干净试管,并给试管编号,依次向其中加入2 mL mol/L 尿素 mol/L 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然后将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锅中,并预热5 min。1号管作为空白对照,向其中加入 mL 水,向其余试管分别加入 mL酶液,将所有试管混匀后在37 ℃水浴锅中恒温水浴条件下反应5 min。在反应结束后向各个试管加入 mL 10%三氯乙酸使反应终止。取其中的1 mL 反应液,加入9mL 蒸馏水稀释反应液,摇匀后先加入 mL 10%酒石酸钾钠反应一会,再加入 mL 奈氏试剂显色。在波长420 nm时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1 号管作对照。最后做出硫酸铵浓度标准曲线,据此方程计算酶活, 测得铵浓度与吸光度关系拟合方程为OD420=(R2=)。

  水中脲酶活性:同根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但酶液是直接取 mL的污水。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同样每隔48小时测定湿地植物根内及水体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力变化情况见图2-1~图2-15。

  由图2-1可知,不同湿地植物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同一种湿地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且空白对照组中的该酶的活性高于污水处理组中的活性,两者之间的差距随时间增大。毛茛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的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先剧烈下降后缓慢增多或保持较小幅度的变化。在香蒲、青岛藨草和酸模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波动较小,香蒲和青岛藨草中的趋势是先增加后降低,酸模中的趋势是随时间延长缓慢增加,在后期增幅较大。总体上5种植物根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排序,绿萝中最高,香蒲次之,然后是青岛藨草,接着是毛茛,最后是酸模。

  图2-2可知,整体上5种植物根中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大体上呈增加的趋势,且在96小时至144小时之间根中脲酶活性增加显著。5种植物的空白对照组中的根中脲酶随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的根中脲酶活性波动较大,毛茛、香蒲、青藨和酸模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根中脲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然后再增加,而绿萝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根中脲酶活性先下降后增高再略有下降。总体上对5种植物根中脲酶活性进行排序,绿萝中最高,香蒲次之,然后是酸模,接着是青岛藨草,最后是毛茛。

  由图2-3可知,5种植物的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而每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酸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毛茛、酸模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香蒲和青岛藨草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除了香蒲的污水处理组中出现先下降再升高,水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在逐渐增大。

  由图2-4可知,5种植物的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而每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毛茛和绿萝的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毛茛和绿萝的空白对照组和酸模、青岛藨草的污水处理组及空白对照组中,该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蒲的空白对照组和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

  由图2-6和2-7可知,总体上,除了酸模的空白对照组在后期出现下降,5种湿地植物的空白对照组和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脲酶活性均有上升的趋势,在后期有较大增幅。毛茛的污水处理组、香蒲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青岛藨草的空白对照组及污水处理组中,水体中脲酶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毛茛的空白对照组中,酸模的污水处理组和绿萝的空白处理组及污水处理组中,该酶活性呈上升趋势;酸模的空白对照组中,该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基本上,5种植物的污水处理组中的水体中脲酶活性大于空白对照组中的。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十篇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十一篇

以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为例。

一(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码、量筒、烧杯。

四(实验原理)ρ=m/V。

五(实验方法(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

2.将适量的液体加入到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示数并记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记录于表格中;

5.根据ρ=(m1-m2)/V,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6.为确保测量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ρ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注意的问题)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否则造成测量误差。

六(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表格、图象、计算))略。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十二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创建锚点链接。

二、仪器用具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锚点链接。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页面中插入1行4列的表格,并在各单元格中输入导航文字。

2) 分别选中各单元格的文字,单击“”按钮,在弹出的“超级链接”对话框上的“链接”文本框分别输入“#01”“#02”“#03”“#04”。

3) 在文档中输入文字并设置锚记名称“01”,按下“ enter”键换行,输入一篇文章。

4) 在文章的结尾处换行,输入文字并设置锚记名称“02”,按下“ enter”键换行,输入一篇文章。

5) 同样的方法在页面下文分别输入文字和命名锚记为“03”和“04”,并输入文章。

6) 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添加瞄记的作用是可以帮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章,同时也可以使页面更加精简。本实验的关键难点在于链接文本框输入的名称和瞄记的名称要相一致才能达到实验的效果,同时要记得是在上一篇文章的结尾处输入文字并设置瞄记名称,并记得输入对应的文章,否则瞄记可能不能用。熟练程度低在实验中不能很好地使用各种工具,无法一次准确地寻找到适当的位置。实验中忘记选择“不可见元素”,几次实验都失败,最后才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实验前要先做好预习,否则实验过程会比较吃力。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十三篇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姓名:学 号: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同组人员: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精馏实验实验日期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验五 精馏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根据数据绘出x-y图并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通过实验,了解精馏塔工作原理。 关键词:精馏,图解法,理论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 总板效率E

  E=N/Ne

  式中E——总板效率;N——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e——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Eml

  Eml=(xn-1-xn)/(xn-1-xn*)

  式中 Eml——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xn ,xn-1——第n块板和第n-1块板的液相浓度;

  xn*——与第n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通常由实验测定。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数。当物系与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负荷达到最高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总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设计中。

  若改变塔釜再沸器中加热器的电压,塔内上升蒸汽量将会改变,同时,塔釜再沸器电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其沸腾给热系数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到沸腾给热系数与加热量的关系。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

  Q=αA△tm

  式中 Q——加热量,kw;

  α——沸腾给热系数,kw/(m2*K);

  A——传热面积,m2;

  △tm——加热器表面与主体温度之差,℃。

  若加热器的壁面温度为ts ,塔釜内液体的主体温度为tw ,则上式可改写为

  Q=aA(ts-tw)

  由于塔釜再沸器为直接电加热,则加热量Q为

  Q=U2/R

  式中 U——电加热的加热电压,V; R——电加热器的电阻,Ω。

  三、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有精馏塔、回流分配装置及测控系

  统组成。

  1.精馏塔

  精馏塔为筛板塔,全塔共八块塔板,塔身的结构尺寸为:塔径∮(57×)mm,塔板间距80mm;溢流管截面积,溢流堰高12mm,底隙高度6mm;每块塔板开有43个直径为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6mm。为了便于观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触情况,塔身设有一节玻璃视盅,在第1-6块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样口。

  蒸馏釜尺寸为∮108mm×4mm×400mm.塔釜装有液位计、电加热器()、控温电热器(200w)、温度计接口、测压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观测釜内液面高度,加热料液,控制电加热装置,测量塔釜温度,测量塔顶与塔釜的压差和塔釜液取样。由于本实验所取试样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内可视为一块理论板。塔顶冷凝器为一蛇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管外走冷却液。

  图1 精馏装置和流程示意图

  1.塔顶冷凝器 2.塔身3.视盅4.塔釜 5.控温棒 6.支座

  7.加热棒 8.塔釜液冷却器 9.转子流量计 10.回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缓冲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计

  2.回流分配装置

  回流分配装置由回流分配器与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控制仪表和电磁线圈构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个入口管、两个出口管及引流棒组成。两个出口管分别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为一根∮4mm的玻璃棒,内部装有铁芯,塔顶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顺着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即当控制器电路接通后,电磁圈将引流棒吸起,操作处于采出状态;当控制器电路断开时,电磁线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处于回流状态。此回流分配器可通过控制器实现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

  3.测控系统

  在本实验中,利用人工智能仪表分别测定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塔身伴热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全塔压降、加热电压、进料温度及回流比等参数,该系统的引入,不仅使实验跟更为简便、快捷,又可实现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

  4.物料浓度分析

  本实验所用的体系为乙醇-正丙醇,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折射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通过阿贝折光仪分析料液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精度稍低;若要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可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浓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与质量分数(以乙醇计)的关系如下。

  ?=—

  式中 ?——料液的质量分数;

  nD——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数据为由实验测得)。

  四、操作要点

  ①对照流程图,先熟悉精馏过程中的流程,并搞清仪表上的按钮与各仪表相对应的设备与测控点。

  ②全回流操作时,在原料贮罐中配置乙醇含量20%~25%(摩尔分数)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启动进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面达250~300mm。

  ③启动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观察塔釜、塔身t、塔顶温度及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观察视镜),发现塔板上有料液时,打开塔顶冷凝器的水控制阀。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十四篇

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

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所以,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筛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筛分、机械筛分、湿法筛分外,还用空气喷射筛分、声筛法、淘筛法和自组筛等,其筛析结果往往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颗粒的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用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筛析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粒度分布的粒级较粗,测试下限超过38μm时,筛分时间长,也容易堵塞。筛分所测得的颗粒大小分布还决定于下列因素:筛分的持续时间、筛孔的偏差、筛子的磨损、观察和实验误差、取样误差、不同筛子和不同操作的影响等。

三、实验器材

⑴标推筛 一套 ⑵振筛机 ⑶托盘天平 一架。⑷搪瓷盘 2个。(5)烘箱 一个。 四、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十五篇

篇一:实习报告(已填实习计划)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学生实习综合考评表

实习类型*班级姓名学号实习单位实习时间指导教师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二?xx年十二月制

填表说明

1.此表由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封面实习类型栏根据实习情况填写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或具体实训。

3.实习计划根据指导教师的安排进行填写。4.实习日志根据实习进程应每日填写。

5.学生自行联系单位实习的,需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出具实习鉴定,并盖公章。

6.实习报告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充实。如为打印稿,排版应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十六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摇床发酵法制备糖化酶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

(2)了解利用黑曲霉菌菌种发酵时的生长条件及注意事项

(3)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培养条件的选择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菌种:黑曲霉

仪器:锥形瓶(500ml)、移液管、恒温水浴锅、秒表、50mL比色管、牛皮纸、纱布(8层)、pH计。

药品:三水乙酸钠、冰醋酸、硫代硫酸钠、碘、氢氧化钠、硫酸、可溶性淀粉、玉米粉、豆饼粉、麸皮

三、实验原理

摇瓶发酵是实验室常用的通风发酵方法,通过将装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摇瓶放在摇床上振荡培养,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及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对氧的需求。它是实验室筛选好气性菌种,以及摸索种子培养工艺与发酵工艺的常用方法。

葡萄糖淀粉酶()系统名为淀粉α-1,4-葡聚糖葡萄糖水解酶,俗称糖化酶,是国内产量最大的酶品种。糖化酶对淀粉分子的作用是从非还原末端切开α-1,4键,也能切开α-1,3键和α-1,6键,产生葡萄糖。

糖化酶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能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末端开始,分解α-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次碘酸钠氧化,过量的次碘酸钠酸化后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酶活力。

四、实验步骤

1.培养步骤

种子培养基制备及灭菌

将新鲜土豆去皮切块,称取200~300 g土豆块放入500 mL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在电炉上煮沸至土豆块熟透,用120目纱布过滤,滤渣反复用一定量水清洗、过滤2次,合并各次滤液且定容至1000 mL即得土豆汁。取一定体积的土豆汁,在其中加入5%的蔗糖,溶解摇匀并调pH至,即得种子培养基。将适量种子培养基倒入锥形瓶(250ml),用纱布塞塞住管口,并用牛皮纸包扎,置灭菌锅中,于121℃下灭菌30min。待灭菌完毕,冷却取出。

发酵培养基制备及灭菌

取6只500mL摇瓶,分别按装液量100、200、300mL配制培养基(玉米粉6%、豆饼粉2%、麸皮1%),加水后稍微摇动,使原料湿润,浸入水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再加牛皮纸包扎。置灭菌锅中,于121℃下灭菌30min。

发酵培养基接种:将已生长好的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按照10%的接 量(8%-12%)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上。

发酵培养基发酵:将摇瓶固定在摇床上,培养温度为31℃,转速为120r/min,培养时间96h。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用试纸测发酵液pH,测定酶活力。摇瓶培养时观察各种摇瓶机的结构。

2.糖化酶活力测定

待测酶液的制备:

精确吸取液体酶,先用少量的乙酸缓冲液溶解,并用玻璃棒捣研,将上清液小心倾入容量瓶中。沉渣部分再加入少量缓冲液,最后全部移入容量瓶中,用缓冲液定容至刻度(估计酶活力在100~250u/mL范围内),摇匀。通过4层纱布过滤,滤液供测定用。

酶活力测定:

于甲、乙两支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5mL及缓冲液5mL,摇匀后,于40℃恒温水浴中预热5min。在甲管(样品)中加入待测酶液2mL,立刻摇匀,在此温度下准确反应30min,立刻各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将两管取出迅速冷却,并于乙管(空白)中补加待测酶液2mL。吸取上述反应液与空白液各5mL,分别置于碘量瓶中,准确加入碘溶液10mL,再加氢氧化钠溶液15mL,摇匀塞紧,于暗处反应15min。取出,加硫酸溶液2mL,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其终点。

酶活力计算:

样品酶活力(u/g或u/mL)=×(A-B)c×n式中:A与B分别为空白、样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c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n为稀释倍数。

五、数据分析

比较不同装液量下的菌体形态特征、酶活力,将结果填入下表:

装液量/mL

酶活力

菌体特征 100 420u/mL 200 510u/mL 300 570u/mL 出现球状的白色的菌丝团,瓶壁上出现黑丝的孢子和菌丝

六、 结论

1.不同的装液量对酶活力的影响是随着装液量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酶活力变化不大,并且酶活力不高,与其他组数据相比接种量跟酶活力关

2.菌体特征在锥形瓶的瓶壁上出现白色的菌丝,在培养基中也出现了丝球

3.菌种新陈代谢的旺盛二氧化碳的释放增加,使pH值逐渐下降,最终使培养基的pH下降至左右。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十七篇

  实验: 练 习 使 用 显 微 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对照图示认识显微镜,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 (先低后高)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 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1

  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思考回答:

  1、在进行低倍镜观察时,使镜筒下降至接近玻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什么地方?为什么?

  2、光线较暗时,应选用反光镜的平面还是凹面?

  3、怎样计算出视眼中的图像的放大倍数?

  4、若视眼中“e”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到视眼中央?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十八篇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 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 学号 姓名 学院

  ① 实验名称:

  ② 实验目的:

  ③ 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 源代码:(.c的文件)

  ⑤ 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 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 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 顺序表的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插入。

  3.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删除。

  注意:

  1. 每个人只需在实验报告中完成上述4个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安排为:将自己的序号对4求余,得到的数即为应完成的项目的序号。

  例如:序号为85的同学,85%4=1,即在实验报告中应完成顺序表的删除。

  2. 实验报告中的源代码应是通过编译链接即可运行的。

  3. 提交到个人空间中的内容应是上机实验中的全部内容。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二十九篇

[实验目的]:硫酸铜大晶体的制作 [实验用品]:

用品:滤纸,细线。 药品:硫酸铜。 [实验步骤]:

【1】选用纯净胆矾在洁净的烧杯里制作饱和溶液:在50mL的烧杯里盛30mL水,水温:45°C,将硫酸铜加入水中,以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所加入的硫酸铜完全溶解时,再重复相同的动作,至无法再溶解为止。

【2】过滤:为防止晶体在长成过程中因杂质而受到影响,用滤纸将上述饱和溶液趁热过滤,滤液流入一洗净并用热水加温过的50mL烧杯里。

【3】等待晶种:将过滤好的饱和溶液(注意硫酸铜溶液中不能有硫酸铜固体)在50mL小烧杯里静置、室温下自然冷却,经一夜,烧杯底出现小晶体。从结晶出来的晶体中选择一块晶形比较好的硫酸铜晶体,作为晶种。

【4】晶体生长:用200mL的烧杯按照【1】、【2】的步骤制作更多的饱和溶液(为了节约、注意步骤【3】剩余的溶液要一并使用)。拣取一颗晶形比较完整的晶体,用细线系住,悬挂在盛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注意:晶核不能碰到烧杯壁或者烧杯底),并加盖,静置在阴凉、灰尘少的地方,等待晶核长大。待晶体不再长大时,取出,测量尺寸。

【5】大晶体的长成:根据晶体的大小,选用合适体积的烧杯,重复【4】的步骤,使晶体长大。烧杯分别根据需要取用体积为500mL、900mL、1000mL的,后因烧杯体积不够大,临时用了体积大约3000mL的玻璃水槽,但水槽深度不够,又找不到合适的玻璃仪器,所以有几天没有做实验。另外因为没有及时清理掉玻璃水槽底的小晶体,大晶体又碰底了,于是粘着了一些小晶体在大晶体上。悬着大晶体的棉线靠近溶液表面的位置也长出了一些小晶体,因为几天没有实验、没有及时清除,导致也长到了大晶体上。后来买到了3000 mL的烧杯,于是将在水槽里培养过的晶体表面附生的一些小晶体溶解掉,放在3000 mL的大烧杯里培养。经过几次实验,大晶体上溶解掉小晶体后留下的

小缺口逐渐长齐了。现在换了5000mL的烧杯继续在培养。

蓝矾晶体制作实验过程记录:

(第1页)

实验过程记录:

(第2页)

实验过程记录:

(第3页)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十篇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差;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它是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十一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

2、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和锁定状态。

2、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的关系。

3、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1、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

一台 一台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好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发光,CDMA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开始工作。

3、发射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扩频”均拨下,“编码”拨上,接收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跟踪”均拨下,“调制信号输入”和“解码”拨上。此时系统的信码速率为1Kbit/s,扩频码速率为100Kbit/s。将“第一路”连接,“第二路”断开,这时发射机发射的是第一路信号。将拨码开关“GOLD3置位”拨为与“GOLD1置位”一致。

4、根据实验四中步骤8~11的方法,调节“捕获”和“跟踪”旋钮,使接收机与发送机GOLD码完全一致。

5、根据实验五中步骤6~7的方法,调节“频率调节”旋钮,恢复出相干载波。

6、用示波器双踪同时观察“整形前”和“整形电平”,并将双通道置于直流耦合,零电平、电压设为一致。调节“整形”旋钮,使整形电平置于“整形前”波形上部凸出部分。用示波器观察“整形后”的波形,并与“整形前”比较,如完全相同,则整形电平调节正确。

7、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机“BS”信号,该点即为接收机恢复出的位同步信号,将其与发射机的“S1-BS”进行比较。

8、改变系统的信码速率,按“发射机复位”和“接收机复位”键,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BS”信号的变化。

9、将“第一路”断开,再连接,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接收机“BS”信号的变化。

五、实验思考题

1、设数字环固有频差为△f,允许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范围为码元宽度Ts的η倍,求同步保持时间tc及允许输入的NRZ码的连“1”或“0”个数最大值。

答:同步保持时间t c =1/△f K,允许输入的NRZ 码的连“1”或连“0”个数的最大值为η 。

2、数字环同步器的同步抖动范围随固有频差增大而增大,试解释此现象。

答:由公式t c =1/△f K,当固有频差增大时,同步保持时间减小,那么抖动范围就增大。

3、若将AMI码或HDB3码整流后作为数字环位同步器的输入信号,能否提取出位同步信号?为什么?对这两种码的连“1”个数有无限制?对AMI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对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为什么?

答:可以提取位同步信号,因为整流后的AMI 码或HDB 3 码为NRZ 码,自然可以

提取。对这两种码连 “1”个数有限制,对 AMI 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限制,对HDB 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个 数无限制,因为其连零个数不超过4 个。

六、实验图片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十二篇

  1 实验目的

  (1) 学习银盐法测定砷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

  2 实验原理

  样品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声称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 试剂与仪器

  主要试剂:4:1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碘化钾、40%酸性氯化亚锡溶液、无砷锌细粒、10%醋酸铅溶液、醋酸铅试纸、醋酸铅棉花、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三氯甲烷溶液、砷标准溶液。

  主要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砷化氢吸收装置(见图2)。

  1—150ml锥形瓶;2—气管;3—醋酸铅棉花;4—10ml刻度离心管

  4 操作与结果

  (1)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样品10克,置于瓷坩埚中,加入氧化镁粉2克,10%硝酸镁溶液10毫升,在水浴上蒸干。小火炭化后,移入550℃高温炉中灰化至白色灰烬,冷却,加人l0毫升浓盐酸溶解残渣,然后用水移入100毫升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2) 绘制标准曲线

  准确吸取每毫升相当于1微克砷的标准溶液0、1。0、2。0、3。0、4。0、5。0 mL,分别置于三角烧瓶中。向三角烧瓶中各加入水60mL,50%H2SO4溶液15mL,15%碘化钾溶液5 mL,40%氯化亚锡溶液2 mL,摇匀,放置10min后,加入锌粒6克,立即塞紧带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并将出口的尖管浸插在预先加有5 mL,吸收液的比色试管中,在室温下(25℃左右)反应吸收40min。取下吸收管,用氯仿补足各管的吸收液的体积至5mL。用分光光度计于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各标准管读得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分析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视样品中含砷量而定)置于三角烧瓶中,以后按(2)中“向三角烧瓶中各加入水60mL”起依法操作。根据样品溶液测得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相应的砷含量。

  (4) 结果计算 X = (12)1000 2m1000V1

  式中:X——样品中砷的含量(mg/kg);

  A1——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中砷的含量(μg);

  A2——试剂空白液中砷的含量(μg);

  m——样品质量(mg);

  V1——样品消化液的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消化液的体积(mL)。

  5 注意事项与补充

  (1)砷的反应吸收尽量控制在25℃左右进行。天热时测定,吸收管应放在冰水中,避免吸收液挥发。

  (2)使用无砷锌粒时,最好加人两颗颗粒较大的锌粒,其余仍用细锌粒。如全部用细锌粒,反应太激烈。

  参考文献:

  [1] 王远红,徐家敏。 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技术[M]。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xx。

  [2] 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十三篇

  实验一 传感器实验

  班号学号: 姓名同组同学

  1、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 了解半桥的工作原理,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3)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4)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 二、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性能曲线

  A、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数据记录可以计算出的系统的灵敏度S=ΔU/ΔW=(mV/g),所以运用直线拟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B、半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半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C、全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D、电子称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2、分析

  a、从理论上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

  由实验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运用应变片来测量,主要是通过外界条件的变化来引起应变片上的应变,从而可以引起电阻的变化,而电阻的变化则可以通过电压来测得。而实际中,电阻的变化与应变片的应变的变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着“压阻效应”,从而在实验的测量中必然会引起非线性误差。

  b、分析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比单臂时高了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们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单臂电桥的灵敏度为 e0=(ΔR/4R0)*ex,而半桥的灵敏度为e0=(ΔR/2R0)*ex,所以可以知道半桥的灵敏度是单臂时的两倍,而由实验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而由于半桥选用的是同侧的电阻,为相邻两桥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

  R2/R0)*ex/4,而ΔR1、ΔR2的符号是相反的,同时由于是同时作用,减号也可以将温度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电阻变化的误差减去而使得非线性误差得到改善。

  c、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由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大致的看出,灵敏度大致上为S全=2S半=4S单,而非线性度可以比较为单臂>半桥>全桥,有理论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有电桥电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的灵敏度等于半桥的两倍,单臂的四倍,而非线性度我们也可以得到单臂最差,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大,而半桥、全桥由于有和差存在,将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略去。所以非线性度相对来说较好。

  d、分析什么因素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怎么消除,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于传感器的精度以及测量时的误差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的精度,同时减少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通过全桥连接来减小,同时注意零点的设置,来消除非线性误差。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可通过选取适当的电桥电路来改变,比如原来是半桥的改为全桥则可以增加输出灵敏度。 四、思考题

  1,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2)邻边。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2)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 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

  4,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不需要,只需如图中右图即可。

  2、差动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

  (3) 了解差动变压零点残余电压组成及其补偿方法。 (4) 了解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输出的影响。 二、实验数据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特性曲线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由实验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微头右移与左移的特性曲线。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十四篇

一、实验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子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二、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实验报告不写这一点,可适当调整添加在“注意”这一部分)

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法;

2.临时装片的制作;

3.低倍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器材: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刀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滤纸代替,滤纸可分为剪开几条)、显微镜;质量浓度为的蔗糖溶液或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方法步骤

临时装片制作:

1选材: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说明:在实验之前,最好将洋葱放在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使洋葱吸水多一些,而且代谢也比较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2:将洋葱的外层剥去两层(因为处于最外的可能已经死亡)。取表皮: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关键:最好撕取单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3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然后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水中,平展开来;加上盖玻片。(注意:1:洋葱表皮不能卷曲起来;2:不能带有气泡;3加盖玻片时,要从一侧大约45°角放下,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充满了清水,以便挤出空气。)

4盖玻片一端滴入糖水,于另一端用吸收纸重复几次吸引(可重复几次滴糖水和吸引的过程)。

质壁分离实验后可接着进行质壁复原

质壁复原实验

取下临时装片,在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再用吸水纸重复几次吸引,以确保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在几乎是清水中;(注:无吸水纸可先用滤纸代替)

先在低倍镜找到一个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明显的细胞,然后观察,可见和刚才相反的现象,中央液泡渐渐变大,颜色变浅,最后原生质层又和细胞壁紧紧地贴在一起;若质壁分离没有复原,则证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死亡。三 总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分离实验特例

如果外界溶液是葡萄糖、硝酸钾、氯化钠、尿素、乙二醇等,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注:质壁分离与复原结构示意图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十五篇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十六篇

  一、 算法描述

  求解Sudoku让人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穷举每个方格可能的值,如果符合条件,则得到解,不符合条件则进行回溯。通过递归的方法,显然可以得到数独的解。

  我想到的简单的递归方法,是每一行从左到右,试验每一个方格可能的数字,进行递归。这种方法看似非常麻烦,实际上对于一般的数独题,速度是非常快的,思想比较简单,写出来的代码也非常简单、易懂。

  算法1:简单递归方法

  从第一个格开始,从1到9试验,是否满足行、列、九宫格互不相同的条件。若满足条件,则填入该数字,再试验下一个格。当一个格子出现没有数字能填的情况时,说明已经填的数字有误,回溯,再进行递归。

  算法2:优化的递归算法

  先遍历所有格子,统计每种格子可能出现数字的个数。每次挑选可能出现数字个数最少的格子来进行递归。

  设置三维数组poss[i][j][k]来存储可能出现数字的信息。poss[i][j][0]记录i行j列的格子可能出现数字的个数,poss[i][j][k](1

  算法3:生成数独棋盘的算法

  我最开始的想法是穷举法,随机生成满足行各不相同的9行,再判断9宫格、每列是否符合要求,符合条件时,随机生成停止。然而,这种算法的当然时间复杂度显然是过高。第99一步的随机生成的次数是9*9/P9=9608。随机生成一组棋盘耗时就非常大。后来,我从求解的个数的程序获得启发。算法二对于1000多组解的数独棋盘,解起来也很快。随机生成填9个方格,再用算法一的方法解出来,取第一组正确的解作为棋盘即可生成填好的棋盘。再把一定数量的格子的数字随机删除,计算解的个数。如果解唯一,就得到了棋盘。

  二、数据结构

  这三种算法的数据结构不是非常复杂,只是普通的数组。

  算法一:数组a[i][j]

  算法二:数组a[i][j]和poss[i][j][k]

  算法三:数组a[i][j]和poss[i][j][k]

  三、时间效率分析

  算法1:这种算法在tsinsen系统上只用了15ms得到全部答案。

  虽然这种算法在tsinsen系统的测试中有很好的表现,但是我试了试在几道骨灰级难度的题,发现这种算法可能会用到10秒以上的时间,并且测试数据不同,时间差异非常大。

  我认为,这种算法的漏洞在于,如果开始的格子可能出现的数字非常多,递归树开始的枝会非常多。并且,我们一般做数独题,都会先挑可能出现数字个数最少的格子来填,充分利用了已知条件。然而,这种算法只按格子的行列顺序来试验,显然非常傻。于是,我想出了第二种算法。

  算法2:这种算法耗时长。

  非常令人失望的是,虽然它能在短时间内解出骨灰级题目,但是,和上一个算法相比,对于简单的题目,它比较耗时。在tsinsen系统中测试的时间是91ms。它的缺陷在于,每次递归都必须更新(i,j)格子所在的行、列、九宫格所有的元素。每次要求20个数的poss[i][j][]。回溯同样要更新。并且求poss[i][j][]的函数时间复杂度是O(n)。每一步所耗时间比上一种算法多很多。但是,总的试验的步数能显著减少。 所以,这种算法适用于数独解题的动画演示和解极难题目。

  四、程序结构

  五、运行结果

  六、总结和反思

  后来老师提高了难度,要求程序能求出多解数独题的解的个数。几千个解的数据都能迅速得出答案,但是几万个解的数据,需要很长时间,更别提几百万的数据。这两种递归的算法都有问题,优化的空间也有限,需要更强大、高效的算法。

  这次Project让我不断思考,改进了最初的算法。编程是确实是一个克服困难、不断改进与超越的过程。总有新的数据摆在面前,把原来的算法打击得很惨,激励着我们研究更加先进的算法。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十七篇

一.酱卤及制品

1.实验原理:

酱卤肉类是将肉在水中加食盐或酱油等调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制而成的熟肉类制品。一般酱卤肉类的原料在加工时,先用清水预煮 15~25min,然后用酱汁或卤汁煮制成熟。某些产品在酱制或卤制后,需再经烟熏等工序。酱卤肉类的主要特点是色泽鲜艳、味美、肉嫩,具有独特的风味。

酱卤制品根据加入调味料的种类、数量不同又可分为很多品种,通常有五香或红烧制品、蜜汁制品、糖醋制品,卤制品等。

(1)五香或红烧制品 是酱制品中最广泛的一大类,这类产品的特点是在加工中用较多量的酱油,另外在产品中加入八角、桂皮、丁香、花椒、小茴香等多种香辛料,故又叫五香制品。

(2)蜜汁制品 在红烧的基础上使用红曲米作着色剂,产品为樱桃红色,鲜艳夺目,辅料中加入多量的糖分或增加适量的蜂蜜,产品色浓味甜。

(3)糖醋制品 辅料中加一定比例的糖醋,使产品具有甜酸的滋味。

2.实验步骤:

(一) 调味

根据各地区消费习惯、品种的不同而加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调味料,加工成具有特定风味的产品。调味的方法根据加入调味料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基本调味 在原料经过整理之后,加入盐、酱油或其他配料进行腌制,奠定产品的咸味,称基本调味。

(2)定性调味 原料下锅后,随同加入主要配料如酱油、盐、酒、香料等,加热煮制或红烧,决定产品的口味称定性调味。

(3)辅助调味 加热煮制之后或即将出锅时加入糖、味精等以增进产品的色泽、鲜味,称辅助调味。

(二)煮制

(1)清煮 在肉汤中不加任何调味料,只是清水煮制,也称紧水、出水、白锅。通常在沸腾状态下加热数分钟至一小时。它是辅助性的煮制工序,作用是去除原料肉的腥、膻异味,同时通过撇沫、除油,将血污、浮油除去,保证产品风味纯正。

(2)红烧 是在加入各种调味料后进行煮制,加热的时间和火候依产品的要求而定。要掌握由汤与肉的比例和煮制中汤量的变化,分为宽汤和紧汤。加热火候根据加热火力的大小可分为旺火、文火和微火。最终使产品酥润可口、风味浓郁。

3. 材料及用具

(1)原料选择与整理

原料选用健康、新鲜、优质牛前肩或后腿肌肉,可选用淘汰乳牛或肥育牛肉。除去脂肪、淋巴、用冷水浸泡一下清除淤血,按部位分切肉,把肉再切成1~2kg左右的肉块备用。

(2)主要用具:台秤、不锈钢器皿、盐水注射机、滚揉机、刀具、煮锅、灶具、盘子、包装机、包装袋等。

4.传统酱牛肉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预煮

把肉块放入100℃的沸水中煮1h,目的是除去腥膻味,同时可在水中加几块胡萝卜。煮好后把肉捞出,再放在清水中洗涤干净,洗至无血水为止。

(2)调酱

取一定量水与黄酱拌和,把酱渣捞出,煮沸1h,并将浮在汤面上酱沫撇净,盛入容器内备用。

(3)煮制

锅底和四周应预先垫以竹篾,向煮锅内加水约3/4,待煮沸之后将调料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底。将结缔组织较多肉质坚韧的部位放在底部,较嫩的、结缔组织较少的放在上层,先用旺火煮沸1h,转至小火煨4h左右。期间为使肉块均匀煮烂,每隔1h左右倒锅一次,再补加适量老汤和食盐。必须使每块肉均浸入汤中煮,使各种调味料均匀地渗入肉中。用特制的铁铲将肉逐一托出,码在盘上,将锅中余汁淋在肉块上,使成品光亮油润。并计算成品率。

附:酱牛肉新工艺

(1)原料肉选择、处理同上

(2)工艺流程

原料肉处理→配制腌液→腌液注射→滚揉→煮制→成品→冷却→包装

(3)配制腌液:(以牛肉100kg计)将胡椒粒(用时砸开)、花椒、大料各15g;鲜姜、大葱各75g放入料包投入20kg沸水中熬制30~40min,冷却至30℃左右,加入食盐2kg,品质改良剂2kg.搅拌溶化后过滤备用。

(4)注射及滚揉:用盐水注射机将配制好的腌液按10~20%注入牛肉块中;滚揉机放入牛肉块,低温条件(≤10℃)下持续滚揉4~6h。

(5)滚揉后立即酱牛肉块放入85~90℃的水中焖煮2~3h,出锅冷却,切片包装。

三.品质分析

产品描述:

酱牛肉我国大部地区都有生产,其中北京月盛斋酱牛肉最富盛名,因加入多种天然调味料,又名五香酱牛肉。其选料精良、做法独特,产品外表有光亮,深棕色,香浓味醇,食之酥嫩爽口,有韧性但不粗老,瘦而不柴,切片性好。 炸烧鸡腿加工的加工

1.原料选择与整理

冰鲜鸡翅或翅根为最佳,洗净晾表面无水待用。

2.主要用具:台秤、不锈钢器皿、刀具、(电)炸锅、煮锅、料袋、灶具、盘子、包装机、包装袋等。

四.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选择和处理→腌制→(烫皮)上色→油炸 → 煮制→冷却→包装

(二)原料配方(单位:kg)

(三)烫皮上色

(四)油炸

(五)煮制

(六)冷却包装

五.品质分析

特色:香味浓郁、肉质熟烂,易消化、肥而不腻;完整、美观,肉色酱黄。咖喱鸡金黄味浓。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十八篇

篇一:实习报告(已填实习计划)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学生实习综合考评表

实习类型*班级姓名学号实习单位实习时间指导教师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二?xx年十二月制

填表说明

1.此表由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封面实习类型栏根据实习情况填写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或具体实训。

3.实习计划根据指导教师的安排进行填写。4.实习日志根据实习进程应每日填写。

5.学生自行联系单位实习的,需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出具实习鉴定,并盖公章。

6.实习报告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充实。如为打印稿,排版应符合规定,并粘贴在实习报告页。

7.此表于实习结束后交实习指导教师,然后统一交学院教务部门。

8.此表作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9.未尽事宜可另附页,规格同本表。

实习计划

一、实习指导教师

组长:张xx

成员:李xx、*xx、严xx

二、实习具体安排

三、实习要求

1、总体要求:

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并有实习体会,能运用学过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实习态度端正,实习中无违纪行为。

2、具体要求:

(1)实习期间不得擅自离岗,无特殊情况不准许请假,实习不予以补考;

(2)实习过程中,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安全制度;

(3)要遵纪守法,注意维护学院的声誉,尤其在公开场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4)实习期间要认真、虚心,积极提问,尊敬技术人员以及工人师傅;

(5)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不得旷工、迟到、早退。

四、实习成绩评定

1、实习成绩评定的基本依据。实习成绩评定基本依据:(1)实习报告;(2)指导老师的评价;

2、实习成绩评定等级。实习成绩评定等级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等级制评定。

篇二:计划科的实习报告

计划科的学习心得

今天是号,在三天时间内,我会在计划科熟悉船舶单*、作业流程及堆场策划等。

首先我学习的是泊位计划的岗位。作为一名合格的泊位计划,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全面掌握公司现有的劳力、机械设备、场地、作业工艺流程等情况,负责编制24、48小时的生产作业计划,提交当日生产调度会议讨论、确定。

2:对码头泊位情况、作业船舶的自然情况、积载情况、堆场编排情况、作业要求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

3:深入现场,检查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对经过审核确定的作业计划的生产实施监督,对计划执行的不正常不合理等情况,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4:负责船舶作业出现异常情况的对外沟通,制定应急计划并传达实施。

5:执行上级和公司各种统计规章制度,认真核对每日作业进度,做好每日生产情况的快速统计,全面、准确、及时报送有关部门。

6:分析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及时向分管科长或部门领导反馈、汇报,提交合理化建议。

单*配载主要的学习在与以下几点。

1:船舶资料建档

2:内外贸进口卸船顺序单的编制。

3:内贸装船顺序单的编制。

4:外贸进口卸船顺序单的编制。

5:场站收据与海关h2023放行信息核对。

6:外贸出口装船顺序单制作(无定位积载)。

7:外贸出口装船顺序单制作(定位积载)

8:外贸船舶定位积载策划。

9:装卸船清单打印分类。

在计划科的三天时间内,我深深的了解到计划科在码头运作当中的重要*。首先要由拖车公司预约进港,然后计划科才会安排出场位。计划科要做好每个集装箱的规划,以免堆存不便。还需要处理对外事务,确保公正、合理的处理客户各类投诉。负责泊位、整场、场位策划等各种计划工作,跟负责集装箱场位的科学、合理安排以及空箱集装箱的发放工作。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三十九篇

实验一、首饰加工设备及工具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首饰制作的基本设备。

2、认识常用首饰制作工具。

3、了解首饰加工材料。

二、实验要求:

1、通过对首饰加工工具、设备的观察,初步了解首饰加工制作的工艺特点。

2、初步了解首饰制作及生产环境。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认识首饰制作的基本设备

1)工作台 2)吊机(包括各种工具头、砂纸等)

3)抛光机(抛光布轮、抛光蜡) 4)超声波清洗机

5)压延机 6)批花机

7)滚桶抛光机8)喷砂机 2、认识常用首饰制作工具

1)焊枪(包括焊枪、风球、油壶、连接胶管) 2)焊台(耐火砖)

3)锤子:铁锤、胶锤4)砧铁

5)台钳6)戒指铁(戒指棒)

7)钳子:尖嘴钳、水口钳等8)锉刀

9)錾子 10)木夹

11)手柄 12)锯弓(包括线锯)

13)镊子、八字夹 14)铁剪

15)钢尺

3、观察首饰加工材料

1)砂纸2)抛光蜡

3)亚金4)铜板

5)焊料6)硼砂:助熔剂

7)稀酸:清洗氧化物、焊剂、油膏。(1:10)8)丙酮:清洗油渍和脏污

9)浮石粉:洗刷工件残留物 10)苏打:清洗残酸

实验二、首饰制作的锯功和锉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锯的操作方法。

2、掌握锉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锯的操作方法。

2、掌握锉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 准备铜片

1)将大铜片剪成30×30毫米的小铜片2块,在砧铁上用打锤将铜片轻轻打平,并用平锉将铜片四边锉平。

2)用两头索上的钢针在两块铜片上(一块作阳模,一块作阴模)各画出边长为20毫米的正方形一个。

3)用吊机在阳模,阴模的相应开锯点钻孔。注意阴模的开锯点在放样线的内侧,阳模的开锯点在放样线的外侧。

2 安装锯条

4)根据锯条的长度调整锯弓的长度,并旋紧固定螺丝。

5)把锯条的一端固定在锯弓的顶部并旋紧,保证锯齿向外,并向锯柄一端倾斜。将锯弓的头部顶在锉板的中央,用肩部向前挤压锯弓,同时将锯条的令一端固定在锯弓上。安装好的锯条紧实并有弹性。

3 锯切

5)沿阳模线的外侧和阴模线的内侧进行锯切。

6)金属片平置于锉板上。用左手拇指在金属片上开锯位置抵住锯条。第一锯,锯子倾斜,有利于顺利开锯。

7)锯子垂直,沿线条平滑锯割。锯切到直角顶端,继续上下拉动锯条,但不向前行进,同时慢慢转动锯条。锯条转正,沿另一条划线锯切。

4 锉修

8)锯好阳模和阴模后,先锉阴模直至尺寸到位;再锉阳模,在锉修过程中反复与阴模比较,直至与阴模紧密吻合,没有明显得缝隙。

实验三、金属的冷作及退火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金属的冷作硬化。

2、练习焊枪的使用。

3、掌握金属的退火处理。

二、实验要求:

1、认识金属的冷作硬化。

2、掌握金属的退火处理。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金属的冷作硬化

1)取80×20毫米铜片一块,放在焊接板上,用焊枪加热至彻底变黑。

2)用镊子夹起铜片放入冷水中,观察黑色氧化物慢慢脱落。

3)用镊子从水中夹起铜片放入稀酸中浸泡几分钟,再用镊子夹起铜片在清水中漂洗。

4)用手指弯曲铜片,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5)把铜片放在砧铁上,用圆头锤敲打整张金属片。

6)再用手指弯曲铜片,金属变硬。

2、金属的退火处理

1)硼砂用水调成糊状,然后稀释。

2)用毛刷蘸取硼砂液,均匀涂抹于上述铜片的两面。

3)把铜片放在焊接板上,用柔和的蓝色大火从一端开始加热,直到颜色变红后上移火焰,使整片金属完成退火。

4)冷却到看不见红色,浸入水中,然后用稀酸浸泡几分钟,去除硼砂。

5)再用手指弯曲铜片,金属变软。

实验四、首饰制作的焊接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技艺。

二、实验要求:

1、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技艺。

三 、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检查油壶中的油是否合适(控制在油壶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油管的接头是否严密,轻踩皮老虎是否漏气。

2、量好长度,30mm长2段,20mm长2段,用锯将铜丝逐段锯下。

3、将铜丝的锯口逐个锉成45°斜面,保证锯口两端面接触紧密,没有缝隙。

4、将锉修完的铜丝锯口对好,在焊瓦上用八字夹夹紧,用散火吹热,在锯口处点上少许硼砂水,再集中火烧至红热,点上焊料,任其自然融化,渗入并填满锯口。

5、将焊口处的突出物锉修光滑,保证与未焊位置粗细相等,过渡圆滑。

6、退火

7、用打锤轻轻击打矩形框的两个侧面,使侧面尽量平整。

8、用稀酸进行酸洗。

9、用锉刀和砂纸锉修、打磨焊接点及不光滑处,直至平滑光亮。

实验五、光身戒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首饰手工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练掌握锯、挫、焊在首饰制作中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

1、进一步了解首饰手工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练掌握锯、挫、焊在首饰制作中的应用。

3、制作一个光身戒。

三、实验内容:(以下内容手写,可适当删减)

1)用指圈(戒指铁)量取所需指环尺寸。

2)按照量取的长度、合适的宽度在铜板上放样。用剪钳剪下,锤打并锉修,使其表面光滑。

3)退火处理金属条。

4)用半圆-平头钳夹住金属条一端,用力向钳子半圆一侧弯曲成U形。将金属条另一端也弯成U形,并使两端相对。使金属条两端对齐,用力使其重叠,然后拉回原位,使两端紧密贴合

5)硼砂用水调成糊状,涂在接缝的内侧和外侧。用镊子夹一小片焊料,蘸取硼砂,放在焊板上。将指环侧放在焊板上,焊接处面对自己,焊接口正中放在焊料上。

6)用焊枪缓慢加热整个指环,焊剂开始熔化起泡,然后加大火力,使金属变成深红色,焊料沿缝隙流动,成亮白色线状。

7)焊好的戒指趁热放入稀酸中炸洗,保持三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8)指环套在戒指铁上,用胶锤敲打成圆形。

9)先用锉刀锉修戒指两端面和内外圈,然后用1200#砂纸反复打磨,直至戒指内外表面光滑无痕。

10)根据个人喜好,用锉花,焊花,钻孔和锯纹等方法对戒指增加花色。

11)抛光。

(在实验六中进行此操作)

12)清洗。

(在实验六中进行此操作)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四十篇

实验项目名称:企业信息化

实验目的: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一般员工的工作。

(1) 该企业为何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的企业.

(2) 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怎样的?

信息化整体思路:

1、数据模型标准化,应用平台统一化;

2、业务数据逐步集中存储,业务系统逐步集中处理;

3、分析产生的数据,为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四十一篇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 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左右,最高可达。用于ELISA检测的HRP的RZ值要求在以上。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

(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ELISA法是免疫诊断中的一项新技术,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诊断。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根据已经使用的结果,认为ELISA法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不仅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查,而且由于一天之内可以检查几百甚至上千份标本,因此,也适合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法不仅可以用来测定抗体,而且也可用于测定体液中的循环抗原,所以也是一种早期诊断的良好方法。因此ELISA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可概括四个方面:

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基本方法一 用于检测未知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

1. 包被:用 PH9.牰碳酸盐包被缓冲液将抗体稀释至蛋白质含量为1~10μg/ml。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中加,4℃过夜。次日,弃去孔内溶液,用洗涤缓冲液洗3次,每次3分钟。(简称洗涤,下同)。

2. 加样: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然后洗涤。(同时做空白孔,阴性对照孔及阳性对照孔)。

3. 加酶标抗体:于各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抗体(经滴定后的稀释度)。37℃孵育~1小时,洗涤。

4. 加底物液显色:于各反应孔中加入临时配制的TMB底物溶液,37℃10~30分钟。

5. 终止反应:于各反应孔中加入2M硫酸。

6. 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也可测O·D值:在ELISA检测仪上,于450nm(若以ABTS显色,则410nm)处,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值,若大于规定的阴性对照OD值的倍,即为阳性。

基本方法二 用于检测未知抗体的间接法:

用包被缓冲液将已知抗原稀释至1~10μg/ml, 每孔加,4℃过夜。次日洗涤3次。 ↓

加一定稀释的待检样品(未知抗体)于上述已包被之反应孔中,置37℃孵育1小时,洗涤。(同时做空白、阴性及阳性孔对照) ↓

于反应孔中,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第二抗体(抗抗体),37℃孵育30-60分钟,洗涤,最后一遍用DDW洗涤。 ↓

其余步骤同“双抗体夹心法”的4、5、6。

(二) 酶与底物

酶结合物是酶与抗体或抗原, 半抗原在交联剂作用下联结的产物。是ELISA成败的关键试剂,它不仅具有抗体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还具有酶促反应,显示出生物放大作用,但不同的酶选用不同的底物。

免疫技术常用的酶及其底物

终止剂为2mol/L H2SO4

终止剂为2 mol/L柠檬酸, 不同的底物有不同的终止剂。

可催化下列反应: HRP+H2O2→复合物 复合物+AH2→过氧化物酶+H2O+A AH2 ——为无色底物, 供氢体; A—— 为有色产物。

(三) ELISA常用的四种方法

1.直接法测定抗原 将抗原吸附在载体表面;

加酶标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2.间接法测定抗体

将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 加抗体,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酶标抗体;

加底物。 测定底物的降解量=抗体量。

3.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

将抗原免疫第一种动物获得的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加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加抗原免疫第二种动物获得的抗体,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加酶标抗抗体(第二种动物抗体的抗体);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4. 竞争法测定抗原

将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

(1) 加入酶标抗原;

(2),(3)加入酶标抗原和待测抗原;

加底物。对照孔与样品孔底物降解量的差=未知抗原量。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四十二篇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黑白照片上色

二,实验目的: 掌握Photoshop的基本上色操作技巧,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方法)及数据记录

①导入第一张图片到PhotoShop中。

②复制背景图层,并在背景副本上处理导入的图像。

③使用魔棒工具抠出男军装

④调整色相,饱和度

⑤如上述步骤依次抠出女装,皮肤,嘴唇,领章,五角星。再上色

四.实验总结:

1. PhotoShop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图像处理软件,我们在本次试验中所用到的功能只不过是其所有功能的冰山一角,要想精通PhotoShop还需要漫长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

2. 使用图层可以很好地保护原图像和保存我们的修改效果,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直接在背景图层上直接修改图像。

3. 对图片进行色阶、曲线、色彩平衡、亮度、对比度等的调整没有具体的规范,一切以视觉上的美观为准。

4. 图像处理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建立选区

二,实验目的: 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抠图操作技巧,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方法)及数据记录

①导入第一张图片到PhotoShop中。

②利用魔棒工具或快速选择工具抠出各个元素

③对花朵图层复制并用变形工具(快捷键ctrl+T)对花朵进行缩小

④可加上白背景使图像更完整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四十三篇

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差别仅是a中一个甲基被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也是食用的绿色色素,可用于糕点、饮料水等中,添加于胶姆糖中还可消除口臭。植物中a的含量通常是b的3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α—,β—,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异构体含量最多,也最重要。生长期较长的绿色植物中,异构体中β—的含量多达90%。β—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两分子维生素A在链端失去两分子水结合而成。生物体内,β—体受酶催化氧化即形成维生素A。目前,β—体可作为维生素A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工业的色素,β一胡萝卜素还有防癌功能。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在光合作用中能起收集光能的作用。在绿叶中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由此可见,叶绿素等天然色素有广泛的用途,对于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就显得很重要了.本实验就提取和分离做了相关的研究。

1 实验部分

仪器与试剂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显微载玻片、毛细管、层析柱(20×10 cm)、UV-240

紫外分光光度计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乙酸乙酯(化学纯)、无

水硫酸钠、硅胶G、中性氧化铝(150目~160目)

提取与分离

浸泡法提取色素

在研钵中放入20 g新鲜的菠菜叶,加入20 mL3:2(体积比)石油醚—乙醇混合液,适当研磨(不要研成糊状,否则会给分离造成困难),用倾析法将提取液转

移到分液漏斗中,每次用10ml水洗涤两次,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乙醇。洗涤时要轻轻旋荡,以防乳化。弃去水乙醇层,石油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滤入小圆底烧瓶,在水浴上蒸发浓缩至大约l m L。

薄层层析

取四块显微载玻片,硅胶G经%羧甲基纤维素钠调制后制板,在室温下晾干后在110°C活化1h。选取效果最好的一块进行点样。

展开剂:(1)石油醚—丙酮=8:2(体积比)

(2)石油醚—乙酸乙酯=6:4(体积比)

取活化后的层析板,点样,放入预先选定展开剂的广口瓶。瓶的内壁贴一张高5cm,绕周长4/5的滤纸,下部浸入展开剂中,盖上瓶盖。待展开剂上升至规定高度时,取出层析板,晾干,做出标记。

分别用两种展开剂展开,比较不同展开剂的展开效果。观察斑点在板上的位置并排列出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的Rf值的大小。注意更换展开剂时,需干燥层析瓶,不允许前一种展开剂带入后一系统。

柱层析

取少量脱脂棉在小烧杯中用石油醚浸润后,挤压除去气泡,放在层析柱底部。在层析柱中加15cm石油醚。加入中性氧化铝8克,打开柱下活塞,保持石油醚高度不变,氧化铝在柱子中堆积。装完后,打开下端活塞,放出溶剂,直到氧化铝表面剩下1—2mm高为止(不能使氧化铝表面露出液面)。

将浓缩液用滴管加到柱顶部,打开下端活塞,让液面下降到柱面以下1mm,关闭活塞,加数滴石油醚,打开活塞,使液面下降,几次反复,使色素全部进入柱体。

在柱顶加洗脱剂——9:1(体积比)石油醚—丙酮。打开活塞,用锥形瓶收集。当第一个有色成分即将滴出时,取另一锥形瓶收集,得橙黄色溶液,即胡萝卜素。

2.结果与讨论

由于甲醇与乙醇的极性相近,但是乙醇易得、无毒,所以用3:2的石油醚一乙醇通过浸泡的方法提取菠菜色素,而不是用石油醚—甲醇。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又叫薄层色谱,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可以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微克)的分离。实验中涉及的菠菜色素的比移值(Rf)(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列表如下:

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

菠菜色素中各种色素的比移值Rf大小为:胡萝b素> 叶黄素>叶绿素,按此顺序它们的非极性依次减弱。物质极性的判断为柱层析中洗脱剂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价值。

柱层析

胡萝卜素极性最小,因此胡萝卜素的洗脱剂用极性较小的9:l的石油醚-丙酮溶剂效果较好。但要收集其他几种色素得换用其他的洗脱剂,因为色素的极性各不相同,且有一定差别。如用7:3石油醚-丙酮分离叶黄素.分离出胡萝卜素和叶

黄素后,可加大溶剂极性以较快速度洗脱叶绿素.用3:1:1的丁醇-乙醇-水洗

脱剂洗脱叶绿素。

3.结论

采用浸泡法提取色素比抽滤法更好。在薄层层析时,用石油醚-丙酮=8:2时,能更明显的看到分层。在柱色谱洗脱剂的选择上,基于薄层分析的极性判断选择了石油醚-丙酮=9:1的溶剂作为洗脱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到洗脱剂在柱层析中的重要性。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四十四篇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10-2,ka2=×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四十五篇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的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3.没有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里转动”一语,应用专用术语“搅拌”较好,既可使文字简洁明白,又合乎实验的情况。

4.外文、符号、公式不准确,没有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熟悉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略)

【实验器材和装置】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装置(略)

【实验步骤】

1. 按图示连接电路。

2.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铜片,改变加在r两端的电压,将电流表、电压表所测得的电流强度。电压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变定值电阻凡同时调节变阻器,使加在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将电阻r的数值与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强度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二。

4.通过实验分析:当r一定时,i和v的关系及v一定时,i与r的关系。

表 一

r(欧姆)=4ωv(伏特)

i(安培)

表 二

v(伏特)=(欧姆)1ω2ω 4ω

i(安培)

【实验记录】

1.调节滑动变阻器矿,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也增大到几倍。这表明,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同这段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

2.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矿,保持r的电压不变,可以看出,定值电阻r的数值增大到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强度就缩小到几分之一。这表明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小结】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跟这段导体两端电压v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v/r。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四十六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报告怎么写 第四十七篇

实验名称

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实验器材:

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二、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

4、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实验报告怎么写优选47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故事的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十分古怪的女孩。她纯洁正直,感情充沛,喜欢幻想,喜欢唠叨,(安妮经常跟玛丽拉絮絮叨叨地说她“灵魂的知音”、一天的所见所闻、她幻想的东西和她之前的生活)对大自然的美具有敏锐的感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作为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市各级为开展好这次教育活动都作了重要布署,“中心”党委也召开了

    幼儿园教师年终工作总结篇1  这一年过得很是充实,也是我参加工作完整的头一年,从带小班到中班,看着孩子们的成长,而自己也是有了很多的进步,能更好的去做好手头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是能力进步,得到更多家长,

    暑假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近期工作安排  1、组织安排教师参加有关进修、培训、学术交流会,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  把教育科研工作与师训工作结合,强化参与科研的意识。组织部分教师参加泰州市xx年新课程培

    团日活动总结优秀范文(精选16篇)团日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篇1时间飞快,一学期转眼即逝,在这一学期中0710班团支部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具体一·听青年志愿者表彰大会11月5日,本团支部组织杨朝娣、施茗、刘

    学校财务部工作计划九篇推荐度;财务第二季度工作计划十二篇推荐度;医院季度财务工作计划八篇推荐度;2023年最新财务个人工作计划四篇推荐度;财务月度工作计划十五篇推荐度;学校财务部门工作计划六篇推荐度;

    情系人间情,冬日送温暖。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慰问横幅标语,欢迎查看参考。  1)要努力探讨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者的新举措!  2)赡养老年人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  3)以人为本先敬老,子孙口号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班级活动策划方案详细,班级活动策划方案怎么做(17篇)(全文),供大家参考。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