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报告 第一篇
今年三季度,新发放贷款、一般贷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降至、、与,较二季度分别下降7BP、11BP、16BP和28BP。
1、可以看出,自央行在 2023 年 2 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新发放贷款利率创有统计以来新低以来,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新发放贷款利率已从当时的 降至目前的 ,且已经是连续六个季度续创历史新低。这既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为疲弱以及融资成本在不断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荒的问题比较突出以及市场对优质客户的争夺比较激烈,同时还表明政策的引导性在明显加强。
2、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企业端的新发放贷款利率已降至 ,考虑到目前金融机构有超过1/3贷款定价区间在LPR以下,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后续有可能降至4%以下,表明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面临的挑战在不断加大。对于一些负债成本较高的中小银行而言,4%的新发放贷款成本基本已经和其存款成本接近了,这意味着利差空间正不断被挤压,生存压力似乎也变得更为突出。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 第二篇
(一)实际上,2023年11月16日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亦提及“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已经在暗示疫情政策约束放松后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会抬升,而近期的债市大幅调整与理财产品赎回等事件便与此有关,这意味着,政策层面已经开始重视通胀问题了。
(二)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无法支撑通胀抬升,但这显然忽视了全球通胀水平的联动性。考虑到,全球通胀压力已经持续一段时期,且和2023年以前相比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上,意味着只要放开后的中国融入世界,便需要和其它经济体一起面对新的通胀水平,承受输入性通胀压力。
(三)2023年疫情严格防控期间,中国更关注就业、美国等其它经济体更关注通胀;疫情政策放开之后,中国的关注点需要从就业转向通胀,而美国等其它经济体则需要开始关注失业,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意味着后续一段时期的国内债市日子可能不会太好过。不过,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也提出要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意味着通胀预期抬升对债市的扰动虽然具有确定性,但持续性冲击可能并不需要特别担心,因为某种程度上的持续性冲击可能会带来政治责任。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 第三篇
虽然市场目前对美国通胀、美联储加息、外汇市场等预期偏乐观,但从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表述来看,并没有那么乐观,反而隐忧重重。主要体现在,
(一)认为全球高通胀挑战依然严峻,且高通胀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可能会逐步显现。例如,美国核心CPI降幅有限,房租、交通运输、娱乐等分项价格依然存在上涨动能,通胀粘性依然产强;其它发达经济体尚未显现通胀回落苗头;一些前期通胀相对温和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也出现了物价加速上行的迹象。
(二)需要高度警惕经济下行压力在全球更广范围内蔓延的风险。例如,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体经历了七轮加息周期,其中有5次在加息期间或加息后出现了经济衰退。同时,在IMF预测的72个经济体中,有31个将在2023-2023年期间经历技术性衰退。
(三)其它方面的隐忧还包括发达经济体国债市场流动性趋紧、房地产价格出现回调迹象以及养老金、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非银机构压力加大等等。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 第四篇
一是国内经济大盘稳定、稳中向好,这是汇率稳定最大的基本面。尽管经济短期面临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二是国际收支大盘基础坚实,这是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本盘。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104亿美元,同比增长56%;1-9月货物贸易顺差6452亿美元,同比增长52%。贸易渠道充沛的资金净流入充分满足企业和居民用汇需要,这是外汇供求得以平衡、外汇市场得以平稳运行的基本盘。与此同时,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保持较强吸引力。5月11日,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由上调至。
三是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这是维护汇率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基石。2023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万亿美元,持续保持在3万亿美元上方,能够覆盖一年以上的进口付汇;6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对外资产规模达万亿美元,短期外债规模相对于外汇储备保持低位,国家、金融体系、实体部门外汇资金充足,有厚实的家底抵御外部冲击。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 第五篇
2023年以来,银行体系存贷差增加较多,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万亿元,同期新增存款万亿元,9月末存贷款余额的差值为万亿元,较2023年末扩大万亿元,引起一些关注。
有观点将存贷差扩大与储蓄向投资转化问题联系起来,并认为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就可以缩小存贷差。
《报告》指出,对此,需要探其根本、正确看待。
以我国今年的情况为例,存贷差扩大实际是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体现。今年以来,受超预期因素影响,局部领域信贷需求放缓,而经济循环部分环节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有所增加,托举经济需要相对更多的货币支持。按照xxx、xxx部署,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等其他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使得非贷款渠道创造的货币增多,存贷差因此扩大。
《报告》表示,类似地,近年来国外主要经济体存贷差也呈现扩大趋势,主要与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特别是银行体系支持财政赤字支出等因素有关。2023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或银行通过购买国债支持财政扩张,再由财政支出转为实体经济存款,导致存贷差扩大。
《报告》强调,总的来看,存贷差扩大本质上反映的是贷款以外渠道的货币创造增多,与储蓄向投资转化没有直接关系。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体系存款总体增长较快,同时由于疫情等特殊因素,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之间的循环不畅,反映为9月末,住户部门各项存款余额增速为,较企业部门的增速高个百分点;1-9月住户存款新增万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58%,较去年同期高个百分点,存款的部门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存款总量,因此并不会改变存贷差。
大家都在看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 第六篇
最后还需要关注两个信息:
(一)2023年7月国家外管局明确在上海、广东、陕西、北京、深圳、浙江、青岛、宁波等8个地区对40家企业开展第二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首批试点发生在2023年3月,即在北京、深圳开展,面向传音控股、中国中化集团、中粮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和壳牌集团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型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北京与深圳各选取5家)。
(二)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视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这意味着,2023年8月22日推出的2023亿元专项借款未来有可能会继续扩容,不过扩容的体量可能要视各地区实际情况,而这一表态也释放出保交楼是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而央行会提供相应支持。
(完)
点个在看支持一下❤️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 第七篇
受回表及监管政策影响,这几年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整体上呈上升态势。不过2023年以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滑明显,使得宽信用政策始终无法真正发挥效用,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比由2023年底的降至2023年9月底的,下降近1个百分点。
从历史上看,存贷比下降的时间区间主要有2023年上半年、2023年四季度至2023年上半年、2023年一季度、2023年前三季度、2023年一季度、2023年一季度、2023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以上时间段基本上均属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振的阶段。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存贷款增长存在明显错位,“流动性陷阱”隐忧比较突出。也即,宽信用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实体经济信用收缩的困境,信用扩张并未如期发生,其根源应在于预期不稳或偏弱,因此后续政策的思路应是稳定或改善预期。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