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仁心,香远益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教师的职业操守取决于教师对自己的道德人格的角色定位,笔者认为:教师的道德人格应当是多种道德人格的综合体,教师的道德人格构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亦即师者“三心”。
一、师者父母心
师者父母心,是教师的第一个人格角色。所谓父母之心,是指父母胸怀,每一个教师都应当以父母的胸怀去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视生如子,教生如子。父母之爱既是严爱,又有慈爱,既是冬日之阳的温暖可爱,又有夏日之阳的灼热可畏。教师要像宽容自己的孩子一样宽容学生的过失,要像欣赏自己孩子的成功一样欣赏学生的成功,要像忍耐自己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耐心,要像期望自己孩子一样对学生的未来充满期待。由于特定的时空和文化、管理因素的影响,学生寄宿在校实质上就是家长监护权的转移(虽然现行法律上不承认监护权转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实际履行了家长的监护职责。在现实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教师像家长一样关心爱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甚至于承担起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各种法律或其他责任。父母之爱是师德之基,是学生的心灵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英国谚语说“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老师”,汉代杨雄说“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法言、学行》)。
二、师者兄弟心
师者兄弟心,是教师的第二个人格角色。“兄弟之心”是兄弟情怀,是手足之情,是平等、关爱、理解和分享;兄弟如手足,教师拥有为人兄长的情怀,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弟妹,主动关心、爱护学生。由于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具有兄弟之心的教师更能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也能共同分享学生的成功与喜悦。兄弟之情不是低姿态,兄弟之情也不是矫情,教师的兄弟之情是真情,是“兄友弟共”“棠棣情深”。教师对学生的亲情又是脱离家庭关系、宗族关系、血缘关系之外的独特感情,没有利益,只有温情。师生拥有共同的心境,累积各种情感经验,共同体会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虽然琐碎,却温馨芬芳。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社会性,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了解自我,培养自我,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三、师者朋友心
师者朋友心,是教师的第三个人格角色。朋友之心是朋友的襟怀,是朋友之义,这个“义”不是江湖义气,它是道义、信义、仁义,是亲缘关系之外人际交往的最高准则。教师对学生要拥有朋友的襟怀,把学生当朋友,主动充当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当“益友”“诤友”“畏友”“贤友”“亲友”“仁友”“德友”“挚友”“善友”“慈友”,不当“损友”“邪友”“佞友”“贪友”“假友”“怨友”“害友”“恶友”。首先是要真诚,对学生诚心诚意,师生之间要坦荡无私,以诚相待,所以对学生要抱有真诚、信任、宽容的胸襟;尊重不是无原则的放纵,而是对学生无条件的接纳、关怀,充满期待的信任和宽容、坦诚,这是朋友关系也是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信任,“信人者、人恒信之”,师生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动力源泉,正因为朋友关系是相互的,信任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相互信任的网络连接;第三要大度,师生相处要大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因其年龄、智力、身体、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和缺点,教师不能抓住小辫子不放,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与学生友好相处;第四要相互帮助,遇到困难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互依赖。教师的朋友之心要靠感情来维持,尤其是患难之间见真情,要与学生同欢乐,共伤感,不患得患失,多付出不求回报,多奉献不计报酬,一心为了学生,真心为了学生,这样师生友谊才能长存。
父母之博爱、兄弟之情谊、朋友之道义,加上教师自己的师德、智慧,构成了教师四种道德人格的基本框架,教师的品德修养正是贯穿在父母、兄弟、朋友、老师四种角色的融合、转换、调整、交互中提炼出来,兼具四种人格之和,又不是简单的叠加,具有四种人格之和美,又彰显教育人格之特质。一个人民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真正锻炼,具备了这种完美的道德人格,才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温敦和美,春风化雨,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浴甘霖,沐浴在师德的光辉中健康成长。
师者仁心,香远益清
20xx年4月,于海涛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来到曲堤镇肖庙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他变身份不变初心,带着一颗师者的仁心,扑下身子,解民困、惠民生、扶民志,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和信赖。
多方筹措解民困
于海涛驻村以来,经常入户走访,了解民忧民困,努力帮助解决。“咱们村的水是咸水,有时候还发苦,俺孙子喝不惯,每次从xxx回来都得带着矿泉水。”一次走访中,王大娘这样跟于海涛说。喝水可是个大事啊!于海涛把这事记在了心上,经过多方联系,他协调了一家青岛的爱心企业,为肖庙村免费安装了直饮机,村民们和xxx居民一样也喝上了甘甜的净化水,于海涛这才放了心。
20xx年,村里的贫困户吕太成查出肺癌,一家人急坏了,立刻带着吕太成去济南的大医院治疗。这种大病治疗的费用高不说,跨区域治疗报销的比例也低很多。对于贫困户来说,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于海涛了解到情况后,提出回区医院治疗的建议,并将济南呼吸科方面的专家请到区医院为吕太成诊治。吕太成不仅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救助,经济上的花费也降到了最低。
姜集小学的王书霞老师,家里发生重大变故,丈夫成了植物人,平日里她不光要照顾丈夫和公婆,还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紧靠一个人的工资收入很难维持生计。20xx年6月,王书霞求助到曲堤镇政府。因为于海涛曾经多次通过联系爱心企业帮助多个困难学生,所以,曲堤镇政府领导第一时间想到了于海涛,希望他能再次通过爱心企业的资助为王书霞提供帮助。虽然不是自己村里人,但于海涛二话不说就去联系爱心企业负责人,最终通过现金救助和结对长期帮扶的形式缓解了王书霞一家的困难。
倾心付出惠民生
肖庙村有不少村民种植蔬菜大棚,但是因为生产路没有硬化,碰到雨雪天气,运输蔬菜很不方便,为了方便群众干农活、运农资,20xx年5月,于海涛协调来38万元资金,开始修建生产路。
但开工伊始,就遇到了难题。由于生产路建设工程避开了冬季冰冻期,随着物价和人工费的上涨,原来争取的资金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路的建设。无奈之下,有村干部提出缩减施工长度的建议,却引起了部分村民的强烈反对。他们堵在生产路口不让施工,“要修就都修,修不好就都别修!”“就是,好事干一半算怎么回事!”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于海涛和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不耽误工程的进展,于海涛立即向后方单位汇报,学校党委召开紧急会议,当即决定资助7万元资金用于剩下的生产路建设。后期生产路上的桥梁建设超出预算,资金又出现了短缺,于海涛再次协调后方单位追加5万元资金,终于完成了村西、村东、村东南三个方向总长为1320米的生产路。
看到焕然一新的生产路,村民们欢欣鼓舞,说话也顺耳了:“于书记,俺是怕路修不到俺们那,一着急说了啥不好听的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村支部书记江连平不好意思的说:“于书记,你为俺们村吃了那么多苦,老百姓有时候还不配合,真是对不住了!”“这都没什么,过程虽然有些波折,但结果是好的,你看,现在老百姓不都说咱好么。”于海涛笑呵呵地说。
村民活动没去处,新建了500多平方米的村体育文化广场,增添了乒乓球台、篮球架、健身器等体育设施;村里群众喜欢扭秧歌,添置了旱船、锣鼓等秧歌器材;村里街道两侧比较空,协调绘制了文化墙,种上了绿化苗木……于海涛就这样像老师给孩子补课一样,耐心地为肖庙村补着民生“欠账”。
教育扶贫爱无疆
“我是一名老师,扶贫不能仅局限于改变物质上的贫困,更要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里的‘贫穷’。扶智与扶志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于海涛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驻村两年来,于海涛不仅致力于肖庙村的脱贫致富,还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对口姜集小学,开展教育扶贫。
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于海涛自己开车去青岛,用诚意打动爱心企业,为姜集小学免费安装了7台直饮机,全校1200名师生从此喝上放心水;他还协调市派第一书记助学团队为姜集小学捐赠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15000元的体育器材;协调浙江、莱芜、济南的爱心企业负责人来到姜集小学,为孩子们捐赠了55套军鼓、书包、衣服等物品。
为了帮助乡村教师提高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于海涛带领姜集小学的6名教师来到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5位知名教育工作者探讨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20xx年11月7日,姜集小学正式成为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训基地,实现了两校的深入对接,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可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于海涛还借助自身优势联系济南、青岛等地的多家爱心企业于曲堤镇姜集小学和垛石镇唐庙小学的多名贫困学生达成长期帮扶协议,为他们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多次联系济南幼儿师范近20名大学生来到姜集中心幼儿园进行扶贫支教。活动期间,大学生们带领小朋友做游戏、唱儿歌,教室内充满了欢声笑语,深受孩子们和家长的喜欢。
“于书记,来家里吃饭吧!”“于书记,这是棚里刚摘下来的黄瓜,你尝尝!”“于书记,我一定让家里孩子好好学习,长大了像你一样,多为老百姓办好事!”两年的时间里,于海涛与肖庙村村民、姜集小学师生从陌生到熟悉,变成互相体谅、相互关心的亲人。
回顾两年的扶贫时光,于海涛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一路走来,与其说是我在帮助他们,不如说是我们在一起教学相长。希望未来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也能越走越顺,越走越好。”
师者仁心,香远益清
1706班班主任齐湘泉老师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齐湘泉老师曾主持参与20xx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其科研成果较为突出,在国际私法学界有一定的影响。自入职以来出版专著8部、编著4部,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3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8篇,在中外刊物、报纸等普刊发表论文和文章110余篇,出版字数500多万字。
20xx年10月10日13点40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1706班班主任见面会于端升楼209教室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706班班主任齐湘泉老师,国际法学院17级辅导员张倩倩老师出席了此次见面会。
张倩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齐湘泉老师,并对齐老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
齐老师和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内容涉及日常学习、科研活动、保研留学、就业等方面。齐老师告诫同学们要明确个人规划,打好专业基础,还要学好外语,放宽视野,放眼国际,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会议最后齐老师悉心解答了同学们的各种问题,,齐老师提出大家要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为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齐老师师者仁心,将勉励同学们在学术之路上越走越远。,会议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