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其建设的强弱和功能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深刻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当前基层党建的核心,也是基层党建的重点和难点。
面对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面对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变化,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党的基层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内部来看,党员数量增加并未带来党员质量的提高和党组织影响力的增强,相反倒是影响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在党不言党,在党不忧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党员干部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之,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工作生活中出现不严不实的现象。从外部来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导致基层党组织可控制和支配的经济与政治资源越来越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性明显降低。近年来,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在组织机构上进一步推进全覆盖,加大在非公企业、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领导方式上从强制命令型转向基层服务型,推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工作方式上倡导基层创新,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在队伍管理上推行严进宽出的党员管理机制和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制度;在培训指导上选派“第一书记”,任命大学生村官等实施精准帮扶;在物资保障上推行基层组织办公经费保障和岗位人员规范补贴等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了体现,活力得到了激发。但客观地看,基层党组织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有的基层党支部书记,认为搞经济建设是第一位的,党的建设可有可无;有的认为基层党建是“虚”功,不好做实;有的对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又不会用;有的固步自封,固守过去的老传统老办法,试图“以不变应万变”,对变化了的形势缺乏观察和研究,缺乏进取和创新的精神。具体表现为:个别书记忙于业务,顾此失彼冷落党务工作;个别党支部不能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或者组织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党员的需求;个别党支部疏于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能有效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支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发挥作用不明显。二是工作方法不适应。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如何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觉、新的方法来加强党支部建设,尚未找准结合点,作用发挥不够理想。具体表现为:部分基层党支部的活动局限在本组织的几个党员关起门来开开会、读读报,未能找准党建活动与基层经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党建活动与实际发展相脱节,活动开展是被动应付,谈不上开拓创新。三是能力素质不适应。基层党支部书记普遍年龄偏老,文化素质不高,有的把党务工作与其他工作混为一谈,不分党务与行政,弱化组织功能;有的基本的党务的知识不足,不知怎样开展党务工作,工作随意化、主观化、想当然现象比较普遍。四是党务工作队伍不适应。调研中还发现一个问题,包括党支部书记在内的政工干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已经在职的不愿继续干,选拔的对象不想干,因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围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课题展开了调研,形成了以下建议:
一、突出抓好思想建设。思想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和中心环节,既是建党的重要原则,也是建党经验和优良传统。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思想建设,就要紧紧围绕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在三个结合上用力,进一步坚定信念,振奋精神,转变作风。一是理论武装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始终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条主线,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和经验做法,例如把中心组带头学习、大规模干部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理论研讨、理论考试等方式形成刚性制度规定,广泛深入、形式多样地搞好理论学习宣讲教育,着力促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着眼于基层发展建设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层面进行思考研究,根据新的实践不断总结推进理论的运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适应观念转变、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改革深化的需要,加强对基层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研究,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二是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要以县、镇两级党委班子的思想建设引领基层党支部的思想建设。依据中央、省委的要求,结合具体党建实际,可以找准合适载体,每年突出一个主题,开展专项党建活动,按照“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整改到位、责任到人”的要求,着力解决好一两个带全局性、根本性的突出问题,保证基层支书的思想建设有抓手、有举措、有实效。对于广大基层党员的思想建设,要重长远、打基础,关键是要抓好“三个经常”。抓好经常性教育,以党课为载体,突出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不断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抓好经常性培训,把基层党员教育纳入全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之中,采取分批次轮训的方式,加强基层党员的道德品行、业务技能、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培训;抓好经常性考核评价工作,突出民主评议功能,定期对党员进行考核,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现实情况与制度机制相结合。针对基层建设的实际情况,突出“全覆盖”重点,因地制宜地继续健全完善思想建设各项工作制度,重点对领导带头学习、专题集中教育、典型树立推广、质量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完善,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水平。同时,根据中心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各部门根据分工专门提出一些带共性的重点问题,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各乡镇发动群众进行调研,形成大抓党建的浓厚氛围。
二、重点抓好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点,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就是要以强大的组织优势推动基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一是抓好班子。努力提升班子成员民主集中制的理论素养。把民主集中制理论纳入基层党课学习、纳入经常性组织生活,深入抓好党的根本制度的学习理解,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强化执行民主集中制昀意识和能力。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好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尤其对发展党员、大项目建设、较大经费开支等敏感问题,更要严格遵守组织原则和议事程序,做到靠制度运行,按制度办事。要进一步严肃党内生活,充分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利武器,坚决抵制和纠正不良风气,始终保持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抓好党员队伍。以“学习教育经常化、工作实绩量化、选拔培养有序化”等“三化”为导向,通过科学规范的组织形式,严格有序的工作制度,把基层党员聚起来,管起来,用起来。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推荐必须有基层任职经历这一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依托《成阳大讲堂》和各类主体班次,大力实施基层干部“强基富民培训工程”。尝试建立基层党员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定期组织基层党组织研判,构建来自基层一线的优秀后备党员干部库,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三是用好基层党建载体。以落实工作责任,增强内在活力为重点,修订完善市级领导包抓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市、县、乡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党建品牌创建等制度体系,形成大抓党建制度要求。在此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现代化、网络化”的要求,将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化工具与基层党建工作有机“嫁接”,把既有的各种载体有效整合,充分配置有限的党建工作资源,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平台与时俱进。同时,严肃党纪法规,严格组织开展基层各类特色活动,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水平,增强党员意识。
三、积极抓好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就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突出严字当头,从严从实,以低调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一是立规矩。以《党章》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为核心,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四个方面,在宏观上制定各级党组织的基本规章制度和党员干部的基本行为规范,在微观上以县区、部门、行业、社区、农村系统为单位,制定各自的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党员行为规范,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全市上下形成一整套能体现科学法制和人文精神的规章制度体系。二是重带头。加大作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以“三严三实”作为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深学、细照、笃行。大力推行领导公开承诺制,自觉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为普通党员干部作出示范、树立标尺。探索建立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人民群众,推动事业发展。三是严追责。按照“明确责任区分,划清责任界限”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各级人员抓基层党建的具体责任。设立干部作风建设领导机构,建立统一的作风建设组织网络,专门负责干部作风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坚持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凡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不全面的都依法依纪从严追责。四是接地气。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田间,加强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现场办公会,加强重点工作督办考评,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群众、老干部代表等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询表等形式,知民情、解民忧、顺民心,全力构建和谐稳定、心齐气顺的新风气象。
四、全力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建设,就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一是提高群众反腐败意识和参与能力。通过加大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引导舆论导向,组织反腐倡廉专业知识学习辅导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公众主体意识,提升公众法制水平和反腐专业知识。设立公众行使反腐倡廉民主权利的咨询指导机构,加深公众对反腐倡廉机构职责、参与渠道、方法和程序的了解,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的能力,有效进入参与角色。二是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问题。密切关注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上学、医疗、保障性住房、征收征用土地和房屋拆迂、食品和药品安全、行政执法执纪部门等领域的腐败问题,定期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做到发现一起从严查处一起,以严明的党纪政纪法纪保证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三是依法保障群众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开放度,对有关公共事务的决策、政策和措施能公开的予以公开,并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强公共事务的可预见性。以多种形式不断扩大群众、社会组织和大众媒体对公共事务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更好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民众监督渠道和形式,使人民群众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履行知情权、监督权,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增强权益保障‘的有效性。完善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承诺践诺机制,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
五、着重抓好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水平,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一是强化整体性。按照“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原则,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体系的系统性、衔接性、针对性建设,积极整合现有制度,对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贯彻执行;对实施中不完善或有缺陷的制度,要及时加以补充和完善;对需要细化的制度,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对已经过时的制度,要适时加以废止,避免制度之间相互脱节、相互抵消,确保体制机制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全覆盖,努力形成全方位推动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突出权威性。以突出制度的强制力、约束力和执行力为重点,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化党员干部对党内规章制度及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条例、制度就是法规的思想。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强化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的意识,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章办事。探索完善宣传教育机制、监督领导机制、运行保障机制、违规惩戒机制,使制度运行更加规范,执行更加有力,问责更加到位,充分体现制度的尊严和权威。三是注重民主性。以保障基层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尊重基层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积板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民主的有效办法,调动大家自觉为党的建设贡献聪明才智的积极性。结合近年来各级探索形成的领导干部联系点、个人挂钩帮建、党员群众结对、机关干部驻村蹲点等好的做法,借鉴有益经验,从扩大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入手,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在倾听群众意见中改进不足,在吸收群众智慧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