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尤其是读一本感兴趣的好书,它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活得更好。它还可以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气质,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拿起你手中的书,感悟其中的道理,做一个更好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岩松的白说读书随笔》,欢迎阅读。
白岩松的白说读书随笔【第一篇】:《白说随笔》
说起白岩松,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还有便是他敢于说的勇气,特别是一些社会上比较敏感的事件。这也是我对他的最初印象。
鉴于书荒,我在某宝上了淘了这本《白说》,这本书里面收录了一些他的演讲稿,还有写这本书时他的一些所思所想,说实话,刚开始看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好奇他这个人,很想看看他的书里又会有怎样犀利的语言,让大众看起来很出气。书的封面上还有这样一段话: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是我说的。一些比较有思想、有文化的名人,好像都没有使用微博、微信之类社交软件的习惯,比如之前看过的《君子之道》的作者余秋雨先生,他也从来没有用过这些软件,少了些烟火气,所以文字才更清澈见底。
本人也有个习惯,每每看罢一本书,总想留下点什么。虽然没怎么看懂一些书里的政治方针,但通过这本书,使我对白岩松先生的印象充实了起来。说他言辞犀利,实则只是实事求是,而是他的高情商,让他所评论的新闻更能入大众的耳朵,再碰到一些社会敏感的事件,人们总是希望能从他的嘴里再听到些什么。他说:“智商决定你跟谁比赛,情商决定你比赛的结果。”由此可见,情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极限挑战中张艺兴的这句话时常被当作笑点,每每被欺骗的时候,他总会说“人与人之间能不能多一点信任”。这本书中也有一篇文章是写到信任的,在这个大社会里,有几件事情经常抓住人们的耳朵,那就是医患关系和师生关系。这两个职业是唯一需要在后面加上一个“德”字的,说明了这个职业除了一般的养家糊口,创造价值的功能之外,还需要有很大的胸襟,医者仁心,辛勤园丁。但现在的社会中医患关系,师生关系的紧张随处可见,被媒体放大,民众的情绪也就上来了。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信任,那么这样的紧张状态也就轻松很多。当你信任对方的时候,对方给予你的会更多。这样一想,很多事情就自然而然的不必要发生了。
白岩松的白说读书随笔【第二篇】:《白说有感》
提起白岩松,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央视新闻频道著名主持人,资深媒体人。前些日子凭借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解说,又火了一把,当了回网络红人,被网友戏称为一本正经地说段子。一本正经,那是央视特色,尤其是说新闻的,不正襟危坐好像都对不起这份职业;但说段子,那可就不大容易了,得挖空心思、突显主题,又得接地气、有笑料,说白了就是让人心甘情愿地被撩,这可就是个技术活了。当今最火的段子手薛之谦曾自曝写一个段子要花上六七个小时,这还是自己闷头在家搞创作只为搏你一乐。要是真正想做好一档直播节目呢?那背后所花费的时间、耗费的精力可能要成数倍累计了。读这本《白说》时便已体会一二。
《白说》与其说是白岩松的一本自述,不如说他是在以新闻人的角度与你聊天、话家常,态度诚恳,言语平实,容易接受又发人深思。用简单的语言诉说并不简单的事是一种本领,而能撼动人心则更需要智慧。显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的付出与努力。就拿白岩松本人来说,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白岩松爱读书,这从他的经历中看得出,从小泡在图书馆,以书为友共度了几十年,在全家去搞“历史”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从事“新闻”行业,多年后才猛然发现,其实搞“新闻”的人才最狠,其他人都在“挖”历史,而自己却是在“做”历史。二要有独特的思维见解。白岩松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来自哪里?同一条新闻,怎么报道能抓人眼球,入木三分?同一件事情,怎么做能彰显特色,体现价值?这就要从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做文章。三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古语说,实践出真知,此话不假。理论再好,不去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秀花枕头。唯有在困难中磨砺,在挫折中奋起,在失败中顿悟才能淌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血路。四要有一流的口才表达。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了前面知识、思想、阅历的积淀,现在需要的就是一点“口才”的东风,借新闻人之口表述事实,还原真相,至于对错,交于观众评说。人们常用少说多做来警醒自己,但少说不等于不说,合理的诉求、善意的提醒、正确的引导都需要平等地沟通、有效地表达、深入地交流。而媒体人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报道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此外,还是想说下关于阅读的事。《白说》里白岩松提到了成长道路上影响他最大的三本书。一是少年时期读的《朦胧诗选》。通过那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字表达,与诗歌碰撞共鸣,开启了心灵之门。二是青年时期读的《曾国藩》。通过与别人的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三是壮年时期读的《道德经》。让人到中年的他豁然开朗,内心更加平静。对于我自己,近年来也有两本书帮助颇大。一本是几年前在豆瓣上偶然遇见的meiya的《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让那时正处于迷茫混沌中的我理清了方向,重拾了信心。也让我明白,只要你愿意启程,不论30、40,都不算晚,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让人生多些精彩记忆。另一本是今年年初微博网友推荐的梭罗的《瓦尔登湖》。每当焦躁不安、情绪难抑之时,都会想起许多年前宁静美丽的瓦尔登湖畔,那个尽情享受天地灵气,与大自然拥抱共舞的身影,当你把自己置身其中,心灵也就不自觉得到净化,内心自然而然回归平静。
最后,就引用《白说》里这段话来做个结尾吧。想来,阅读的作用大抵也应如此:它帮你打开世界,带你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它与你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你度过一段时光,让你品味出无用为大用的乐趣;它带你面对内心,面对人性,面对生命;它还可以提供智慧、抚慰和解决之道,在你行走艰难时,为无门之处开门,让无光之处有光。
愿我们都能用书籍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让我们在未来闪亮登场。
白岩松的白说读书随笔【第三篇】:《光景》
在船上闲来无事时读了白岩松的《白说》,很是佩服,作者做到了周国平所说的“和时代的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站在一个高度来看待当今社会,评价年轻人。结合从少年到现在十多年来的光景,谈谈自己的感触。
远方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是一阵阵令我作呕的蜂鸣。天地一片惨白,时空杂乱的交错,碰杯生,吵闹声,婴儿的啼哭。一帮流氓扮着狰狞的面孔已翻遍我的口袋,脑壳就要炸裂,不敢向前看,闭眼回身,不顾一切的向后奔跑,许久,耳旁传来阵阵熟悉的风声,全身暖暖的,睁开了眼睛。
老院,土木两层青瓦片小楼,老榆树两棵,黑槐和枣树各一棵。方正石台子架在一口小水井上是吃饭,扯家常的地方。新弹得棉花填的粗布碎花吊带棉裤、棉衣。衣袖黑的发亮是抹得鼻涕。站在初冬的冷风中,院墙很矮,满目萧条的枝桠,灰白色的天空飞过孤单的喜鹊。十来岁的我竟浸在其中安安静静。
十来岁后的十年,瞎跑、打闹、学习、抽烟、喝酒。中考、高考也都说得过去。相比而言,此时的我竟一无是处。
《白说》讲,青春是一生中最迷茫、最焦虑,交织着绝望希望和挑战的时期。悲伤的时候,即使有太阳也觉得天昏地暗;开心的时候,即使下着大雨,也恨不得出去裸奔。不挣扎,不绝望,不算青春。
暗恋了几个女生,交了几个朋友,牛皮吹的满天飞,叫了几次家长就吃了几顿巴掌,个子蹭蹭的长,回忆少年是美好的。《白说》中写到所有人都说青春美好,那是他们在回忆是下的定义。或许等我人到中年时,回忆青春也是美好的。刘喻在《送你一颗子弹》中写道“愚蠢是年轻人的专利,15岁的时候再得到那个五岁时候热爱的布娃娃,65岁的时候终于有钱买25岁的时候热爱的那条裙子,又有什么意义。”
接受挣扎和绝望,而又不沉溺与绝望中。“愚蠢”的进取,让“青春”冒着傻气。
公休时有半个月的时间是在家里安安静静的待着的。陪爸妈看看电视,陪老妹逛逛超市,和发小打打桌球,玩到半夜再吃吃烧烤。无聊的时候按按手机翻翻书。回上海的前两天,站在楼下听着风声,回到了十来岁时院中的我,安安静静。半个月里做着各种无用的事,感受生活的静谧。在狂热的青春中像是偷来的时光。
《白说》中举了些例子,舒婷笔下“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海子写过“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看似无用的文字组合到一起就有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境,戒指很贵有什么用?诗人有什么用?《富春山居图》它有用吗?没用。可是它真的没用吗?干些无用的事,安安静静,让生命中总有一点闲。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资讯爆炸的年代,连看书都要赶时髦,别人看啥我看啥,这段时间谁红我看谁。能不忘初心,经得起诱惑,安安静静做自己又谈何容易呢。
看来一则小故事,蛮有趣的。
公冶长通鸟语。一日喜鹊来报:“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死羊,你吃肉,我吃肠。
长应而往,果然得死羊。并没有留肠给喜鹊。喜鹊因而怨恨在心。
过了几日,喜鹊来报:“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死羊,你吃肉,我吃肠。”
长复往,看见有人山上很多人围观。公冶长以为是死羊。大声喊道:“是我的,是我打死的。”
走近发现众人在围观一死人。公冶长无言以辩。
讲一个人“精”比傻还要贬义。取舍间要有大方向,做到诚信和与人为善。当今是一个人际关系的世界,年轻人眼光要长远些。
白岩松讲,我们要拥有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不要在时代的潮流中迷失自己,甚至随波逐流。这不是一个短跑的时代,而是一个长跑的时代。长跑可能要寂寞,可能要坚守,短跑反而经常在局部的时间里,显得你很成功,这时长跑者会不会心乱?
《白说》中举了一个例子,《辛德勒的名单》斯皮尔伯格买下剧本之后,曾经放了十年,这就是追寻的十年。各种各样的创意,文稿,再加上探讨,挣扎,否定,激动,消沉等,都会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在“感触”和“表达”之间加入“追寻”是这个时代必须思考的。
着急无用,大踏步的前进很可能会扯着淡。“肥猪赛大象,一只吃三年”“稻穗很饱满,亩产都过万”这是大跃进。“三年买车,五年买房,不出30岁你就是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八九不离十是进了传销窝点。
青春多半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丰满的理想并没有错,关键是我们在以怎样的方式过当下的日子。与同事的交际中提高情商,多读几本书提升下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软实力。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这是我们追寻的路途。
少年到青年追寻的十年。我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性格,脾气,世界观和审美观。决定了读哪所大学,也决定了如今走在路上看到什么类型的姑娘会多瞧两眼。做到像少年一样单纯,简单追寻内心想要的,很难很难。不可否认少年的成长历程和沉淀自我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回头学习的。
“时光其实很快,晃眼间已经在通律工作了快一个月。时光又过得很慢。此时的我正对时钟,以一个极其慵懒,舒适,不羁的姿势团在椅子上,时而盯着惨白的电灯管思绪万里,时而回过神来握笔沙沙的写着,体验着这份量身定做的光景。时光荏苒,无数光景刻画在脑海中,不经历,不青春。
白岩松的白说读书随笔【第四篇】:《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我原以为白岩松是政府身上的“牛虻”,总是盯着政府的黑暗面和不作为,是监督抨击政府的老愤青。正因为此,我对他曾经出过的书没有太大的期望,怕是针对热点新闻事件评论以迎合观众的情感,却没有理智的思考,不容我汲取营养。然而,读罢这本演讲集,我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四十而不惑的他,散发着成熟和魅力,令我敬仰。当我钦佩他的思想和情怀的时候,我更应该多一点追寻,他是如何成长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的每一篇演讲稿,正如他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讲故事说道理”“没有细节就没有公信力”,避免了他批评的主持人大赛中“流畅的废话”的误区,他用自己的实际作为践行着柏拉图的名言: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他深知:公众总是喜欢用感性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理性的知识,因而每一次的演讲,他都根据受众的不同职业和地域,讲与内容相关的故事和细节,让人在细节中、在故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他的想法。他是如何做到故事信手拈来的呢?我追寻他的脚步,发现了三个路径:
一是,用心去发现故事。以前特别佩服一个姑娘,总是能记得大学教授的某一句话,并适时的引用,而我总是忽略了。白岩松就是一个有心的人,时刻留意着身边的事儿,时刻用心记录着小故事。比如,他尤记得妈妈在他返京的前一晚对他讲述的爸爸天津就医的故事;他鼓励敬一丹写下她奶奶的故事;他编造冯骥才家被盗的故事,他总是用心记录着小故事,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回忆讲述,这就是厚积薄发的成果。我希望自己,从这本书开始,意识到教育的感化在于小故事大道理,而不是照本宣科讲些流畅的废话。当然,这一点我也在慢慢成长,故事不在远方,就在身边。学生喜欢听关于教师的故事,所以教师要成长为一个有故事可讲的人。
二是,阅读中积累故事。白岩松说自己在海拉尔的时候,还不及书桌高就拿着妈妈的阅读证在市区两个图书馆穿梭,深深的感触于他的阅读启蒙竟如此早。更让我感触的是,在本书的细节处,我发现他总是在旅途中插空阅读书籍。于是,我深切的感触: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优秀,而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这也让我想到微信朋友圈一个幸福的妈妈,她工作家庭阅读都兼顾的很好,在旅途中、在睡前总是不忘阅读充实自己的灵魂,他们都为我点亮了阅读的明灯。关于阅读,白岩松说他人生的四个十年读书的四个境界:第一个十年,阅读打开一个远方的世界,带着他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第二个十年,阅读与他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着他走过青春的岁月,看似无用实则有用;第三个十年,阅读曾国藩等引导他面对内心、人性和社会,学会为人处世;第四个十年,阅读《道德经》提供智慧、抚慰和解决之道,接受平淡平和。他最后说: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好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阅读的滋养不是一朝一夕,是岁月慢慢积淀,是由内而发的魅力和气质。从阅读中,白岩松积累着故事:在讲述成功与失败的时候,众多的历史人物出来佐证失败是另一种新的开始;在论述观点时,众多作家的名言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而又有说服力,这都是阅读的滋养。
三是,阅人中听故事。白岩松曾经策划过一档节目,采访十一位空前绝后的老学者,如启功先生、季羡林、胡绳、汤一介等。我想他有此想法,于公于私都是对我们和他本人有益的。他在与这些智者的交流中,领悟着为人为事的道理,成为熔铸在自己人生血液中的营养。他也作为央视的核心新闻人物,见过大世面见过大人物,总是用心记录着名人的谈论和故事,比如伦敦奥运会英国一个发言人的讲话、比如某次采访人物的发言,具体到细节和文字。正如,俞敏洪在大学的演讲说一个人要成长,得益于阅读、交流和行走。白岩松的智慧,在于行走的路上,遇到了有智慧有想法的重要人物,在与各种人打交道和访谈的过程中,他在积累着小故事,体味着人生的大道理。
白岩松解读《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最优秀的人,知道一个大道理之后,二话不说就去执行。而下等人则是一笑置之,不予理会。我想,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以阅读中的体会和感触为向导,不断调整并付诸行动。
白岩松的白说读书随笔【第五篇】:《白说读书感悟》
《白说》是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继《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之后的全新作品,一部言语中的心灵之路。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 域,温暖发声,理性执言。
从白说这本书的序章可以看出这本书是白岩松在做了央视第一位新闻评论员之后结合自身感悟而创作的一本关于人生道理的书。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白说两个字让我感到很迷茫,这到底是写的什么,读着读着发现这本书就是通过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现给我们许多“大道理”。
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岁月,价值,沟通,态度,时代。每一章节都会引入一句名言,作者会对着这句名言开始展开自己对于这句分析与理解,进而引向更高的层面,深至内心,广至社会。作者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懂得他的思想,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话,我在读的时候总感觉这本书不像是荧幕上那个拥有一张标准国字脸,满脸严肃的白岩松写出的,更像一位年轻人用轻松的口吻对你诉说着一些道理。
道理就是为成功而出现, 成功并不容易,鸡汤遍地的年代,你喝的再多也许你还是个傻逼,白岩松的这本书并没有高歌众人所传唱的大道理,反而反对一些话如;坚持就是胜利,并且充分论证自己所说的正确性。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