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地域分析怎么写范文集合3篇

地域分析怎么写范文集合3篇

标签:时间: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区域空间,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域分析怎么写范文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地域分析怎么写范文

  浅析东北地域文化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地域文化的成因、特点,从而建构科学的东北地域文化改造路径。通过解析东北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以及地理环境、气候等多元要素,归纳出东北地域文化特点、人文特点。以此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经济发展寻求文化推动力。

  关键词:东北地域文化

  引言

  东北地域文化是一种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存在形态,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罕见的大规模移民现象以及地理气候环境等多元要素,构成了东北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地域文化的成因、特点,从而建构科学的东北地域文化改造路径。以此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经济发展寻求文化推动力。

  1.东北地域文化成因

  1.1地理因素

  东北地区涵盖黑龙江、吉x、辽宁及内蒙古的东部(包括xxx、xxx、xxx、xxx、xxx),总面积约为12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域相比,东北地区文化共融性的便利通道较为狭小:东接朝鲜半岛、西邻蒙古大草原、北毗俄罗斯、南望渤海,除了西南部经辽西走廊能与祖国内地相连,东北地区所处的位置犹如被巨大的屏障所包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交恶使东北一度与苏蒙的来往中断,冷战又使东北与毗邻的日、韩不相往来,同时东北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人才交流与文化往来不甚频繁。然地理的阻隔与文化交流渠道的闭塞,使东北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圈。

  1.2发展历史

  1861年以前,由于清廷长期严厉的封禁政策,东北区域经济基本上处于原始的自然发展状态,商业、农业和牧业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直到19世纪末期,清廷的封禁政策开始松动并逐渐取消,东北文化才进入急速的转折和选择时期。一般认为东北经济呈现三个发展阶段,即流民、拓荒者阶段(17世纪末—19世纪末)、殖民地半殖民地阶段(19世纪末-1949)和工业化阶段(1949-1979)。

  1.2.1流民、拓荒者阶段(17世纪末—19世纪末)

  17世纪末,先后有数十万人作为政治犯和思想犯被遣送到东北地区的齐齐哈尔、墨尔根、伯都讷、阿x楚喀、宁古塔、依兰、吉x乌拉等地,大批汉人的到来扩展了东北地区的农耕文化领域。清朝中期以降(18世纪末),随着中原人口数量增加,土地使用压力增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清朝对白莲教的强势镇压,中原地区的汉族农民开始铤而走险,冒死出关到东北地区挖参采药,开荒种地。这些或“泛海”或“闯关”或“谪戍”的先期移民,百折不挠,力辟榛莽,孕育出坚忍不拔,一往无前,艰苦创业的地域文化精神。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1753年至1840年,共87年间,辽宁地区人口从80.7万人增长为221.3万人,增加3倍。吉x地区人口从14.8万人增长为32.4万人,增加2倍。流民人数的剧增深刻改变了东北地区的传统社会结构,汉族人口上升为东北地区的人口主体。到1910年,东北人口总数已由清初近100万增长至2158万人,增长率达20倍之巨。

  1.2.2殖民地半殖民地阶段(19世纪末-1949)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入侵逼迫着封闭的东北在坚船利炮的淫威下踏入近代,“俄风日雨”夹杂着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东北社会的各个方面。1931年至1945年日本占领东北,日本的强行开发奠定了东北的工业基础,初步形成了以日本本土为核心,以大连港为前沿的东北铁路网,哈尔滨、长春、大连、抚顺、鞍山、本溪、阜新、佳木斯、牡丹江、鸡西、辽源、四平、通化等大中城市随之形成。到1949年,黑吉辽三省人口增至3854万人,38年间增长了78%,而同期全国人口仅增长了33%。这一时期的东北以屈辱的方式接受了近代工业的冲击,从以移民为主的嵌入型农业社会向殖民地工业化社会过渡。

  1.2.3工业化阶段(1949-1979)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东北建成我国的重工业基地,1950年至1952年初,苏联帮助设计的42个工业项目中,东北占32个;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以重工业项目为主的156个重点工程,布置在东北的有59个。一系列工业项目的落户不但加速了东北的工业化进程,也使东北成为中国计划经济最典型的地方。东北一时成为全国的钢铁、煤炭、石油、动力、机械、精密仪器、运输工具、x业、粮食和铁路运输中心,东北三省原油产量占全国们40%,木材的产量占全国的50%,汽车的产量占全国的25%,其中重型卡车的产量占全国的50%,造船、农业商品粮占全国的1/3。同时,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移民,开发东北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先后移民达1500万人(含自发流动)。这一阶段的东北作为国家的重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数量多,计划经济色彩浓。

  2.东北地域文化特征

  回顾近现代东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以农耕、渔猎、游牧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结构,逐渐向以外来移民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过渡的过程。东北曲折的发展历史使东北地域文化缺少连续性,在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了文化选择,形成以下特征。

  2.1安常守顺,知足常乐的价值取向

  与南方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初级生产要素如土地、淡水等资源相对充分,这不但使农耕经济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也为东北人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生存条件,只要稍事劳作,便可自给自足、衣食无忧。此外东北社会的移民结构单一,建国前以“流民”“戍民”“灾民”为主体,同质性的移民结构虽然对开荒拓土有积极作用,但小富即安的心态和以农耕为主的单一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所带来的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使东北地域文化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创富的思想。

  2.2重日常经验、轻科学理性的文化心态

  在东北古代史中大的文化断裂有三次:一千三百多年前黑水人建立的隶属于唐朝的地方政权“渤海国”,成为东北地区文明发展的顶峰,随着契丹人灭亡了“渤海国”,盛极一时的东北经济文化逐渐荒落;十二世纪女真完颜部在现今xxx阿什河畔建立金国,经济文化形成新的高潮,之后金朝南迁,上京拆毁,东北文化再次沉寂;明朝末年,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后因满族“罄国入关”“尽族西迁”而陡然跌落。三次大起大落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断层,使东北社会没能建立起如关内其他地区渊源的文化传统及传统的乡土伦理关系结构。此外,日本占领东北14年期间,入侵者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高度集权,奴化教育与种族歧视,导致东北地域文化特点为惯于服从,多认同少进取的文化心态,加之缺乏深厚的文化根基,来自主体意识方面的理性启蒙、理性思维习惯和文化自觉意识便相对匮乏,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东北更易于接受表层的物质技术文化,缺少对理性精神的追求和成熟的文化心态。

第2篇: 地域分析怎么写范文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xxx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xxx长大对xxx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面,xxx有着世界闻名的西递宏村古名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风俗。所以我主要对以下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1)xxx的方言

  (2)xxx的传统节日

  (3)xxx建筑

  以上的内容是有些是通过访问当地居民,尤其是年长的一些的居民进行口述了解,有些是通过走访当地的特色村落和古名居以及当地的商店进行调查的,有些是自己从小感受到的,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1)xxx的方言

  xxx方言具有很多特色。一种是,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诸如:xxx方言管太阳叫“热头”,月亮叫“月光”;晚上为“夜高”,睡觉说“困搞”;黎明为“蒙蒙光”等。再如吃早饭,我们叫吃“天光”,吃稀饭我们叫吃度(du去声),吃中饭叫吃“点心”或“钟点”,吃晚饭叫吃“老昏”。

  而另一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外人根本不知原句的意思,因为音译后的与原句意思,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xxx方言把挨骂,说成是“驮段”;称撒娇为“为奇”;称少见为“奇数”;称正中下怀为“倒板一十六”。

  xxx方言的另一特色是,保留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诸如:xxx方言把妇女称为“老孺”,而“孺”是明、清时期,对妇人的尊称;而把打扰了、谢谢,说成了“聒噪了”,而“聒噪”是宋、元时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还有,xxx方言把窗子称作“槛”,把腌菜称着“盐齑”。这种带有古文化色彩的语言,曾使许多外人处于尴尬境地。传闻,一位xxx人因外地朋友仓促来访,准备出门张罗酒菜时,被朋友一把拉住,坚持只须家常便饭就行。主人解释说,不巧家中没别的菜,只有“盐齑”,客人听说大为高兴,连声说道:“嘿,有腌鸡还不行吗?,不瞒你说,我平生最爱吃腌鸡。”谁知上菜时,主人端出了一碗腌菜,客人顿时感到受到了捉弄。后来,过了很长时间,他才从别人那里了解到,xxx人就是这么文诌诌地把腌菜称着“盐齑”,让人听成是“腌鸡”,造成诸多误会。

  xxx方言还有一种特色是,同一语言,由于发音的微弱变化,使别人能准确领悟到你所言的物体大小、高低。诸如,山、屋、路、刀、碗、盘、桌、凳等等,道地的xxx人,完全能从别人的发音判断出它的体积、容积。这种发音的些微变化,很难使用拼音来注解,只有亲耳聆听,才能加以区别。

  xxx方言还能举出一些特色。比如:一些动物的名称是根据其声音来确定,xxx人把蝉叫成“嗯知”,纺织娘叫成“蜡箭”;而一些动作名称又是根据其形象来加以创造。比如,黟

  县方言中把打哈欠称之为“卖花也”,是因为打哈欠时的口型,像是在喊“卖花也”。

  (2)xxx的传统节日xxx的节日也是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的。下面选讲了了几个重要的节日和我们家乡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我们称之为“过年”。除夕那天人们会早上去祖坟祭拜,表示一年结束了向祖先汇报这一年的情况,并且祈福来年好运。下午大家很早就贴好春联,然后鸣鞭再吃年夜饭,年夜饭一定会有道菜——鱼,并且不能把它吃完,尤其是留着鱼头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吃完晚饭人们换上新的衣裳出去窜门,小孩子去拜访长辈并且会收到“压岁钱”。然后回来守岁,现在很多人是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守岁,也有玩游戏等活动。零时,由男子开门鸣爆焚香,敬拜四方神明,叫作“出行”。早起,先烧香焚纸敬拜祖宗容像,后吃“x格子茶”。

  “x格子茶”,是xxx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的早茶民俗。“x格子茶制作技艺”如今已被列入“xxx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x格”是装茶点的x器工艺品,大年初一见“x”就是见“喜”,有皆大欢喜之意。古往今来的xxx人家,欢度了除夕,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儿,就是享受“x格子茶”。焕然一新的家人们互相拱手作揖、祝贺新禧之后,便按照辈分围坐在厅堂中央八仙桌旁。八仙桌正中间,则高高矗立着一只圆圆的、扁扁的、周边雕有花纹的、层层叠加的塔形x器工艺品,一般由一底、一盖、一提篮以及中间的四层组成,这就是那类似果盘的“x格”,寓意为“步步高、年年高”。将x格从塔形样式除去提篮、掀盖、去底再将中间四层分别搁置于桌上之后,你会发现,那四层里边分别摆放着xxx的地方特产茶点千张酥、寸金糖、芝麻糖(我们称之为“麻片糖”)和花生(或花生糖)。这些茶点都是当地人家进入腊月之后自己用土法制作或自产的,各自寓意为:多片酥糖、多层叠加、外边有五彩色纸包裹的“千张酥”——步步高;外形既像金条又似元宝的夹心糕店“寸金糖”——吞金进银,招财进宝;黑、白芝麻打制的片状糖“芝麻糖”——节节高;花生或花生糖——生男生女、儿女双全。就着早茶品过茶点之后,就有一盘热气腾腾的五香茶叶鸡蛋端上桌子,一般每人必须吃两只茶叶蛋,寓意为“成双成对、好事成双”。有的人家还特地再上来一小碟又细又白的绵白糖,拿剥开的茶叶蛋蘸上吃,寓意“甜甜蜜蜜、好事成双”。吃过茶叶蛋之后,人们便一个个高高兴兴地相继离席,那四层x格又被添加满糕点,连同底座和顶盖依次叠加成塔形,置于收拾干净的八仙桌上。至此,“x格子茶”就宣布结束,“大拜年”、“走亲戚”、“访友朋”、“看大戏”等欢度春节的帷幕便正式拉开。从此,在直到元月十五元宵节为止的整个春节期间,每逢家中来了拜年的客人,主人家都必须以此“x格子茶”习俗招待来宾。如此“茶俗奇葩”沿袭至今。

  我们家以前这些糕点都是自己制作的,后来渐渐的变成买现成品了。我的外婆家现在仍然在用“x格”,也有很多人不用这种x格了而是改用了塑料制作的类似于x格的乘物盒子。而且现在里面装的吃的不仅仅是当地的特产,还添加了很多其他产品,但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清明节这天,家家都要带上祭品登山扫墓,祭祀已故亲人,将坟地杂草清除并培土,整修坟包,然后插上纸钱(纸剪的钱串),俗称“挂钱”。大部分的“钱”都是自己家剪的,现在也有很多的直接购买。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家家会在门上插上艾叶,挂菖蒲用以驱邪。有些人家仍然保留着喝黄酒的习惯,小孩子挂蒜头在胸前但是这些习俗现在渐渐的淡化了。

  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又名中元节,家家会上祖坟祭拜祖先,但是不会跟清明节一样扫墓培土之类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挂钱”而已。

  中秋节现在只是保留了家家聚餐、吃月饼、赏月的习俗而已。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人们早上吃“腊八粥”,腊八粥跟现在的八宝粥有着类似的感觉,各家所放的原料不一样,但是基本上花生、豆腐、桂圆等各家都会放的。传说是托灶神爷在上天向玉帝奏本时,要说地上人家的清贫、节俭,俾求苍天明年赐福,给予一个丰收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全面打扫,俗称“扫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小年”是给逝去的祖先过的,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祖坟鸣鞭,“挂钱”,烧纸让祖先们在底下过年。有当地的老奶奶们说只有让祖先们过完年我们在可以过好春节的。

  (3)xxx建筑

  徽派建筑主要是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xxx的古名居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其中宏村、西递、屏山和关麓就保留着多数古名居且宏村和西递已经申请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xxx古名居建筑其主要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讲究风水”,二是“注重雕饰”。一般而言古村落的选址是非常讲究的,不仅要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周密的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通常村落的选址都是依山傍水的,以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散列于山麓或丛x之中,浓绿和黑白相互映衬,山和水相互辉映。古民居的外观造型也颇具特色,除了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并且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步低落的形式,节省了材料,又有防火的功能,故又称为“防火墙”。

  “天井”也是xxx古名居或者徽派建筑的一个建筑形式,几乎每一幢的古居民住宅都有天井。天井使得室内光线充足,而且通风降湿,天井的两侧建有廊房,通常还会修有排水的水沟,使室内居民宅与外部的水系统联系在一起。宏村村落就是一个用内部活水来贯通全村的村落,当然这个活水是后来人工建成的,并不是天然的。村中每一家的水都会联系在一起并且流过南湖和半月湖。走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水流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对于民居的雕饰,有砖雕、木雕、石雕三雕。像木质的廊房等的窗户和门上一般都会雕有饰品,且都是取材于自然之景物如荷花、梅花竹子、石头、人物等等之类。而府宅大门则一般都会用石雕砖雕在门上方装饰以显示这户人家的社会地位。xxx的建筑除了典型的古名居之外还有就是牌坊。但是现在保留下来的相对比较少,其中宏村和西递都有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xxx的商人在外经商获得财富之后都会回来修建牌坊来显赫自己的殷实财富。

  祠堂和石塔也是xxx建筑的一个类型,都是各具特色的。其中有云门塔、尚德堂、笃敬堂等等。

 三、个人意见

  xxx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点既有中国民俗文化的共性,

  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xxx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方言独特具有研究意义。我们需要对这样的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第3篇: 地域分析怎么写范文

  本人通过学习和观察以及查询相关资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唐文化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开通西域,形成一条贯穿中亚内地,进而连接欧洲及北非的交通干线,即丝绸之路,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使汉文化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文化进行交流,给世界文化以极大冲击,标志着世界史的展开。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大唐盛世时期,首都长安更是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搞“对外开放“的历史时期,现在国外的“唐人街”就是哪个时代文化交流,中国人定居所遗留的实物见证。连很多外国人直到现在还习惯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可见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汉唐历史进程的相似性十分明显,学者已有论列(注:如王大华《汉唐历史进程相似原因初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4期;徐连达等《汉唐科举异同论》,《历史研究》1990年第5期;秦晖《汉唐商品经济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2期;许兆昌《秦汉隋唐现象论略》,《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6期。余不备举。),兹就其主要方面分疏如下。

  第一,汉唐都是前承一个强大而短祚的统一帝国(秦、隋)而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一方面,汉唐分别接受了秦隋在立国规模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丰厚遗产,即“汉承秦制”和“唐承隋制”(注:如《汉书》卷100上《叙传》载班彪论“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云云;按汉法律、历法等皆承秦制。唐承隋制,陈寅恪先生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所论已详。),同时还应包括驰道、直道、长城、灵渠、大运河等维持一个庞大帝国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对于汉唐来说,通常与大规模创制立法和举办巨大公共工程相伴随的社会震荡和制度成本,遂因前有所承而大大减省;另一方面,汉唐充分吸取了强大的秦隋帝国其所以一朝覆亡的深刻教训,避免了重蹈覆辙。总之,历史老人似乎有意选择短命夭折的秦隋作为铺垫和预演,使汉唐得以成就长治久安的盛世伟业,所谓“秦兼六国,隋混南北,适为汉唐驱除”。更重要的是,汉唐所承之秦隋,其历史进程及命运亦有惊人的相似,从而构成其继承者历史相似性的基因。

  第二,凭借前期“治世”的基础,汉唐中期分别出现了汉武帝盛世和唐玄宗开元盛世,无论文治还是武功,二者都臻于汉唐极盛,并堪称中国历史上盛世的典范。两个盛世在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进一步显示了汉唐历史发展中的相似性。

  正是凭借着开国以来长期积累的雄厚国力,汉唐成为中国疆域扩大的两个重要时期,也是境内各民族间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中国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

  在汉唐前期的北边,分别存在着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和突厥,双方关系的发展亦颇有相似之处:“汉、唐之初,兵革才定,未暇治边圉,则屈意以讲和。承平之后,我力有余,而外侮不已,则以兵治之,(汉)孝武之于匈奴,(唐)太宗之于突厥颉利是也。”

  第三,汉唐的典章制度沿革、国势盛衰替变及其原因,也有诸多相似之处。汉唐的政治制度,随着两朝历史的发展,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有不少相似的变化。

  又如兵制,西汉推行郡县普遍征兵制,包括戍守宫城的南军,均征自郡国定期番替的卫士。武帝为加强中央军力,创建八校尉,为中央常备军,士兵多来自招募,其后募兵制逐渐发展,至东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七月,“募士卒戍陇右,赐钱人三万”,被认为标志着汉代募兵制全面取代了征兵制。唐前期行府兵制,府兵征自民间,分番宿卫京师,防守镇戍,或奉命出征,发生战争时往往征发兵士征行或远镇,称为兵募。府兵和兵募的集兵方式都属于征兵制。及至玄宗时开始招募南衙宿卫及长征健儿,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诏令招募兵防健儿,募兵制遂最终取代了征兵制。

  汉唐各立国数百年,同样经过了多次重大变乱的考验,汉有武帝末年各种矛盾激化的危机,以及王莽之变、绿x赤眉起事,唐有武周之变,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与之相应则有所谓昭宣中兴、光武中兴,中宗反正、宪宗中兴,统一帝国才得以继续延存下来。汉唐之最后灭亡,主因当然是阶级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而就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言,则都与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有关,诚如《新唐书》卷208《宦者传》末“赞”语所云。

  所以汉唐文化对世界历史意义悠久,值得人们去研究和探讨。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地域分析怎么写范文集合3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超女的走秀台上选手之间的pk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千万的人们为对决的两个人疯狂呐喊,似乎他们的胜败也同样关系着自己的命运一样,可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面对着pk,学习的,工作的,生命的。然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不错……书能够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也让我们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励志。  在寒假期间老师要求我们买一本书,然而我就买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书名叫做《亲爱的汉

    幼儿园实习生工作总结篇1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其余快,我们在县机关幼儿园的实习生活转瞬即逝……  我们XX师范学院XX支教小分组,20xx年11月05号来到XX县机关幼儿园上岗,至今日(20xx.1

    材料:汉语词汇材料:游戏《地下城与勇士》奖励材料:20xx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xx年党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xx年党员个人先进

    阅读之星是我们热爱阅读的学生的一种荣誉,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阅读之星推荐理由,欢迎阅读,阅读之星推荐理由。阅读之星推荐理由1该同学 从小酷爱读书,真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读书小明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中共党史大事记简表20xx年最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共党史大

    【爱学范文网 - 党员思想报告工作总结】回顾过去自己的工作,有哪些进步,又是有哪些方面还需要去提升的,来做好个人工作的一个总结,让自己能更加的了解。下面是由爱学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安个人工作总

    1女朋友祝福语十三篇2妇女节女朋友祝福语十五篇3女朋友祝福语格式4妇女节女朋友祝福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最新电梯施工安全责任协议,电梯安装施工安全协议书(十九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房屋买卖交易合同细则模板合集,供大家参考。随着法律观念的深入人心,合同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房屋买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