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庞杂繁琐,学生普遍感到难学。而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效果,则是解决这一问题乃至提高生化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教师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教态自如大方自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科学的处理、提炼、归纳教材,合理的组织教学,有的放矢地实施各教学环节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1 吃透两头(教材,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吃透教材,钻研和熟悉教学内容,掌握这一节课内容在本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前后联系。其次,要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重点、难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书本较为枯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对于备课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轻易放过,要广泛地精选有助于疑难解答的参考资料,做到旁征博引,为我所用。在备课的同时还要写备课笔记,但写备课笔记不是机械化地抄书,备课笔记应是表达的需要,对教材重新加以整理、提炼、归纳和补充,应注意通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总之,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自身装满一桶水”。
2 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指导记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
在生化教学中,始终存在内容多,教材篇幅大,课时少这一矛盾,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掌握和记住,要结合学科重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抓住重点、讲清难点才可收到触类旁通之效,也是抓住了核心问题。如果讲课时不分主次、平铺直叙、贪多求全、漫无边际,学生听得昏昏然,无所是从,势必削弱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中必然善于突出重点和克服难点。所谓重点内容是本学科(本章节)的骨架,是联系相关学科和专业学科的纽带,是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支柱。内容的重点和要点教学大纲都有明确的规定,重点内容要讲精讲透,使学生心领神会。做到重点突破,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对于次要内容可以扼要讲或一笔带过,或者留给学生自学掌握,以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突出,难点也不能放过,有时重点与难点重合,无疑必须想方设法花较大力量把它讲透。例如在讲解生化的重点内容物质代谢这一部分时,由于代谢途径中反应成串,若单纯借助于挂图讲解,虽然直观、连贯、省时,但学生的思维很难跟上讲课的步伐并易使学生产生物质代谢途径是否是意造的疑惑。如果从物质的分子结构水平、酶的特性及反应条件的角度,且教师边板书边讲解来阐述化学反应反向的客观必然性,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物质代谢途径连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有规律的正确概念。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板书设计,包括考虑不同颜色粉笔的使用,构成完整、清晰的的板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3 激发学生对生化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保证
3.1 浓墨重彩绪论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绪论课是第一堂课,是学生对本学科的第一次接触,绪论课的成功与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培养影响较大,绪论课讲得生动、丰富、有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认为绪论课无关紧要,授课时漫不经心,索然无味,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以后教学变得被动。
3.2 娓娓道来发展史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生化发展史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科学思维的方式。如Watson、Crick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和重大意义,Sumner揭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历史,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意义等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好生化的信心和动力,而且可以启发和培养了他们的(下转第29页)(上接第27页)科学思维方法。
3.3 设问质疑引发学生好奇心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在讲授新课题特别是一些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如果平铺直叙的讲解,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积极思索,在新课之始设置一些疑问,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以寻求解答心态专心致志的主动听课,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基因的遗传和表达》的课始,先设问父子为什么很相像,有些疾病为什么会有家族史,然后才讲解复制转录翻译的生化反应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设问质疑,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思维和智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4 联系临床实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医学基础课是为临床课打基础的,上课时适当结合点临床实际,选择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体会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有关章节时,恰当地结合临床内容,如酶在疾病诊治上的应用,维生素与其缺乏症,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服用方法,糖代谢和糖尿病,脂类代谢和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血氨和肝昏迷,水平衡与脱水,酸碱平衡和酸碱中毒等等,这样可使学生较早地了解临床,认识到基础课和临床课联系得如此密切,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3.5 列举生活实例增强生化课的趣味性
医学院校的生化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相关的基础课和临床课服务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们都成为未来的生化学家,教师不能仅拘泥于教材或结构式,而应该把生化知识与日常生活应用实例联系起来。酒的酿造、豆腐的制做、小儿要多晒太阳、勤晒衣被可以防病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化知识,使同学们觉得生化知识并不深奥玄妙,而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淡化了学生的为难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总之,兴趣和课堂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备课时多加思索。
4 总结归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材中在描述生物大分子结构以及连锁的生化反应总是很冗长,学生望而生畏,难得要领,教师若给以提示、提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一环。例如: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教材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对它们的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描述,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分子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形式”的含义,授课中若点明这些生物大分子的主链骨架都是简单的重复,侧链表现特异,蛋白质的侧链化学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部以利发挥功能,DNA的碱基序列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内部,可减少致变性因素的作用,是遗传稳定性的分子基础。如此画龙点睛有助于学生在较深的层次、精练地领会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精髓。类似上述这些内容,需要教师提炼要点、类比异同、归纳重点,有利于学生对生化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要改变生化教学过去那种被动讲解的局面,还要下很大功夫,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咏梅.激发中医大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4):40-41.
[2]魏明卉,惠丰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106-107.
[3]郑云郎.解决生物化学教学难点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2(5):63-64.
[4]谢红,靳秋月,陈立军.运用形象思维,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2005(2):17-18.
[5]钟德桥.对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52-53.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