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篇1
1.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们内化数学,实现日常经验的数学化
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使生活中能够轻松地运用数学知识,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现实生活里小到菜市场买菜时的算零钱,大到宇宙飞船升空时的数字程序运算,无时无刻不与数学息息相关。因此数学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时就运用到数学情境的创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讲授的是课本知识,很少有跟生活相联系的。因此创设生活情境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对于乘法口诀的背诵,大多数小孩子都能滚瓜烂熟,但是脱离了背诵顺序就显得没那么流畅了。如果平时不创设与知识相对应的生活情境,那么遇见应用题中出现的生活情境时,很多孩子可能连题目要考什么都不知道。如:小明买了两箱水,每箱水有九瓶,问小明一共买了几瓶水?当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小朋友似乎显得比较木讷。同样是运用乘法,同样在乘法口诀表的计算中,可是小朋友却很难回答出结果,甚至无法理清题目中的意思。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即便是讲授规律性的东西,也要适当穿插生活情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如此当学生平时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自己也就自然会计算了。自己就会主动地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表内乘法》的教学中,书中给出一幅小朋友去游乐园坐火车的图片,见图2。
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同学们知道了每节车厢坐4人,当询问2节车厢坐多少人时?同学们除了用加法即4+4=8之外,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式,然后算3节或者4节,通过直观感受和操作得出了4乘以十以内数的乘法规律,通过此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更有助于他们对于乘法的理解,同时加深了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欲望。通过此类图片和情境创设的长期运用。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超市买东西时就能够快速运用加减法和十以内的乘法,从而让数学真正的生活化,同时也使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2.创设情境能够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动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习需要的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识是无穷的,我们不可能全部都知道,但是可以将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做到由一知二,创设情境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中,书中的例题给出一幅图,创设了小朋友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如图3所示。
图3中有钢笔,单价是8元,笔记本,单价是3.4元,讲义夹,单价是4.75元,水彩笔,单价是2.65元,告诉学生小丽买了1本笔记本,小明买了1个讲义夹,小芳买了1支水彩笔,问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拿到这个问题,学生先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列式。在列式的时候出现了多种解题思路。有学生列出4.75+3.4=?的算式,这正是今天要教授的小数的加法,接下来老师会讲授如何列竖式计算,并讲解每一步算法的含义。但大多数学生此时会采用4.75元表示4元7角5分,3.4元表示3元4
角,元角分分别相加,就得到7元11角5分,因为10角等于一元,就是8元1角5分,换成小数就是8.15元。这种算法是学生基于对超市买东西情境的基础之上,运用平时算钱的方法进行计算,虽然和我们要讲授的知识有出入,但却实实在在的解决了问题。因此,情境的创设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加剧了算法多样性的教育进程。
3.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简单有效的深刻记忆,使学生更快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不单单只有理解,有些数学知识点也是需要我们背诵记忆的。但这并不违背数学具有逻辑性的特点,我们可以理解很多的数学知识,但是并不是理解之后就一定能够记住的,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些方式帮助我们记忆,这时候创设情境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年月日》的教学中,对于大月和小月的记忆,同学们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知道大月和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但是随机抽查的结果并不好,也就是说学生的记忆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老师通过先和学生们一起看表格找规律,然后再配上以规律为基础的记忆儿歌和左拳记忆法,经过几轮的反复练习,大家就能很快地记住了大小月份分别是哪几个月了。一提到月份,他们就能很快说出该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之后又开展了用手势表示大小月份的游戏,即大月大拇指朝上,小月大拇指朝下,平月拇指持平。在游戏的熏陶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记忆能力也有提升。可见合理创设故事、儿歌、游戏等情境,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记忆,使其又快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篇2
首先,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在去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直接接触现成的结论,知识犹如横空出世一般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不知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是如何得来的,这就给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了障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起始于问题而不是确定的结论。杜威在他的“五步思维法”中指出,思维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步:问题。第二步:观察。第三步:假定。第四步:推理。第五步:检验。”教学情境的核心是与知识相对应的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模拟地回溯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再次,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缺失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缺乏对知识应有的兴趣,因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是以确定结论的面目出现的,不需要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即使存在一些智力活动,也是按照规定的路径进行的推理。没有问题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反而会消减他们的学习热情。许多教师不得不求助外在于教学内容的措施,而效果往往不理想。可以说,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
最后,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情境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而生活事件中均包含或强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因此,创设、呈现教学情境,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