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就是培养+训练,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国内培训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侧重于行为之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何时发布实施?
2006年6月15日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2、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100张以上。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职责有哪些?
⑴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⑵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⑶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⑷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⑸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⑹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⑺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⑻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⑽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⑾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⑿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6、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由哪些人员组成?其职责是什么?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主要职责是:
⑴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⑵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及造成严重后果,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⑶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
⑷监督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情况;
⑸组织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
⑹做好对保洁员、配膳员、陪住及探视人员的卫生学管理;
⑺完成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本医疗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
7、何谓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8、何谓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9、何谓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0、何谓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11、何谓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2、何谓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13、何谓灭菌?
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哪些具体要求?
⑴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⑵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⑶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⑷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篇2】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一、院感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务人员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并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2、进行无菌操作时,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于空气中并定期检查。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凡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和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取出后,虽未动用,但亦不能放回原处。
5、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不可过于狭窄,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四、无菌包灭菌后处理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使用前检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包内指示卡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状态),未达到或有可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湿包或有水渍的包不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应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应视为受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5、已灭菌的物品,不可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当怀疑或发现有污染的可能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物品顺序摆放,并加尘罩,以放再污染。
7、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清洁区的柜厨(或架子上,推车内),橱柜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载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并加盖防尘罩。无菌物品储存于密闭橱柜并有清洁和消毒措施,专室专用,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8、储存的有效期受包装材料、封口的严密性、灭菌条件、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一般建议,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对于其它包装如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包装材料,如证实包装材料能阻挡微生物渗入,其有效期可相应延长,至少为半年以上。
五、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篇3】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主讲人:XXX
课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使我们对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二、感染源
三、传播途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五、标准预防
六、医疗废物
七、职业暴露
一、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哪几种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标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枣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有那些?
对患者来说可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另外的感染导致健康损害、躯体痛苦甚至残疾或死亡,同时医疗费用增加;对医院来说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医院形象的损害、发生医疗纠众等使医院的社会效益降低;同时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导致的医院床位周转率下降、对医务人员造成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医护人员工作量特别是无效劳动增加等。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也称它们为医院感染的感染链。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医院感染。
二、感染源
(一)外源性感染
病人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外获得的感染也叫做交叉感染,如普通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引起其他小孩感染。
(二)内源性感染
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也可称为自身感染。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
(三)环境储源
感染源来自污染的环境,如手术室或产房的环境或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化脓菌,接受手术的病人、分娩的产妇及婴儿可能会受到感染而发病就属此类。
三、传播途径
(一)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医院内病原微生物从一个人传给其他人的最常见方式,常在感染源周围发生。
1.直接传播:在医院内,当病人与病人之间,医护人员与病人相接触时,如握手、查体或进行其它操作时可将传染性物质(如排泄物、分泌物等)传给对方,而引起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最常见的方式是:从病人传播出的病原微生物→湖沼医护人员的手、医护用品或诊疗器械、病人用过的物品→感染其他病人。
(二)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病原体通过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飞沫核与微粒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传播方式。通常有三种方式:经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
(三)共同媒介传播
在医院内的水、食物、血液及血液制品、药物及各种制剂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等,是全院或某一专科的病人共同或常用的,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常可在短期内或同时引起多人感染。这种传播称为共同媒介传播,或共同途径传播,常可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
(四)医院感染易感人群
医院住院病人中有许多人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老年病人的要体免疫力已经衰退、刚出生的新生儿是免疫功能降低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硬化等病人、放疗与化疗、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也使病人免疫力下降。此外,长时间住院、手术病人及其他行插入性操作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我们把这些人视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对于这些病人,我们要进一步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和养活近视及陪护,同时更应该做好环境消毒,减少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包括
在医院中有些部门的工作性质、病人的体质、环境的特点决定了这些部门的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ICU病房、产房、新生儿科、血液透析室等。上述科室一般都有门关、鞋关等,进入时要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要限制人员进入;工作人员患有传染病时不能进入;安排传染病人住院或手术时要注明;在布局上要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等;要有各自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六)传染病的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中一般非特异性感染较为多见,然而,传染病的病原体赞成的特异性感染也不能忽视,如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都可在医院内发生扩散或爆发流行,另外,如艾滋病病毒感染、乙肝、丙肝、梅毒等经血传播疾病也是可以发生医院感染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一)医院感染的控制
医院感染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二)医护人员自身防护
为了减少医护人中在工作中发生医院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医务人员要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2.医护办公室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医护人员进入传染病区或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需做好必要的防护。
4.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三)手卫生
在下列情况下应当及时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