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学范文!

当前位置:爱学范文网>>实用资料>>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标签:时间: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目的、预期成果与创新及研究计划等组成,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着名的《要事第一》(《The First Things First Manifesto》),这是一部设计宣言。加兰德通过这样一种行为,号召设计师回归设计的人文主义精神当中,以此来对抗一个商业氛围浓烈的时代。这份宣言是当时的英国设计师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回应,呼吁社会重新回归到一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1971 年,德国沃尔夫冈 豪格( Wolfgang Haug ) 的 《 商品美学批判 : 资本主义社会的外观、性和广告》 ,这是代表兰克福学派社会批评的经典作品,对于充斥在商品社会当中的广告展开了尖锐批判,对于大量充斥在市场上的商品产生的不良社会效应进行了消费文化的批判。

1970 年代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是维克多·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1972),作为横跨设计批评和伦理两大领域的一部经典着作,该书反映出 20 世纪70 年代对于资本主义设计问题的伦理和环境思考。首次提出设计伦理概念的一部着作。从生态道德、社会道德等方面对现代设计进行了深度的反省,设计伦理从这时起,展示了设计伦理思考的多元性。书中还以大量的实例,证明了设计伦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展示了设计的局限性,以及设计发展有可能达到的水平。

英国学者爱丽丝·劳丝瑟恩的《设计:为更好的世界》(2023),也以一种较为通俗、流畅的书写方式,对设计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评。针对正身处技术化时代 的设计加以思考和想象。在各个专门的设计领域中,有着专业指向性的设计批评也在迅速展开。例如,《 Looking Closer 》是一套不定期出版的学术刊物。其中的 《 Looking Closer 4 :Critical Writtings on Graphic Design 》汇集了自 1997 年到 2023 年这三年间一些重要的、和平面设计批评有关的文章,它们发表在各类专业性或者具有普及性质的刊物当中,涉及到和平面设计有关的各类话题:例如,号召平面设计师们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或者是探讨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不断壮大的视觉文化力量。

(二)设计伦理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 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设计伦理问题的思考在最近数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年里,学术界的思考一步步落到了实处,这是可喜的现象。在此过程当中,一些专业杂志为设计伦理讨的讨论搭建了话语平台,一些重要的学术讨论、学术会议先后进行。例如,2023 年,《美术观察》第 6 期,就以“设计伦理:从人机适合到人际和谐”为专题,在“观察家”栏目对这一问题做过最初的讨论。

由《装饰》杂志社和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主办的 “2023 全国设计伦理教育论坛”在杭州举行,此次大会以“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设计伦理教育问题”为主题,围绕设计伦理的内涵、设计伦理与职业道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伦理和设计伦理教育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论坛结束后通过了《杭州宣言--关于设计伦理反思的倡议》 .

一些重要的设计展览也开始针对设计的伦理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这类活动并不只限于图片、展品本身,往往还囊括了论坛、会议等活动,从而增进了伦理议题思考的深度。2023 年度 10 月 26 日到 30 日,在北京召开了“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为“信”(象征「信息」的沟通与「信念」的传递,以谋求透明与互信的对话及跨界的全球合作)。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信”,下设四个专题,分别是“获益”、“和谐”、“交流”、“定义”,其中的主题演讲涉及到这样一些具体的内容,例如“为更多人的设计”、“可持续发展与设计师的当下责任”、“生态政策:义务或者负担”、Audra Buck-Coleman 、Mark Biddle 等美国学者则提出“ 连接多样性:设计教育中的伦理思考”.

此外,一些大型展览、博览会也在中国相继召开,这不仅有力地拓展了国内设计界的专业视野,增进了他们对某些普适的设计价值的认识,同时也有力地加强了专业内外人士的沟通交流,使得设计伦理这类看似枯燥的议题也能够为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他们的认同。例如,2023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次大型的博览会以“和谐城市”作为理念,对中国文化的和谐、中庸理念进行全新的、鲜活的诠释,将设计伦理议题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议题结合到了一起,从而推动了设计伦理学和设计实践的结合。

除了这些规模较大的专业会议和论坛活动之外,一些较小规模的学术沙龙活动也在不断涌现,反映出伦理思考的多层次性和议题的多元。例如,2023 年 9 月 17 日,xxx级人才强教项目建筑伦理学学术创新团队举办“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学术沙龙。需要指出的是,伦理问题已经不光是学术活动的目标,它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受关注的焦点;同时作为一个全球性议题,它也激发起跨领域、跨文化、跨民族的对话、思考。例如,作为策划周密的专题性展览的一部分,会议论坛构成了一个目标极为明确的整体,往往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 2023 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是近年来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设计活动,本次活动以“仁:设计的善意”为主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鲜明的信号,无论是“仁爱”,还是“善意”,都直接指向伦理问题的内核--.它关注的问题很多,在分论坛部分:社会、能源、环境保护、城市化和全球化、弱势群体,消费批评和设计伦理等等都被。对于“仁”、“善意”这类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中国设计界对于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再度肯定。

随着设计伦理逐渐在国内引发关注,对于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帕帕奈克也渐渐为人关注,对这个人物思想所做的系统性研究也正在拉开序幕,其中杨莹(中国美术学院)的硕士论文就颇有代表性,论文题为“维克·帕帕奈克及其设计理论研究”(2023)。

该文从战后设计的消费社会背景出发,追述帕帕奈克的人生,并对其思想,即设计师责任体系加以研究,从而呈现了伦理议题与设计师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当前国内的设计师责任思考,建立了理论的高度。

周博的《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2023)是近年来相关着作中颇为扎实、稳健的一部。对西方设计伦理做了总体性的回顾,对二战后的设计伦理发展,尤其是帕帕奈克的设计思考进行了评述,将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思考放在了学科发展的历史当中,脉络清晰,结构合理。该书将帕帕奈克的思想放在设计伦理的历史脉络当中,进行梳理和考察,这一方面表明了伦理议题的历史性,和某些稳固、坚实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帕帕奈克前瞻性的、独特性的设计思考。

近年来,以“设计伦理”为主题进行申报的高层次的课题也有不少,其中更包括:“20 世纪西方设计伦理思想研究” (2023 年,周博)、 “19 世纪后半叶英国设计伦理思想述评”(2023 年,周志)、“中国节约型社会的造物设计伦理思想研究”(2023年,杨先艺)等等。

伦理议题也常常和性别议题相关,所以女性主义设计、建筑的研究也自然归属于这个领域。在这方面,滕静茹的博士论文《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较有代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该文以女性主义的发展历史作为视角,分别对女性在建筑专业、建筑环境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思考。其中涉及女性建筑师的角色、女性建筑设计、女性的建筑设计教育、女性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关系等多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思考。较为深入地展示了女性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境遇。这种将女性主义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方法,融合了理论与现实,是对以男性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社会环境的全面反思,具有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2. 国外研究情况。

由德国建筑史学家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撰写的《建筑理论史》初版于 1985年,这是关于建筑理论和建筑批评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该书的内容上迄古罗马,下至20 世纪 70、80 年代,内容浩瀚庞杂,作者却能条分缕析,从容道来。其中既有历史的纵向梳理,也有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作并置的、呼应的研究。将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建筑、规划、园林等方面的理论、批评做了清晰、整体,而又不失情节的描述。并且始终保持前后的贯通,对建筑理论史上的关键性价值概念的发展、演化进行了陈述。

建筑批评和建筑理论、建筑史的紧密逻辑关系在该书中有清楚的呈现。

由美国设计学者维克多·马格林和理查德·布坎南合作编辑的《发现设计--设计研究探讨》出版于 1995 年,其中的“价值与责任”部分专门辑录了三篇论文,代表着 1990 年代设计伦理研究发明的较高水平成果。其中由卡尔·米查姆撰写的“设计中的伦理学”一文,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视角,对设计的伦理本质做了清晰的陈述,对伦理在设计体系中存在的必然性做了诠释。作者认为,设计不单纯是技术和审美的问题,它同样也无法脱开伦理学的本质。而伦理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把设计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观察,而不能任由设计沦为孤立的、自私的社会现象。而托尼·弗莱的“神圣设计--再创造理论”则从神圣信念的角度谈到设计的发展,认为设计肩负有重新联系自然与文化的责任。这些思考都将设计的伦理思考摆在了伦理学和人类文化建设的高度,拓宽了设计思维。《 Essays on Design 1 :AGI'sDesigners of Influence 》 是一本论文集,一部由平面设计师(AGI 会员)所提供的一部思想汇编,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平面设计的社会角色的。作者们多为拥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其中很多人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谈到设计的责任问题。但就平面设计这一载体而言,相比于工业设计和室内设计,它的社会价值往往受到忽略,而对于设计师而言,重新树立起对于这一专业方向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学者哈尔·福斯特出版于 2023 年的《设计之罪》,既包括设计和艺术的批评文章 8 篇,福斯特认为,设计已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系之下膨胀起来,其中的“设计与罪恶”、“建筑大师”等文章,早期的设计批评和建筑批评联系紧密,批评家往往代行设计批评的职责,这和当时的设计尚未走向独立化有关,而早期的设计也总是被看作是附属于建筑和室内环境的,因此,设计总是被习惯性地放在总体的环境当中进行观察,这种特征无论是在19 世纪的英国,还是 20 世纪初的德国,都体现出这一点。

在近来的许多设计史着作中,有许多都会很自然地涉及到对设计批评和伦理问题的描述,因为在现代设计史的写作过程中,这些内容几乎总是会十分自然地融汇进来。

比如乔纳森·M ·伍德姆所着的《20 世纪的设计》一书,就有“设计与社会责任”一章。全面地回顾了二战后以来西方各国设计与设计的社会责任的互动关系。显示出二战之后,设计界和制造业对于消费者群体利益的思考和认识。诸如战后的英国、美国设计界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关心、设计师对于大众健康,以及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

从历史的角度,反映出二战以来设计道德责任的逐渐复苏,此外也包括设计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应,同时还探讨了绿色设计。

而在《真实的设计:荷兰现代主义与视觉识别》 一书中,针对荷兰在 20 设计的平面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荷兰的平面设计中的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对于它在战后阶段同荷兰企业的合作与矛盾着墨较多,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荷兰设计师对于自身设计文化的反思,以及关于设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展开的诸多思考。例如,保罗·贝茨(Paul Betts )的《日常用品的权威:一部西德工业设计的文化史》(2023) (《 The Authority of Everyday Objects : ACultural History of West German Industrial Design 》)在关于西德设计发展的历史的记录当中,有着对于德国设计思潮发展的相关记录,其中在关于乌尔姆学校的发展、变迁历史当中,记录了设计领导者设计理念发展的相关情况。虽然不是专门的设计批评论着,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德国设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批评的意识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

此外也有专门的设计评论集出版。维克多·马格林的设计论文集《人造世界的策略》(2023 年), 其中有多篇文章涉及伦理议题,对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如何进行设计伦理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他指出了设计伦理发展的滞后性,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人们仅仅停留在批评的层面,就会使得议题变得空泛无力。真正重要的是,要积极推动伦理议题朝着现实的方向去发展,令伦理议题与当下的现实环境相互结合。譬如,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需要思考的也许是,能否在主流的消费文化之外构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实践模式,从而超越当前的商业局限。因此,马格林认为,伦理的思考需要结合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方才具有实质意义。

新泽西州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莱斯利·凯恩斯·魏慈曼(Leslie KanesWeisman)的《设计的歧视:「男造」环境的女性主义批判》( 1992 ),从公共空间和家庭空间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女性在其中的弱势地位,而女性在其中的问题又和阶层、种族等问题掺杂在一起,作者不仅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和女性在这样不同的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劣势地位,而且试图去探究如何建构起一种新的更加平等、更加符合不同种族和阶层期待的新型的空间关系,该书从大量时间案例当中推进了理论思考的深度。

在近年来的很多设计研究文献中,也都会针对设计的“社会价值”、设计的“伦理价值”、“道德”等展开相关的研究,这个部分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设计伦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例如,荷兰设计师、作家基斯·杜思特(Kees Dorst)的《了解设计》( 《Understanding Design》 )一书,就对设计的道德价值和设计师的责任问题进行了论述。

此外,设计伦理也在今天西方的设计实践当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美国学者唐纳德·诺曼既是设计教育家,同时也是设计师和理论家。他的着作关注于设计的人性化服务,并且在设计研究中注入了对“人-机”情感问题的思考。他的着作《设计心理学 3:情感设计》就重点探讨了这个问题,他在该书书中,将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设计、行为层次设计和反思层次设计。这三个层次的设计从根本上看,共同满足了我们对于设计的需求,设计的体验就建立在这样三个层次当中,人和设计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这样三个层次建立起来。人对于设计的多层级的需求,实际上就已经表明了人潜在的多种需求,例如、愉悦、美感、兴奋以及其他的各类因素 ,而设计理所因当地能够回应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于当下和未来的 许多商品 ,特别是那些智能产品而言,设计将要全面地回应这些问题。因此,这实际上也就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了人的伦理问题的多种需求。诺曼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论述,向我们表明,设计需要在情感层面回应我们的需求。

2023 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威廉·麦唐诺 ( WilliamMcDonough )和德国吕内堡大学化学教授迈克尔·布朗嘉 ( Michael Braungart )(前者是“永续建筑运动”的棋手,而后者则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合作出版了《从摇篮到摇篮:绿色经济的设计提案》 ( 《 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We Make Things 》 ), 这也标志着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已经开始着手推动可持续设计的发展。 该书通过回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发展模式,深刻反思人类的贪欲,指出应该从新经济的角度入手,以设计作为引擎,来推动社会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从自身的产业实践出发,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案例作为依据。

三、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作为我国设计学科的新兴议题,“设计批评”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路径、多重选择。

事实上,设计批评和设计伦理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因此,将二者并列起来研究,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路径,因为它们都关乎设计的本质。批评是推动设计的方法、手段,而伦理则是设计的立场、内核。而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尽管对于设计批评和设计伦理的研究都在不断推进当中,但却鲜有将这二者并列起来作专题讨论的。

研究意义:

(一)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西方设计批评和设计伦理议题的全面理解,这也是对惯常的设计史研究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我们推动国内设计学科的建设和完善。现代设计本质上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从设计学科的发展来看,我们很有必要加强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为了推动当下“设计批评”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有必要从“设计伦理”入手,进一步思考设计批评的理论构建。

(二)本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设计学本体的认识。有力地增强设计批评与设计伦理、设计史、环境议题、社会学的横向交流,从而夯实当前设计学研究的基础。这就证明设计自身具有和各类社会议题进行横向交流的可能,证明了设计学科自身的发展潜能。设计批评始终受到来自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主导。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课题的研究或将有助于推动当下国内设计批评的发展。通过对西方设计批评在历史和学理的回溯,我们将可以深化对于当前国内设计批评发展状况的把握,提升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因此,我们需要从眼下的现实情境中有所超脱,通过回溯现代设计产生的原点,梳理其发展脉络以总结经验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通过技术、审美、社会和生态这四个基本维度,课题对现代西方设计批评的面貌做出整体的勾勒,呈现出设计与西方社会充满矛盾的二元关系。如果把它们比作“同路人”也未尝不可,它们无法相互分离,彼此之间有时嘘寒问暖,有时也龃龉不断。

可以说,在设计发展的目标和人类真实需求之间,总是存有差距。尽管这二者的总体方向一致,但它们并不是始终重合的、默契的。人类在膨胀的欲望驱动下,有时可能制造出不合格的设计、“坏设计”,甚至是邪恶的设计,而这已经为历史所证实。

此外,这里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首先,当前的研究有一种趋势,似乎谈论伦理,试图否认人类的中心地位。对于这种论调,在笔者看来,不仅显得不诚实,而且也是自欺欺人的。对“人类-世界”这一主客关系的重新调整,并不能够回避人类作为主体的事实,对这一主体的任何弱化,都将造成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目标的模糊--这就如同一个没有主语的句子一样,它无法准确传递信息--任何企图否定这一事实的思考,那种虚化的“区去中心化”,倒是既有可能导致逻辑和实践层面的困境。 因此,不用回避人类中心论的问题,我们应当坦率地承认,人类自身的存在、延续和永续的发展是我们关心的根本问题,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与之同时出现的。

其次,研究设计伦理,为了防止这个议题变得空泛化、概念化,因此,课题始终将“人”作为核心,由此辐射状地连接到各个不同的话题当中,譬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自我与他者等等。试图呈现“人”的矛盾性、多元性、复杂性,这个“人”既可以是指作为整体的人、具有共同属性的人、有着相同诉求的人,同时也可以是作为个体的人、具体的人、有着特殊要求的人。围绕着“人”这个核心来展开思考,但尽可能用超脱于西方的立站到场来思考设计批评与设计伦理问题,由于一体的宽泛,这里的论述必定也是运动的、发展的、开放的。

再次,应以尽可能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思考技术文明和消费社会带给人类的影响,倘若无视、或者回避人类在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成就,那就等于是彻底否定了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成果,那么这不仅武断,而且也愚不可及。同时也要以敏锐的直觉,去判断技术理性带来的异化。

最终,本课题所探讨的设计批评指向了伦理的议题,设计在伦理这个层面上的意义得到凸显。这会触及不同层面的问题和现象,其中既要呈现具体的“物”,又要梳理出“物”对人类个体、社会和自然等造成的直接后果、潜在影响。随着目标的扩大,其结果也必然由“人类中心”延伸为“去中心化”的伦理思考,这就是由微观而宏观,由具体而抽象,由“小善”而致“大善”的过程。

五、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 西方设计批评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 由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物质文明的观念变迁

一、伦理的价值:造物与伦理的和谐统一

二、对待技术的态度

三、对待奢侈品与消费的态度

四、理性的原则

第二节 启蒙运动时期

一、理性主义的崛起:批评的基础

二、批评与伦理价值

第三节 现代设计的多元维度

第二章 设计批评的技术维度

第一节 工业革命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 人性化议题:人与机器的抗争、妥协

一、技术革新和现代工业

二、19 世纪英国对待工业化和设计的反思

三、穆特修斯的选择:个性化,还是标准化?

四、美国工业的选择:欢迎机器,但要适度

第三节 乌托邦议题:人与社会的融合

一、设计与“最高的善”

二、格罗皮乌斯的教育尝试和伦理思考

三、纳吉的教育与思考:以人为中心

第三章 设计批评的审美维度

第一节 个人主义、审美与消费社会

第二节 装饰议题:诚实与虚伪

一、不合时宜的装饰

二、装饰之罪

第三节 风格议题:被物驱使的人

一、个人主义与商业活动

二、消费社会的矛盾性:个人与社会的分离

三、对广告和商业文化的批判

四、对废止和“流线型”的迷狂

第四章 设计批评的社会维度

第一节 平等与安全的议题

一、时尚与女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安全:由“消费者”转向“用户”

三、设计师的觉醒

第二节 设计师的责任议题:乌尔姆观念的变迁

一、包豪斯的影响

二、要求理性的声音

三、在科学之外寻求人性

第三节 帕帕奈克的历史贡献

一、对消费社会的批评

二、对设计师的定位

第五章 设计批评的生态维度

第一节 生态议题的紧迫

一、过度膨胀的技术文明

二、越演越烈的环境压力

第二节 人-社会-自然:从分离到统一

一、现代主义者的生态设计观

二、由“个体”走向“共同体”

第三节 回归整体的设计批评

一、新的伦理思考与可持续发展

二、回归整体的设计批评

三、面向大众的设计批评

第六章 设计批评的主体

第一节 设计批评与设计改革者

第二节 设计批评与设计教育

第三节 设计批评与职业设计师

第四节 设计批评与大众

六、写作计划

(略)

七、参考文献

一、专着

1. 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之于心》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 年

2. 杜维明,《对话与创新》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年

3. 杜军虎,《设计评论》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23 年

4. 黄厚石,《设计批评》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3 年

5. 海军,《设计之重》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 年

6. 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 年

7. 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年

8. 邵宏主编,颜勇,黄虹,等编着,《西方设计:一部为生活制作艺术的历史》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年

9. 李超德,《设计美学》,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23 年

10. 李超德,《服装评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 年

11. 李丛芹,《设计批评论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年

12. 李立新,《设计价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年

13. 金观涛,《历史的巨镜》,北京:法律出版社,2023 年

14. 袁熙旸,《非典型设计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 年

15. (台)杨冠政,《环境教育》,台北: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

16. 郑时龄,《建筑批评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年

17. 姚民义编着,《德国现代设计教育概述--从 20 世纪至 21 世纪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年

18. 张犇着,《设计文化视野下的设计批评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23 年

19.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编译,《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23 年

20. 陈嘉明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 年

……

二、论文

1. 李超德,从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看设计伦理[J].中国服饰,2023(1)

2.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文学评论,1999(1)

3. 李超德,绿色生态设计观--服饰文化内涵的新注解[J].江苏纺织,2023(8):18-20

4. 阿马蒂亚·森,斯密的市场从来不单独存在[J].社会学家茶座,2023(1):87-88

5. 于文杰,杨玲,英国 19 世纪情感社会主义及其历史演进[J].史学集刊,2023(2):21-27

6. (英)彭妮·斯帕克着,汪芸译,英国设计,从威廉·莫里斯到今天[J].装饰,2023(11):14-20

7. 李向锋着,寻求建筑的伦理话语[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7):278-280

8. 陈喆,艾英旭着,西方关于建筑伦理问题的研究[J].建筑师,2023(12):96-99

9. 滕静茹,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23

10. 杨莹,维克多·帕帕奈克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 2023

11. 王书道,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反思与整合[J].《天中学刊》,2023(12):20-25

12. 陈炜,提出设计伦理概念的必要性[J].《美术观察》,2023(6):103-103

13. 江牧,设计伦理之道 [J]. 《包装工程》,2023, 27(6):318-320

14. 李砚祖,从功利到伦理--设计艺术的境界与哲学之道[J].《文艺研究》,2023(10):100-109

15. 王慧然,理性主义与西方现代性危机[J].《学术交流》,2023(6):21-24

16. 尤西林,“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梳理[J].《思想战线》,2023(5):81-83

17. 文兵,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J].《暨南学报》,2023(1):22-28

18. 崔雪茹,西方个人主义源流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62-170

19. 黄显中,个人主义与市民社会--关于个人主义的一种解释[J].《伦理学研究》,2023(11):86-90

20. 储智勇,近代个人主义的兴起及其品性[J].《浙江社会科学》,2023(8):76-81

……

三、外文文献资料

1. Joan Rothschild,Design and Feminism: Re-Visioning Spaces,Placesand Everyday Things . New Brunswic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9

2. Hazel Clark,David Brody,Design Studies:A Reader.English.2nd ed. London:Bloomsbury Academic,2023

3. Alex Coles, Design and ar:Documents of Contemporary Art.London:Whitechapel Gallery and the MIT Press,2023

4. Rob Fleming,Design Edu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London:Routledge,2023

5. Robyn Marsack,Essays on Design 1:AGI's Designers of Influence.London:Booth-Clibborn Editions,1997

6. Meredith Davis,Graphic Design in Context:Graphic Design Theory.London:Thames &Hudson Ltd,2023

7. Edited by W.S.Green and P.W.Jordan,Human Factors in Product Design: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Trends.London:Taylor & Francis,1999

8. John Heskett,Industrial Design.London:Thames and Hudson Ltd,1980

9. Raymond Loewy,Industrial Design.New York:The Overlook Press,1988

10. Eremy Aynsley and Charlotte Grant,Imagined Interiors:representing the Domestic Interio Since the Renaissanc.London: V&A Publications ,2023

11. Krisztina Passuth,Moholy-Nagy.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85

12. Siegfried Giedion,Mechanization Takes Command:a contribution to anonymous-histor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

13. Ulrich Conrads,Programs and manifestoes on 20th-century architecture.London:MIT Press ,1971

14. Christoph A·Hoesch,Siemens Industrial Design:100 Years Continuity in Flux.Hatje Cantz

15. Kjetil Fallan, Scandinavian Design:Alternative Histories.London:BERG,2023

16. Philippe Garner,Sixties Design.Cologne:Taschen GmnH,2023

17. Victor Margolin,The Struggle for Utopia:Rodchenko,Lissitzky,Moholy-Nagy Chicago.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7

18. Paul Betts,The Authority of Everyday Objects:A Cultura l of West German Industria Design.California: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2023

19. Carma Gorman,The Industrial Design Reader.New York:Allworth Press,2023

20. Grace Lees-Maffei,Rebecca Houze,The Design History Reader.london:BERG,2023

21. Walter Gropius,The New Architecture and the Bauhaus.London: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65

22. David Pye, The Nature and Aesthetic of Design.London:Herbert Press,1978

23. Mike Press,Rachel Cooper,The Design Experience:The Role of Design and Designer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London: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23

24. Steven Heller,Philip B.Meggs,Texts on Type:Critical Writtings on Typography.NewYork:Allworth Press,2023

25. Paul Betts,The Authority of Everyday objects:A Cultural History of West German Industrial Design.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23

26. Kees Dorst.Understanding Design.Amsterdam:BIS Publishers,2023

27. Rick Poynor.Designing Pornotopia: Travels in Visual CulturePaperback.New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2023

28. Francis D.Klingender.Art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Chicago:Academy Chicago Publishers,1981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的资讯,请访问:实用资料
    下载文档

    看过《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第1篇】  书,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帮你排忧解难;书,是一杯好茶,只有不断地细细品尝,才能真正的品尝出味道;书,更是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知识大门。    最近,我学了一篇课文《詹天佑》。使我明白了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我们,苦与乐的意义其实是很模糊的。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如流水一般平静,几乎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变化。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军训心得600字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爱学范文网 - 科室半年工作总结】科室半年工作总结20**年上半年,在局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厅、局对公路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目标,牢牢抓住十二五基本工作思路,对

    摘要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包括成绩、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辅警绩效考核个人总结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第一篇:

    字符串词,也称为字符串连词、字符串词、宿主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元旦升旗仪式主持词的文章4篇,欢迎品鉴!幼儿园元旦升旗仪式主持词篇1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小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中一班的小朋友,

    新闻传媒专业始于1980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新闻传播专业密苏里堪萨斯大学新闻系。其中大多数课程整合了文科教育和专业领域的各种特殊课程,如广告、广播、电影和电视、报纸、杂志和公共关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

    观看开学第一课读后感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观看开学第一课读后感,但观看开学第一课读后感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教育局隆重推出xx年的《开学第一课》,它的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签订合同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优秀的合同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合同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读书的快乐演讲稿2023(通用8篇)读书的快乐演讲稿2023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培根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个人工作总结精选5篇个人工作总结需要深入剖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找出不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幼儿园小班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