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团员,可以说这项研究让我再次正视了我的团员身份。同时,它也提醒我,我应该重新审视团员的形象和责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生会团课主题及内容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学生会团课主题及内容
本学期,非常高兴能够在济南实验初中进行一个学期的实习工作。实习期间,济南实验初中计划开设化学社团课,由初三化学老师授课,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科学观念以及树立对化学的兴趣爱好为目标,面向初一、初二的低年级同学,在每周三的下午于化学实验室进行授课。本次教育调研活动主要研究化学社团课的上课方式及内容,即学习方式是否适合学生,学习内容学生是否喜欢与接受,学校实验条件能否满足教学需要,老师讲授内容的难度是否适中,通过问卷调查与综合分析,探索学生喜欢、老师可接受的授课方式,同时选择一部分学生感兴趣、老师易讲解的教学内容,将新开设的社团课体系完整化。
按照认识过程理论,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科学认识过程,应当遵循科学认识规律,采用科学的认识活动。因此,化学活动是培养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化学社团课可以低年级同学更早地接触到化学,通过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看科学电影和纪录片等方式,产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基本素养,为初三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自信心以便于进行更加有意义的学习。
本次教育调研活动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反馈的方式进行,其中,问卷调查的主要调查对象主要是选择化学社团课的学生和其他社团课的部分同学,课堂反馈面向化学社团课的授课教师。本次调查中,问卷调查为普查,在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后,面向全体初一、初二的学生展开调查;课堂反馈为抽样抽查,即仅抽取选择化学社团课的学生和其他社团的部分学生与讲授化学社团课的老师进行调查。
二、数据分析
我们将收集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按照性别、期待程度、期望学习方式、期末考核方式分别得出以下数据:
1、从学生对化学社团课的期待程度来看,有782名、接近90%的同学表示期待化学社团课的开设,另外87名、约10%的同学表示没有必要浪费学习时间进行化学社团课,其中期待化学社团课的同学中,男女生比例约为5:4。
2、从学生期望的社团课学习方式来看,主要有实验室实验、室外研究调查活动、化学相关电影及纪录片、传统班级授课和极少部分其他方式。其中约有42%的同学想要在实验室做化学实验,约29%的同学想要进行室外研究调查活动,约21.5%的同学想要观看化学相关电影及纪录片,7%的同学希望与正常的班级授课一样进行,还有约0.5%的同学有其他想法。
3、从学生期望的期末考核方式来看,综合学生期待的学习方式,期望进行实验室实验的学生希望期末考核是按照实验成品的数量与质量进行评比;期望进行室外研究调查活动的同学更期望期末考核考察收集材料的完整程度;期望看化学电影与纪录片、班级授课的同学更倾向于做纸质版期末考试试卷。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我们根据学生的期望,随机抽取了有意向参加化学社团课的同学40名,组成四个化学社团课小组,每组10人。其中一组以实验室活动为主,二组以室外研究调查活动为主,三组以观看化学电影和纪录片为主,四组以班级授课为主。进行为期两周(每周三下午为化学社团课时间)的教学试验活动。
在试验的两周内,各组分别呈现出以下情况:一组学生在实验室内十分活跃,非常喜欢做实验,但由于缺乏化学知识与必备素养,常常把实验室搞得一团糟,教师往往难以控制局面,某些药品带有危险性,不能有效排除;二组同学第一周积极参与调研,但过程艰苦,很多同学到第二周出现的倦怠、不耐烦的心理,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动向与人身安全,比较辛苦;三组的同学在观看电影时十分兴奋放松,但观看纪录片时会昏昏欲睡,有关化学的电影和纪录片不多,且多数深奥,教师难以找到适合入门学生观看的电影或纪录片;四组同学显示出了对化学社团课深深的失望,认为像上文化课一样就丧失了社团课的意义,教师表示课堂学习可以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三、讨论与建议
经过前期的问卷调查与为期两周的教学试验,各种授课方式都呈现出了各自的优点与缺点。经过研究讨论,我们认为化学社团课不应该只有一种单一的模式,应当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条件,进行融合改进。由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授课方式,即讲课——研究——实验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取消分组,选择一个浅显易懂、与实验融合的课题,首先进行课堂讲解,讲述它的背景故事与简单原理,引发学生好奇心;再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并说明注意问题,以神奇的实验现象激起学生强烈兴趣;在下一节课中,由教师强调纪律后,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基本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最后,综合本学期化学社团课的全部内容,期末考核方式为:设计出某课题的实验方案,由教师指导打分,确认可行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检验,按照操作的准确程度与结果打分。
四、结论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以及老师和同学的积极配合,我们初步探讨出了满足老师和学生双方需要的社团课程即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又要相应的展示相关的化学实验。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进行危险性低且现象明显的实验加深感性认识。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放一些科技纪录片以及科幻电影,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有了明确的方法,相信加以时间的锤炼,实验初中的社团课将成为一个有创造性,有更深远意义的体系。
五、参考资料
【篇2】学生会团课主题及内容
第一部分:活动简介
活动主题:“二师勤市”之勤人节
活动时间:20--年14、15日
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摊位销售商品
参与者: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全体人员
第二部分:活动成效
预期目标:为学生提供平台模拟市场营销。
实际成效:培养了同学们创业和市场经济意识。
第三部分:秘书处负责的工作以及优缺点
负责工作:活动前期负责场地申请、物资准备以及人员安排;活动中负责现场签到工作,跟进物资的准备以及协助各部门工作。
优点:
1.前期场地申请,物资准备等工作有序高效地完成。
2.部门内分工明确。
3.活动时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
4.在完成本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
缺点:
1.活动前期缺少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不够了解整个活动的具体
事宜,导致不清楚某些工作是否由秘书处负责,如排插和用电的申请。
2.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同事们折叠好工作服,导致工作服的整理工作
有点凌乱。
3.没有及时跟进工作人员的到场情况,签到工作做得不够好。
改进方案:
1.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积极跟进本部门工作。
第四部分:个人工作优缺点
优点:
1.活动前活动中都安排好本部门人员的具体分工。
2.积极配合各部门工作,配合宣传部制作海报,打气球,布Z场地等工作,参与活策部关于游戏的设计工作,多次为本次活动提出建议。
3.对本次活动抱有很大的热情,积极参与。
缺点:
1.安排工作时不够细心,考虑不够到位,如归还长桌帐篷没有想到要提前跟其他组织沟通,有可能会造成把物资运送到位而没有人接收的情况。
2.活动过程中较少留在大本营帮忙,经常乱逛。
改进方案:
1.每次活动前做一个详细且具体的计划,可以让同事们看后提出问题或者提出建议,从而做到考虑周全。
第五部分:活动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案
优点:
1.活动开始前注意到细节,比如设Z垃圾桶,提供用电等。
2.各个摊位的指示明确,无论是摊主还是顾客都能清晰地找到想去的摊位。
3.每个时段结束后的收拾工作做得比较好,特别是及时地打扫了卫生,保持校道的干净整洁。
4.工作人员大多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活动。
缺点:
1.活动前宣传力度不足,不少学生认为本次活动是社联或者学生会举办的。
2.个别同事不积极参与活动,甚至不出席,还有签到后就离开的现象发生。
3.活动前期各个部门缺少沟通,大部分同事不清楚活动详情,只知道自己部门的工作。
4.整个活动太依赖活动策划部,其他部门极少去发现问题或者提出建议,导致许多方面考虑不足,也收到不少投诉。
改进方案:
1.建议每次大型活动成立一个策划小组,每个部门出一个人参加,而不仅仅是依靠活动策划部。
这样可以综合多人意见,考虑更周到。第六部分:感想
有过前几次活动的经验后,“二师勤市”开始前,我就一直有种不好的预感,担忧着大家会不会像之前一样,毫不积极,要知道这次的活动不像摆摊,只需要搬两张桌子两顶帐篷而已......出乎意料的是,活动开始后,大家都很努力地干活,没有明确的分工,但所有同事都积极干活,看见哪里需要帮忙的就过去帮忙,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无论是搬东西还是布Z场地。我认为这是本次活动的最大收益,能让一直以来不太有凝聚力的我们团结起来,共同为一件事而努力,能让一直缺少沟通的我们熟悉了不少,这种感觉真的很棒,我希望能一直持续下去。
【篇3】学生会团课主题及内容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传播学院学生会在线上举办了主题为“建党一百周年伟大成就”的微团课。团课名称为“往昔风雨,今朝风华——建党一百周年伟大成就主题微团课”,学生会全体成员参与学习。
本次微团课视频由学生会主管老师张枫林指导,学生会部分成员制作。视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回顾往昔、总结当下、放眼未来。团课首先播放了陈玮鹏同学的视频引言,简述了微团课的内容,引出了团课的三个部分。为使党史更加清晰有层次,学院划分时间段,更突显了共产党对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在第一部分的回顾往昔中,主要介绍了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第二部分立足当下,指出了现代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总结了党的当下。第三部分放眼未来,党会继续改善政治大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为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本次微团课旨在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同学们勇敢地承担起世纪重托,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做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