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后半部分。文章里有大量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展现了探险者的悲壮之情,也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精华句段,反复咀嚼,仔细品味,挖掘出隐含于细节之中的内涵,才能深刻理解到悲剧的“伟大”。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琢磨小小的细节,感受伟大的悲剧
一、环境细节,渲染“伟大”的氛围
成功的环境描写能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营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弄清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伟大的悲剧》中对环境的细节描写更是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
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在归程中,五个勇敢的人同时面临着寒冷、冰冻、飞雪、风暴四种恶劣的气候条件。“足以”一词表现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因为无论哪一种吞噬都是可怕的,让人不得不为这五个勇士担心,他们将如何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打击?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
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暴风雪之凶猛,似乎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势头。在缺乏物资供给的情况下困在帐篷里,多呆一秒,实际上离死神就更近一步。“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也暗示了斯科特一行悲剧性的结局。
二、行为细节,展现“伟大”的心境
人物的行为细节描写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恰如其分的行为细节描写可以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成功的人物行为细节描写也成为茨威格作品的精彩一笔。
“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南极是非常凶险的地方,即便徒步行走也难免在风雪中倒下,何况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种情况下,在他“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也没有扔掉这么沉重的科学研究资料,这充分表现了威尔逊博士为人类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从这里,我们看到斯科特在临死前的所想所做,从“悲伤”和“坚决”二词可以体会斯科特伤心而决绝的心情。而将“妻子”换成“遗孀”,说明斯科特内心极其复杂,他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处境,当这本日记送到他的妻子手中时,她肯定是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无奈与理智都融注在这一词的变换之中。
三、心理细节,揭示“伟大”的精神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其次,它能揭示人物内心的所想所思,更深刻、立体地表现人物性格。心理描写也成为《伟大的悲剧》的点睛之笔。这里的心理描写完整地展示着探险家的内心世界,同时确切地描写了震撼人心的心路历程,使每个读者都得到一次灵魂的净化和提升。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这句中可以看出一行人心理预期和残酷现实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原来的设想是“欢呼着冲向那里”,然而现实却成了打碎的泡影,代替此刻心情的是“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走着”。本来是自己实现雄心壮志的地方却让对手捷足先登,热烈追求而无所得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琢磨文中的细节描写,品读语言的魅力,我们无不被作者那独具匠心的描写所折服。我们不光让学生了解了一个既富戏剧性又让人心酸的故事,同时也给学生种植下“精神的种子”。琢磨文中细节,用语文的一双慧眼,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实中见特别,于普通中见伟大。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