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及实施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个性化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然带来教学管理与运行体制的重大变革[1]。
一、构建新体系的立论依据
环境类学科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实践学科[2]。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性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强化实践能力是当前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培养的迫切要求,也是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的关键[3]。如何将对实践环节的重视,转换为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引入市场因素非常关键。自2003年首批扩招大学生毕业起,大学生就业难几乎年年有,已经成为一个持续十年的话题。教育部近期调研显示,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继续增加,2014年大学毕业生达到727万人。有人认为正是失败的大学教育培养出了这支“失业大军”。因而,高校只有紧跟市场变化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新专业找到市场的准确坐标,培育出新的就业增长点。专业培养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专业建设前提。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下降程度较为明显,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考生报考意愿不强。有报告表明,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受到的实习和实践环节还不够,建议学校增强教学培养环节。这与环境科学专业结构设置、专业建设的学生培养目标,专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密切相关。
二、新体系的建构
1.理论设计。在拟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高等学校既要考虑专业学科内涵所规定的内容,又要有所侧重。要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培养环境类专门人才,鼓励毕业生服务于基层,扎根于基层;专业课程设置不求多而全,只求少而精,突出《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实践环节,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环境监测、环价、污染治理等岗位能“无缝对接”。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新兴学科,环境类学科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运行机制。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强调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基本知识转移能力、基本研发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基本训练、重视研究性设计性实验、拓展创新性实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学校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及岗前培训的问题,达到学校教学为社会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目的。
2.环境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学校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校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前、岗前培训的问题,达到学校教学为社会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目的[4]。调研发现,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企业,而目前学生服务企业的意识很淡薄,并不想在企业或基层就业,总想进环保类机关及事业单位。实际上,环保类类机关或事业单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基本不需要招人,而且还存在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现实背景。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矛盾,关键在于:一方面招生宣传要多强调服务企业,降低学生进入环保事业单位的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企业环保岗位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的实习及设计,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最后,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包括环境监测能力、环境分析能力、环境评价能力、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等。
3.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课题组根据社会对环境类毕业生的市场需求调研结果,结合重庆文理学院的教学水平、地理条件等情况,对环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就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从而培养适应于当代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课题组初步建立认识性环境实习、环境课程实验、环境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寻求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体制及客观条件约束下,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多样化培养的途径。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已组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建立了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永川侨立水务有限公司、xxx园林土壤质量检测中心及重庆瑞青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及周边区县环保局、监测站等近20个实践教学基地,环境类专业的教学实践条件明显改善。由本项目组成员承担的校级重点教改项目: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学分制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研究等,已有初步成果,初步建立了“平台+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尝试,实践教学体系及运行模式正在探索实践。
4.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科学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推进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考虑本科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多样化、应用型的需求。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正是根据环境专业岗位需求,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大模块来进行构建,坚持突出应用型和技能型的原则。基础实践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公共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以实验环节为主,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与工程分析基本知识和技能,在理论指导下全面系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5]。专业实践模块:依托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主要开展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它是一种专业能力也是一种实战能力,包括化工生产实践能力、环境分析技能、污染治理实践能力、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等,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环节,该模块一般在校内专业实验室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综合实践模块: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求职和升学做准备,属于更高层次的要求,包括专业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学生自主实验和科研比赛。专业综合实验是结合环境类专业所有专业课综合设计的实验,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和提升;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是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多环节的训练等来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以达到综合训练目的;学生自主实验和学生科研比赛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提高学生科研水平。
三、实践教学的成效
我校从2003年开始新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订,已建立起比较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培养一线工程师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初步形成了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按照新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同时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广受社会欢迎。近6年来,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在全校名列前茅,2014年还出现同一寝室6名学生全都考取研究生的情况,学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社会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快速提升,对环境类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环境类专业的发展是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走传统高校的老路,传统高校已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根据环境专业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把握市场需求脉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投入,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地方或行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并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唯有如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才有发展的生命力。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究
市场营销学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一门有中国特色、教学体系和理论体系较为完善的学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发展,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高校市场营销教学已经逐步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很多高校仍然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以就业为导向,对市场营销教学加以改革,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营销教学的现状
第一,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的讲授为主,片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逐渐形成了一种这样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教师的思维方式代替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教师的认知模式代替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样一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盲目地接受各种理论知识,而极度缺乏实践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单调,没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更缺乏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很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
第二,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课程设置的考核方式都非常单调,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一般都是以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数为准,与此同时,考试题目在难度上和知识分布上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够科学,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考察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此外,很多高校仍然存在学分制体系的漏洞,以至于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从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
第三,教学目标不明确。当前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熟悉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要学会利用计算机来从事现代营销工作,教学目标太过宽泛,让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第四,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缺乏。近年来,高校的师资队伍规模迅速扩大,很多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然而,大部分教师都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那些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离开自己读书的学校,又去了自己教书的学校,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没有真正在企业从事过营销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从实践的角度去引导学生。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方案
第一,创新教学方法。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理论与实践合理设置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一般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营销竞赛教学法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再现日常生活的营销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以加强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巩固学生对营销理论的认知;营销竞赛教学法是通过对基本能力、知识和方案的竞赛来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至关重要的,在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建设问题上,还可以用两种方式,即“请进来”和“走出去”,“请进来”指的是把企业的营销高管请入课堂向学生传授实践经验,用经验丰富的营销高管来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走出去”是让广大教师主动去社会上参与社会营销活动,完善自身的实践经验,然后传授给学生。
第三,改革考核学习效果的方式。就学生而言,考试只能证明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的实践经验完全缺乏评价机制。在考场上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很难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考卷上的几道简单的试题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标准为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就业形势的日益恶化,这无疑给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带来极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高等院校理应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但把大型重要企业家及其营销主管请入课堂,还要让学生参与实践,亲自去做一些营销产品,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究
20xx年,学院教学部门坚持行业需要导向,坚持以“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专”为改革方向,坚持以办行业满意院校为改革目标,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深化开展教学改革,教学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深化与行业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与省监狱局共建监狱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了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委员会在监狱类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师资建设、在职培训、学生实习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为提高监狱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机制保障。司法行政类专业持续深化与萧山、海宁等基层司法局合作关系,安全类专业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由原有的安防系统拓展至监狱、戒毒、金融、交通等行业,在技术安防、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和应用研究合作。
启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为理清专业建设思路,促进专业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了解专业满足行业需求现状、增强专业自身建设、理清专业建设思路”的总体要求,进行了专业的行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专题调研调查,形成了专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立足学院专业基础条件和特色,科学谋划学院专业设置和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广泛听取各系部、职能部门意见,研究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专业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历经3个多月起草,经过10余次讨论修改完善,制订了学院“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并上报省教育厅。提出重点建设监狱类、安全类2大专业群,积极探索戒毒类、司法行政类2大专业群,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开展专业建设质量和等级考评,以专业等级考评为抓手,对专业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测评,公布专业考评等级,出台了《2012-2013学年专业建设质量评价分析报告》,各专业制订了整改方案。加强3个省优势专业、9个省特色专业建设管理指导,进行中期建设成效的检查和验收,重点是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优势专业加快建设步伐。以“小而专、小而精、小而强”的办学定位为指导,召开专业建设工作会议,推进专业向优势、特色、品牌迈进。
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取得新成绩。精心总结提炼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经验和成果,《提升专业服务行业能力,推进监狱类专业复合型实战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和《基于集群式基地与网络综合平台的司法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创新与实践》2个项目,分别先后获得xxx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制订了《学院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推进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成为开放、共享的网络共享课程和教学(学习)资源库,不仅面向广大学生开放,也面向行业在职人员开放。遴选了《安全防范技术应用》、《基层常用法律文书制作》、《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和《安防工程设计》等4门课程开始建设网络开放课程,《安全防范技术应用》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购买超星平台课程,开展学生网络课程学习,11月初,学院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建设好并投入使用。持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和《物联网技术》2门课程成功申报司法部精品课程。与浙江工商大学开展法律专业“学分互认、课程衔接、专本贯通”合作项目,“专本衔接”项目架起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使学生有了提升自我、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自律性增强,学习效果显著。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技能训练比赛。持续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完成和推进共计607万元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场建设和改造,其中央财支持资金300万元、省财政支持经费257万元。完成和推进共计721万元的校园信息化项目建设,另外完成共计105万的建设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和改进实验实训场所的管理指导、安全检查、设备维护、资产清查和耗材购置,提高场所设备利用率,确保实践教学正常进行。深化“双证书”制度,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核心技能紧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鉴定,“双证书”获得率为100%。积极组织各系部相关人员17人参加各工种考评员资格考试,为今后学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奠定基础。成功获批新增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五、四、三级)、智能楼宇管理师(四、三级)、保安员(五、四、三级)等3个职业(工种)等级的鉴定。组织2014届290名监狱类专业(普高)毕业生和省试点班218名毕业生进行xxx监狱人民警察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全部达到考核标准。以赛促学促训,成功举办第七届技能节,辅导和训练学生参加文秘技能、电子设计、网络、软件设计、电子商务、高等数学、跆拳道、健美操等各类各级技能竞赛,斩获多项优异成绩。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