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在当今社会起到的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阶段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全面的深入分析,指出城市文化是公共艺术得以有效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城市文化的发展则会对公共艺术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分别从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与城市文化的自觉构建两个方面的内容探索了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作用,旨在充分利用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优势,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文化;塑造
公共艺术自其诞生之初就与城市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公共艺术是一种以人为本,利用城市内的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造型以及空间的重新设计,来表达的一种面向所有市民公众的文化艺术,因此,公共艺术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其发展必须要以特定的物质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作为必要的基础[1]。因此,公共艺术往往会将其所依存的城市环境中内在的民主、自由与开放等特有的人文精神价值有效的表达出来,也会受到其生存基础的影响。公共艺术不仅是一种通过外在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可视性艺术创作行为,同时也是表达社会价值观与公民意志的内在艺术文化,可以有效的反映出城市市民对于社会生活、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意愿。公共艺术诞生之后,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逐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城市美化工作转化到城市发展中的社会、历史、生态的物质表达与精神记忆。公共性是公共艺术最本质的内涵,也是公共艺术的基本的特征,公共艺术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艺术性才能被称之为公共艺术,城市公共事业发展也对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公共艺术是承接艺术与城市发展的桥梁,在城市空间形态表达当中公共艺术不仅吸收了生态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科人文知识,同时也需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工程学技术以及多方位交叉学科技术[2]。因此,公共艺术本身属于一种开放性的交叉平台,在该平台当中,可以实现社会公共领域以及文化领域的有效融合。也是体现政府、群众与艺术家之间合作发展的重要领域。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探究
公共艺术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定的城市演变特征也赋予了公共艺术不同的价值与意义,也为公共艺术注入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公共艺术也是历史发展必然的选择。根据西方艺术史的相关记载,早在18世纪初期,公共艺术开始出现之时,公众艺术与城市公众之间就产生了内在的联系,而这种内在联系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特征。公共艺术也逐渐具备了商品的属性,成为了一种可以供城市市民观赏与讨论的基础文化。市民社会的出现也为公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其发展必要的社会学基础,随着市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逐渐开始参与到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当中,因此,公共艺术也逐渐与社会公共事物的民主化进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逐渐在西方社会蔓延开来,这对公共艺术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公共艺术的文化属性逐渐被确立,并脱离了传统的审美范畴,同时大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也促使公共艺术的具体文化形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大众所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问题当中[3]。在当代社会当中,多元化的地域性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最终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因此,公共艺术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在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城市发展的标准也不再仅仅局限在经济发展的角度之下,文化逐渐成为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同时人文精神在城市品牌塑造以及城市文化魅力提升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大,这就促使公共艺术的全面发展。城市文化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物质与精神文化发展的另一个产物。公共艺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被创造出来,其必然会体现出城市文化以及具体的城市生活状态,也将其存在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活中所包含的人类生活状态与价值取向有效的表达出来。城市文化所反映的内容是在特定的时空限制之下,不同民族在特定的发展轨迹之下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以及道德内容,同时还表达了城市居民个体价值观的认同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随着城市文化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的出现是必然的,这不仅是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将城市文化通过物质手段进行外显表达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在通过社会实践创作的过程当中,将城市社会公众的权利、价值观与审美意识都有效的表达出来。在任何城市的发展历程当中,城市文化的发展都承载了人类文明,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有效传承。
二、公共艺术实现城市文化在现
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由于公共艺术是以城市文化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这就必然导致公共艺术的许多基本属性是来源于其所生存的城市特定的地缘环境以及发展历史。城市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传承方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城市文化的历史渊源,例如,城市居民生活习惯的转变、城市方言的流传以及城市地区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将城市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都有效的记录与传承下来[4]。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具有城市文化的内在属性,公共艺术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将城市文化发展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重大事件以及著名人物都记录下来,这也是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生活体现、艺术实践以及城市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也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最真实写照。例如,在现阶段的城市当中许多公共艺术都是采用公共雕塑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公共艺术雕塑所选择的人物都是城市历史上的知名人物或者重大社会事件。例如,xxx的公共艺术《广州起义纪念碑》就是选材于广州历史中的广州起义,此外,xxx李府的李鸿章雕像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这些公共艺术鲜明的表达出城市文化的地域特点以及文化发展历程,也是城市文化在特定地域以及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精神风貌的再现。因此,实现对特定城市文化的继承是公共艺术社会发展的本质内涵之一。在城市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历史文化的出现是城市发展记录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共艺术也具备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如果公共艺术摆脱了其原有的文化属性,其也就会失去与地域文化与城市居民对话的基本前提,城市文化中的历史文化要素的传承与发展也必将无法实现。在不同的城市当中城市文化本身必然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同时城市文化也有效的表达出不同地域文化在人文、生态、自然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要素,这就说明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城市的历史进程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城市文化也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居民的思维价值取向、心理特点以及精神风貌等基本内容。例如,在城市当中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最真实的记忆,保护好城市的文物古迹就是保护城市的过去。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如果不意识到对城市公共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不实现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有效传承必然会导致城市原有的文化将逐渐消失。由于公共艺术构成了城市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城市文化形态当中,公共艺术都具有较为特殊的文化使命,公共艺术的设计依据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因此,在城市历史形象塑造以及宣传方面,公共艺术往往都会直接将城市历史文化有效的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城市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三、公共艺术实现城市文化的自觉构建
城市文化对公共艺术内在的自觉必须要建立在多样化与复杂化的城市空间布局当中,将全新的城市空间理念融入到城市文化当中,从而将其内在的人文价值观有效的表达出来。在公共艺术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关系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空间中进行重构的,城市文化中的空间属性赋予公共艺术必要的社会生活与人文精神表达,因此,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存在于特定城市空间中的历史与文物古迹是城市历史发展的有效见证者,同时这些历史文物古迹在时间与空间上也具有唯一性的基本特征[5]。由于不同城市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面对不同的环境,导致不同城市在地域环境、空间形态以及风俗文化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于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城市也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公众活动场所与文化生存环境。但是在现代文化的作用之下,不同城市文化之间逐渐开始交融,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特征。新发展起来的城市往往是周边大城市的复制品,但是由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人口、经济以及资源挑战,而文化对于城市价值与功能的塑造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6]。因此,公共艺术必须要承担起城市文化发展过程当中精神自觉的重新塑造,这种自觉性不仅是城市精神状态的有效反馈,同时也体现出公民的基本素质,并有效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利益,促进公民交流的有效实现。公共艺术在依托于城市空间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同时还需要承担起现代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作用,重新构建城市文化的发展策略[7]。但是目前阶段我国的城市发展逐渐丧失了其内在的人文标志系统,这与当代城市发展应该尊重人文属性,提高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感悟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歧。城市品牌形象的缺乏,会导致城市建设活动陷入到一种盲目的状态当中,公共艺术的创造也缺乏必要的目的性,最终造成社会发展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公共艺术建设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充分体现出不同文化内在的文化价值属性,同时还需要在城市中形成文化价值建设的精神自觉性,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这种自觉性不仅有效的表达出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也是基本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途径[8]。此外,缺乏公共艺术的城市建设活动虽然可以提升城市地方政府的政绩,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生活空间的有效塑造,也无法实现居民生活体验的提升。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共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对城市空间的梳理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为特定的城市生活空间带来全面的重新塑造。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不仅会囊括城市的整体设施系统与标识系统,还要求通过景观生态等手段对城市形象进行重新设计。通过整理城市分布系统内在的形态特征与美学要素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包装,最终实现城市文化的自觉构建。
四、结语
公共艺术自从诞生之初与城市文化就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而随着公共艺术功能的不断拓展,其对城市文化的作用也逐渐越来越大。依托于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表现以及城市文化传承与构建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同时公共艺术也促进了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阶段的城市文化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公共艺术,实现城市文化的全面发展。
公共艺术在当今社会起到的作用
【摘 要】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地区文化的个性将是未来公共艺术的主要课题。城市作为文化的中心,其公共艺术面貌,必须要表现自身文化特征和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公共艺术在当今社会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公共艺术;社会;作用
公共艺术是民主时代的大众圣餐,是现代文明时代对空间人性化人文化追求的公共诉求,是对人的审美日常性和休谟时代所期待的趣味培养的最高时代礼遇。因此,它绝对不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它是社会的必然需要,但是也需要创造甚至需要卓绝的创造才可能实现当代城市空间形象的人类至高的智慧实践。
1公共艺术的内涵
何为“公共艺术”?在设计类的高等学府中,这一概念今天常常仍然面临着各个方面的追问。在这里,我们可列出我国民间公共艺术的种种现象,从公共艺术客观存在的角度来解析其中的涵义,或许对于理解这一概念是有益的。在我国南方有着丰厚的环境艺术遗产,尤其是皖南、江浙一带的村落建设和苏杭的造园艺术,都在环境空间以及装饰手法的运用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成为我们今天学习、研究的活的素材[1]。地处皖xxx的徽州,由于对外交通不便,文化的封闭性极强,个性的延续也较明显,至今我们仍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村落发展过程中宗族这一强韧纽带所起的作用,也可以看到兴盛的文风、风水学说以及当地手工艺对村落建设产生的影响。徽州的民居特色我们不在此讨论,然而类似“水口”村头文化以及石牌坊群的建筑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水口是古徽州村落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水口一般建在村脚附近,距离村内屋舍数百米不等,一旦进入水口,即标志着进入了该村的地界。水口有标识、辟邪、隐蔽、供路人歇息躲雨、美化村落等功用。
2公共艺术在当今社会起到的作用
让艺术服务于大众的理想曾经是许多艺术家的口号,这种理想主义的口号在市场经济的商业社会中不断地破灭,因为这些口号或多或少带有一点欺骗性和不彻底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品都被认定是可以拍卖的东西,艺术商品化带来的是艺术的被私人占有。然而,正是公共艺术的出现为大众的艺术带来了一线曙光。
(1)认识公共艺术的社会推广作为社会接受的重要意义。推广城市的公共空间的文化创新,就是塑造我们居住家园和精神家园的认同过程,就是内化公共艺术与城市个性和城市品牌意义的公众价值的心理化和社会化;它是社会接受的最为实质的部分。
(2)推广的过程就是解决公众审美诉求和艺术独创性的统一过程,也是提升公众审美素质,塑造多元生命宽容度的时代人格的策略之一。
(3)推广公共艺术的视角与公众参与的释读是公共艺术公共化实现的社会保障[2]。
3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
当代社会中的公共艺术后工业社会所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城市结构的不合理性、交通的灾难性发展、居住与商业环境的不断污染与恶化,这些使得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城市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公害越来越多,城市失去了平衡。城市的发展方向不得不发生变化,而艺术手段则成为解救城市环境的一丝希望。
公共艺术就是从传统的架上艺术中走了出来,成了现代城市的设计内容之一。人们开始反思过去城市设计手段,在城市的概念中提出了与政治、宗教、经济、文化、历史等与环境艺术有关的问题以及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人居环境的设计质量问题。在欧洲,本来就有着辉煌的城市雕塑传统,在神庙与教堂前、在广场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罗马、巴黎就是这种城市的典型。这一传统自然成为了当前城市文化的主题。像巴塞罗那那样的中小城市,在奥运会前后,一直都在努力发展城市环境艺术的创作。它可以说是个典型的成功实例。在东方,日本人将景观设计与公共艺术创作开始结合了起来,在改造环境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以及国内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公共艺术的发展都展现出了良好趋势。在城市设计上,人们在以往只注重建筑、交通以及其他辅助硬件,现在开始向注重城市生态环境、注重优化人居环境、人们的情感、文化的软件时代过渡。今天的共识是:制定周密的城市文化的发展战略,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增长,社会安定和地区、民族地位在世界范围内的提高[3]。有远见的现代艺术家、特别是雕塑家也开始从个人的表现中挣脱了出来,自觉地与建筑师和规划师结合,开始在城市设计与环境优化的工作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置身于有环境效益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如:广场、城市设施、纪念物、城市休闲空间、绿地、游乐园、公园等场所。风景建筑师也扩大了自己的职业范围加入到了公共艺术的创作领域,以新的眼光设计城市景观以及自然景观。建筑界承受了剧烈冲击,不少建筑师、规划师和风景建筑师终于从经济利益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相互妥协,以合作的姿态协同创作,共同关注城市设计的艺术面貌。其中,艺术家和建筑师的作用十分明显,单体建筑对于城市的整体的责任相应地明确了。但是,缺乏建筑及城市尺度概念的艺术家对于公共艺术品的控制能力仍然有限,建筑师和艺术家摆脱工业化和商业的膨胀发展带来的阴影也不是件容易事。
公共艺术所具有的文化与社会精神,是在充分尊重和维护社会个体的文化认知,文化体验和文化权力的前提下,使结合到社会公共领域之中的每一位社会个体,有尽可能参与和监督社会公共领域的初中,并使整体社会的成员更为合理而有效地运用和发挥自身文化权益与艺术创造的才智。
参考文献
[1] 马钦忠著. 公共艺术基本理论[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8.
[2] 孙涛. 和谐社会需要真正的公共艺术[J]. 大众文艺,2012.02:105-107.
[3] 宋旭. 浅谈城市环境公共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J]. 文学界(理论版),2010.07:125-126.
公共艺术在当今社会起到的作用
今天,艺术正在更多地介入公共空间,介入社会生活。当代公共艺术的概念外延不断被扩展,不仅涉及雕塑、壁画、景观、规划、建筑、设施等领域,还体现了绘画、戏剧、音乐、舞蹈、新媒体艺术等方面的当代艺术新探索。它可以成为实体的物质构成形态,也可以成为动态的社会交互活动,还可以是虚拟的信息艺术形式,从而形成影响社会的文化景观现象。
我国正在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进步,全面快速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公共艺术的增设成为环境空间不可缺少的要素,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家对“艺术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推动政策频出,需要符合新时代的精神文化环境和公共艺术作品,来传递社会责任,实现文化使命。当代公共艺术的多元形式已经大大突破了过去的狭窄范畴,以往的定义已无法涵盖丰富的发展现状,这就迫切需要在公共艺术的研究领域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政策和理论体系。
为此,我对推动中国公共艺术发展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是,在充分认识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政策驱动,大力倡导城乡公共艺术营造。如果我们能在城乡的街道、社区、广场等各个角落,通过公共艺术营造出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营造出现实与历史对话的氛围,营造出充满艺术美感的公共空间,充分发挥公共艺术传承历史、抚慰心灵、凝聚人气、启迪来者的教育意义,就可以使社会生活更具生机和活力。
二是,构筑公共艺术构建的良好生态,加强公共艺术审美教育与民众沟通。当代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的艺术呈现,不仅意味着物理空间的共享,更意味着精神内涵的共同拥有、共同参与和共同分享。当下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应该倡导公共艺术的社会人文关怀,更多地开展公共艺术宣传,促进人们对公共艺术领域的关注,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引导人们体验和发现公共艺术的价值,更好地建设打造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公共艺术形态。我们的艺术家需要在创作中充分调研民意,用创作体现公众的意志与情感,表达当地的文化特征,提高公共艺术的整体协调性和环境匹配度,避免粗制滥造和不接地气的审美强迫感。
三是,结合政府与民间的双重意愿,推动理想城乡空间的艺术实践。公共艺术作为公共文化的象征物,可以起到文化载体和地标符号的作用,是当今城乡设施中日趋重要的文化载体。由于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因此需要通过争取政府支持,集合民间共识,倡导更多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和人文精神的公共艺术实践活动,打造面向未来的人文宜居的美好生活场景。
四是,以创作为本,催生更多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潮流的人性化、多样化的公共艺术,使公共空间为公众所乐于使用和享受。因此,培育更多具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公共艺术创作者,催生融入中华民族历史底蕴与新时代艺术特色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公共艺术引导精神文明及意识形态的效用,发挥出公共艺术的审美提升、符号传播、美育教化功能,促进当代公共艺术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发展。
当代公共艺术的格局呈现出多元与共生的发展状态,跨界融合创新已经成为了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这是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期待中国公共艺术更好地美化生活,造福人民。
查看全文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