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对提高区域产品竞争力、提升区域城市的竞争软实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物流管理专业已成为高职院校重点发展的骨干专业。以xxx为例,32所高职院校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和相关方向的学校达到了30所,物流管理专业规模为每届4个班左右,少数学校达到8个教学班级。[1]就业工作是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招生吸引力、形成良好社会口碑的核心工作,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发展与改革既是该专业建设的目的也是初衷,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就业导向对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
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从事物流企业或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的目的和出发点的,这种有效对接企业需求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研发现,物流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主要有3个观测点: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后续可塑造能力。比如,物流行业在工作初始需要工作人员到基层进行锻炼,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服从工作是其基本职业素养。为此,学校应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深入推进实践教学,通过创设和模拟与行业或岗位相关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负责、服从工作要求等精神品质,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企业管理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同时,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还要不断深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物流行业的发展特性,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好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工学结合和社会服务,不管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过程、顶岗实训环节还是就业工作环节,都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就业导向下,高职学院应主动走向并适应市场,了解区域经济所需要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校企互动机制(如顶岗实习、企业参观、订单班培养、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企业员工校内培训等),力求无缝对接。
(三)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民生之本
通过教育改变学生和家庭的面貌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民生之本。[2]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因上大学导致家庭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或区域经济的脱节。而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可大幅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有效地解决此问题。
二、就业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调查发现,实践教学定位不明确、过度依赖电脑操作、师资短缺是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突出问题。首先,较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过度抄袭其他地区院校的方案,缺乏对本地区物流市场的调研,容易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和区域经济脱节,培养的人才无法对接本地区物流企业岗位。其次,很多院校由于经济水平限制,实践教学仅仅局限于软件平台的模拟操作,如仓储软件、车辆调度软件、货代软件等等的模拟操作。这些软件虽然可以覆盖部分就业岗位,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但软件和操作平台上的操作和实际工作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3]这容易造成培养的人才就业后难以适应岗位需求。最后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践课教师,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为解决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就业导向来展开实践教学。
(一)确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力与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区域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态势和岗位需求,借鉴区域内兄弟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先进经验,订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总体目标: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能力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培养学生的这三种能力,必须结合相关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并根据各校自身情况加以调整和提炼,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二)调研区域物流企业,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为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物流管理专业的管理人员需对企业进行调研,并注意做好前期的调研计划和后期的资料整理工作。调研计划应该包括:了解物流企业的类型、规模、岗位、主要业务、人才要求和后期发展战略等。以武汉地区的高职院校为例,先通过对武汉地区主要物流企业的调研,对企业进行有效分类和整理,得出每个方向的岗位群;然后分析各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并根据技术技能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据了解,武汉地区物流行业可分为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两种。国内物流的岗位主要有:采购员、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快递员、市场与客服人员、物流财务管理员;国际物流的岗位主要有:报关报检人员、国际货代人员、港口装卸与调度员等。[4]除了分析基础岗位外,还要注重分析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与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在校内开设一定的拓展课程,储备学生的相关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一般说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上升路径与相关岗位为:刚入职的岗位一般是一线操作员,如派单
员、开单员、装卸工、调度员、客服人员;大约3—5年后可上升为部门主管或者是门店负责人,如仓库主管、客服主管、运输配送主管等。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自身努力,在勇于把握机会的前提下,可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如担任区域经理、大区经理等。
(三)根据就业岗位设置实践技能模块
对应物流岗位需求,需将实践技能教学分为国内物流技能和国际物流技能两大模块。国内物流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区域物流市场的调研、物流客服业务、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实施、采购业务组织与实施、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组织、储配方案设计、运输业务组织与实施、生产计划与组织、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供应链构建与运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操作与应用、快递单业务和客户服务;国际物流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货代操作和单证实训、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和报检与报关业务实训。[5]
三、就业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一)保障因素
1.制度保障
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高职院校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1)学校需要大力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并不断优化和增加配套设施,提高实训室的实际利用效果。学校可出台一批校企合作制度来规范校外实践教学,如企业订单班、顶岗实训制度、实践教学安全控制制度。(2)学院可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制度,如实践教学的课时补贴、市场调研工作的工作量核算制度。
2.师资保障
教师高水平的实践技能是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时间并不长,当前从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转岗而来,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缺少企业经历、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要解决此问题,除了引进企业导师到校园指导工作或兼职实践教学外,更根本的是要积极提升校内师资的实践技能。学校可分派教师积极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通过如担任企业顾问、新员工培训讲师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积累教师实践经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3.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为了提升就业质量,完成“教学—就业”的完美转身,学校必须开展相关专业的精细化就业指导工作。精细化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课程,亦包括学生的面试指导、简历制作辅导等。另外,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和家庭情况开展针对性服务,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提高面试成功率和在企业长久发展的可能性。最后还要做好就业反馈工作,通过跟踪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收集反馈意见,为进一步促进专业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经验。
(二)实施方法
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可分为互动发展的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模块。校内实践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课内实践、实验室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校外实践教学亦有三个层次:企业认知、顶岗实训和毕业实习。
1.校内实践教学的实施
以“物流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教师可在授完一部分理论章节后,布置一个大作业———如武汉地区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分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小组同学可以亲自去企业调研,亦可查阅报刊杂志和网上资料,然后将分析结果做成PPT,在课堂上讲演,其他同学和老师再进行相关讨论与评价。通过该课内实践,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为该课程的期末进程式评价提供较好的依据。实验室教学则可通过有效运用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不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对部分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利用各种物流系统软件、物流设施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室直观演练,实现学与用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可以安排在学期末尾的一两个星期进行,通过整个星期的项目集中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如物流企业采购决策和生产组织、物流企业配送作业优化和实施、国际商务单证操作等等。
2.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
在入校初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促进专业学习兴趣,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物流企业,直观地感受物流企业的运作情况。顶岗实习就是平时说的“三明治”教学模式,这种校外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无缝对接。学校可通过调整教学计划,集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亲自参与企业运作。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企业的运作模式,培养责任意识和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则可以缓解物流企业的短时用工紧张问题。如在第三学期安排一个顶岗环节,从当年12月到次年3月,为春节的物流公司的用人高峰提供人力支持。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可到已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单位去实习,在实习的同时完成实践报告和毕业论文。
四、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通过就业导向来构建和实施其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该教学体系针对性强,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强,并可实现与企业或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减少毕业生就业过渡期,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用人的入职培养成本。但该体系尚未涉及实践教学的效果评测问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完善。另外,由于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发展迅速,国家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较快,该实践教学体系也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查看全文
false